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亮点频现 投研能力成立身之本

jijinwang
【6:43】
【银行理财亮点频现,投研能力成立身之本】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已逾半年。全面净值化转型的理财产品在经历今年初的“破净潮”之后,近期整体表现回暖。上半年,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积极开发创新产品,主题类理财产品发行火热。权益类投资方面,银行理财公司对上市公司调研频次较2021年同期显著增加。业内人士认为,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力度,正是银行理财公司加强投研建设的重要表现。目前银行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还处在重塑期,未来提高投研能力将成为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中证报)
【6:49】
【险企上半年增资额超230亿,创近年新高】偿二代二期规则自今年开始全面实施后,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需求提升,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批复的增资规模也创下近年新高。据统计,上半年监管批复的12家次保险公司增资,获准增资总额超过230亿元,超过2019年以来同期水平。与此同时,还有多家险企的增资事项尚待批复。从资金来源看,多数险企为老股东增资,仅个别险企引入新投资方。此外,还有少数险企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方式进行增资。(证券时报
【6:51】
【中期业绩预告超八成报喜,锂电赛道表现亮眼】截至7月4日,9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超八成实现同比增长。预告上半年净利增幅超过300%的有8家,除农发种业外,预告半年报业绩增幅居前的公司清一色均为新能源产业链或相关企业,其中不少是锂电上游材料企业,动力电池对锂电材料的强劲需求可见一斑。(证券时报)
【6:57】
央行开展30亿元小额逆回购操作,流动性充裕无忧】连续数日开展千亿规模逆回购操作后,央行7月4日开展30亿元小额逆回购操作。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1%。业内人士认为,季末效应已过,央行减少投放不会改变流动性充裕的状态。7月流动性无需过多担忧,但边际上的确较上半年趋紧,资金利率或逐步回归到政策利率附近。(上证报)
【7:01】
【券商托管业务加速“跑马圈地”,“四大龙头”拿下近六成私募托管份额】2022年上半年私募基金托管“成绩单”出炉,银行与券商形成了“三七开”的竞争格局。在券商的市场份额中,招商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四大龙头”上半年拿下了近六成份额,头部效应进一步加强。在非银行业分析师眼里,私募托管业务是券商多元化竞争体系的重要一环,其意义在于撬动整个机构业务链条,而机构业务有望成为券商竞争的胜负手。(上证报)
【7:09】
美股期货涨幅扩大,纳指期货涨1.65%,标普500指数期货涨1%,道指期货涨0.74%。
【7:17】
【山东7月4日新增本土“3+4”,均在青岛】2022年7月4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均在青岛,系隔离期间检测发现。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例,均在青岛,系隔离期间检测发现。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济南,为日本输入。2022年7月4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1例,在青岛。(健康山东
【7:21】
【韩国通货膨胀率创自1998年以来最大涨幅】韩国通货膨胀率在6月加速,创下1998年以来的最大涨幅 ,再次超过预期,这为韩国央行下周继续大幅加息提供了理由。韩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涨6%,较5月份的5.4%有所加快。 这是自1998年11月上涨6.8%以来的最大涨幅。经济学家此前预计通胀率将上升5.9%。
【7:25】
【ETF互联互通首日成交超285亿 各路机构积极参与】7月4日,ETF互联互通正式开闸,开通首日便获得了各路投资者的积极反馈,多只ETF交投活跃。截至7月4日收盘,首批纳入互联互通机制的87只ETF产品中,9只产品的当日成交额超过了10亿元,87只产品的合计成交额达285.33亿元。由于A股和香港市场的ETF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两地投资者来说,ETF互联互通意味着可投资标的将有所增加,因此,市场对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期待已久,开闸首日便获得了各路投资者的积极参与。
【7:31】
【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转型金融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支持能源结构有序调整,是当前转型金融的重点任务。要树立系统思维,坚持先立后破,立足国情和技术实际,在设计相关金融政策、产品或服务时,统筹兼顾降低煤电占比与鼓励水电、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发展。(人民日报)

主持人左永刚:2019年,A股市场将迎来银行理财、量化交易和外资私募等资金。从中长期来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市资金规模可期,此外券商外接量化交易放开、外资私募等也将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距离《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落地已过去两个多月时间,在此期间,银保监会相继批准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同时还受理了多家商业银行的申请。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应习文表示,设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实体经济、金融市场都具有深远意义。其中,理财子公司可直接投资股票,有利于扩充机构投资者,为股市引入更多的长期稳定合规资金。

增量资金入市可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监管层进一步放松理财产品投资股市的门槛,但短期来看,入市规模仍相对有限,不过,随着市场愈发成熟之后,有望为A股带来万亿元资金。

“包括五大行,以及目前尚未批复的多家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申请,预计能够撬动万亿元理财规模。”应习文指出,要注意的是,在这庞大的理财资金规模中,一方面是需要承接原有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预计仍会有大部分规模投资于固收、现金管理、非标等领域,因此,短期内真正能够进入A股市场的规模仍相对有限。从长远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对于增加A股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中长期资金比例都有积极的影响。

昨日,太平洋证券非银金融组组长罗惠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制度允许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但并不意味着理财资金会立即大量进入股市。大多数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是为了稳健安全,预计银行大资管业务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不会快速提升。不过,考虑到理财资金体量庞大,其入市规模仍将有利于提振A股市场以及投资者信心。

亟待提升投研能力

从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务范围来看,《管理办法》明确其包含发行公募产品、私募产品、理财顾问、咨询服务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为了能真正实现大类资产配置,罗惠州建议,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搭建完善的投研体系,进一步补齐此前在权益市场投资经验不足的短板。此外,对于非标资产方向的投资需要兼顾资金安全性和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考量。

尽管当下理财子公司发展迎来一系列政策红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未来所要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应习文认为,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四方面:一是原有理财的管理体系、风险文化与产品存量的转型包袱较重。由于传统的银行理财业务已开展多年,在银行内部形成了一定固化的管理体系与风险文化,设立理财子公司后,可能会经历一定时期的转型阵痛。

二是权益类投资的竞争力不足。商业银行理财过去主要集中在固收和现金管理领域,在权益投资领域的投研能力相对不足,人才储备有所欠缺。

三是设立理财子公司需要具备一定门槛。10亿元注册资本的要求将一部分中小银行挡在门外,而有能力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商业银行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也会受到影响,若不考虑资本补充将影响贷款规模的增长。

四是理财子公司与母行原有资管条线及其他资管子公司存在一定业务重叠,需要承担一定的融合、协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