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情:
某基金经理,在原来单位已成名,换了一家新单位继续干,一批机构和散户追随而来。
2020年的牛市来了,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在大牛市大幅跑输其他基金。
其他基金动不动50%以上的收益,他只有10%。
一批散户愤怒地离他而去了。
机构投资者理性地研究了一下这个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和逻辑是否自己认可,投资策略及持仓结果是否和投资理念及逻辑一致。全部一致的情况下,直接加仓了,加仓了。
后面的结果就是:2021年基金横尸遍野,这支基金30%正收益;2022年上半年基金继续横尸遍野,这支基金继续正收益。
这里就看出了普通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区别:
一个只看中结果,一直在追涨杀跌中投资。
另一个是关注投资理念和逻辑我是否认可,投资策略和持仓是否一致性,这样我可以继续持有,等待你开花结果。
第二件事情:
某基金经理单飞后自己成立基金,同样一批老投资者跟随。
一开始是学习国外的一个成功的投资经理的投资理念和策略。这个理念和策略的最大优点:是在控制小回撤的同时,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或者超越一点点。
说实话,历尽千帆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好策略,重点不在走的多快,而是会走的很久很远。
也是赶上2020年牛市,这支基金在10%左右的回报,一批投资人也不干了,收益率太低了,纷纷撤资。
基金经理一看不对,都撤资了那还玩个啥?仔细思考之后,不行得换策略了,换了一个激进的国外投资大师对标。换了一个非常激进的策略,如何激进?三倍杠杆+衍生品,多空择时。
结果很不错,连续两年100%的收益,投资者也很满意,基金规模不断创新高。
今年依然正收益,投资人开始指手画脚了,今年太保守了,应该更加激进一些,希望今年结束的时候继续100%收益。
天哪,把基金经理吓到了,估计把很多人都吓到了。
每年翻一倍,什么概念?怕是过不多久,这支基金的投资者都要变成世界首富了。
大家做投资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投资市场上,收益和风险及成本是成正比的?
高收益的背后,往往是高风险(杠杆,择时),高成本(融资成本,交易成本)。如果出了问题,50%及以上的资金损失你能接受吗?
第三件事情:
关于基金经理发行新基金及募资。
基金经理A,发了三个基金,他的要求是:
购买中等风险基金,需要提供资产证明,投资金额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3。
购买高等风险基金,需要提供资产证明,投资金额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5。
有点意思哈,这个基金经理在保护投资者,同时也在保护他自己。
基金经理B,在感受到市场的巨大风险后,以及觉得基金规模已经超越了自己操作极限。
主动的关闭基金的申购,甚至进行分红。
等到市场风险降低及基金规模降下来再放开申购。
在下跌大家恐慌的时候发新基金。
这样的基金经理,基金公司,良心呀。
基金经理C,押注某一行业,站到了风口起飞了。
越飞越高,不断的募资,不断的发现新基金,管理资产快速增长十倍。继续买入持仓,持仓股票继续涨,基金净值继续涨。多么完美的闭环。
风总有停止的一天,风停了,猪也摔下来了,基金3个月回撤50%,投资人一片哀嚎。
结束语:
投资真的没有那么简单,自己还是需要花时间精力去研究的。
无论你是走哪条投资路线,
是自己亲自动手:资产配置,还是选股,还是择时。
还是买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指数基金,投顾服务基金。
多向机构投资学习,重投资理念和策略,持仓和执行是否和理念一致,结果会自然呈现。
天下没有那么多好人,也没有那么多坏人,最多的是为了自己利益的人。
你如果看不懂,他的利益是他自己的利益,又或者是他和你一致的利益。
看不懂就容易受伤哟。
1.哪些基金投资理念值得借鉴?
首先,基金投资不可有短期暴富的心态。基金是长期投资的工具,通过科学投资能够创造合理的回报,并不能急躁地期待投资基金可以“一夜暴富”,否则可能会导致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其次,要建立长期投资的理念。优质的公募基金产品可以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带来良好的回报,虽然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也会有波动和回撤,但通过专业风险控制和投资管理,基金更有可能实现穿越牛熊的投资回报。投资者应当重视“复利”的效应,长期投资于稳定回报的基金产品,实现财富的增长和积累。
第三,独立思考和逆向投资非常重要。投资者应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投资判断能力,切忌跟风投资,尤其是对于偏股型基金,在市场上涨到相对高位,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巨大的发行规模,而这些产品可能短期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相反,在市场低点,偏股型基金产品发行相对平淡的时候却往往是较好的入场时点,跟风投资不如逆向思考。
2.为什么要坚持长期投资?
说到长期投资,就绕不开复利这个概念。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的收益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收益也计算收益的收益计算方法。复利是现代理财一个重要概念,由此产生的财富增长,称作“复利效应”。谈到长期投资的复利效应,我们不得不提股神巴菲特。45年以来,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多数年份集中在10%-20%这个区间,单从他每年的收益率来看不算突出,但是因为复利的神奇魔力,45年间,巴菲特的资产从1000万跃升至440亿,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复利效应看似简单,却是很多投资者难以做到的——足够长期。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投资时也不例外,只有时间才是投资的守护神,用不变的市场定价规律去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即使遇到金融危机等极端情况,投资者也可以存活下来。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投资者为了避免价格波动反复交易,不仅亏损了资金,而且并没有规避波动,反而使波动加剧;但长期投资,投资者不仅削峰平谷,熨平了股价波动,同时借由复利,使财富大幅增长。
3.长期业绩和短期业绩哪个更重要?
从科学投资的角度来看,单纯将短期业绩作为最重要的选择标准是一种非理性的投资策略,应当结合长期业绩综合判断,才能更好的评价一只基金真正的投资能力。
基金产品的短期业绩并不能完整代表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短期业绩好也有可能是因为市场因素而不是主动管理能力带来的,甚至可能是因为承担了过高的风险而导致的。市场中经常能看到很多基金产品,去年业绩排名非常领先,来年反而排名倒数。很多投资者只是看到了短期净值的飙升,却对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有所忽视。因此,不能盲目追捧短期业绩领先的产品,应当结合长期业绩来理性地评价。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通常基金经理经历牛熊市考验,其选股能力、择时能力、回撤控制能力得到较为充分的验证,才更能体现其综合投资能力。
因此,投资者可以从短期业绩的排名作为投资的出发点,但在这个基础上,也要充分评估和衡量基金产品的长期业绩。
4.基金投资有哪些常见误区?
现实中不少投资者买基金的时候却会陷入一些误区,导致总在亏钱,有哪些常见的误区我们一定要避免呢?
首先,买基金切忌盲目跟风。有不少投资者总会根据产品业绩的短期排名作为投资的依据,比如购买前一年度排名领先的产品,但实际情况是随着市场风格和趋势的转换,很多去年排名靠前的产品到了今年反而往往会落后。投资者更应当关注基金的长期业绩和回撤控制的能力,而不是短期涨幅。
其次,不能购买基金后就不闻不问。很多投资者一旦出现短期亏损就把产品搁置起来,很长时间都不再关注,这种行为不可取。虽然说基金投资要长期投资和长期持有,但也要根据市场和产品情况灵活的调整,保持对自己购买的产品或组合的持续关注。
第三,切勿购买风险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基金投资工具也在逐步的丰富,不同基金产品有着迥然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例如货币型基金相对安全稳健,股票型基金波动较大。做出投资决策前,一定要首先考虑自身的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第四,基金产品不宜做高频操作。不少投资者像炒股一样对待基金投资,希望通过频繁的交易实现低买高卖,赚取短期价差。而实际上基金产品适宜长期投资,大多数投资者也缺乏短期择时的能力,部分基金交易手续费也比较高,因此只有长期投资才有利于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最后,对于偏股型基金,要尽量避免高买低卖,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在市场高点的时候要相对谨慎,市场低点的时候可以考虑积极布局,这是实现长期良好投资回报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