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ETF行业的发展可谓快速。
4月10日,深交所发布了2021年ETF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境内市场共629只ETF产品上市交易,资产规模达14046.32亿元,全年ETF发行数量和规模均创新高。其中,非货币ETF为602只,资产规模为11100.85亿元,占境内ETF产品总规模的79.03%。
分产品类别来看,权益类ETF占主导地位,产品数量为520只,资产规模达9472.39亿元,占境内ETF总规模的67.44%。其中,根据Wind分类,宽基指数ETF产品规模占比最高,占权益类产品总规模的比例接近50%。宽基、主题、行业、策略和风格指数ETF占权益类产品总规模的比重分别为49.63%、29.64%、19.29%、1.41%和0.03%,与上一年(49.37%、27.93%、20.72%、1.95%和0.03%)较为接近。
在投资者持有规模上,截至2021年6月底,个人投资者持有境内ETF产品4359.62亿元,占总规模的34.01%,较上一年(31.39%)有所上升;机构投资者(含ETF联接基金)持有8458.05亿元,占比达65.99%,为境内ETF市场的持有主体。个人投资者持有境内非货币ETF规模合计3918.84亿元,占非货币ETF总规模的39.70%,较上一年(32.61%)上升6.09%;机构投资者持有5953.36亿元,占非货币ETF总规模的60.30%。
头部管理人集中发力行业主题指数
深交所在报告中指出,境内ETF规模增长主要源于新发产品。截至2021年底,境内市场共新发275只ETF产品,新发规模为1948.59亿元,对2021年境内ETF规模增量(3287.27亿元)的贡献比例达59.28%,存量ETF产品规模增加1338.68亿元,对境内ETF规模增量的贡献比例为40.72%。
从新发产品类别来看,新发产品以权益类ETF为主,权益类ETF新发产品数量为245只,资产规模达1531.89亿元,占新发ETF总规模的78.62%。新发跨境股票和商品ETF数量分别为29和1只,资产规模分别为416.42和0.28亿元,占新发ETF产品总规模的21.37%和0.01%,其中跨境股票ETF规模增幅达到212.33%。
在上海证券分析师孙桂平看来,2021年的ETF发行市场主要呈现出5大特点:一是延续了ETF管理人“强者愈强”的趋势,ETF发行市场呈现了较高的集中度;二是行业主题基金发行加快,2021年ETF覆盖面越来越广,有很多行业主题ETF为首次发行,并且出现了很多细分行业ETF和主题概念ETF;三是此前宽基ETF存在的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趋势,也逐渐向行业主题ETF蔓延;四是跨境ETF有加速发展的趋势,投向港股的行业主题ETF越来越多;五是创新步伐加快,指数增强ETF和ETF-FOF等新产品不断涌现。
在行业集中度方面,深交所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境内市场共有53家基金公司旗下有ETF产品。其中,规模前10基金公司管理的非货币ETF规模合计8920.09亿元,占非货币ETF总规模的79.21%,较上一年增加1.14%;规模前5和前3的基金公司非货币ETF规模占比分别为60.14%和43.29%,分别较上一年增加1.87%和3.08%。
而从规模增长来看,规模前10的基金公司非货币ETF规模增长2446.26亿元,占境内非货币ETF规模增量的比重为83.54%;规模前5和前3的基金公司非货币ETF规模增量占比分别为65.35%和51.88%。
值得一提的是,国信证券表示,2021年头部ETF管理人在行业主题指数集中发力,其中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国泰基金年内新发行的行业主题指数ETF最多,分别达18只、14只、14只。
数据显示,2021年ETF覆盖面越来越广,众多行业主题ETF为首次发行,并且出现了很多细分行业ETF和主题概念ETF,截至2021年底,共有84个细分行业主题ETF。2021年首发行业主题占全部行业主题ETF的比例为58.93%,超过了一半。
对此,孙桂平认为,行业主题ETF在2021年大爆发背后,主要是竞争加剧、政策变化及市场需求三大因素在推动。
其进一步表示,ETF目前处于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常见的宽基指数和行业主题上,存在多只ETF互相竞争,迫使基金公司不断的深挖细分行业主题指数潜力,增加未来竞争力,ETF具有先发优势,往往首支ETF很容易将规模做大。
此外,2021年1月,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发布《指数基金开发的业务指引》,要求新发行ETF所跟踪的非宽基指数必须满一定的量化指标,如指数的成份券数量、成份券比重上限、成份券的活跃度、发布时间等都给出了明确限制。此举也加快了基金公司提前布局的节奏,提早发行符合监管要求的行业主题ETF。
最后,因2021年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行情,市场热点频现,作为主题热点ETF其跟踪市场的效果明显好于宽基ETF,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也便于投资者投资。
另一方面,2021年中,不仅ETF发行加快,同时ETF上市时间也在提速。统计显示,去年新设立ETF的成立时间和上市日期平均间隔为13.27天,明显少于2020年新设立ETF的相应时间间隔30.44天,以及2019年平均间隔时间42.80天。
对此,孙桂平指出,上市提速的原因一是在于平均发行规模的缩小,使得ETF可以快速建仓,满足上市需求;二是ETF竞争加剧,快速上市可以提升流动性,增强产品竞争力。
但国信证券亦坦言,目前,在主流宽基、行业及主题指数等赛道均被头部公司占据的大背景下,“好指数”成为市场的稀缺资源。回顾2021年,从同一指数新发的ETF数量及规模来看,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多家基金公司在同一时间竞相发行跟踪同一标的指数的ETF,同类产品的募集规模、成交活跃度、规模增长情况均交由市场充分竞争。未来,跨境 ETF 或将成为差异化竞争新战场。
创新类ETF受到广泛关注
创新类 ETF 产品同样在去年受到广泛关注。
2021年11月,四只指数增强型ETF首次发行,指数增强ETF结合了指数增强基金和ETF的优势,相比指数增强基金,ETF通过每天公布股票申赎清单,运作更透明,交易更便捷,相比被动管理ETF,收益获得不同程度的增强。数据显示,四只指数增强ETF在2021年底的合计规模为58.0亿元,占全部ETF的比例为0.41%。
对此,国信证券表示,指数增强型ETF直接对标的产品为目前国内量化投资的主战场——指数增强型基金,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传统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属于场外基金范畴,为应对投资者的申购和赎回,基金管理人通常需自留部分现金来加以应对,因此指数增强基金往往难以做到满仓操作,相较之下ETF资金的资金利用率则高很多。
其次,在交易灵活性方面,由于指数增强型ETF仍然隶属于ETF范畴,因此除在一级市场上进行申购和赎回外,投资者还可在二级市场上根据市场价格进行实时交易,比一般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在操作上更为灵活。此外,由于ETF还需盘中披露参考单位基金净值IOPV,投资者可基于ETF的参考净值与实际交易价格之间的价差折溢价进行场内套利,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操作工具。
国信证券还补充称,在费率结构方面,根据海外主动ETF的经验,主动ETF的费率介于主动管理基金和被动ETF之间。对于投资人来讲,可以以更低的费用来获取主动基金的投资回报和被动基金的交易灵活性。
孙桂平则指出,作为创新型ETF,虽然未来的发展前景仍有待时间检验,但是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当前仍是非有效市场,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仍可以获取可观的超额收益,因此预计未来增强型ETF仍有较大发展潜力,甚至可能有完全主动管理型ETF出现。
另一方面,ETF-FOF的申报亦在有序推行。 2021年8月16日,华夏、汇添富、富国、万家、工银瑞信基金分别申报了第二批FOF-LOF产品,该类产品以LOF模式在场内上市。与首批FOF-LOF产品不同的是,此次申报产品的主要投资标的是ETF,且投资于股票ETF的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是一类ETF-FOF产品。
国信证券表示,相较普通FOF产品而言,ETF-FOF产品在交易的便利性和估值的高效性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ETF-FOF作为场内产品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流动性,投资者可以通过将封闭份额转为场内份额实现退出。交易的便利性是ETF-FOF的最大吸引力之一。
此外,ETF-FOF相比普通FOF产品还有这更高的估值效率。目前,A股市场普通公募基金是T日估值,不投资QDII基金的FOF产品采用T+1日估值,总体来看FOF的估值效率低于普通开放式公募基金,无法较好地满足对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的投资者的需求。相比之下,ETF-FOF由于主要投资ETF产品,而ETF可以采用当日收盘价进行估值,因此ETF-FOF可以实现T日估值,从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类Beta型投资品种,ETF基金的主要生命力主要在于其交易的便利性、持仓的透明性及追踪标的指数的紧密性。目前,A股市场中各类ETF产品的多样性强、收益分化大,工具属性愈发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经理通过自上而下的判断和决策可以在行业、风格、板块上进行不同配置,从而为ETF-FOF型产品的运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展望行业,深交所表示,ETF产品体系将持续完善,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向老龄化过渡,养老理财需求日趋强烈,因此,未来债券ETF产品类型将持续丰富,为市场提供具有稳定风格“固收+”产品的配置工具,更好地满足养老保险等中长期资金的投资需求。
此外,深交所还表示,基金投顾配置工具也将逐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占比较高,基金投顾服务发展有助于解决当前基金投资中“基金挣钱,基民亏钱”的问题,提高中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获得感,满足投资者差异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增加居民投资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