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怎么分辨热度(怎么分辨指数基金和股票基金)

jijinwang
三大股指滞涨中,上深指数一周下来横盘中,创业板向下趋势明显。一方面是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涨,内外围市场热度起来,一部分人**让新的韭菜跃跃欲动。同时近期利好基本被消化完毕,即使上周的基金政策利好,也没有带动大盘的继续上涨。本周应该会向下调整几天。如果年初到现在是向下趋势,现在应该叫做震荡市了。

1、如何判断指数基金什么时候该卖掉?

如何判断指数基金在什么时候卖出?

俗话有一句是会买的是徒弟,会卖是师傅。最近股市行情上涨,指数基金也不断的刷新近期的记录。很多基金都有盈利,基民们考虑杀基吃肉。卖早了怕后期基金继续上涨错过了行情,如果继续持有那天行情变差后悔不如早点出手。是不是大部分基民都在矛盾?

现在拿出我的经验分享指数基金什么时候卖出?

第一实现了目标收益

举例说明,当基金收益率达到20%以上时我就可以考虑赎回基金。

第二投资目标发生变化时

人的一生不同阶段的投资的目标也不一样,刚参加工作虽说挣的不多,但是身体康康抗风险能力比较强适合投资更激进指数基金(波动大的),成家以后有房贷车贷就要稳定为目标可以投资债券类的指数基金。

第三指数基金业绩表现不符合预期时

指数基金也分不同类型的:宽指数基金和窄指数基金(行业指数基金)。宽指数基金类似于上证50、中证500、沪深300等,窄指数基金就包括很多房地产行业指数基金、券商指数基金、白酒指数基金、医疗指数基金等等。行业指数基金都是有周期性的:煤炭行业最近几年表现不好拿着他也不会有好的表现。

如果不懂股票走势的话,说实话,没法判断。

以最近一段时间的上证指数为例:

前面两个绿箭头那里,你说不高吧,相比后面的两次低点,也有十几个点的涨幅了。要是当时没卖,白白看着十几个点利润没了,可能那就是一年的定投成果没了,让人心痛不。但是看这两天,轻松突破前两次高度,那现在是不是顶点呢?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如果不是还好,万一再像18年那样阴跌一年怎么办?

而说是的,再看看上证15年的图:

里面有两个箭头,红箭头相比底部涨了20%多点,如果现在拿2646当底部的话,对应的位置大概在3300。所以3300的时候你要卖吗?要是它真的按红箭头那里向后延伸怎么办?

或者你说,我拿住了,等!过一两个月,假如指数涨到绿箭头那里,大概3300,相当于现在涨到4000多点,那时候卖不卖?看看你的收益,都超过50%了,咋办?好了,赚这么多了,我止盈!那行,后面指数继续发展,横盘一段时间,继续上,到6000了,追不追?

你说我定力强,不追,但是好多人不是这么想的,07年、15年追的人可不少。但是,你说我就是厉害,不追。那行,看看道指:


在8000那段时间的走势图,这是周线,也是震荡了一年多,现在道指是多少不用我多说吧。为啥上证就不能在五六千的时候震荡个一两年再上去呢?

所以不懂的话,判断指数基金什么时候卖,没有多大意义。那些盈利多少就卖出,涨到多少就卖出的,在震荡市好用,碰上单边上涨,就像道指过去十年那样,什么时候卖出都是错误的。以现在中国疫情和产业升级的态度,谁能保证A股不能来个十年长阳?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法,第一是学习交易知识,这个比较麻烦,可能对大多数人都是不适合的,那就选第二种:调整心态和策略。

1,不能过分强调收益,不能羡慕指数的涨幅。比如设定收益20%就卖出,那就赚了20就卖;即使指数单边涨到20000的情况下,也会过段时间买一次,只不过赚的比一直持有的人少得多罢了。千万不能一次追高大投入,假设这次涨到五千了,就想一万,吧唧,把剩下的全投进去,这是大忌!

2,即使不学习技术,也要关注。比如一不小心买到15年那种,到了五六千下来了,那就在股灾的时候立马停止定投,等指数企稳了再继续,不能一路跌一路买,特别是那种狂跌的情况,往往企稳要一年上下,太费时间。并且天天亏损,很影响心态。

3,如果碰到震荡市,那真是老开心,过一段时间收益一次,但是震荡市不是年年都有的。

A股的爆涨爆跌,牛长熊短,羊群效应,20%的散户贡献了85%的交易量,所以股市要么涨过头要么跌过头,矫正过旺,容易走极端。所以投资指数基金在熊市里慢慢买入,在牛市里慢慢卖出,下面讲讲指数基金买卖的方式。(仅供参考)

一、低估加码买入,越低估仓位越重,(前几篇问答中有讲加码买入的方法)。中估适合持有本金收割利润(前几篇问答中有讲收割利润法)。高估分批卖出本金,在高估区域每上涨10%本金卖出20%仓位。

一、宽基指数估值适中如沪深300,中证500,深证成指,300非银金融,估值适中,适合收割利润。

二、银行指数,恒生指数,属于低估板块适合少量分批定投,累积筹码。(注意定投时行业板块的基金持仓不能超过15%,宽基指数每只持仓不超过20%)。

三、食品饮料,医药属于高估值,需要分批卖出本金。

关注我每天分享2条干货,让我们一起成长。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个人的投资习惯和爱好,图中的基金只作演示之用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