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雷军近期已向小米基金会、雷军基金会合计捐赠约6.16亿股公司B类股份,上述两家机构均将所得款项作公益用途。
但有趣的是,大多数消息文章的评论区都是清一色的嘲讽,说雷布斯也开始学比尔盖茨捐款了。有些大神说是为了合理避税,我知道美国是这样的政策,但是国内也是这样嘛?
有相关方面的大神解释一下嘛,评论区见。
1、雷军当年为什么卖掉卓越网?如果不卖掉能做成另外一家京东吗?
很多人说“万一雷军没卖掉说不准就做成了另一家京东了”,但要是当初没卖掉雷军还会是今天的雷军吗?
用当时雷军自己的话来回答为什么卖掉卓越网,就是:没钱,只能卖。
卓越网烧钱的能力和速度雷军再清楚不过,而且当时中国的这块市场才刚起步冲在最前端的人所受到的压力和挫折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我们都会觉得卖了卓越很可惜,雷军那里怕是痛心了。对于领导人雷军来说卓越网无疑就像是他的一个“孩子”,付出了那么多最后还得亲手把它卖了。
当时卓越的第四轮融资,亚马逊来了两次,两次都找过卓越特别是第二次可以说是专程来找卓越谈合作。当时谈下来有三种合作方式:
第一种亚马逊作为投资商持有小股,注资卓越;第二种就是亚马逊持大股,也就是控股卓越;第三种就是直接收购。
第一种卓越愿意亚马逊肯定不肯了,第二种亚马逊说好卓越又不满意了,所以做后就只剩下第三个方案了——全权收购。
有人说那雷军干嘛不委曲求全一下,最起码留住自己的“孩子”了,不都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以卓越不见得是青山,盯着卓越的除了亚马逊还有金山和联想。就算没有亚马逊,卓越的股份也是会被这两个巨头慢慢吞噬,最后雷军还是会出局。所以晚痛不如早痛,快、准、恨才能在创业中活下来。
正因为果断放弃,能屈能伸,雷军现在才能迅速崛起。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强项,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刚起步的B2C每天200订单是饱和,可500、1000、10000呢?库存,物流,资金运转完全就不是一样的了。
量变产生质变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而京东为什么能坚持下来,那是因为京东组建的时候中国互联网已经开始走上正轨了。一边又还有张磊、腾讯的支持。京东拥有时机又有贵人相助,自然不一样了。
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前面的雷军也就不会有现在的雷军了。
你好,我是财经作家杜博奇,为你提供专业的财经解答,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2004年8月23日,亚马逊以7600万美金,收购雷军创立的卓越网,涉及约7200万美元现金以及300万美元的员工期权。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因为7600万美金只相当于亚马逊一个季度的利润,所以业内都认为雷军卖亏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看。
1、你可以站在未来看现在,但是不能站在现在看过去,因为这是刻舟求剑。
雷军卖掉卓越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做电商要烧很多钱,从仓储、物流到员工招募,所有的投资都是真金白眼要拿出来,亚马逊和京东在这方面花了多钱,融了多少资本,而当时卓越钱不够烧了,如果不引入新的投资者,恐怕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
2、卖掉卓越网,雷军感情上很痛苦,但是就算当年不卖掉卓越网,现在也做不成另一家京东。因为当时的卓越网很缺钱,如果没有亚马逊的收购,恐怕它都活不到今天。
当时卓越有8000万用户,按照它的发货量,要建仓储中心、物流配送团队,至少3到5年时间,还要花几千万美元,但是当时互联网泡沫破裂了,原来的投资者(金山和联想)本身财务状况也不大好,所以不打算继续投资,卓越网等不了多久,所以必须要引入新的投资人进来。
恰好2003年起,亚马逊开始了海外资本购并及投资的步伐,在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法国都有了零售网站。当时亚马逊进入中国首先就接触过李国庆的当当网,试图以1.5亿美元价格收购当当网,但最终被当当网拒绝,当当认为对长远发展不利,最后亚马逊便又转向卓越。
3、卖掉卓越网,雷军可以集中精力带领金山软件对抗微软,可以去做更**的游戏业务。雷军说:卖掉卓越网,看起来是放弃一个机会,但是继续闷头做,可能失去更多机会。
卖掉卓越以后,雷军带领金山软件上市,又投资了yy、猎豹等一批上市公司,后来二次下海创业创立小米,小米今年在港交所上市,市值大概在700亿美金,而京东不过600亿美金。
所以你看,雷军卖掉卓越网,也没有影响他今天创立一家不输于京东的独角兽公司。
2、小米和顺为资本什么关系?
稍晚于小米成立的顺为资本,是雷军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探索。
雷军来了。
还是那个招牌式的浓密发型和憨厚笑容。他脱去了前一天在港交所身着的西装,换上了平日里更常穿的淡蓝色衬衫,走进顺为资本办公室。
顺为也为这一天做了充足准备——整个机构四十来人悉数到场,清一色穿着印有顺为标志的Polo衫。这是小米上市的第三天,前一天的股价涨了13.1%,雷军精神抖擞地向顺为的同事“忆苦思甜”。同时,雷军还以这家风险投资机构投决会核心人物的身份,参与了当天下午的IC会。
这里是与小米总部清河“相隔八环”的亮马桥外交办公大楼。方圆三公里内的写字楼中,星罗棋布着一批中国最活跃的投资机构,但顺为可能是它们中极具特色的一个:联合创始人雷军是中国IT互联网行业的教父级创业者,顺为虽与小米在投资上交集甚多,但它又非这家市值近5000亿港元的战略投资部,而是作为其兄弟公司,各司其职。
过去7年,顺为和小米打了一场漂亮的配合战。在它投出的300多家公司中,有近五分之一由它和小米共同投资,包括今年春节前登陆美股的、“首家上市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作为华米的第二大股东,顺为在这一笔投资上获得了超过20倍的账面回报。此外,顺为的投资组合还包括:今日头条、51talk、一点资讯、一起作业、美菜、货拉拉等,其被投企业名单中至少站着19家独角兽。今年以来,顺为迎来了它的丰收季:小米、爱奇艺、51信用卡、御家汇(御泥坊)、华米科技等陆续上市,还有几家公司即将在年内IPO。
与上述战绩相对应的,是顺为投资疆土的数次延展:从最早的“硬件、软件、互联网”,到此后对企业服务、互联网+、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覆盖,以及近两年先人一步的农村互联网以及紧随小米的出海印度,并投出了印度版的微博(Sharechat)、快手(Clip)和今日头条(Rozbuzz)等。
如果将顺为的顶层投资逻辑概括为一条,那就是:投资一切以先进科技为驱动的效率提升手段。这与小米所倡导的——改变商业世界中普遍运作低下的效率——具备相似的逻辑线索。
2010年,雷军创办小米,同时与投资经验丰富的许达来共同创立顺为——某种意义上,作为风险投资机构的顺为承载了雷军更多关于未来的野心。落实在投资上,顺为衡量项目的一条必要原则就是:至少代表着未来十到二十年的趋势。
在复盘顺为的7年历程时,顺为资本联合创始人、CEO许达来向36氪给出了一个感性总结:“验证一个项目、一家机构好还是不好,有一个重要的视角:它有没有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顺为始终的奋斗目标。”
天生互补
2010年下半年,小米刚成立几个月,雷军和许达来约了一次茶。
他们是十几年的老朋友了。2005年,尚供职于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基金(GIC)的许达来初识金山软件CEO雷军,就认定雷军是 “鲜有的全面型企业家”,“既懂宏观又懂细节”。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当年在讨论GIC对金山的投资条款时,并非财务出身的雷军起初并不多言,但等下次一见面时,雷军已经对条款的细则了如指掌。
2006年,GIC牵头了对金山的7200万美元投资,并成为后者最大的外部机构投资方。一年多后,金山在历经“8年、5次”的坎坷上市路,挂牌香港联交所,净融资6.26亿港元。但这个数字远不及同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甚至跟盛大网络、巨人游戏这些游戏界同行相比,也差之甚远。
此后,雷军离开了供职15年的金山。他悟出了一个道理:“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渴望“顺势而为”的雷军决定创办小米。
“做一支专业VC”的想法正是在那次茶局上提出的。某种程度上,无论是对雷军还是许达来,这都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已是圈内知名的天使投资人。雷军的优势之一在于他的超级人脉:陈年、李学凌、俞永福这些人本来就是他的好友。从2004年起,雷军陆续投资了拉卡拉、UC、YY(欢聚时代)、凡客等项目,YY在2012年登陆纳斯达克时给雷军带来了超过1亿美元的账面回报,而UC之后被阿里巴巴收购,估值高达43.5亿美元;而新加坡人许达来自2003年就定居中国,拥有十多年的投资经验。
成立顺为,不仅可以将雷军的个人投资机构化——在顺为刚成立的一两年里, 虽出手谨慎,但依然投资了丁香园、一起作业、万魔声学、紫米等项目。更重要的是,对于雷军和小米来说,顺为能起到全行业的“瞭望”作用。许达来曾将小米比为“心脏”,而顺为是“血液”,“有了我们(顺为),小米就多一双眼睛、多一双腿。”
当创办顺为的想法确立后,雷军和许达来“背起双肩包就开始募资。”对于雷军为顺为拟定的投资蓝图,当时还在淡马锡、以LP身份投资了顺为资本的程天向36氪回忆,雷军在为第一支基金募资时就明确提出:顺为在一些投资上会与小米的发展协同,“当时他就说到了小米的‘铁人三项’:硬件、互联网和软件,顺为的投资也围绕这三块展开。”
“顺为”二字取自于“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这是雷军在过40岁生日时对朋友说的话。许达来说,这也奠定了顺为的投资理念:项目和赛道“要顺应未来一二十年的趋势”。
以一个LP的视角,程天当年就很看好雷军和许达来的组合:雷军雷厉风行、思路开阔,“是典型的企业家”;许达来投资经验丰富,兼具国际化视野。被程天视为加分点的一项是,几次接触下来,他认为雷军和许达来都属于“追求冒险精神的商业世界里偏理性的那一派”。
顺为的募资进展得相当顺利,许达来回忆说:“基本上几个月就确定了”。与此同时,雷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第一代小米手机的发布。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亮相,几乎是同一时间,顺为的首支2.25亿美元基金也宣告募集完成。
这一次,将小米称为“不能输的一件事”的雷军再次全力以赴——2011年9月,顺为出手的第一个项目正是在投给了C轮的小米。
学习雷军好榜样
2014年,现任顺为合伙人的李锐受雷军之邀加入,他此前曾在雅虎、阿里巴巴、好大夫等公司担任高管,也做过多笔个人天使投资。进入顺为后,他逐渐意识到,雷军在投资判断上的高准确率可能极大缘于他对产品的敏感。
最能凸显雷军“产品经理”思维的案例是:小米MIUIV5发布时,其中有一款阅读应用,据说研发了两年时间,里面有3000本书,这些书是从76家出版社的几十万本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每一本都精排过。雷军发现PC端的许多扫描文件格式杂乱、可读率低,“没法看”,于是将它们切成一个个小方块,按照手机屏幕尺寸重排,让它们在手机上也能阅读。
作为雷军多年的“战友”,让许达来感触颇深的是,即便小米越走越大,雷军始终保持着创业者心态。
一个在顺为内部常被提及的事例是:顺为在看一家无人驾驶公司时,由于对方团队在海外,雷军先和后者开了个视频会,两个月后团队回国,雷军在北京见到创始人,直接翻出笔记本,“上面全是视频会时他自己拟的问题”,开始逐一追问。
2017年4月,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加入顺为任投资合伙人。周航向36氪坦承,“对雷军的仰慕和欣赏”是他选择顺为的重要原因。小米和易到是差不多同期成立的,晨兴资本是它们共同的投资方,周航还因此和雷军开过几次会。在决定加入顺为前,周航带着一个疑问去见雷军:“为什么小米可以走这么远,而易到却是这样的结果?”
周航说,他被雷军的一句话打动:“创业者不应只是看到,而更应该看穿。”落实在易到案的得失上,周航获得了启发:要时刻为竞争做准备,不要假设竞争对手是静态的,宁可放大竞争也不可心存侥幸。
姑且不谈雷军为人称道的性格标签,单单是他在创业和投资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就足以对年青一代投资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在投资机构里,合伙人的高度往往会成为整个投资团队的瓶颈,依照这个逻辑,雷军意味着“一个足够高的天花板”,这是所有顺为投资人的幸运。
雷军的精神气质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顺为。
许达来告诉36氪,顺为早期在招投资人时,他曾经希望以雷军为“模板”,想找一些兼具创业和投资经历、并拥有出彩成绩的人选。不过,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推翻,因为“符合标准的人太难找到”。
不过,在36氪采访的多位顺为投资人身上,还是或多或少地能够看到“雷式”风格:看似温厚而非“犀利”,不善言辞,但谈及自己的领域时充满热情。
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系本质是互相吸引、互相成就。几位合伙人都提到,顺为系的创业者也有非常明显的共性——总结下来,这是一批“以研究为导向、对产品本身的极度热忱、多年专注于某个领域、不爱忽悠”的CEO们。一个被反复提到的例证是,“顺为不接受被投企业的数据造假,靠夸大融资额来提升竞争优势”,虽然这在许多行业里几乎已成为被默认的规则。
2012年夏天,雷军见到了一起作业CEO刘畅。后者从创办培训机构到担任新东方学校校长,在教育行业浸淫了十多年——单凭这一点,就打动了雷军,当晚顺为就敲定了投资。一起作业联合创始人肖盾告诉36氪,当时他们已经拿到了几家大机构的TS,最终选择顺为的重要原因是,“雷军是典型的创业者,他不会提那些大而化之的、而是更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对公司合伙人进行角色分工、如何优化股权结构等,这都是许多创业公司特别犹疑的问题。”2013年,在雷军的支持下,刘畅等人加大了管理层的股权占比,“这不仅进一步强化了管理层的决策权,也要求我们必须更加all in。”
顺为之变
2014年,顺为集体去韩国济州岛团建,十几个人聚在酒店房间里聊到深夜。
“当时顺为知名度很高,但顺为的目标、外界对顺为打法的认知并不是很清晰”。李锐回忆。当晚,雷军和许达来先后发表讲话。雷军表示“必须把顺为打造成一家一流的VC”,语气坚决。
2014年是投资机构们异常亢进的一年,随着“双创”政策的提出,新生机构竞相涌现。数据显示,当年的VC/PE机构共新募集745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同比上涨35.9%,较十年前市场规模增长了10倍。同时,顺为也刚刚募完5.25亿的二期美元基金。
由于人手有限,在顺为成立至2014年的两三年里,它并未像很多黑马基金那样在早期就以“高举高打”姿态示人。2011年至2012年间,顺为除了在C轮投入小米以外,仅出手了5个项目。向36氪回忆起这个时期,许达来略带遗憾:“如果顺为再早一两年成立或许会更好,2011年前后一些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已经跑出来了。”
雷军认为,2014年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顺为“必须抓住”。济州岛之夜,合伙人们决定在战略层面做出了三个重大调整——在原本的智能硬件基础上,全面布局移动互联网,具体领域倚重于通过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如在线教育、互联网房地产服务、企业服务、科技金融等。在投资轮次上,坚持早期的同时也向中后期延展;最重要的一点是,顺为决心大幅度地招兵买马,扩大团队。
如今的顺为合伙人程天就是其中之一。任职淡马锡期间,程天所在的团队先后完成了对阿里巴巴、小米、猎豹、迅雷等公司的投资。正是因为踩在行业的高位进入顺为,这个“外表憨厚、风格凌厉”的投资人更加意识到,大势来时,必须加快投资速度,于是程天迅速主导了多起在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投资,包括Ninebot、美菜、快手等明星项目。2013年,顺为投出13个项目,而于2014年和2015年,将这一数字扩大到47、53。
对于顺为更为人所熟知的对“小米生态链”的投资,也在2014年加速快跑。更早之前,顺为投资了万魔声学(耳机)和紫米科技(移动电源),这两家公司后来也成为了小米生态链中的明星企业。许达来说,这两家公司的快速发展强化了他们的判断:通过自身的投资判断,再结合小米的产业链资源,将会取得彼此的“双赢”。
以生态链企业中首个登陆美股的华米科技(智能手环)为例,这原本是一家位于安徽的小公司,创始人黄汪连续创业多年,手机、阅读器,智能手表他都做过。在考察完这家公司后,许达来毫不犹豫地决定投资,华米的团队随即搬来了北京和小米一起办公。黄汪在谈及为何引进小米和顺为投资时直言:“考虑的正是小米的供应链资源”。
即便并非基于小米生态链的投资,也能从小米身上汲取经验。2012年,在面对是否重押移动化的问题时,一起作业一度举棋不定。“我们担心的是,家长不会把手机给孩子使用,但雷军根据小米在移动端的经验,非常确定、坚持地告诉我们:必须立刻启动app研发。”肖盾记得,研发团队将信将疑地开动,并在雷军的建议下,“六周就研发出第一代app产品,然后再根据用户反馈迭代”。事实证明,雷军的判断相当精准:在一起作业的app上线一个月后,用户量就攀升到全部的50%。
直至目前,生态链投资在整个顺为体系中约占1/5。除了生态链投资的合作之外,小米飞速的业务发展也为顺为起到了“指南针”作用。
典型的代表是顺为对印度市场的重押,这正是基于在小米的东南亚扩张中被意识到的投资机遇。
2015年,印度市场在小米总收入中占6.1%,此后两年更是飙涨到13.4%和28%。许达来认为,这充分表明印度正处于“从功能机转智能机”的过程,这正是投资人入场的黄金时代。2015年底起,顺为开始和当地的基金合作,至今已投资了15家初创公司,包括印度版的微博(Sharechat)、快手(Clip)和今日头条(Rozbuzz)等。未来五年,顺为还计划向印度100家创业公司投资10亿美元。
类似的案例还有顺为在农村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这是缘于小米渠道下沉的启发。2014年起,顺为的投资人就两三人一组,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寻找项目。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顺为投资了美菜。在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中,农户与顾客之间隔着农产品经纪人、产地批发市场、销售批发市场等过个环节,导致农产品新鲜度下降、流通效率低下。而美菜坚持源头直采,省去了中间不必要的流程,蔬菜从基地到餐厅,全过程不到18小时。
除了农产品流通,顺为还关注农村金融和农村消费。在这一逻辑下,顺为投资了什马金融、趣头条和快手等。
在接受36氪采访时,许达来表示,在绝大多数情境下,顺为仅仅以财务投资或自身产业协同的视角去丈量项目,虽然和小米是兄弟公司,在业务上协同双赢,而顺为总的来说是一家“标准的、独立运作的VC”。
顺为的下一站
7月9日,小米以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的身份,挂牌香港联交所。正如这家公司发展中的一波三折,小米在经历了开盘首日的破发后,股价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一度飙升了29%。
这一刻,小米等了8年,但这更意味着雷军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如何持续让公众市场信任小米和它所倡导的商业蓝图,将是对雷军更持久的考验。
这同样是属于顺为的中场。今年以来,成立近7年的顺为正在全面进入收获期。春节前,御家汇(御泥坊)登陆深交所,华米科技同天登陆美股,后者作为小米生态链投资的杰出案例,顺为占股20.4%。此后,爱奇艺也于3月29日登陆纳斯达克。
而小米的上市对顺为的意义更为重大—— 不仅在财务回报上,顺为在小米中持股近3%——在程天看来,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作为“互相成就关系”的小米和顺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顺为刚刚引进的合伙人——曾任职于晨兴资本、创新工场的资深投资人赖晓凌告诉36氪,在过去7年里,顺为和小米打了个漂亮的配合战,但即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顺为,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当下资本市场的飞速变化。赖晓凌认为,在一个逐渐告别红利期的趋势下,顺为只有更大程度地破除边界,才能保持领先地位。而赖晓凌来顺为的使命之一正是:协助投资团队建立更系统的早期投资方法论。
而比他稍早加入的周航,则期待能够找到“不一样的投资机会”。为此,他并未将自己的关注重点完全放在更熟悉的出行领域,而是兼顾文化产业及其他更广阔的方向。在顺为的同事们看来,周航的出现或将扭转顺为的“理工男气质”,而注入更多的文艺基因。
许达来依旧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在接受36氪采访的夏日午后,他在半个小时内喝完了一杯美式咖啡和一瓶健怡可乐,尴尬地表示“最近忙得头发都没空去剪”。
但忙碌并未让许达来厌倦,他对投资的热情反而越来越浓,这被他归因于“作为陪跑者的使命感”。顺为曾在教育领域投资过一家非常初创的企业,当时境况被许达来形容为“连天花板都要掉下来”,但对方在资本的助力下持续奔跑,如今的业务数据已增长了几十倍,同时搬了新的办公室,这个过程让许达来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最近,许达来在看《郭鹤年自传》,这本传记记录了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郭鹤年如何白手起家,并最终成为“亚洲糖王”的传奇经历。在许达来看来,这将有助于他更深入地理解东南亚的创业环境——在顺为重押的印度,他们投资的当地版快手、微博和今日头条,正在快速朝着独角兽的方向迈进。
3、雷军为什么要成为安兔兔跑分的股东?
不服跑个分、哈哈哈
谁说雷兔兔不公正,我就要和谁急!!!
其实安兔兔就是雷军众多投资中的一个小公司了,只不过由于小米手机一直在宣传性能和不服跑个分所以安兔兔就火了,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谁能想到一个跑分软件竟然被一个手机厂商带火了,而且还直接就投资了你这不是打脸了众多信赖跑分用户的脸吗?不过好像现在也没什么人看重安兔兔的手机跑分了吧。
自从雷军投资了安兔兔之后这个手机跑分就带有一定的娱乐色彩了,反正每家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晒出的跑分都是自己第一,你说这个跑分还有啥好相信的?以前是各个手机厂商之间的处理器有一些差距,跑分能够体现出来,但是现在大家都是清一色的高通旗舰处理器了,说到底跑分的意义就没有了毕竟我们都一样,消费者其实也明白了跑分不等于体验,现在手机光堆配置也是没用的!
说实话我认为要是雷军不投资安兔兔的话,说不定现在的手机跑分可信度还高一些,你说哪有又当裁判又做选手的是吧,跑分标准自己来定跑分的手机也是自己的,跑分要是低那就有问题了!但是安兔兔毕竟作为一个公开的公司太维护小米还是不行的,比如这一次华为的Mate20系列就已经屠榜了,前三名都是华为的你安兔兔姓雷也不管用啊~
小孩才看跑分大人发布会看完直接就买了,其实安兔兔有时候还是能够公平公正的,毕竟之前一加手机也经常排在榜首,但是最重要的是舆论导向让很多消费者已经不再去看跑分了,其实手机性能差异化越来越小才是关键,以前的手机还很卡顿,配置没现在这么透明,现在买个千元机都非常流畅了,硬件配置都上去了所以跑分就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