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先生股吧_阴阳先生用的罗盘

jijinwang
思维风暴 书摘: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来打敌人,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来航海,中国却用它来测风水;外国用鸦片来医病,中国却拿它当饭吃。”我们在回味鲁迅先生的这番尖锐的评论时,不应只将其作为揭露国人悲哀的样板,更应当思考其中蕴涵的更深层的意义:面对同样的事物,中国人与外国人为什么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用途?——《思维风暴》

一:不用罗盘看风水的先生

都市快报

2016-01-06 11:01

昨天从淳安警方这里得到消息,就在今年元旦放假期间,淳安姜家派出所的民警抓了两个盗墓的“摸金校尉”。

两个嫌疑人一个50岁出头,瘦瘦小小,另一个则已年过60岁,胖乎乎很斯文,看着像有点文化的。

“人是1月3日早上抓住的,当时是有鳌山村那边的村民跟我们打电话,说村外头一个荒僻的小山坡上,有两个男的鬼鬼祟祟地进出,好像在把山里的东西往车上搬。”报警的村民说,这两人开的是辆印满了箱包广告的长安小面包,很好找。“警车到时,他们正准备离开,照面都没照,直接一脚油门逃了。我们追了近3公里。”

印着广告的小面包见死活甩不掉警车,冒险往山中小路紧急一拐。

“他们路不熟,其实当地人都知道,这条山中小路虽然幽深,但却是断头的。他们往里一开,我们也就放心了……”民警瓮中捉鳖,很快又在小路边的一家砖厂围墙里找到了两人丢弃的赃物——3根旺柱和3块碑帽,都是古代墓碑上的配件。

被盗的清朝古墓

李某等人盗走的墓碑零件

嫌疑人之一是个风水先生

两个嫌疑人支支吾吾一直不肯痛快交代。经初步调查,两人中年长的姓李,年轻的姓郑,是龙游老乡。其中这个李某,在老家是小有名气的“风水先生”。

看风水找古墓,这个行当在古代有个专门的名称,叫“摸金校尉”。电影《寻龙诀》改编自红极一时的盗墓题材小说《鬼吹灯》,里面反复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摸金校尉。

相传摸金校尉最早是三国时曹操所创。当时魏蜀吴逐鹿中原,战乱连年,为了贴补军饷,曹操就训练了这么一批专盗古墓的人,四处发掘墓中财宝。因为是职业盗墓贼,这些摸金校尉不仅个个身手了得、装备齐全,再怎么机关重重的古墓也奈何他们不得,而且还熟练掌握着“风水秘术”。一个摸金校尉中的“大师”,可以靠着观察山川走势、星辰位置,就推算出可能藏有王公贵族古墓的“龙穴”所在。

嫌疑人李某是个现代的“摸金校尉”。

“两个人家里都是种地的,平时都在背地里倒卖古董。”民警说,“这个李某一直自称很懂风水,可以根据山、水的布局,就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风水宝地,有没有藏着古墓。面包车其实是郑某的,他交代是对李有信心,特地开车过来,想到淳安来找古墓……”

两人说,他们是3日一早到的千岛湖边,沿湖开了好半天,李某一直在“观察”四周地形,最后在靠近鳌山村的这处山坡上,令郑某停车。两人上山搜索后,果真在茂密的树林里找到了一座清代古墓。不过李某检查过很快又发现,这座古墓已经被人打了盗洞。他判断墓中“好东西”肯定已经被盗,于是就招呼郑某,合力把墓碑上的几件配饰拆下来搬上了车……

文保部门到现场查看后确认,这座被盗古墓是清朝同治年间,当地一户姓章的大户人家的家族墓葬群,李、郑两人盗走的几件物品经鉴定,则都属于一般文物。

盗墓集团中有人专看风水定墓穴

就这两天,一则跟盗墓有关的消息在网上热传——辽宁省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11·26”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第一批案件作出一审判决,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分别判处姚某某、王某某等5名被告人无期徒刑,判处李某某、杭某某等2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5年至3年不等,并处罚金。

据报道,这个盗墓团伙盗的是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区的古墓,被他们盗出的文物数量巨大,而且很多都属于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光是警方追回的涉案文物就有上千件,价值超过5亿元。

据警方调查,团伙中的一号人物姚某某,掌握有大量考古知识,行内绰号“祖师爷”。他自称可不用罗盘辅助,直接根据山脉河流走势和日月星辰位置,大体定位古墓位置,团伙中其他骨干成员,大都是姚的“徒弟”。

杭州地区前几个月也刚出过一起盗墓案。事情发生在去年8月,桐庐分水镇岭源村外约2公里的一片板栗树树林里,一座北宋家族墓葬被三个自称“经营古董生意”的男子挖了出来。

文物保护部门对这座北宋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后,在墓里找出了北宋“淳化元宝”(“淳化元宝”是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开始铸造的铜钱,相传钱上的“淳化元宝”四个字是宋太宗赵光义手书,所以民间也称呼“淳化元宝”为“御笔钱”。又因为“淳化元宝”外观呈暗金色,反面还印有两尊佛像,所以在收藏界也有“佛像金钱”的称呼)。

盗墓嫌疑人涉嫌盗窃罪被刑拘

“对李某神乎其神的'风水术',我们是不相信的。”民警说,警方目前更倾向于是周边有村民暗中跟李、郑两人有来往,告知他们村子周边有古墓的消息,两人才能实施这次“精确定位”。“至于这个古墓上的盗洞,我们也跟村里的老人打听了一番,有几位70多岁的老人回忆,他们儿时这座古墓就已经被盗了……”

目前李某、郑某两人,已经因涉嫌盗窃被淳安警方刑拘。


二:地理先生用的罗盘

只要是搞测绘、军事、航空、航海、探险等的人,都会用指南针的指示和磁偏角来修正方位,地理上的南北,自然就找出来了。

三:重拳先生的铜罗盘

在七星殿和双月殿间一个稀有怪约克里掉落,他旁边一直有宝箱《不能开》。变成牛头人很大,可以骑坐骑《天镜变化不能骑坐骑》,持续10分钟,2小时冷却
锦绣谷魔古山宫殿右边水池 靠近七星殿 CD30M 持续10M

四:阴阳先生用的罗盘

罗盘,古称罗经、罗镜、经盘、罗经盘等,是中国古代堪舆家从事堪舆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罗盘是风水操作的重要工具,它的基本作用就是定向。在我们认识风水理气学问时,首先要学习以罗盘定向的基本方法。
罗盘学名为罗经,创自轩辕黄帝时代,后经过历代前贤,按易经及河洛原理,参以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运行原则,再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态,加以修正改良制造而成,用于测定方位和勘察地形,堪舆地师及海员大都称它为“罗盘”或“罗庚”,很少称为“罗经”。
说到罗盘的使用方法,如果是详细讨论的话,相信要花上好多篇幅。因为它包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本篇只从简单使用方法来谈谈。
罗盘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三元盘、三合盘、三元三合两用盘、易盘、玄空盘及各派所用户的独特盘。但无论是那门那派的罗盘,中间必有一层是二十四山方位的,从北方开始依次序排列分别是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等。共二十四个方位。

五:易先生罗盘下载

罗盘是谁发明的——

第一,肯定是中国人发明的,世界上对此几无异议。

第二,从目前所掌握的确凿证据看,宋代科学家沈括对罗盘发明有重大贡献。

第三,这件事和道教应该没什么关系。

目前,国外最早说到“罗盘”,或曰“指南针”的事情,是英人尼坎姆,那个时候还没有“英国”,于1190年间的记载,也就是12世纪末。

中国对于“堪舆罗盘”的最早记载,是1041年宋代杨维德的《茔原总录》。

“堪舆”,原来是天地之总名。

《文选.甘泉赋.注》云:“《淮南子》曰:堪舆行雄已知雌。许慎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

《史记.日者列传》列有“堪舆家”。《汉书.艺文志》录《堪舆金匮》十四卷,列于“五行家”。

后来,“堪舆家”成为相地看风水“职业者”之代称。

中国对于“航海罗盘”的最早记载,是1119年宋代朱彧的《萍州可谈》。

江西临川南宋墓中,出土有两尊陶塑手持“堪舆罗盘”人像,一座底书“张仙人”,另一底书“章坚固”,塑制年代约为1190年前后。

以上两种“罗盘”,应该都与沈括《梦溪笔谈》所记载的研究有关。

北宋沈括,1033-1097或1031-1095。他在《梦溪笔谈》中说:“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方家”,按《庄子》的说法,指道术修养深湛之人。后来,泛指一艺之专的大家,现在仍有“就教于方家”的用法。但唐以后,常指“医家”。《唐六典.尚药局》云:“凡合药宜用一君,三臣,九佐,此方家之大经也。”

沈括所说的“方家”,大概率不是指“道术修养深湛之人”,而是指“医家”。

汉末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已有相关论述:“好磁石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为佳。”

沈括的贡献在于,他研究概括了四种可使“磁针”旋转指南的方法——水浮、指甲旋定、碗唇旋定、缕悬。

基于此,指南针的应用很快拓展开来。

中国的“罗盘”或“指南针”有无可能更早呢?

这是个尚无定论的事情。

一方面,中外皆有相当多学者认为,中国在战国时期已经有“指南针”,即“司南”。

例如,中国的《辞海》,在“指南针”条目下说:“在战国时已有用天然磁铁矿琢磨承德指南针,称为‘司南’。最早的记载见于《韩非子.有度》,其著作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

《辞源》亦说:司南是“指南针、罗盘一类测定方向的器具”。

国外,《不列颠百科全书》很权威。其在“指南针”条目下说:中国“战国时期,已发现磁石吸铁的现象,并用天然磁石制造‘司南之勺’,‘其柄指南’。”不过,其书中也说到,宋代沈括开始,“造成更高一级的磁性指向仪器”。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中国学者认为,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机械性“指南车”,而非“磁性指南针”。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考古学家兼文物专家孙机先生。

他认为,中国确实很早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如《吕氏春秋》《淮南子》都有记载。但是,以当时的发展水平和制造条件,如果没制作出自由转动的轻而细长的磁体,便很难认识到磁石的指极性。

他说,宋以前的古籍中,从未发现磁石指极性的记载,当为一证。

关于《韩非子.有度》中“司南”的记载,他说,韩非子以行路作比喻,愈行愈远,便容易发生偏差甚至转向,而行路者不自知。他引了李瓉《注》:“司南即司南车也”;并引《晋书.舆服志》:“司南车一名指南车也”,说韩非子所云“司南”,实指“司南车”。

“司南车”,是一种“机械指南车”,靠齿轮传动带动名为“不朽者”的木人指示方向,无论车轮转向何方,“不朽者”始终指向南方。

据称,三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年),马钧为帝王出行专门只做了仪仗“司南车”。

《南齐书.祖冲之列传》载,祖冲之将此车的传动装置改为铜制。

《宋史.舆服志》,教详细记载了“司南车”或曰“指南车”的机械构造。

博物馆学家王振铎根据《论衡.是应》记述,经过相当长时间实验,制作了“司南之杓”。

孙机认为,王先生“误读”了古籍。他考证说,《论衡》中说的不是“司南之杓”,而是“司南之酌”。“酌”,作行解。原文“司南之酌,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所说的,恰好是机械的“指南车”。

(王振铎先生制作的“司南之勺”)

另有学者指出,时任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50年代访苏前,曾委托钱临照院士制作“司南”,拟作为礼品,但经过了各种努力并未成功。

这件事,看来还有待于中国科学史和考古学者进一步努力,才能有更接近史实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