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的一般风险包含什么(私募基金有什么风险)

jijinwang
私募基金,高风险高收益且与普通投资者无关】私募基金失联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仅按三年前的统计数据,就已经有有300多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被基金业协会列入失联名单。
相比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由于受到的法规约束,投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所以就平均业绩来看私募基金确实比公募基金更高一点。
以2009-2017年的数据为例,公募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3.2%,而阳光私募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8%。
但相应的,由于缺乏投资约束和强制信息披露,私募基金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更高一些。
更重要的是,私募基金的业绩表现良莠不齐,业绩差别非常大,头部明星私募基金业绩骄人的同时,还有30%以上的私募基金是负收益。
不少投资者认为,相比谁都可以投资的公募基金,起购门槛更高、持仓信息更神秘的私募基金似乎更加高大上一些。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相比公募基金,成立一支私募基金容易太多了。
按要求,私募基金只需要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需要在监管机构申请注册。
另一方面,私募基金只能面向特定合格投资者,不允许向普通大众公开宣传。
那么,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算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呢?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必须是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的单位、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或近三年个人年收入不低于50万的个人;并且要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支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
明白了吧?100万起步的投资门槛,足以把大多数普通个人投资者挡在私募基金的大门外。
更何况私募基金通常还有一定时间的锁仓期,也就意味着这100万投出去,相当长时间内还取不出来。
所以,私募基金,注定只能是有钱富豪和专业投资者才考虑的圈内投资产品,而不是咱们普通工薪阶层投资理财的理想选择。
要是有人通过电话、网络、社交媒体等途径向您推荐私募基金的时候,最好先问下自己:我近三年年收入都超过50万吗?我有一百万闲钱可以扔出去长时间不动吗?
如果两样都不符合,那最好反思一下,自己的个人信息是不是泄露给了骗子。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很久没联系了,有次突然问我,你玩私募基金吗?她用了个“玩”字,还是挺有意思了,一般用“玩”的时候,在国内的术语中还是有点“娱乐”、“轻松”、“能**”的意思,所以我猜她一定是已经“玩”上了,果不其然,她说,听说挺**的,所以才……。

这位朋友说,当时花了8000元人民币,投资了一只私募基金,为期100天,每天都会有29美元的进账,也就是说不到40天便能轻松拿回差不多8000元的成本,以后60多天就是净赚利润了。

真有这等好事吗?

之后,我要来了那家私募基金公司经理的联系方法,对方称是一家海外公司的私募基金,所以才以美元分红,但是,除了对方提供的信息之外,却无法通过其它渠道查到更详细的资料信息。

我们现在还不能断定它不是一家合法的公司,但是至少有些生疑,对于投资私募基金,我认为不妨考量一下,如果你成家庄家的一分子,你会得到或失去什么?

私募基金在国内发展得比较早,但是规模一直没有呈现幅度的增长,二两年前算是一个黄金发展阶段,因为当时的股市是牛市,公募基金的回报也相当的亮眼,所以私募基金也得以发展,因此私募基金在募集基金的时候,要容易得多,市场是乐观市场,所以融一两个亿还是非常容易的,这对于公募基金百亿融资额来讲,就是小钱了。

2020年的时候,股市呈现牛市走势,不乏公募基金达到200%-300%的回报,散户投资者收益能够达到100%的也大有人在,而庄家机构了是赚得盆满钵满,收益更多,从庄家的构成看,基金正跃上前台,难怪当时有很多人感言,中国股市正进入基金时代,基金的回报明显高于股票的回报,而私募基金的回报更上令人心动,同时,这个期间也有很多知名的公募基金经理转为私募基金经理,私募基金的规模开始进入加速度发展的快车道之中。

我们知道私募基金并不欢迎小投资者加入,一般小于百万元的资金很难进入私募基金的视线。

不过,在私募基金群体里,也存在大量总盘子不超过千万元的小规模私募基金,这些基金一般会通过客户,网站等诸多手段搜索属于自己的客户。

此外,与散户投资私募风格有所不同的是,一些上市公司或企业也在尝试搭建私募平台,有的上市公司公布再融资预案,其中不少公司选择了非公开发行这一方式——私募。

对于私募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人断言未来中国股市很可能彻底蜕变成为一个机构之间搏杀的战场,在发达国家的证券或期货等金融产品投资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比例一般占据80%,而咱们国内的现状正好与国际发达市场相背离,随着私募规模日益状态,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散户投资者选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

但是私募基金也是有风险的:

私募基金在国内还没有完全的合法化,或者说它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私募基金的本性是隐蔽的,阴暗的,不可能如公募基金一样要求公开化。私募基金(不包括风险资本投资基金)从募集方式,投资方向,信息披露,从业准入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难以与国外的私募基金一样有更明确的定位。

总之,私募基金还没有令更多的人所熟悉,这也间接说明了它的不透明性,所以还需要更加成熟的市场,才能够让我们更多了解私募基金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