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个人专注聚集于:把快乐和喜悦的感觉散发到宇宙中。(当我这么做时,会把所有能够带给我快乐和喜悦的事情全部吸引过来——-
不仅仅是金钱的富足,还包括我所想要的一切……)
2、我们团队专注聚焦:“金融资本·赋能链接”钢铁产业链300家上市公司。
300家钢铁产业链上市公司包括不限于:钢厂类生产企业,钢结构工程建筑类施工企业,造船业、汽车业、家电业、集装箱业、机械制造业、高铁业、航空航天业、油气管道业、加工制造业等等下游用钢企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乐 冉学东 北京报道
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小微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创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何打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最后一公里”,也成为金融机构正在思考的问题。
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供应链金融要解决‘透明’、‘可追溯’和‘信任’的问题,并在场景、导向和手段三个维度取得突破与发展,从而保证其具备更长远的发展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在6月15日举办的微众银行媒体学院系列活动上表示。
此外,除了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也是一种破局之道,通过技术寻找细分客群,精准定位科创型企业金融需求。
建构基础设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专利发明、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市场上最活跃的经济体,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仍未被充分满足,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已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银行服务小微的破局之道中,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从当前供应链金融供求矛盾切入,系统性地阐述了影响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三个维度。宋华表示:“供应链金融要解决‘透明’、‘可追溯’和‘信任’的问题,并在场景、导向和手段三个维度取得突破与发展,从而保证其具备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从供给端来看,供应链金融面临着四大矛盾。首先,当下大部分做供应链金融的机构主要面向核心体,或者是围绕核心体的上下游来开展,但是此路径很难持续,因为绝大部分的核心企业不会配合。其次,即便能够跟核心企业结合,但其金融服务也不能有效汇聚,因为目前大部分供应链金融还是服务于中型企业,很少覆盖到小型、微型企业。再次,信用贷、订单贷、预付折扣等新型业务靠传统手段很难落地,因此更新服务手段至关重要。最后,传统金融产品属于传统业务范畴,往往难以适应企业供应链运营的金融属性,还需要其他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的加持。
宋华提出,供应链金融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透明、可追溯和信任问题。具体来看,要从场景、导向、手段三个维度入手。
关于供应链金融运营的场景,一方面包括供应链金融的运营范围,必须要向从传统的只关注以核心企业为主的上下游转向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是由哪些主体来推动,此前是核心企业推动,将来要逐步从单一企业转向专业化平台,而这一平台由各种服务商、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协同形成。
在导向层面,一是金融业务要突破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现金流,需要从借贷思维逐步向综合金融方向发展,突破以应收应付和存货为基础的传统业务模式。二是管理要素要改变,把供应链行为数字化、资产化,基于这种资产开展供应链金融。
而手段层面包含技术要素和行为要素,前者从传统的依赖互联网到综合性的现代数字技术综合应用,后者从单纯的数据管理转向数字治理。
瞄准科创企业赛道
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也是一种破局之道。
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副总经理袁伟佳表示:“相比整个小微企业,科创企业是比较小的客群。然而,各行各业当下都是以科技创新作为最核心驱动力,科创型小微企业当属主力军。”
她表示,科创企业有两大特点。一方面,很多科创企业没有抵押物,有价值的是人才和知识产权。普通企业的资金需求一般是随着业务发展而逐渐产生的,但是科创企业通常会涉及前置性、大金额、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比如特定研发阶段,或者某些原料供应紧张的时候需要囤货,都需要短期内拥有大量资金。另一方面,通常科创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债券资金需求和股权基金需求是相辅相成的。
基于科创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微众银行利用自身数据处理能力,打造了科创企业的专属服务,并通过创投数字化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首先数据先行,我们引入了很多具备科创特色的合法合规数据、投融资数据、知识产权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很好圈定、识别、分类以及评价这些科创型企业。”袁伟佳介绍说。
其次是与政府产业政策相结合。例如,和政府的贴息政策衔接,实现线上一键贴息的功能。即企业完成线上贴息额度申请后,直接进入到贷款流程中,在拿到贷款额度之后往下走,直接打通了微众银行的贷款系统跟政府贴息系统。
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微众银行从普适性的小微业务开始,再从小微客群里面挑选科创企业。截至2021年底,微业贷科创贷款已经在全国19个省及直辖市、1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吸引近18万户科创企业前来申请,授信11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