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只要和客户签了《回购协议》,就可以构成保本付息承诺,那业务员的风险提示算什么?
算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毫无意义。
一:如何判断是不是私募基金
政府担保基金就是以政府为担保人的融资平台。融资平台的主要责任就是给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服务,提供政府担保,有了这个担保以后,银行可以放心的放款。设立完全由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由政府出面作为贷款的最终保证人,政府组织中介机构来做手续,银行直接发放贷款。如果出现重大信用情况,由政府的担保机构来进行担保,产生的担保成本由政府来承担。
我只知道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是指专户储存于经办银行,封闭运行,专项用于担保机构为借款人贷款向经办银行提供担保的基金。
还有一种是保证基。保证基金是一种集体投资计划,保证在指定日期让投资者收取预先订定的金额。保证的金额可包括本金的若干百分率。部分保证基金更会提供高于本金的额外回报率保证。
二:购买私募基金的风险
有风险的,私募基金的风险主要有:1、私募基金首先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风险。因为其没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投资运作及管理过程,都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风险。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风险。私募基金可能面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风险。
3、除了以上风险,私募基金本身的风险收益特征是比公募基金更高的,所以也有管理人能力的风险,投资者在选择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性。
私募基金(PrivateFund)是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体募集的资金。与之对应的公募基金(PublicFund)是向社会大众公开募集的资金。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共同基金,即证券投资基金。
广义的私募基金除指证券投资基金外,还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常说的“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往往是指相对于受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
其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基于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的契约型集合投资基金,二是基于共同出资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方式是股权投资,即通过增资扩股或股份转让的方式,获得非上市公司股份,并通过股份增值转让获利。股权投资的特点包括:
1.股权投资的收益十分丰厚。
与债权投资获得投入资本若干百分点的利息收益不同,股权投资以出资比例获取公司收益的分红,一旦被投资公司成功上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获利可能是几倍或几十倍。
2.股权投资伴随着高风险。
股权投资通常需要经历若干年的投资周期,而因为投资于发展期或成长期的企业,被投资企业的发展本身有很大风险,如果被投资企业最后以破产惨淡收场,私募股权基金也可能血本无归。
3.股权投资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私募股权投资在向目标企业注入资本的时候,也注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各种增值服务,这也是其吸引企业的关键因素。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拓展采购或销售渠道,融通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企业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关系。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亮点和竞争力所在。
三:投资私募基金的风险
第一信息不透明的风险,由于私募基金没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信息不透明是最大的私募基金风险,凡是涉及投资运作及管理的过程,例如投资方案、资金转移及项目跟踪管理等过程,都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很大可能。 第二投资者抗风险能力较低。很多投资者之所以参与私募基金投资,都是看重了私募基金的高收益,但高收益的背后也对应着高风险,很多投资者并没有相应的抗风险能力,所以投资需重点关注此类私募基金风险。四:私募基金风险有多大
近日,一位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回忆了自己投资私募的辛酸往事:100万元买私募产品,一年后竟仅剩5万元!
无独有偶,还有私募产品近一年收益为-99.75%,当前净值已不足0.01!这意味着,投资者以100万元买入,最终可能亏得只剩不到1万元。
业内人士提示,私募基金具有较高风险,非保本保收益产品,投资者不应轻信所谓“兜底”的承诺。此外,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私募,
100万元亏到只剩5万元
近日,某博主买私募100万变5万元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
中证君联系该博主了解情况,她介绍称,自己于2018年购买了一家名为泓实资产的私募旗下的基金产品:“买的时候,他们的客户经理自称旗下产品过往业绩好,收益高的时候能达到20%-30%。他们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作为某大型金融集团子公司,即使基金表现差,集团也会提供8%收益的兜底。”
令该博主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后产品到期,客户经理只返还给她本金加利息一共5万元,亏损近95万元!
当她询问原因时,公司回复:投资了一只海外股票,该股票退市,导致基金资产出现严重亏损。而随着集团的暴雷,此前承诺的8%收益兜底也化为泡影。
图片
此外,据该博主介绍,同期或晚于她购买该公司旗下产品的其他投资者,有的甚至投资100万元只收回了1万元。
杰门汇APP信息显示,泓实资产当前已被基金业协会注销。
图片
警惕高风险
无独有偶,近年来,投资私募血亏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依据投者自负的原则,投资者很多只能咽下苦果。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近一年业绩亏损70%以上的产品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些产品成立多年,净值不足0.01,近一年收益为-99.75%!这意味着,投资者以100万元买入,最终可能亏得只剩不到1万元。
图片
此前,中证君还曾报道过一则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例,高净值客户杨某通过某银行购买百亿私募的产品,4年多仍亏损20%。在销售过程中,银行存在未遵循风险匹配原则及适当性义务行为,且诱导高额回报。
业内人士提示,私募基金具有较高风险,不能保本保收益,需要具有一定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的投资者才能购买,警惕任何销售人员关于“兜底”的说辞。
私募热销背后藏隐忧
去年以来,伴随着A股市场火热的行情,基金产品业绩亮眼,私募销售热逐渐升温。年初以来,不少私募新发产品获得投资者疯抢,成为“秒光”爆款,大卖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许多小私募都因此晋升中级私募的行列。
不过,由于私募产品构成复杂、销售不透明,更容易滋生违法违规行为。投资者购买时要擦亮眼睛。业内人士提示,购买私募产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比如银行、券商等代销渠道。这些渠道在产品准入时,往往已经有过非常严格的步骤,相当于帮助投资者进行了一次筛选。
其次,一定要买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如果自身风险偏好不高,就要慎重选择股票型私募等高风险产品。另外,要警惕产品销售时的高额回报诱导或业绩兜底承诺。
此外,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总体管理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市场对其的认可程度,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不少私募产品都设有预警线和清盘线,尽管业界对此设计的合理性仍有一定争议,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避免本金全部打水漂的有效工具之一。前述博主购买的产品,就是没有任何预警止损机制的产品。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产品时,应
图片
私募监管依法从严
北京某中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表示,上述事件中,销售人员存在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行为。
此外,在私募基金募集资金环节和运作环节,最常见的违规行为还包括:未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未履行“投资者适当性匹配”程序,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未按照要求进行私募基金备案、侵占或挪用基金财产、进行不当或者非法的关联交易等。
随着私募监管体系日益完善,针对违规私募的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日益增多,私募监管依法从严趋势明显。
2021年1月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强化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形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包括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从严监管集团化私募基金管理人、牢牢守住私募基金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募集的底线、强化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业行为负面清单、明确私募基金财产投资负面清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