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是中小学生平时上学统一穿着的服饰。针对贫困生购买校服,目前各地基本采用减免费用的形式。近日,江苏一家校服企业因为给予浙江的5所学校6万余元“贫困生助学基金”,涉嫌商业贿赂,被浙江杭州某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10万元。对此处罚,该企业提出不同意见,昨天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减免贫困生校服款不属于商业行为,更不涉及不正当竞争,并表示将于近日正式提起行政复议。
扬子晚报/扬眼 记者 李晨
处罚缘由
减免贫困生的校服款,当助学金返给学校
记者从这份杭州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上了解到,2018年7月13日,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该区某小学进行检查,发现学校的学生校服供应商——这家江苏校服企业存在以“贫困生助学基金”名义向学校返利的行为,经初步调查,当事人的行为涉嫌商业贿赂。2018年07月23日,经领导批准后立案调查。
经查,这家校服企业自2012年开始参加该区教育系统各中小学学生校服招投标竞标活动,截至2018年8月,累计获得18所学校的校服采购业务。在与以上这些学校开展招投标业务签订校服采购合同过程中,这家公司为确保合同的签订、履行,与其中的5所学校达成了根据校服交易额返点给校方的约定(3所学校书面约定,2所学校口头约定),截至查获时止,共计返给各个学校返点金额62133.25元。
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该公司通常与学校签订补充协议,将校服款的1%到2%的返点扣除,存在放在学校总务主任或会计的私人账户。截至查货时止,有一所学校未发放过返点款项给贫困生。其余学校称已经将返点款项发放给贫困学生,其中一些学校提供了受资助学生的签名明细作为书面证明材料。
企业回应
捐助流程不规范,但不属于“商业贿赂”
对于贫困生校服费用减免为何采用约定一定比例的“助学基金”的形式?该企业一位负责人解释说,当时企业在当地采取减免形式,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方面企业不掌握各学校贫困生情况,而学校在预订校服时也无法预知新生中贫困生的数量,一般会按照往年的比例进行预估;另一方面如果双方公示贫困生名单,有违捐赠初衷。如果学校当年没有贫困生,这笔钱就预留,用作往后校服订购过程中需要减免的学生费用。
那么这种模式在其他地区也是这样操作的吗?“只要有学校提出贫困生,就照常减免。”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目前的业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目前只有部分地区有明文规定,而浙江转发《关于进一步管理校园服饰采购的意见》,鼓励中标的校服企业按一定比例给予捐赠。
昨天,这家企业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其“校服捐助”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穿上校服”。虽然捐助流程不规范,并给地方执法单位造成了误解,但无关商业利益考量,更不属于“商业贿赂”。公司将依法依规向有关部门递交行政处罚复议申请
争议焦点
企业减免校服款算商业贿赂行为吗?
据悉,这是国内首个因贫困生校服捐助涉嫌不正当竞争而提请行政复议的案例。中标以后以补充协议形式约定贫困生校服减免款,应该被定性为商业贿赂还是校园捐助,是争议的焦点。
该企业负责人认为,减免校服款不属于商业贿赂。根据国家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力量,公益捐助学校或学生校服。基于这一点,该企业是响应国家规定的。记者也注意到,企业具体用什么样的形式来捐助,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执行细则。
记者在其中一份购销合同上看到,与校服企业签订合同的是该学校的家委会,并且双方约定“助学基金具体分配情况由买受方统一把握”。然而市场监管部门给出的调查结论是,该企业与家委会约定的2%的返点在货款中直接扣除并存放于该校总务主任某某的私人账户。在调查中,这所学校提供了书面调查材料,证明返点款已经发放给该校贫困学生。
根据企业的说法,他们并没有收钱,而是将货款总额的1%到2%直接减免,不予收取。那么为什么钱会进到总务主任的账户呢?该企业一位负责人表示,校服定购、捐赠和减免在实际操作中,买方形态乱,可以是学校、家委会甚至是学生委员会。“这次的事情是基于几所学校都是村小性质,贫困生比例相对高,很多村小没有公办账户,所以会指定总务承办这件事。”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杭州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位参与此案调查的执法人员。他表示,他们已经对该企业进行了处罚,而且处罚肯定是有根据的,调查了好几个月。但他表示,不便透露更多调查的细节。这位执法人员还告诉记者,如果企业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甚至向法院提起诉讼。
各方观点
建议由第三方基金会管理校服捐助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新林律师表示,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有关商业贿赂的规定,经营者商业行贿的目的是为了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在实践中,对于企业主观目的的认定,需要综合考量,要注意厘清“校园捐赠”和“商业贿赂”的区别边界,做到“不误打不放纵”,这样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善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政执法理念。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雄强调,“校服采购透明化、规范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让学生穿上有品质的校服。”各方针对本案讨论,将有助于厘清校服等广义的“涉校事务”中政府、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各方的责权利,可以为政府后续出台针对性的管理细则提供参考,推动学校法治建设。
“一些地区在招投标时要求中标的校服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对贫困生进行减免。”一位熟悉校服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比较公平且没有争议的做法是由教育部门统筹,成立基金会,由第三方来组织完成校服捐助的相关工作。学校直接向基金会申请减免贫困生的校服费用,避免学校与企业接触,这样一来,既减少了企业的负担,也避免了校服采购过程中的利益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