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基金分析 ,新能源基金分析

jijinwang
咋们普通人买基金,不是大佬们所说的只做自己认知内的事,而是只参考别人说的话,并对号入座。就是我们每天看着里大佬们的文章,然后来指导自己的操作,没有什么独立思考。
大佬们在哪儿分析某个基金经历了十年牛熊,收益多少倍,年化十几二十,其实这些话只是给我们个安慰安慰,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是我们,我们不是那些大佬,一则人家是专业工作干这得,二则是人家有专业的团队专业的分析,三则那不是他自己的钱。而我们了,那是我们自己的钱,有些是瞒着老婆的私房钱,只想比支付宝比银行利息多几个钱,就好像只想老板给涨个几块钱工资而已。

一:基金分析网站

中国证券网的基金页面。

二:基金分析工具

没有啦,不过每个网站都有分析基金行情和实时行情的页面。最常用的就是天天基金网。
http://www.1234567.com.cn/
可以在页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38653236面上看实时行情,可以看每日基金净值等等。
我还用新浪网站上的基金看实时行情和每日净值。
http://finance.sina.com.cn/fund/
用新浪我的基金来设置。邮箱用户登陆新浪基金,在我的基金里面把自己购买的基金输入进去,那么每天你都可以看到你的经营情况了。
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myfund/main.php
基金定投,最低起点是200元。没有100元可以定投的基金!
基金定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养老?买房?买车?结婚?还是其他。。。
基金,提倡长期投资,适合于规划很久以后才需要用的钱,建议定投股票型基金,分红方式选择:红利再投资,这样,足够长的时间,复利效果更加明显。
没有啦,不过每个网站都有分析基金行情和实时行情的页面。最常用的就是天天基金网。
你是说什么百基金?封闭式基金可以在股票行情软件里分析的。开放式基金就没有办法了,因为每只基金都有自己的投度资组合,每个投资组合根据基金合同都有不同的投内资方向和配置比例~买开放式基对基民来说是被动的
PS:开放式基金,每天容只产生一个净值~它的竟是不是实时的更新的~

三:基金分析工具app

理财的重要性终于被看见了,在过去,可能大部分人只知道存钱,现在的人都懂得让钱生钱了,股票、基金理财是主要的理财方式之一,有不少基金理财产品可以选择,基金对投资者而言,风险没有理财的大,如果要说风险,对基金理财产生影响的,多半是一些政策性风险,比如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改变,还有周期性变化以及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等,但投资者应该明白,投资是有风险的,这毋庸置疑。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于炒股的人来说,一款好的炒股工具就像是指南针、方向盘,能让你及时获取资讯、指引正确方向,让你在炒股的路上避开很多坑。
那么,比较好的股票基金软件都有哪些呢?大家常用的都是又是哪一款呢?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当前最热门、口碑最好的8款基金股票软件,希望大家都能选择到合适自己的炒股工具。
同花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股票交易软件,新闻资讯独立专业,页面视觉良好,服务功能多样,产品迭代及时,数据实时更新,模拟炒股类型健全,券商选择丰富,是市场上实时行情极速交易、数据全面、率先支持股指期权和沪港通、深受股民欢迎的免费炒股(金融/投资/理财/证券)软件。既适合小白,也适合老股民。
东方财富网是东方财富网是中国财经第一门户,用户超过1亿,提供急速的全球行情,安全的全球交易,权威的资讯内容、互动的交流平台,是投资者的首选。东方财富网手机炒股软件实时对接PC端的数据,使得东方财富网的手机炒股软件的数据非常丰富。同时东方财富网手机炒股软件对接了股吧的数据,股民可以一边用手机炒股一边和其他股民交流。
大智慧软件界面风格及操作均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版本系统稳定,操作便捷。支持股指期货行情;支持沪、深Level-2十档行情,透视交易细节。大智慧手机版从推出就一直受到广大股民们的喜爱,功能丰富,覆盖面广,和专业机构、企业合作,提供权威资讯和数据。便捷的交流平台,汇聚股民,便捷沟通。
经传股事汇是一款全市场、全智能、全策略、全监控、全资讯的炒股app,从推出就一直受到广大股民们的喜爱。经传股事汇拥有经点投教、经选策略、价值猎手、主题猎手、经点股声、股事观点等等功能,提供股市行情、财经证券理财资讯、炒股入门学习知识等服务。经传股事汇63个独家特色指标,16大智能决策平台,7大经典盈利模式,一站式解决炒股难题。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腾讯自选股由腾讯官方出品的一款简洁易用的个人股票看盘软件,覆盖沪深港美全球实时行情,支持券商在线实时交易、股票开户、基金理财,且拥有24小时无间断实时资讯和备受欢迎的交流社区,推送最即时的股价提醒消息,并提供24小时不间断全球财经资讯,覆盖沪深、港股、美股三大市场,无论是查看行情、管理股票、设置提醒、阅读报表都轻松便捷,适用于所有股票投资者。
雪球上大部分是价值投资者,是一个讨论的场所,也是现在很多财经经济学家分享投资的框架和经验心得的阵地,比如秦朔、吴晓波等等,所以雪球算是一个靠着大v效应起来的炒股社区,里面有很多比较厉害的炒股达人,负责生产内容,据说现在在这个社区里每天可以生产近30万条的UGC内容,所以里面投资、炒股氛围是很浓厚的。在雪球,你可以直接开户买股,每天获取无穷尽干货好贴,并与真实的投资高手深入交流。
容维财经从推出就一直受到广大股民们的喜爱,是一款名气不高但使用以及好评率高的炒股软件!AI机器人冠军策略+高级投顾团队坐镇,人机共判,要说做人工智能最近越来越热,大部分其它软件都是赶时髦弄个边缘化产品,容维财经上线不久,可以说算是第一家专注于AI人工智能股票类软件,主要功能包括AI炒股机器人,据说每天领取两只涨停股永久免费。
牛股王自己定位为量化交易软件,其主要通过对海量用户模拟交易记录进行大数据分析,筛选出收益稳健的投资组合。同时,牛股王还为用户提供免费牛人追踪查看牛人持仓及交易记录、智能预警盯盘等服务,不仅可以能查看到实时股票行情,还能直接在社区对话交易牛人交流投资心得,目前牛股王的用户量相对较多。

四:2022年医疗基金分析

(报告出品方/

1 行业估值水平和结构调整至合理区间,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近期在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全国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4-5 月由于上海疫 情的持续发展和外溢,导致上海本地和全国多地出现管控、封控情况,影响了院内和院 外诊疗和药品需求。目前全国每日新增本土确诊人数和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持续 下降,全国多个省份已有多日无新增病例。目前全国多地也建立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制度, 并随疫情变化动态调整核酸频次和证明时效,我们认为由于核酸检测的即时性和普遍性, 疫情传播链有望被在早期及时发现,全国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疫情的概率大幅降低。对于医药行业,随着疫情得到平稳控制,医院诊疗秩序得到恢复,我们认为 3 季度医药行业 业绩,特别是药品、医疗服务等在 2 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领域,有望迎来业绩的边际 改善,投资热点也将由新冠药物产业链上下游回归到医药各细分领域。

从 2012 年至今,医药行业经历了 3 次牛市,其中 2012-2015 年和 2019-2021 年 2 次 持续时间较长且涨幅较大,2016-2018 年持续时间较长但涨幅一般。我们这 3 次医药行 业牛市行情进行简要复盘。 2012-2015 年: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跑赢 SW 生物医药指数, 其中中小市值个股表现较好,主要当时市场对于并购重组和主业转型类公司

2019-2021 年: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跑赢 SW 生物医药指数,其中医疗 服务板块中新增的 CXO、ICL 行业个股、生物制品中的二类疫苗上市公司和医疗器械板 块中防疫物资相关上市公司,成为推动指数增长的新动力。化学制药行业由于受到集采 影响,上市公司业绩承受较大压力,2019-2021 年表现不佳。此外部分细分行业指数涨 幅虽然未能超过整体行业指数,但仍然有一些表现较好的细分领域,如化学制药板块中 的 API 行业和创新药龙头、医药商业板块中的连锁药店等。

从各细分领域市场表现来看,医疗服务板块是唯一连续跑赢 SW 医药生物指数的细 分领域,一方面得益于连锁医疗机构上市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新增 CXO、ICL 等成长性较好的上市公司,2012-2021 年医疗服务行业归母净利润 GAGR 为 49.72%,远超医药行业平均水平。中药行业是唯一连续跑输 SW 医药生物指数的细分领 域,2012-2021 年中药行业归母净利润 GAGR 为 13.27%,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可以 看出,(1)业绩成长性是行业市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医药行业投资需要重点着眼于未 来业绩的成长性;(2)新上市且增速快的细分行业通常会有较好的表现。

2 CXO:龙头企业业绩确定性强,静待景气度回升

2.1 需求端:药物研发需求旺盛,投融资短期下滑不改长期趋势

近年来,随着对各类靶点理解的加深和新技术的进步,创新药研发热度持续提升。 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和新适应症的拓展带动全球医药市场快速增长,在创新药研究和生 产的旺盛需求下,CXO 行业开始驶入快车道。从研发投入、投融资总额、临床申报情 况、渗透率和市场空间等维度看,虽然短期内由于宏观经济等因素对投融资有一定负面 影响,市场对于 CXO 行业的景气度存有担忧,从中长期维度看,我们判断 CXO 行业 有望继续维持高景气度,龙头企业具有较好的业绩确定性和成长空间。 CRO 行业主要服务于药物发现、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更偏药物研发早期,因此 CRO 行业的景气度与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创新药管线数量、医药行业投融资情况和行业渗透 率等关联较大。CDMO 行业服务于药物临床研究、药物商业化生产阶段,其中药物商业 化生产贡献度较大,因此 CDMO 行业景气度与全球创新药销售情况关联较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统计,2017-2021 年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从 8220 亿美 元增长到 9616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为 4%,同期全球前 20 大创新药企业合计收入的 年复合增速为 9.9%,高于全球创新药市场平均增速。我们认为头部创新药企业收入的平 稳增长,一方面有助于创新药 CDMO 市场规模扩大,另一方面收入的持续增长也有助 于企业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强度,促进 CRO 市场进一步繁荣。

国内外药企持续加码研发投入。2016-2021 年全球药物研发支出 GAGR 为 7.4%,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药物研发支出将达到 2954 亿美元,2021-2025 年仍将保持 7.2%的复 合增速。 全球前 20 大创新药企业合计研发费用率维持在约 20%的高水平,研发支出从 2017 年的 993 亿美元增长到 2021 年 1356 亿美元,占全球药物研发比例在 60%左右,CAGR 为 8.6%,高于平均增速,可以看出头部创新药企业仍然是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的主要 力量。国内二级市场上市药企的研发投入也在持续增加,A 股样本上市药企研发费用总 支出从 2017 年的 215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550 亿元,CAGR 为 27%;港股样本上市药 企以创新药公司为主,研发费用总支出从 2017 年的 107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418 亿元,CAGR 为 41%。

全球药品研发管线数量快速增长,根据 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 数据显示,全球 在研药物数量从 2001 年的 5995 增加至 2022 年 1 月的 20109,CAGR 约为 5.8%,显示 出全球创新药研发仍较为活跃。中国创新药 IND 数量(生物药+化学药)在 2017-2021 年从 452 个增加到 1777 个,GAGR 为 41%,国内增速领先全球。 在全球创新药研发之中,biotech 和 biopharma 公司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全球 top10 和 top25 医药企业其研发管线数量在全球药物研发管线数量中的占比近年来持续下降, 此外 2021 年以来仅有 1-2 个在研药物的小型 biotech 公司其研发管线数量占比也出现了 下滑,我们推测可能由于近期融资环境恶化后,小型 biotech 公司由于资金等因素研发 活动出现收缩。从上述数据我们也可以推测出,中型 biotech 和 biopharma 公司研发管线 数量占比出现提升,是现阶段驱动全球创新药研发的主导力量。

根据 CRO 企业 ICON 在公司演示材料中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 CRO 行业增速约为 5%-7%,其中 bigpharma、biotech 研发投入分别贡献超过 2%的增量,渗透率提升提供 1% 左右的增量。可以 biotech 公司的研发活动开展和投入对于 CRO 行业增长至关重要,而 这些企业由于无收入

生物医药行业融资金额存在周期性波动,主要是受到宏观经济、二级市场行情等 因素有关。通常来讲,在宏观经济不景气、二级市场表现较为低迷,估值出现收缩的时 期,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决策更为谨慎,从而影响到生物医药融资金额。2022 年 Q1 全球 和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受宏观经济、二级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同比有较大幅度下滑。 我们复盘了 2016-2021 年各季度美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资金额(包括 PE、VC 和 IPO)等 与 NBI 指数(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季度涨跌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在二级市场表 现较为强势的阶段,融资金额通常会环比持续增长,反之在二级市场表现较为低迷的阶 段,融资金额会出现环比下滑。

NBI 指数自 2021 年 3 月以来持续回调,跌幅约为 37%,调整幅度已经超过 2008 年 和 2015 年。从历史数据来看,biotech 融资金额从“波峰”到“波谷”通常需要 4 个季 度时间,“波峰”与“波峰”之间通常为 2 年时间,这一点也可以从更长期的数据中得到 印证。从时间角度看,我们认为目前生物医药融资景气度已经处于底部区域,继续大幅 恶化的概率较低。

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 CXO 行业上市公司股价走势与生物医药行业融资情况关联 较大。通常在融资表现不好的时期,股价表现为大幅回调(2008 年、2011 年)或震荡 (2015 年、2018 年)。自 2021 年 3 季度,国内 CXO 上市公司与美国 CXO 上市公司股 价同步出现回调,主要是由于市场预期行业景气度即将出现下滑导致公司估值出现波动。 我们认为,由于全球生物医药融资情况已经处于底部位置,目前阶段 CXO 行业估 值继续大幅度压缩的概率已经较小,中长期来看,全球生物医药融资金额仍然是持续向 上,CRO 行业公司的估值和业绩均有提升空间。

以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为例。公司业务包括研究模 型和服务(RMS)、药物发现和安全评估(DSA)以及制造解决方案(Manufacturing solutions) 三部分。其中 DSA 提供综合药物发现服务,旨在识别、筛选和选择用于药物开发的先 导化合物,并提供安全评估服务,包括生物分析、药物代谢、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和病 理学。公司 2021 年总营收为 3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08%。其中 DSA 营收占比最大, 为 60%,制造解决方案营收占比 21%,RMS 占比 19%。制造解决方案营收增速最快, 达到 44.07%。从业务区域看,北美地区营收占比最大,达 65%,其次为欧洲区,占比 30%,亚太地区(除日本外)营收占比为 5%。

从终端客户看,Biotech 公司是公司收入最大

药物发现研究服务可分为药物分子发现、安全性评价等细分领域。根据查尔斯河披 露的数据(与 Frost&Sullivan 统计口径有差异),目前全球药物分子发现市场规模约为 50-60 亿美元,渗透率仅为 25%;安全性评价市场规模 40-50 亿美元,渗透率超过 60%。 从竞争格局角度看,药物分子发现由于离岸外包属性更强,中国企业市占率更高。我们 认为,目前药物分子发现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内龙头企 业目前市占率也仅在 10%-20%之间,中长期角度看,随着药物分子发现渗透率增加和市 占率提升,国内龙头企业药物分子发现服务业务收入体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2 供给端:多个前瞻指标指引 CXO 行业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

2021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 909 万,为我国 CXO 行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后备专 业人才。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为人才与技术密集型的 CXO 行业带 来显著的竞争优势。根据选取的样本公司最新年薪计算,国外主要 CXO 公司年平均薪 酬为 59250 美元/年,国内仅为 30189 美元/年,国内人力成本约为国外的一半。工程师 红利是我国 CXO 行业成本优势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中国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较为齐 全,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药品板块:总量增幅有限,挖掘结构性机遇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药品销售金额为 17747 万元,同比增长 7.97%,在疫 情之后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仍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 2019 年的水平,我们认为主要是受 到集采持续推进导致仿制药降价和部分地区疫情散发影响。 从长期来看,由于我国即将迎来老龄化高峰期,医保支出需求加大,体现为近年来 在职退休比(参加职工医保中在职职工人数/退休职工人数)持续下降,确保医保基金收 支平衡将成为医保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医保控费力度和措施仍然会持续进行。短期来 看,由于仿制药集采的持续推进,仿制药价格仍然面临压力。因此从总量角度看,我们 认为我国药品市场规模未来将保持平稳增长,但预计增速水平不高,未来药品领域仍然 以结构性投资机会为主。(报告

3.1 中药:迎来基本面和政策双重拐点

3.1.1 利好政策持续发布,行业进入政策景气周期

中药产业近年来频繁迎来政策利好,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之中,中医采用“预防—治 疗—康复”全过程一体化救治模式,在重症患者的救治,普通型患者的诊疗和恢复期的 患者康复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药在改善患者病情症状,控制转重率,降低死亡率和防 止后遗症方面效果明显。中药的早期介入、全程参与,能够对预防、治疗和康复起到很 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高层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类支持中医药发展的 政策陆续出台。特别是在 2020-2021 年,疫情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于中成药临床价值的认 可程度,中医药行业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涉及到药品审评、临床使用、医保支付、医疗 服务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中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大幅度好转。中药行业成为药品板块中 为数不多的顺政策周期子行业。

2022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 药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201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 规划》,本次由国务院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规格明显提升,体现出高层对 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视。规划提出了中医药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1)建设优质高效中 医药服务体系;(2)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3)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4) 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5) 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6)发展 中医药健康服务业;(7) 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8)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9)深 化中医药领域改革;(10)强化中医药发展支撑保障。此外还提出了包括中药医疗机构数 量、中医医院数等 15 项主要量化发展指标。我们认为随着规划的落地,社会公众对于 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可程度将得到提升,中医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特色人才建 设加快推进,医疗机构和医师数量的提升将带动中医药诊疗需求的充分释放;中医药传 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药创新药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3.1.2 中药集采政策较为温和,创新药审评迎来突破,中药处方药迎来发展良机

2021 年起,湖北、广东等陆续开展了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其中湖北省牵头 19 省 份联盟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中, 157 家企业的 182 个产品参与报价,采购规模近 100 亿 元。最终 97 家企业、111 个产品中选,中选率达 62%,中选价格平均降幅 42.27%,最 大降幅 82.63%。纳入本次集采的中成药主要是非独家的竞争性品种,与化学药平均 50%- 60%的价格降幅,最高超过 90%的价格降幅相比,中药集采的价格降幅明显小于化学药。

由广东省牵头,山西、河南、江西、内蒙古、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 6 个省份 (兵团)共同参与的广东联盟集采结果也于 2022 年 4 月揭晓,共涉及产品品规 257 个,药 价降幅达到 40%以上的有 64 个,本次中成药集采中选品种平均降幅 32.5%,最高降幅 90.9%。与湖北集采不同的是,本次集采纳入了多个独家品种,但普遍降幅较小。我们 认为由于中成药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化学药(中成药毛利率约为 60%--70%,化学药 80%- 90%),且中药材价格持续处于上升通道,成本压力较大;此外中成药没有一致性评价, 各企业产品,特别是独家品种之间无法进行直接比较,因此中成药集采降幅较小。

近年来在院内处方药市场中,中成药销售额占比逐步降低,从 2015 年的 23.9%下 降至 2021 年的 20%左右,在院内处方药销售金额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占比下滑体现出中 药处方药市场规模有所萎缩,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1)近年来针对中药注射液出台了 各类限制性政策,例如适应症、适用报销政策的医疗机构、纳入辅助用药目录等导致中 药注射液市场规模下滑,从而拖累了处方中成药整体市场表现,但实际上口服中成药仍 然保持平稳增长;(2)中药创新药获批数量较少。 IQVIA 数据显示,自 2021Q2 开始,中成药在医院市场 MAT 销售额已经恢复增长, 2022 年 1 季度,中成药在医院市场 MAT 销售额同比增速为 9.9%,位列各治疗领域药品 中的首位,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1)中药注射液经过政策洗礼后,临床使用更加规范, 销售已经较为稳定;(2)口服剂型中药收入占比不断提升,成为驱动中成药市场规模增 长的主要动力。我们认为,未来随着中药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中药处方药将不断增加 新的品种增量,中药行业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3.1.3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 后,供患者冲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是对传统饮片进行现代 化改革与创新,与汤剂相比,颗粒剂更易携带与保存,不需要煎煮,用时温水调配即可, 且有效成分含量可得到检测,更能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和临床需求。与中药饮片相比,中 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更为严格,在上游原材料溯源、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 均有更高要求。

2019 年修订后颁布的新版《药品管理法》中规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履行药品上市 许可持有人的相关义务,对中药饮片生产、销售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中药饮片追溯体 系,保证中药饮片安全、有效、可追溯。2020 年 7 月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正式 颁布,对中药饮片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制定了植物类中药材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旨在进一步提升中药材安全性,对中药种植户、中药原材采集企 业、中药加工流通企业等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管理要求。近年来中药饮片行业质量安全事 件频发,多家企业的 GMP 证书被收回,在质量要求提高和监管升级的政策背景下,中 药饮片行业将进入优化整合阶段,中药配方颗粒有望迎来替代良机。 2021 年 11 月,国家药监局等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同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的通知》,中药 配方颗粒行业政策迎来重大变化,我们判断中药配方颗粒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在销量方面,《公告》中提出:“中药配方颗粒不得在医疗机构以外销售”,而此前中 药配方颗粒销售的要求为:“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综合医院)”,销售范围显著扩大。 《公告》还明确提出,中药配方颗粒应当按照备案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并符合国家药 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应当符合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2021 年 5 月,国家药监局正式颁布了第一批 160 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并于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2021 年 10 月再次颁布了第二批 36 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 2022 年 6 月,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了第三批 4 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累计达到 200 个。由于国家标准对于原药材入药标准、配方颗粒含量检测指标数量多于药典标准,预 计配方颗粒成本将有所提升,在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的共同推动下,中药配方颗粒价格 有望出现上涨。

由于配方颗粒毛利率高(约为 70%),我们认为即使转换为国标后成本有所提升, 公司仍然可以通过提高配方颗粒售价的提升来保证盈利能力。参考中国中药和红日药业 配方颗粒的毛利率,经过测算后可以看出,即使在成本增加 100%的情况下,配方颗粒 收入增长 30%就可以完成覆盖成本上涨,保证毛利额不变。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竞争格局良好,呈现出寡头垄断的格局,6 家原国家试点企业中 国中药(江阴天江、广东一方)、红日药业(康仁堂)、华润三九、新绿色和培力药业居 龙头地位,此外还有多家企业获得省级试点资格。龙头企业一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例如首批 160 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试点统一标准中,有 89 个产品标准来自于中国中药,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省标/企标到国标的转化,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在中药产业链溯 源,中药材质量的把控,产能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先发优势明显,预计会成为行业扩容的 最大受益者。

重点公司介绍:

1.羚锐制药:

羚锐制药是国内贴膏剂龙头企业。核心品种通络祛痛膏近年来销量平稳增长,壮骨 麝香止痛膏、关节止痛膏等二线品种销量规模较大,拥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和品牌效应, 公司通过提价和提升精品型产品销售量占比,壮骨麝香止痛膏、关节止痛膏等品种在 2022 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2021 年贴膏剂收入 16.24 亿元 (+14.64%);核心品种通络 祛痛膏销量增长 11.4%,在医疗机构销量增长 15%;壮骨麝香止痛膏销量增长 8.51%, 增速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在提价和高毛利升级款产品销量占比提升的带动下,预计收入 和毛利增速更快。

2021 年公司通过费用精细化管理,提高营销活动效率,销售费用率为 48.29%,同 比下降 2.39 个百分点,2022 年 1 季度销售费用率保持下降趋势。2021 年公司经营性 现金流净额为 8.46 亿元,远超净利润,延续了 2018 年至今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于 净利润的趋势,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 OTC 行业销售和管理模式的变化,企业对于生产 计划、渠道库存和产品销售流向的把控能力增强,经营质量大幅提升,中长期来看公司 业绩更具稳定性和成长性而非周期性。

2.济川药业:

公司的产品线主要围绕儿科、呼吸和消化等领域。主要产品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其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独家剂型,临 床上主要用于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疖肿等;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是新一代质子泵 抑制剂,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独家品种, 主治小儿风热感冒。公司主要核心产品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均保持行业前列。公司拥 有超过 3000 人的专业医药代表及零售专员(销售人员数量为 2021 年年报数据),覆盖全国 30 个省份和直辖市内超过 23000 家各级医院,其中包括 220 家儿童医院。

从公司历史业绩趋势来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2013-2016 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增 长主要依靠清热解毒类产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驱动,清热解毒类产品收入和毛利占 比不断提升。2016-2018 年公司进入多品种驱动阶段,清热解毒类产品收入体量仍然持 续增长但收入和毛利占比有所下降,儿科用药(小儿豉翘颗粒)和蛋白琥珀酸铁(属于 其他产品)等多个品种开始放量。2018-2020 年公司收入和利润体量都有所下降,主要 是由于清热解毒类产品收入下滑影响,但公司收入和毛利结构得到优化,2021 年公司清 热解毒类产品收入和毛利占比已经下降到 30%左右,儿科类和呼吸类产品收入和毛利占 比不断提升,公司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摆脱了对于单一产品的依赖,为未来业绩的持 续增长奠定基础。

3.华润三九:

公司形成了以 CHC 健康消费品为核心业务,处方药为发展业务的业务布局。CHC 健康消费品业务覆盖感冒、胃肠、皮肤、肝胆、儿科、骨科、妇科等品类,处方药业务 覆盖了肿瘤、心脑血管、消化系统、骨科、儿科等治疗领域。

公司采取“1+N”品牌策略取得了较好成果,在“999” 品牌的基础上,陆续补充了“天 和”、“顺峰”、“好娃娃”、“易善复”、“康妇特”、“澳诺”等深受消费者认可的药品品牌, 并将其分别打造为骨科贴膏、皮肤用药、儿童用药、护肝用药、妇科用药、补钙用药等 领域的专业品牌,品类拓展取得明显成效。中长期来看,公司 OTC 业务具有较好的成 长性,OTC 业务收入从 2006 年的 13.84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92.76 亿元,年复合增速 为 13.52%。2022 年公司制定了“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公司愿景是:“成为大众医药健 康产业的引领者”。十四五战略目标是要争做行业头部企业,营业收入翻番。同时公司将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完善业务布局, 核心业务向自我诊疗全领域拓展; 发展业务聚焦 管线,为核心业务赋能,形成“根深叶茂”的商业模式。预计公司 OTC 业务在内生性增长 +外延式发展双轮驱动下,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从公司历史业绩来看,2005-2013 年期间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 OTC 产品 线、配方颗粒、中药注射液和抗生素等各项业务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收入从 29.69 亿元增长到 78.01 亿元,复合增速为 12.83%;扣非归母净利润从 7963 万元增长到 11.54 亿元,复合增速为 33.10%。

3.2 仿制药:寻找潜在市场空间大,渗透率低,增速快,具有一定进入壁垒的 细分领域

我们认为仿制药集采规则在“4+7”城市集采后处于不断修正和优化之中,中标规 则更加温和,从最初的最低价独家中标、变为 1-3 家中标,直至目前的多家中标。在集 采续标中,价格不再是决定中标与否的唯一因素,例如上海选择了综合竞价的方式。在 上海综合竞价的指标体系中,分为药品和企业两个维度,药品维度需考核价格水平、技 术含量、临床适用性、产品市场占有情况;企业维度指标包括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药品 保障供应能力以及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企业信誉度。(综合竞价竞标)。

由于我国药品消费结构仍然以仿制药为主,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行业的 PPI 可以认为 主要反映了仿制药价格趋势。可以看出在集采开始后,即使集采规则逐步温和,但仿制 药始终处于较大的价格下降压力之下。

在政策逐步温和的背景下,仿制药价格仍然不断下行,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供给的 增加。根据 NMPA 发布的《2021 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17-2021 年仿制药 ANDA 和一 致性评价申请数量持续增加,体现出仿制药供给仍在持续增加之中。2022 年国务院办公 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2 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开展药品耗材 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扩大采购范围,力争每个省份国家和地方采购药品通用名数合计超 过 350 个。此外仿制药 CRO 企业阳光诺和、百诚医药和百花村的在手订单和新增订单 在 2020 和 2021 年持续增加。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在供给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仿制药,特 别是首次纳入集采时竞争不充分,降价幅度有限的品种,未来仍然面临价格压力。

重点公司介绍:

1.九典制药

目前国内镇痛类化学外用药贴(膏)剂产品销售排前二的产品分别是北京泰德制药 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和九典制药的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 年氟比 洛芬凝胶贴膏在公立医疗机构和实体药店中的销售额超过 17 亿元,同比增长 30%,预 计 2021 年终端销售额为 20 亿元,该产品平均中标价约为 10 元/贴,则销量约为 2 亿贴。 公司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自 2017 年获批上市后快速增长,2021 年销售约 8.5 亿元,预 计 2022 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我们测算九典制药的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 2021 年销 量约为 4200 万贴。(报告

2.兴齐眼药

兴齐眼药是国内眼科用药龙头企业,截至 2021 年末,公司拥有眼科药物批准文号 51 个,其中 30 个产品被列入医保目录, 6 个产品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司核心 产品包括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商品名:速高捷)、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商品名: 迪友)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商品名:迪非)。公司还有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作为院内制 剂通过兴齐眼科医院在线上渠道销售,2021 年末,公司的 0.05%环孢素滴眼液(Ⅱ )通 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我们预计上述两个产品有望成为未来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 力。

2020 年 5 月 20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提出了“十 四五” 期间国民健康计划总体目标和细则,其中新增了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指标, 要求到 2025 年,每年力争降低 0.5%。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 数多达 6 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近视大国。中国儿童青 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3.6%,2019 年为 50.2%。受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线上课堂等影响,预计近年来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 2019 年仍有上升。近年来多个主管部门相继发布防止我国青少年近视率进一步提升的 措施。

我国干眼症患病人数众多,干眼症发病率约为 25%,其中中重度占比约为 30%。干 眼症治疗药物包括人工泪液、润滑膏剂、局部抗炎及免疫抑制剂和血清。对于泪液分泌 不足型干眼症,最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泪液。但若泪水分泌足够,病征主要是由于眼球表 面发炎、油脂腺失调及泪液膜渗透压过高等而引起,治疗指南推荐抗炎治疗采用糖皮质 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公司上市的 0.05%环孢素滴眼液(Ⅱ ) 填补了干 眼症免疫抑制剂的空白,为中重度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目前国内还有齐鲁制药、康哲药业和恒瑞医药等多家企业治疗干眼症的药物处于各 个阶段,但竞争格局仍然较为温和。我们认为公司的环孢素滴眼液(Ⅱ )在 2021 年末 纳入医保后,患者经济负担大幅度降低,使用人数和渗透率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中长期 销售峰值有望超过 15 亿元。

3.人福医药

子公司宜昌人福核心品种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和氢吗啡酮等均 属于管制类麻醉药品,政策壁垒高,竞争格局好。与普通药品相比,由于麻醉药品具有 依赖性和成瘾性,如果出现滥用会导致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成瘾性的严重程度是监 管部门决定是否将某药品纳入特殊管制目录的依据。监管部门对于麻醉药品的生产、经 营、使用、储存、运输等各环节的管理设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防止麻醉药品流弊 是药品监管部门的首要任务。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管制类麻醉药品集采概率很小。首先集采品种需满足通过一致 性评价厂家数量≥3 家,目前管制类麻醉药品中仅有舒芬太尼满足该条件,大部分品种 不具备该条件。其次麻醉类药品目前采用定点、计划生产的方式,集采后势必会对原有 的竞争格局和供应体系产生影响,不利于对麻醉药品的监管。目前管制类麻醉药品虽然 市场规模不低,但人均费用处在较低水平(几十亿的市场规模对应数千万级别的手术量), 患者负担并不重。

2018 年后,公司麻醉药品增速回升到 20%以上的水平。一方面是由于多科室推广发 力,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原有品种增速明显提升,二是氢吗啡酮、纳布啡保持快速增 长,贡献了较为可观的业绩增量。我们测算 2021 年公司氢吗啡酮收入约 4.7 亿元,纳布 啡收入约 6 亿元。我们认为在多科室推广带动下,目前公司主力品种仍能够维持平稳增 长。阿芬太尼、苯磺酸瑞马唑仑和磷丙泊酚二钠通过适应症逐步拓展和临床循证医学证 据积累,预计未来 3-5 年内将逐步放量。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宜昌人福麻醉产品线仍能 保持平稳增长。

3.3 创新药:中长期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现阶段注重产品竞争格局、财 务平衡能力和估值性价比

与全球平均水平、美国和日本相比,我国创新药销售额在药品整体市场中的占比 仍然较低。仿制药集采的推进节省大量医保费用,为创新药的医保战略性购买提供支付 空间,因此从中长期角度看,我们认为中国创新药总体市场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随着创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一方面国内创新药研发出现了同质化的情 况,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肿瘤等少数领域,部分成熟靶点如 EGFR、CD19、HER2 等均有 多个药物处于各个研发阶段,虽然可以提升获批上市的成功率,但上市后市场竞争较为 激烈;另一方面得益于优先审评、附条件批准和允许基于其他国家/地区试验数据加速批 准的一系列加速措施的实施。2010-2020 年间中国批准的 43 种进口肿瘤新药相比美国上 市时间的差距明显缩短,如 2006-2010 年在美国批准的进口肿瘤药的中美上市滞后时间 中位数为 8.7 年,而 2016-2020 年在美国批准的肿瘤药物的滞后时间仅为 2.7 年,中国 创新药将直接面对全球竞争。我们认为:(1)无明显临床价值提升的 me-too 类药物未 来的竞争格局、市场销售和医保定价都将面临挑战;(2)由于国内外创新药研发进度、 上市时间差距在缩小,因此 fast-follow 模式跟随的靶点将逐步前移,研发风险有所增加。

2021 年 11 月,CDE 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提高了创新药临床研究标准,例如要求“应该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的最佳治疗方式/药物,而不应该为了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和试验效率,选择安全性和/ 或有效性不确定,或已被更优的药物所替代的治疗手段”,“当计划选择安慰剂或最佳支 持治疗( best support care, BSC)作为对照药时,则应该确定该适应症在临床中确无标 准治疗;当有 BSC 时,则应优选 BSC 作为对照,而非安慰剂”旨在解决创新药靶点 扎堆、适应症集中、临床价值探索不充分等问题,有助于中国创新药产业研发模式逐步 从“跟随模仿”向“源头创新”转变。但短期来看,创新药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的现状 仍然难以转变,因此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国内医保买方较为强势的背景下,产品的定价 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创新药的竞争格局更为重要。 创新药的融资环境受资本市场影响较大。以香港市场为例,2019-2021 年中,恒生 医疗保健指数表现较好,指数期间涨幅高达 162%,同期医药行业 IPO 融资金额、IPO 家 数和再融资金额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2021 年后半年起,随着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出现 大幅度回调,IPO 融资金额、IPO 家数和再融资金额也大幅度下降,融资环境出现恶化。

Biotech 企业未有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时,由于无收入

我们对于传统制药企业做如下分类:(1)销售能力在仿制药时代已经得到验证,目 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创新产品梯队+研发管线,同时创新药商业化能力得到验证,主 要为 big pharma,包括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医药和先 声药业等;(2)已经有创新药上市,历史上在某个科室或治疗领域具有较好销售业绩和能 力,但已上市创新药品种丰富程度、研发管线厚度仍有加强或提升空间,包括信立泰、 海思科、丽珠集团、海正药业和罗欣药业等。(3)尚未有创新药上市,但已有产品进入到 研发后期阶段,未来 2-3 年大概率获批上市的企业,包括恩华药业、京新药业、亿帆医 药等多家公司。

3.4 药品上游:景气度保持较好水平,看好制药装备和药品包材领域的投资 机会

3.4.1 制药装备行业:周期性有望弱化,存在较大预期差

从长期角度来看,制药装备行业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2006-2021 年“制药专业设备制造”行业收入从 34.96 亿元增长到 276.9 亿元,年复合增 速为 14.79%。同期医药制造业收入从 4737亿元增长到29289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2.91%, 基本与医药行业保持同步增长。

但从特定时间段来看,制药装备行业仍具有周期性,体现在行业收入增速下滑以及 盈利能力的波动。制药装备行业的经营情况与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关联度较 大。主要是由于周期性的 GMP 认证导致制药装备需求在短期内集中释放。我们认为, 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取消了 GMP 认证,改为强化对药品生产全过程和药品全生 命周期的动态监管,预计未来制药设备需求将平稳释放,行业有望从短期周期性爆发式 增长转化为长期稳健增长,预计未来行业的周期性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另一方面, GMP 相关制度规定也在不断动态更新和完善,并通过日常检查在制药企业中鼓励应用, 从而将大幅缩短制药装备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周期。制药装备行业有望步入 平稳增长阶段。

制药设备企业通过产品线的拓展和产品的升级迭代,一方面顺应下游企业的需 求,从景气度相对较低的传统制药设备领域切入到生物药设备等高景气领域,另一 方面多产线布局也可以避免单一产品线需求波动对整体业绩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 收入体量上升,规模效应逐步开始体现,最终使得公司利润增速远大于收入增速。 未来随着制药设备行业需求周期属性弱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应逐步体现 和进口替代,未来制药设备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保持在较好水平。

制药装备行业上市公司的合同负债主要由订单预付款(通常为订单金额的 30%) 和提货款(通常为订单金额的 60%)组成,因此合同负债对于预测公司业绩具有一 定前瞻意义。我们统计了东富龙等 6 家制药装备行业上市公司合同负债情况,自 2017 年起上述公司的合计合同负债金额开始触底回升,2021 年合计合同负债同比 增速为 76%,我们认为制药装备行业上市公司仍处于业绩释放期。2022 年 1 季度 部分上市公司的合同负债金额环比增速有所放缓,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1)2020- 2021 年是新冠疫苗项目资本开支高峰期,2022 年相关需求减少,导致订单预付款 下降;(2)疫情等因素导致厂家交付、客户验收延迟,发货受到影响进而减少了确 认的收货款。我们认为剔除新冠订单因素后,其他制药设备的订单仍保持增长态势, 未来在消化掉新冠相关订单的影响之后,我们认为制药装备企业业绩仍具有较好 的成长性。

3.4.2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和集采持续推进,药用包材进入快速升级阶段

2020 年 5 月,国家药监局、CDE 相继发布了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相关公告和技术要 求,标志着存量注射剂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正式启动。CDE 发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 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中明确提出:注射剂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质量 和性能不得低于参比制剂,以保证药品质量与参比制剂一致。国外医药企业普遍选择中 性硼硅玻璃作为药用玻璃的材料,制剂企业为通过一致性评价会逐步将注射剂包材由钠 钙或低硼硅材质升级为中硼硅材质。在 2020 年和 2021 年,CDE 审评通过的注射剂一 致性评价申请分别为 121 件和 689 件,表明存量注射剂产品的一致性评价在快速推进; 同时自第五批集采开始,有多个注射剂被纳入集采,商业化需求大幅增加。第七批集采 也纳入了多个注射剂品种,注射剂包材进入快速升级阶段。

山东药玻一类模制瓶在 2021 年销售约 4.5 亿支,接近翻倍增长,截至 2022 年 5 月在手订单约 6 亿支,表明一类模制瓶需求旺盛。根据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 反馈意见的回复》中的数据,自 2021 年起公司一类模制品产能持续增加,同时产能利 用率保持较高水平,2022 年公司再次扩充一类模制品产能,我们测算产能已经提升至 10 亿支/年。 由于模制瓶产品生产工艺要求一个窑炉周期(窑炉建成至大修的期间,通常为 3-5 年)内炉内玻璃液持续保持熔融状态,须连续生产,因此公司历史上扩产较为谨慎(2019- 2021 年需求未出现爆发式增长时产能扩张速度较慢),确保扩产后的产能可以被充分消 化(2019-2021 年产销率均在 100%以上)。参考历史经验,我们认为在产能大幅扩张后, 2022 年公司一类模制品收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根据制药网相关统计数据,目前国内主要药用玻璃产品年需求约 800 亿支,其中模 制瓶和管制瓶需求各约 150 亿支,安瓿瓶需求近 400 亿支。我国 2018 年全年总的药 用玻璃用量约为 30 万吨,其中的中硼硅药用玻璃用量约为 2.2 万吨-2.3 万吨。仅占 7%- 8%左右。 国内中硼硅模制瓶竞争格局良好,根据 CDE 披露的数据,目前国内厂家中仅有山 东药玻和四川阆中光明玻璃与制剂进行了关联,国外虽然有 3 家厂家的产品与下游制剂 进行了关联,但考虑到国内厂家在供应保障、产能和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预计国 内厂家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4 医疗器械:医疗新基建+国产替代,医疗器械迎来新契机

4.1 医疗新基建持续推动行业扩容

医疗投入持续大幅增加。新冠疫情下,我国医疗资源总量薄弱、结构失衡等问题凸 显。从 2020 年 3 月份以来已经进入了加大建设 ICU 病房、传染病医院和发热门诊等方 面的医疗新基建阶段,各地政府也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抗疫设备和物资的战略储备工作。 医疗投入大幅增加,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的医疗新基建已经开始,医疗新基建项 目从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大城市逐渐拓展到其他城市。 2020 年 10 月,财政部、国家卫健委提前下达 2021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 算约 543 亿元,旨在加强基层乃至县级医院的疾病防控能力。2021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 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国家发改委近日分步有序下达 2021 年度卫生健康领域中央预算 内投资 300 亿元,支持全国 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构筑公卫防疫屏障, 搭建便民就医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2021 年 12 月,国家财政部发布多则关于提前下达 2022 年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总 计来看,2022 年可用于卫生健康领域的补助资金高达 872.51 亿元,包括 79.89 亿元公立 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48.4216 亿元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支撑基本公共 卫生建设的 588.55 亿元补助资金、支撑重大传染病防控的 155.7 亿元补助资助金。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疗设备需求持续增长。2021 年 2 月 19 日,中央深化改革 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 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2021 年 6 月 4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 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打造国家级和 省级高水平医院,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 共体中的龙头作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强临床专科建设, 推进医学技术创新。

2021 年 7 月 1 日,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 控制局共同编制印发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在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部分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区域 医疗中心建设,推动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支持脱贫地区、三区三州、中央苏区、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公立医疗机构建设主体 责任,加快未能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的市、县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医院 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每个地市都有三甲医院,服务人口超过 100 万的县 有达到城市三级医院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县级医院。 2021 年 10 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 2025 年)》。方案中明确指出,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补齐县医院医疗服务 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有效落实县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 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到 2025 年,全国至少 1000 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 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海外医疗补短板持续推进,国产器械性价比优势凸显。在国际上,新冠疫情对各国 医疗卫生体系均造成了巨大的挑战,部分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规划医疗补短板的举措,而 发展中国家在疫情中暴露的医疗短板更加严重,各国已普遍意识到卫生体系的完善程度 对国家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医疗投入。

在欧洲,欧盟已启动 EU4HEALTH 计划,预计 7 年内(2021-2027)投入 94 亿欧元, 以在欧盟内建立有韧性的卫生系统,其中 31 亿欧元用于医疗物资战略储备。西班牙推 出 360 亿欧元的纾困计划,其中分别向卫生部及地方卫生系统提供 14 亿欧元、28 亿欧 元。同时西班牙可向欧盟申请 600 亿欧元以恢复经济,其中医疗投入至少 170 亿欧元, ICU 床位数有望在 2 年内翻倍。意大利通过了 250 亿欧元的紧急援助方案,计划投入 32 亿欧元支持医疗,部分资金将用于加强急诊/重症医院网络建设,ICU 床位数将增加 70% 至 3500 张,并在半密集地区增加 4225 张病床,其中大部分配备重症监护设备。法国政 府公布了一系列针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措施,包括减轻公立医院 10 亿欧元债务、提高医 务人员的薪酬水平等。同时,2021 年开始每年投入 1.5 亿欧元改善医院运营。(报告

4.2 国产替代加速,建议

主要细分赛道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目前,我国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仍主要集中于中低 端市场,而具有较高销售价格和技术壁垒的高端医疗器械则仍由进口产品把持,主要细 分领域国产产品仍处萌芽和成长期,如 MRI、CT、超声等高端医疗设备和分子诊断、免 疫诊断等快速发展赛道国产市场份额普遍低于 30%,内窥镜、心脏起搏器、神经介入等 领域国产替代刚刚起步,市场份额不足 10%。整体来看,我国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空间广 阔,带来业绩成长的充分想象空间。

国产替代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明确国产医械优先采购、优先审批。近年来,《“健康 中国 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重要政策文件将中 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推向国家战略高度。2021 年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相继发布“进 口医疗设备目录清单”,明确国产优先态度。国家税务总局还发布《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 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明确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可全额退还增值税。 此外《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征求意见稿)要求优化创新医疗装备 注册评审流程,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医疗装备提供优先审批通道,为国产医械追赶 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强劲动力。

中高端设备潜在需求较大,核心部件国产化需求迫切。近年来,国产企业逐渐在超 声、内窥镜等医疗设备市场崭露头角,2021 年上半年招投标数据显示,迈瑞超声诊断仪 中标和出货数量双双第一,开立在软式内窥镜市场取得 4.7%的市场份额。随着医疗新基 建持续推进,国内市场对于中高端诊疗设备需求较大,国产中高端设备有望受益基础采 购快速放量;此外,新冠疫情及贸易摩擦使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医疗设备 核心部件优势企业有望取得充分发展。

4.3 内窥镜:国产品牌突破技术壁垒,国产替代加速

软镜:进口品牌垄断软镜高端市场。由于国外厂商的先发优势和技术壁垒,中国软 镜市场被日本品牌奥斯巴林、富士胶片和宾得垄断。2019 年三家厂商占有超过 99%的中 国市场,其中奥斯巴林市场占有度达 82%,显示出极高的市场地位。

国产品牌突破技术壁垒,产品性价比具备优势。近年来,国产企业加快技术追赶, 主机图像分辨率水平、镜体视场角度和弯曲角度等关键参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凭借 显著性价比优势,国产设备有望在医疗新基建和分层诊疗背景中大放异彩。

硬镜:进口品牌垄断我国硬镜市场。2019 年卡尔史托斯、奥斯巴林、史赛克三家企 业占据超过 80%的市场份额;国产厂商沈阳沈大占据约 5%的市场份额,主要布局中低端 市场。随着迈瑞、开立等国产品牌推出全高清、4K 产品补齐高端市场空白,国产产品质 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替代趋势逐步显现。

4.4 康复:康复医疗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康复设备需求有望快速增加

2021 年,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医保局、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中医药管理局、 残联和教育部等八部委共同制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增加 康复医疗服务供给,明确设立 2025 年发展目标(康复师、康复治疗师等人才队伍,不 同人口级别城市康复医疗机构设置等),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全方位补充康复医疗供 给缺口。 康复医院新设加速,配置康复器械平均金额上升。2010 年以来,我国康复医院数量 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据历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统计年鉴》,2019 年,我国康复医院 数量达到 706 家,较上年同比增长 15.40%。2017-2019 年,年均新设 70 家康复医院, 同比 2011-2016 年均约 37 家新设量大幅提升 89%。我国康复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 呈逐年增长趋势。2010-2019 年,我国康复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呈逐年增长趋势, 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20%以上。

2019 年我国康复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为 74.83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6.5%。 从设备台数来看,2010-2019 年我国康复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台数逐年上升。2019 年我 国康复医院万元以上设备台数达到 42197 台。其中 50 万元以下设备为 40101 台,所占 比例最大,为 95%。2019 年,康复医院的平均单家配备万元以上设备金额为 1060 万元 左右,连续十年持续上升。

5 生命科学试剂:研发需求旺盛,行业利好政策不断

5.1 国内生命科学研发投入持续高增长

国内 R&D 和生命科学研发投入持续高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全国研 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由 2010 年的 7062.6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27864.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3.3%。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迅猛增长,由 2015 年的 434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97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7.6%,增 速远高于全球 6.2%的复合增速。根据灼识咨询统计数据,2020 年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投 入也仅次于美、欧,全球占比达到 9.6%左右。R&D 经费投入从活动主体上来看由企业、 政府属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组成,其中企业是 R&D 经费投入绝对主力,2020 年占全国 投入占比 76.55%,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校合计占比为 23.45%。

5.2 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快速增长,国内企业迅速崛起

生物科研试剂主要包括分子类、蛋白类以及细胞类试剂三大类。分子类主要是核 酸类试剂,主要用于核酸类相关实验例如 PCR 扩增和 DNA 测序中涉及到的各种工具 酶、底物等,近年来核酸药物、细胞基因治疗、PROTAC 等新领域的发展赋予了核酸类 试剂新的应用场景,除了可以作为研究工具被用于相关领域研究,还可以作为治疗药物 的关键原料。蛋白类试剂主要是指围绕蛋白质大分子进行的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类 型,包括重组蛋白试剂和抗体试剂等。细胞类试主要是指围绕体外细胞进行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包括特定的细胞和用于细胞培养、转染、检测凋亡、裂解细胞的产品或 试剂盒等。

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内增速显著快于全球。从全球来看,生物科研 试剂市场的整体规模预计将从 2015 年的 832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1599 亿元,CAGR 为 7.5%。相比国外,我国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发展较晚,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整体 规模预计将从 2015 年的 72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260 亿元,CAGR 为 15.3%,增速远 高于同期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 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内增速显著快于全球。从全球来看,生物 科研试剂市场的整体规模预计将从 2015 年的 832 亿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1768 亿元, CAGR 为 7.8%。相比国外,我国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发展较晚,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 长,整体规模预计将从 2015 年的 72 亿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345 亿元,CAGR 为 17.0%, 增速远高于同期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

科研试剂从客户类型看,主要为科研机构客户。生物试剂科研市场客户群体包括 工业科研客户和科研机构客户,其中科研机构客户分布广泛,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小, 但由于数量众多,汇聚之后在生物试剂科研市场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具备显著的“长尾 效应”。根据 Frost & Sullivan 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生物试剂科研市场,科研机构 用户占比为 61.6%,在中国市场这一比例为 67.3%。 科研试剂从各细分行业看,国内行业集中度不够高,国产替代率空间大。从重组 蛋白、抗体类、分子类三个细分领域历史数据看,国内 CR5 均未超过 50%,行业集中度 较低;国产尤其是本土头部企业市占率均不到 10%,随着近年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本土 企业科研能力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业务水平的进步,国产生物科研试剂有望通过 价格、供应链及服务的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打破进口产品主导的行业局面,形成 进口替代。

出海之路道阻且长,海外本土化团队搭建趋势已现。疫情前 2019 年已有部分国内 企业已经完全打通海外销售渠道,样本企业中义翘神州、百普赛斯 2019 年海外收入均 超过 50%,其他企业均未超过 10%。新冠疫情以来,义翘神州、百普赛斯得益于此前搭 建的海外销售渠道,疫情产品快速放量,诺唯赞 2020 和 2021 年海外收入从 2%迅速增 长到 10%以上,凭借新冠产品获得了海外客户。目前,多家企业已开始搭建海外团队, 此前已搭建海外团队的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范围,从区域来看,各企业更青睐 按照市场大小,以美国、欧洲、亚洲的顺序和侧重点进行布局。

6 消费医疗:短期基本面边际改善明显,中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6.1 眼科:眼健康备受重视,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期。我国是世界上盲 和视觉障碍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白内障和青少年屈光不正问题突出。根据国际防 盲协会 2019 年发布的《World report on vision》,2020 年中国患白内障人群(45-89 岁)预 计达到 1.32 亿人,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群 9,383 万人,因白内障失明(最佳矫正视 力<0.05)的人群 1,332 万人。国家卫健委公布的 2020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 示,2020 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2.7%;其中 6 岁儿童为 14.3%,小学生为 35.6%,初中生为 71.1%,高中生为 80.5%。因疫情的影响,2020 年总体近视率较 2019 年(50.2%)上升了 2.5 个百分点。

近年来多个主管部门相继发布防止我国青少年近视率进一步提升的措施。 2018 年教育部、卫健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提出“到 2023 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 2018 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 1 个百分点以上。到 2030 年,实现儿童青少年 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 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 3%左右,小 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 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 降到 70%以下”。

2021 年 4 月 28 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 厅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 年)》,提 出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数据库,每年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动态监测,努力 实现县(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全覆盖。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关于 0—6 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0—6 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 90%以上。鼓励采购和使用获得认证的眼 视光相关产品及验光配镜服务。发挥医院专业优势,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加强近 视防控专家智库建设,鼓励多方力量积极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综合防 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

2022 年 1 月 4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 年)》(国卫医发〔2022〕1 号)明确:“十四五”时期,着力加强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扩 容并下延。有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科学矫治工作,进一步提升白内障复明能力, 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筛查能力,推动角膜捐献 事业有序发展。到 2025 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1)0-6 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 盖率达到 90%以上,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提升。(2)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 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3)全国 CSR 达到 3500 以上,有效 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不断提高。(报告

6.2 生长激素:渗透率仍处于低位,双寡头竞争格局良好

健高渗透率处于低位,生长激素国内市场天花板尚远。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数 据,国内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 3%,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 0-14 岁人口 2.53 亿, 潜在矮小症患儿约 700 万人左右,其中 1/3 为病理性,大约 210 万人左右,按当前粉针、 水针年治疗费用计算,全国治疗矮小症患儿不足 20 万人,渗透率仅 7%,随着社会、家 长对生长激素的认识普及和深入,生长激素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 目前生长激素为双寡头格局,金赛和安科的生长激素市占率超过 90%,竞争格局良 好。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生长激素新患入组数量将逐步恢复。随着暑期旺季到来, 销售有望恢复高速增长。

7 连锁药店:疫情影响逐渐消退,集中度提升+处方外流持续推进

7.1 药品限购逐渐放开,疫情影响持续消退

新冠病毒肺炎早期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鼻塞等。为了疫情防控,充分发挥 药店的“哨点”作用,各地加强了零售药店退热、止咳、抗病毒、抗菌等四类药品监测 工作。自 2021 年起,在疫情较严重的时期,多地要求“四类药品”下架停售;同时,对 室内场所的限流也给药店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部分处于封控区的药店短期关闭。今 年一季度,药店整体增速出现下降。

7.2 处方外流持续加码,药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医药零售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持续提升。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迁移、医疗 消费升级的加速以及医药行业政策的驱动,我国医药零售行业整体呈现长期增长的趋势。 随着两票制、药品耗材零加成、医保控费、药耗集采等政策逐渐落地,我国药品终端市 场整体增速有所放缓。2020 年,受疫情影响,我国三大终端药品销售额为 16437 亿元, 同比下降 8.5%。2021 年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弱化,药品终端规模达 17747 亿元,同比增 长 8.0%。 政策持续加码,处方外流持续是零售药店市场长期增长核心逻辑。为控制医疗费用 的不合理快速增长,破除以药补医,近年来,国家监管层相继出台系列规制措施,明确 医药分开,取消药品耗材加成,降低药品招采价格,推动处方外流。处方外流在政策的 持续引导下,成为我国零售药店未来增量市场扩展的最核心的长期逻辑。

从 2013-2021 年三大药品终端市场销售额占比变化情况来看,公立医院终端仍然是 药品零售最主要的市场,占比有所下降。而零售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2021 年提升 至 26.9%。随着处方外流等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执行,药品销售持续从医院内往医院外市 场流出,零售药店终端销售占比将持续提升,市场空间稳定增长,未来药品终端市场格 局有望重新分配。

7.3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强者恒强

零售药店总数量持续增长,连锁率不断提升。截至 2021 年 9 月底,中国零售药店 总数量为 58.65 万家,相比 2015 年的 44.81 万家增长了超 13.84 万家;其中最明显的就 是连锁药店数保持高速增长,从 2015 年的 20.5 万家增长到 33.5 万家,连锁药店数量占 比也从 45.7%提升至 57.2%,预计未来凭借着资本规模、管理精细、上下游议价能力较 强等竞争优势,药店连锁化趋势将进一步提高。

2021年我国零售药店销售额CR5不足20%,远低于美国零售药销售额CR3的77%, 相较于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美国零售药房 CR3 达 87%,日本 CR10 约 70%,国内药 品零售的集中度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龙头连锁药店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头部连锁 药店自建和并购门店速度加快,2021 年,龙头门店数均净增加 1000 家以上,新增门店 占比 15-27%。

2021 年 10 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 指导意见》,明确了到 2025 年,培育形成 5-10 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 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 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 接近 70%。政策鼓励零售药店行业加快整合,利好连锁药店龙头加速发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


五:今日基金分析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应该分开来看,不应该笼统的说基金最近的走势怎么样。

我们假定最近大盘在涨的情况下,幅度不是很大。同样会有资金上涨,会有资金下跌,因为在基金市场这个你们来说的话,它也分很多种,比如说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等等。不同的基金的投资标的是不一样的,而基金的综合表现涨跌来看的话,就是看它的一个投资标的的在二级市场上面的一个最终的一个涨跌。

所以说笼统来说的话,这个近期基金走势会如何,这个真的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你如果是说基金近期的走势如何,你必须要拿出一只具体的基金名字,然后再就这一只基金来做,分析这一只基金最近的走势会怎么样?

这就跟我问你一个问题,最近的股票走势会怎么样,那你说是涨还是跌呢?A股现在里面差不多4000只股票,我说涨那里面有跌的,说跌里面也有涨的对吧?

所以说楼主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