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怎么没有价格(基金的好价格怎么算)

jijinwang
呵呵,你去多看看基金持股的初始价格,很多为什么会比当天的市场价格高很多?不是他们不专业,也不是信息不灵通,然后你自己想

文|《财经天下》周刊 周梦婷

编辑|孙月

(图源/视觉中国)

头部基金公司华夏基金的股权遭到了‘’抛弃‘’。

6月28日晚间,华夏基金控股股东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日前收到天津海鹏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海鹏”)的来函,拟以4.9亿美元,协议转让其持有的华夏基金10%的股权。

而中信证券经过董事会审议,决定放弃标的股权的优先购买权。在当前大资管时代,公募基金股权无疑是一个“香饽饽”。因此,中信证券的放弃,也引来了诸多关注。

此外,在此次交易中,华夏基金10%的股权,交易对价拟4.9亿美元,以此估算,华夏基金的估值为328.9亿元;与年初麦肯齐收购华夏基金13.9%的股权时429亿元的估值,相差了百亿元。

仅仅半年时间,估值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华夏基金股权遭“清仓”

据公告,中信证券收到控股子公司华夏基金现股东天津海鹏来函,天津海鹏就其拟以4.9亿美元交易对价,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华夏基金全部10%股权,向华夏基金其余股东征询意见。

根据相关规定,中信证券作为华夏基金股东,享有标的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中信证券表示,经综合考虑,公司拟放弃标的股权的优先购买权,暂不考虑增持华夏基金股权。

中信证券表示,拟放弃标的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不影响中信证券对华夏基金的持股比例及对华夏基金的实际控制,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形,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信证券之所以放弃华夏基金的优先购买权,“第一,中信证券已经持有华夏基金62.2%的股权,可以控制公司,没必要再持续增持股权;第二,本次拟交易对价超过32亿元人民币,放弃优先购买权或是出于对价格因素的考虑;第三,该笔交易或早已谈好下家,且下家入股后或将与中信证券实现双赢,这也是可能性最大的原因。”

(图源/中信证券公告)

另外,中信证券也可能将目光放到了下家公募基金牌照上。近期,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此举也标志着“一参一控一牌”的正式落地,即同一主体在参股一家基金、控股一家基金的基础上,还可以再申请一块公募牌照。

今年2月,中信证券宣布拟全资设立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承继中信证券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并将涉足公募基金业务,相关事项还在审批中。

“当前中信证券已对华夏基金拥有绝对的控股权,新规的落地也为中信证券申请独立公募牌照提供了便利,此时放弃继续增资,可能也有对““一参一控一牌”的考量,为下家公募牌照做准备。”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说。

两次估值相差近百亿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股权交易中,天津海鹏拟协议转让的对价为4.9亿美元,参考7月1日汇率,对价约合人民币32.89亿元。以此估算,在此次华夏基金交易中,天津海鹏与意向受让方确定的华夏基金估值为约328.9亿元。

而在今年1月初,加拿大资产管理公司IGM Financial Inc 宣布,旗下子公司麦肯齐拟斥资11.5亿加元,收购加拿大鲍尔集团持有的华夏基金13.9%的股权。折合下来,此次交易对华夏基金的估值约429亿元(参考7月1日的汇率)。

相差仅半年时间,但对华夏基金的估值却相差近100亿元,此次天津海鹏与受让方对华夏基金的估值相当于打了7折。“公募基金公司都没有上市,估值取决交易对手的预期,虽然有比较确定估值数值,只能归为市场行为。”一位证券高级分析师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道,“估值的不同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这个涉及到公司的财务报表,其中资产结构和资产规模是比较重要的。”

近三年时间里,华夏基金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的总资产分别为116.45亿元、136.95亿元、162.95亿元,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财务数据方面,2019年至2021年,华夏基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77亿元、55.39亿元、80.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01亿元、15.98亿元、23.12亿元。

“最主要的还是资本金的运营状况,这是很重要,但一般这个东西大家是看不到的,同时还要考虑做估值模型的时候,会留一个议价空间。”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道。

初代明星基金经理之父

华夏基金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国内最早一批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后来随着华夏证券的分崩离析,各方资本轮番抢占华夏基金的股权。于2007年,随着“券商龙头”中信证券入主华夏基金,成为华夏基金的百分百大股东,华夏基金的股权争夺战终于暂停。两年之后,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二者强强联合。

即使之后,中信证券出让了华夏基金的部分股权,但其依旧是华夏基金当仁不让的“当家人”。

几经沉浮中,华夏基金曾培育出“初代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

2007年,王亚伟凭借“华夏大盘精选”226.24%的年度收益率,荣获公募股票冠军;2008年在熊市环境下,以回撤远小于沪深300的成绩,位列亚军;2009年,再次登顶。

连续三年,王亚伟凭借同一只产品两夺冠军,又获得一次亚军,成为那个年代当仁不让地“公募一哥”。

然而,2012年5月,王亚伟将目光放到了私募,从华夏基金离开,开启了公转私历程。

王亚伟的离任,曾为华夏基金带来重创,以“华夏大盘精选”为例,2012年一季度末基金份额为4.63亿份,王亚伟离职的二季度末降为3.58亿份,到三季度末再度降为3.50亿份。

同时,机构投资者也选择了撤离。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在“华夏大盘精选”中,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总份额比例为57.96%,2012年半年报时,这一比例已降至17.73%。

之后几年,华夏基金几经周折,以指数型基金为其发展支柱,大力发展指数型产品,截至6月28日,华夏基金的指数型基金规模达到2221.97亿元,领先第二名700多亿元,“指基大厂”的地位愈发牢固。

然而,天天基金网显示,近半年来,华夏基金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8.46%,同类平均收益率为-7.52%,华夏基金的收益率低于同类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