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多策略混合基金怎么样

jijinwang
对于现在的都市人来说,炒股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最近一位经济学家管清友却说不建议上班族炒股,他的理由比较简单:我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你,你真的很难赚到钱。我建议尽快把第一桶金积累得足够大一点,有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知识,然后用自己的第一桶金去撬动你未来可投资的资产,用好杠杆,用适度杠杆,才能够实现自己财富增值。 对于他这番说法,有网友调侃称知道啦,马上辞职。
现在炒股的人确实太多,而且大多数人都习惯了,所以多数人对别人劝告不要炒股是听不进去的,但是为什么管清友要说上班族不要炒股呢?很巧合,就在他说这句话没几天,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主管陈达飞也说年轻人别指望靠股市财富自由,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他们两个人想表达的意思是接近的,并不是简单地说不要参与投资,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我相信,只要是真正在市场中很深入的投资者是能够领会他们的本意的。
他们的表态其实表达了多重意思,其一是由于大多数投资者都是非专业投资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特别多,很多人连基本的交易规则都是一知半解甚至于完全误解,在和专业投资者一起投资的过程中明显吃亏。例如最近有几个可转债因为短期涨幅过大被强制赎回,了解规则的投资者会及时卖出或者转股,而不了解规则的投资者却觉得自己被套持有不动,导致一天之内损失50%以上。其二是很多人习惯了炒,曾经不止一个散户和我说,股票不炒有什么意思呢?大多数人的习惯就是高频次交易,买了股票恨不得马上卖掉**,而交易频次越高出现亏损的概率就越大。早期的时候市场上机构数量不足,依靠高频次交易**的概率还略大一点,但是现在除了基金等专业投资者以外,还有很多以量化交易为主的高频交易者,普通散户和他们之间的差距远远不止大刀长矛和飞机大炮那么远了,盈利难度太大了。其三则是心态影响,越是频繁盯盘,情绪越容易被市场波动影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老话,在投资中是最常见的问题。这么多年以来,我经常遇到自觉炒股很厉害的人,但是当时间拉长以后往往收益都成了负数,根本原因就是心太急容易踩坑。最后才是他们说这些话的真实意图,推荐基金。让大家都去买基金,这样从专业投资者角度来说才更容易**,既有市场差价也有交易佣金还有销售费用。
那么基金是不是就真的收益特别好呢?数据统计显示过去3年业绩最好的基金已经接近400%,收益超过300%的基金达到了27只,收益超过200%的有234只,收益超过100%的有1385只,看起来似乎翻倍一点都不难。但是如果好好地问一下周围的人,在基金身上赚到100%的人却不多,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基金的总数达到了8503只,过去三年存续的基金4390只,1385只翻倍基金占比31.5%,而且如果我们挑选业绩最中间的那个基金就会发现,累计3年收益率是59.86%,年化收益率16.93%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容易。如果我们单纯看混合型基金目前的总数是4624只,存续满3年的有2412只,过去3年业绩最中间的第1206名是兴业多策略混合89.67%,年化收益率23.78%。股票型基金目前总数是1672只,存续满3年的有807个,过去3年业绩最中间的第404名的是银华信息科技85.78%,年化收益率22.93%。而大家很常见的etf存续满3年的有517只,业绩最中间的第259名是前海联合沪深66.37%,年化收益率18.49%。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即使是收益最好的混合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也只有23%左右,这个统计和我们做过的历史统计结果是相同的,也就是如果把时间拉长到投资年限超过10年以上,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基金经理只有十几位,收益最高的基金经理业绩只有23%左右。这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那就是降低对收益率的预期,因为没有人能做到长期暴利,谁也不是股神。
看懂了这些数据以后,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管清友和陈达飞的意见,是不是会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陈达飞,他虽然2015年大牛市期间仍然在校读书,从业年限只有短短几年,相比之下很多股民的投资年限远远超过他,但是为什么他会成为财富研究中心主管站在台上给大家做演讲,而大量投资经验丰富的散户却只有坐在台下听的份?除了现在从业人员更在意学历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具备丰富的经济学和投资学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交易规则,了解投资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陷阱的所在。
大多数人在买基金的时候都很在意基金的收益率多少,只有很少人会注意到一个指标最大回撤率,是指在选定周期内任一历史时点往后推,产品净值走到最低点时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简单的说就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会亏损达到多少。我们不仅要善于**更要善于保住自己的钱,而不是只知道拼命进攻忽视防守,高收益与高风险永远同在。孙子兵法里面写:昔善守者,藏九地之下,动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这句话用在今天的投资领域,同样也是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