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批博后基金什么时候出(70批博后基金什么时候出 小木虫)

jijinwang
第70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公布,获得本次博士后拟获得资助的有3900多人,这项基金项目资助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按照获得的一等资助数量上看复旦大学第一(10个),浙江大学第二(9个),北京大学第三(7个)。清华大学仅获2项一等资助;但是清华大学获得的二等资助达到了143个,国内第一。
在获得资助总量上算清华第一,中山大学第二,北京大学第三。双非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又是大赢家,分别是列第11名和第15名,深大有一个一等资助项目,南科大有2个一点资助项目。

1、67批博士后基金,中国科学院大学名列100多名,你怎么看?

中国高校中,985高校最牛,985比211就是牛,地位就是高,这一点大家不服不行,因为985高校集中了所有的顶级高校,没有资格进985高校的肯定有一定缺陷,要么是实力不行,要么是学科太单一。

当然这两年也横空出世几个大学,虽然不是211,胜似211,不是985,胜似985,他们就是著名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尤其中国科学院大学,那根是牛的一塌糊涂,自称自己全职两院院士16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1人;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2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786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3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

截至2019年12月,国科大有在学本科生1620名;在学研究生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学外国留学生1734人,来自96个国家,其中外国博士生1055人,外国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中国科学院大学拥有2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个国家实验室、两个国家研究中心、7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9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这实力,一看,吊打清华北大了,就是清华北大加起来也干不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啊。

那么事实怎么样呢?其实咱都知道,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数据99%都是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的,各个研究所都是独立的,所以中国科学院大学是把中国整个中科院的数据都拿来说是自己的,这有点说不过去,平常还没事,不过有时候就不管用了,

比如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第67批面上项目拟资助名单,共有3707位拟资助人员入选。国科大这么牛,应该能前几名吧,毕竟国科大有7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数量全国第一,实际情况呢?

大名鼎鼎的国科大,只获得了5个资助,名列全国100名以外,大概在140名左右,这就有点惨了,这是能拳打北大,脚踢清华的国科大呢?为何呢,从名单中可以看出,中科院的各个研究所都单独名义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没法用研究所的数据了,只能直接硬着头皮上了,结果全国140多名。

而中国人民大学排名也在百名左右,这个主要是一万年这次博士后基金资助的都是理工科,所以虽然排名在100也不丢人。

中央民族大学只有一个资助,名列倒数第一名,不多上百所2本大学,挺丢人的。

不过这个名单最能反映的就是国科大,看来吹的太大了,实际浪得虚名,以后排名有各个研究所参与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最好不参与,否则又原形毕露了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我站在角落偷偷看

你要看申请了多少,再来比中了多少!

2、博士后就能算是科学家吗?

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一个工作。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是李政道提议创建的。有些博士毕业后不想立即工作,或者想找一个更合适的,就做博士后。

比如,我的同事原本是文学博士,研究红学的。她想留在北京工作,就到中国科普研究所做博士后,改行做科普研究。也有一定的科研经费给她支配。所长,也是一位院士担任她的导师。但是,她在博士后出站之后,能不能留在所里,并不是十拿九稳。毕竟名额很多。她从内心是非常想留下的,主要还是做这个专业已经好几年,有了一定的感情。她对我说,研究红学并不能改变世界,她想做更有意义的事业。

博士后的学历都是博士,这个比较好理解。但是,博士——主要指的是理工科类博士,他们算不算科学家呢?

这样说吧,科学家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博士,博士里面绝大多数都不是科学家。学历是成为科学家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绝对条件。



比如,日本有一位田中耕一,他只是一家小公司的普通低级别的研究员。他没有什么华丽的世界名校的留学背景,甚至没有一个研究生的学历。对的,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本科生。但是,由于他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结果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从而一举成名。获奖之后的他,并没有由此而满足,而是一头扎进实验室,在公众面前销声匿迹了。最近,田中耕一又做出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他在实验之中提取和发现的一种独特的蛋白质,被认为对预测阿尔兹海默症有关键意义。

可见,成为一名科学家的要素,是看有没有杰出的科研成果,而不是看是否具有博士学位。

以科学研究为终身事业的人才能称为科学家。

当然不算,科学家门槛哪有低啊?不然我就算数学家了?哈哈哈哈

3、2021年后基金是不是越来越难拿?

我个人认为2021年后基金不是越来越难拿。

为什么不是越来越难拿?

第一 选择指数型基金。我国的未来肯定是越来越好,反应到股票市场虽然短期回下跌但整体看是震荡上行的,指数基金就是投资国家的未来。

第二选择定投指数基金:不要把钱一股脑地全投进去,要有计划分批的买入。很幸运买入之后一直涨那肯定是挣钱。如果不幸买入之后震荡或下跌,那定投的优势就出来了,平摊成本,只要基金稍微涨一点就能盈利不用等到第一次买入的价格回本了时间上大大缩短了亏损期增长了盈利周期。

第三定投相当于强制储蓄,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月光族”。他们没有储蓄的习惯,到手的钱基本都会花掉,甚至还会借钱消费,部分人还可能欠下巨债。如果社会上人人都如此,肯定不利于社会的安定,所以国家强制让大家做五险一金的定投。

综上所述:只要你有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好的规划那基金都是都不是难拿的。

如果还有不同的观点或独特理解欢迎大家来讨论!

2021年再来谈论基金,真的有点晚。

后知后觉没关系,不要盲目跟风就好。

任何一次基金抱团,最终结果都是不欢而散,这一次也肯定不例外,而且时间越来越近了。

基金的牛市一旦崩塌,比股票的牛市会更恐怖,而且受伤的依然是小散。

小散买基金,都是本着长期持有,坚持定投的理念,而那些大户买基金,却懂得赎回,获利了结。

很多人问,现在基金牛市处于什么位置。

我只能说,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

市场已经进入泡沫区,但没有人知道泡沫最终可以吹多大,所以聪明的人都坐在车上慢慢等,只是时刻保持警觉。

这就好像我们都知道大盘在5000点以上百分百是泡沫,但我不知道它究竟能到5178,还是6124。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5000点的时候,绝不是上车的好时机。

记住下面这句话,可能在今年能帮你赚很多钱。

基金的泡沫,会在踩踏中结束,而踩踏的第一天,就是最佳的跑路时机。

所谓的踩踏,就是基金持有的个股,出现高位放量下跌的情况。

基金大量踩踏的背后,一定是大量的赎回,而每一次帅先赎回的都不是散户。

散户坚持着贯彻买基金就是长线投资,去眼巴巴的看着那20-50%的回撤。

很多人把投资基金想的太简单了,其实基金投资比起股票更复杂。

不要相信基金净值在高位就一定是**,那都是内行忽悠外行的。

基金除了原始份额以外,份额是可以无限制增发的。

1块钱净值的基金,10亿份,就是募集10亿,这是没错。

但是净值涨到2块钱,可以增发到50亿份,市值100亿。

1块涨到2块,并不代表10亿变成20亿,还有80亿可能在1.2,1.5,1.7,1.9买入。

所以如果基金净值定格在1.7元,可能绝大多数买基金的人,都没赚到钱,因为买基金的人也一样追涨了。

股票的股份,不能无限制增发,交易需要对手盘,和基金完全不一样。

这种情况让基金呈现出双循环态势。

基金的良性循环

所谓基金的良性循环,其实就是抱团行为。

公募基金标准是最低持仓60%,普遍持仓在80%-90%,也就是不论行情好坏,都必须买买买。

基金购买的股票份额,由于受到仓位的限制,不会大量抛售,除非遭遇大面积赎回。

也就是说,申购基金的人多了,基金买入股票就多了,而且买完之后,不会轻易卖出。

所以就造成了那些所谓核心资产的个股,可流通份额,被基金越买越少,股价自然就水涨船高。

而且正因为基金的锁仓,你会发现股价不停的涨,成交量却越来越小。

基金的接力棒,只要基民不大面积赎回,就能一直延续下去。

可所有的基民一定都不赎回吗?

基金的恶性循环

当市场出现头部,大量的热钱先一步撤退,导致基金持有的个股开始出现大面积下跌。

嗅到危险的第一批基金开始减持。

这时候的减持,并不是因为大量赎回,而是要降低仓位,留出资金以防减持。

于是所有的基金会清一色的开始抛售手中的股票,从而出现高位放量大跌。

接下来才是大量基民的赎回。

除了那些坚持定投的基民,绝大多数基民即便不赎回,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会去申购。

而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一些基金大户,不管是不是会清仓,一定是会先一步赎回部分基金的。

基金越赎回,越要被动的抛售股票,于是开始了基金的踩踏事件。

抱团开始,踩踏结束,这是基金的宿命。

当一只基金从1块涨到2块,再跌回1块5,基金经理依旧可以吹着牛逼,我管理的基金,一共赚了50%。

殊不知,基金的规模早已翻了几倍,1.5-2块买入的人数众多,亏钱的遍地都是。

比起股票这种零和博弈,可能存在负和博弈的基金,跌起来其实更可怕。

所以,除非你准备好长期持有,或者说长期定投,否则在基金入市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2021年,绝对不是入场买基金的好年份,大把高位被动持仓的基金,其实压力都很大。

核心资产的股价那么高,他们并不想去接盘,却又不得不去接盘。

之所以不得不去接盘,是规则使然,是基民的疯狂使然。

等基金经理想通了,放下自己的业绩包袱,专注赚取管理费的时候,就是基民哀鸿遍野的时候。

基市同样有风险,入市一定得谨慎。


越来越难拿,感觉有两层意思

一,买不到

个人认为不大可能,现在传言银行都要拿券商牌照了,股票市场在大力去散户化,这样的大背景下,散户买基金的途径更多,更便捷,不存在买不到的现象。

二,拿不住

这个看个人了,有的喜欢追高,有的喜欢低吸,有的喜欢短线,有的喜欢中长线,有的一年交易一两次,有的一天交易一两回,这个拿住拿不住完全在于投资者的投资风格。

总之,尊重市场,敬畏市场,形成自己的操作系统,并严格执行,是在市场生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