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电
以前我们常说,电力是无差异的产品,不存在水电的电适合煲耳机,火电的电适合打游戏这种差异。但由于能耗双控和绿电的引入,电力终于有了差异化,这对于电力行业是有重大意义的。
绿电:日前组织的绿电交易,交易价格在风电、光伏现价基础上平均提高了2.7分/千瓦时,买方购买绿电的主要诉求是企业自身的双碳追求、出口导向满足欧美碳足迹要求等,交易溢价体现了绿电的差异化。
注意,目前绿电主要指光伏风电,后续有望拓展至水电。
双控:能耗双控目前是市场上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当前市场的核心主线,受能耗双控限制,地方用能压力较大,导致供给端无法匹配需求的扩张,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拉闸限电压减产量。而能耗双控最新文件说明,鼓励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也就是说,企业如果想超额用能,用可再生能源就可以,自己建or外购都可以。
注意,这里的可再生能源也包含水电。
电终于有了差异化,这是电力史上的一件大事,可再生能源可以用来满足双碳追求、碳足迹要求以及在双控框架内为企业提供增量的电力赚取超额利润。这将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继续扩大绿电溢价、增加企业及地方自建清洁能源电站的诉求!
运营清洁能源的运营商们的价值将重估!
比如风电运营商:三峡能源、中闽能源、节能风电
光伏运营商:林洋能源、国投电力;
但需要注意的,参与价值不大。本身估值就不低,绿电,落地的发电规模很小,老外认不认你这个绿电还是两码事,无非变相提高电价鼓励用清洁能源。
(2)光伏
最近绿电交易和涨电价,其实完全利好于光伏长期逻辑,就是现在光伏这个位置的确涨了很多,需要高位消化下估值,加之硅料价格还是再涨,对下游压力很大。不过硅料的话,基本没有再上涨的可能,明年会缓慢下跌,现在大家预计的均价在15万/吨左右。这个情况,硅料企业的利润能力也是很好的!
上机啊 这两年的大牛股呢,上机现在硅片的估值基本市场已经反应了。就看他和保协那块的颗粒硅情况了,他有35%左右的权益!像中环 今年利润预计35亿。现在才40倍PE,明年大尺寸的210还是供不应求的,明年看30倍不到了!
逆变器的也阳光,看他贵,65倍PE,逆变器明年增长又是50%以上的,45倍PE,也不贵的。美股的SEDG也是逆变器,现在估值107倍
(3)
氟化工:供需错配主旋律,产业链全线上涨,绝对高污染高耗能;9.15日再无可能新批制冷剂产能。
现在PVDF、氢氟酸、无水氟化氢价格都调涨!Pvdf,2023年前不太有新的产能,供求缺口长期存在。
巨化股份(现有PVDF产能3000吨,另有7000吨2022年投产,15万吨R22,4万吨R125,6万吨四氯乙烯满足自用其余外卖,12万吨R32)。
(4)
对这轮行情,我们应该这么想,参考刘天师,在旧系统模式中,中国的资产发生器主要是两种产出,一是房地产资产二是地产政府债务,供给对接的资产购买方是居民储蓄,要么房子要么是刚性兑付的理财产品。
现在资产发生器的这两种产出出现边际骤降,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系统资产发生的增量几乎完全指向中国的清洁电的宏大的建设工程,而这类资产能否高效顺利持续的形成有赖于个繁荣的扩张的资本(股票)市场转化,当然对接的资产购买方是居民储蓄,这个就是交易量跃阶的基本面。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将处于碳中和的研究中!
(5)
说起这个主线,想着过去,比如去年,虽然大家都很忙,职业投资人一向很忙,只是忙和忙还不大一样。去年这个时候,忙的是拍视频秀形象,写软文刷投资理念,一篇篇宏文拜读下来,一度失去了在行业内混下去的信心。
变化的根本在于茅宁赛道的转换!曾经的“茅”们,只要躺平就好了,乱动的都没有好下场,勤劳并不能致富。茅们能够躺平的基础是产业链短,买白酒就“茅、五、泸、汾”,消费就调味品、免税,医药能够让资金扎堆的公司仅有那么十几二十个。在找不到替代品的情况下,躺平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宁组合就不一样了。汽车就是民用、大规模、工业化产品中最为复杂的产品,没有之一。上游行业几乎覆盖所有制造业部门——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电子等等。传统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依然是。而碳中和则是更加宏大的主题。于是,当主流品种估值太贵的时候,投资者们很容易在产业链上找到低估值的新能源+品种,所以,主线还是那个主线,但龙头早已没有了超额。
只是,在医药、消费舒适区待得太久的机构们早已失去了对传统行业的研究和跟踪能力。毕竟,能够躺着数钱的时候,没人愿意辛辛苦苦的翻石头。最近听闻鄙视链顶端的医药消费基金经理们终于开始放下身段,来听化工、机械、有色、电力等苦逼行业的路演时,不禁感叹,若不是净值所迫,谁愿意满身才华?!
1、你会怎样投资?
你好,很高兴有机会回答你的问题。
投资因人而异,投资对象或投资配比取决于你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及承受能力。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这三个选择中存入银行是风险最低,其次是基金,然后是股票。
投资的诀窍是要多样化,尽可能地释放风险,所谓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激进的投资者可以加大股票和基金的分配比例,缩小银行理财的比例,比如股票占60%,基金30%,理财10%,如果稳健投资的话,就相应的均衡三者的比例,保守型投资者则缩小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比例,加大理财比例。
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银行理财没什么可说的,买入持有就可以了,按照我几年的经验,银行里面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收益保证的,上下浮动可以忽略不计。基金尽量选择稳健型的,把风险放在第一,收益第二,基金经理都是购买的大蓝筹大市值股票,保证了流动性和稳定性。因为基金是长期投资,也可以做定投的,我对这个还是很有信心的。至于股票,我想说的是坚持价值投资理念,长线持有优质龙头上市公司股票,即使短线的调整也不改大趋势向上。资本市场的将来会更好,我们应该分享资本红利。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可以更深的交流,谢谢!
任何一件事都要讲究底层逻辑。在投资的时候,技巧是关键,情感沟通也很重要,它可能比你一直盯着那个数据去问更重要。
其实我从事金融和投资这么多年,从来没碰到项目没有项目源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投出去的项目,我从不插手投后管理,我认为投后管理只会把项目做糟糕。就相当于你对他的质疑也好,专业的判断也好,一切要在投资前去完成。
互信是合作的基础。一些投资者在投完项目之后,无法确认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将信将疑下,一旦项目出现大的变动,最容易出现问责问难的情况。但这种指责往往起到反效果的作用。人都是感性的,我想如果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处理好感情沟通的问题,可能对日后的发展是比较有益的。
实际上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 “高看一眼“。曾经一个正在创业的朋友,突然跟我说他不做了,转而去一家有名的央企当总助。这意味着一个创业项目的停滞乃至终止,尽管他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早在两年前就为他的创业投资了2000万。一路走来,他从一名被投资者、到央企的总助、到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再到现在的高级领导,我们一直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
作为被投资者,我对每一个引进来的投资者都心存感激,希望对方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关于投资,我想更应该从被投资方和投资方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
2、大家觉得全网吹牛最厉害的股市大V是谁呢?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大Ⅴ梦若神机,四月份2800点看空,到现在每天手拿大锅盖,自称王牌空军飞行员,已经九个月了,大盘上涨了600点。
给你看看所谓的大v们对指数涨跌判断的成功率,你还信他们嘴里吹出来的战绩吗?
另外,真正搞金融的盘中时间都要盯盘,然后复盘看研报之类,有时间写文章也得晚饭后了,那些动不动就洋洋洒洒两三千字的股评三点半就发出来的还是别信了。
3、有些私募基金如何应对“募资难”的问题?
谢邀。
走渠道呗,但是确实有一定难度,因为2级市场的,大家都需要看你过往业绩,才能选择给你代销或者包销,在没有历史业绩的前提下,你只能靠人脉了。一般做二级市场的私募起步无非就靠两点,1是自有资金先拿出来干,做出来业绩之后,慢慢拢资金。2是靠人脉,如果你从券商或者银行投行出来想单干的话,一定认识不少机构的人脉,借助他们的平台,可以帮你拢资金,然后潜心做投资。
如果这两点都不具备,那你很难发行一只像样的产品。还有一点取决于你的投资策略,一般来说刚开始都需要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策略,纯多头的很难赢得市场的信任,先从对冲开始吧。风险敞口锁住,还是有人愿意尝试的。
私募基金募资难,在今年这样的市场行情下非常正常了,募资不难才不正常。募资难,无非2大原因:1、市场不好,整个行业都募资难;2、私募公司或者私募基金的名气不够或者缺乏吸引投资者的亮点。
直接说说个人的看法。
第一:市场不好,整个行业都募资难,整个难以解决,大势如此。
第二:私募公司知名度不够或者基金产品口碑还没有建立。解决办法:1、强强联合。一定要和银行、券商这些大的销售渠道建立好关系。不仅仅是总行、券商财富管理总部,甚至下面的营业网点也要建立好关系。因为客户都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客户经理手中。2、和知名的媒体(私募排排、好买、天天、万得)等建立好合作,让这些财经/私募曝光度高的带有流量的平台建立强合作;3、基金经理一定要经常出去路演。大大小小的路演,合理安排。另外一线城市的客户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也可以去一些二三线城市去拓展市场。4、多多寻找产品的亮点,当然要实事求是,万不可虚假宣传。
私募募资难有治标和治本两类基本应对之法。治本是私募基金经理投资能力过硬,有穿越市场周期的良好投资回报,年化投资回报10%以上,都是牛逼的业绩了,有一个这样的基金经理坐镇,钱都会追着基金跑!治标是做好募资团队的建设,包括人员和团队激励制度,利用这些人的资源来募资。但是这也是以良好的基金业绩和投资理念为基础的,私募属于金融行业最现实的行业,没有投资战绩,募资好比卖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