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怎么调研股票(基金经理怎么做股票)

jijinwang
【每日早盘操作计划和应变思维】1、关键词:四万亿元外资拥抱中国债市新开放。2、市场背景:明星基金经理频繁调研 还被这家华尔街投资机构盯上 银行股的春天来了?3、操作计划:精选次新预增个股,适当的开始低吸。

1、买基金时,如何选择一个靠谱的基金经理?

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主要要看中长期业绩表现,还有投资风格的稳定性。

像富国天惠成长的朱少醒那样十几年如一日管理一只基金,虽说基金表现每年都不突出,但是十几年下来涨了近14倍!

还有像中欧的周蔚文,兴全的董承非等基金界的绩优老司基是我们投资基金的首选!

我用数据拉了一份有管理5年以上,年化收益超20%的产品的基金经理。还有一份是有管理7年以上,年化收益超15%的产品的基金经理的名单,供你参考!#谈股论基# #基金实战# #我要上头条#



首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基金经理的简历、历史业绩对基金未来的业绩影响真的很大吗?

对主动型基金的影响很大!而被动型基金由于对基金经理的依赖性小,影响几乎没有,这里就不做探讨了。

比如我们的“公募基金一哥”王亚伟!无论去到哪都是优秀的↓

他在华夏基金任职期间,华夏大盘精选创造了任职回报超高的收益率!

好的基金经理是自带光环的,他掌管的其他基金也很吃香,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觉得他靠谱,他带的其中一只创造了神话,其他的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

推而及之,好的基金经理,他所在的基金公司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连同带动了其他基金的业绩表现。

而一旦基金经理离职,比如一哥离开华夏基金单干后,华夏大盘精选的表现就大不如前了——

类似的还有公募一姐王茹远,等等。

一般公募基金经理得到市场的认可后,都会转战私募服务高净值客户去,而换了基金经理的基金,很可能就已经不再是那个“它”,你可以把同一只基金,换基金经理前后,视作两只不同的基金。

回答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一个靠谱的基金经理?

我们可以参考这5点:

1、看从业经验,5-10年为佳

都说买基金是长期投资,经历一轮牛熊后你就会**了。

然而,这只是时间因素,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牛”什么时候是“熊”,等你知道的时候,很可能就歇菜了~

同样的,基金经理在调仓的时候也要学会判断“牛熊”,但纸上学来终觉浅,不如亲身经历过牛熊。

一轮牛熊大概是5-7年的时间,如果基金经理的从业时间足够长,是可以加分的。

除此以外,之所以考察从业经验,还因为要混到基金经理的资质,你得走过:

助理研究员——行业研究员——高级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

这么一条长征路线,没个三五七年,还真不够。再加上在任职基金经理的时间,也得个十年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没准也有一些特别出色的基金经理,后生可畏嘛~

2、看历史业绩

衡量一下他所管理的所有基金的业绩,任职回报是盈利的多还是亏损的多,可以看出整体实力。

同类型基金排名,可以看出在同行中的实力。最好一只只基金点进去,看阶段排名。

最大回撤,可以看出抗风险能力。

3、看管理基金的数量

一般被动型基金对基金经理的依赖性不大,所以一个基金经理可以管理十几甚至二十只基金↓

但主动型基金不一样,对基金经理的要求高,所以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不宜多,不然负荷过重,人会崩溃的~~

建议最好不要超过5只的。

4、投资风格

可以通过基金招募说明书去分析,看看基金经理的投资标的属于大盘股、中盘股还是小盘股,价值型、平衡型还是成长型。

看一只还不够,得看他手上管理的多只基金,就能大概地了解到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了。

要是风格多样、让人捉摸不透,除非是天才型基金经理,不然还是不要冒这个险。

另外,并没有哪一种风格是最佳的之说,什么风格好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追求大的收益空间,那么中盘股成长型的或许更合适你。

5、看人品

比如会否频繁跳槽,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忠诚度还有职业生涯规划。

还有工作态度,可以通过基金年报、季报看出来,仔细留意一下每一期的报告是否整齐划一、逻辑畅顺、言之有物等,如果每期的年报都随随便便,而且风格不一,说不定是找人代写的......

好了,技巧大概就是这么些个。

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成就一只优秀的基金,优秀业绩的基金反过来也可以成就一个基金经理。

在我们投资各种基金的时候,有一个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判断基金经理真实的投资能力?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面前有五个基金可以选。这些基金在过去3年的历史业绩如上图所示。那么你会选哪个基金购买?

大部分人肯定会选上图中黄色的或者蓝色的那个基金。原因很简单:这两个基金在过去3年的回报最好。

我想要告诉你的是:选蓝色或者黄色的基金,是完全错误的投资方法。在下面的文章里,我会和大家仔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般在挑选基金时都会去看其过去三年的历史表现?

在金融投资行业,三年历史业绩就像一个业界标准,被很多机构普遍接受。晨星(Morningstar)在给任何一个基金评分前,有一个基本要求是基金的年龄在3年以上,否则不予评级。很多大机构投资任何一个基金的最低标准之一就是该基金有三年以上的可供审计的历史业绩。那么这过去三年的业绩表现有何神奇之处呢?

答案需要去统计学里去找。学过统计学的朋友们一定都记得,如果一个分布服从正态分布,那么根据大数定理,其样本量最少需要30个。如果样本量少于30,那么该分布就是一个“小样本”,不太会服从“正态分布”。

3年,涵盖了36个月的历史回报记录,刚刚超过最小样本量30的要求。这就是3年业绩这个神奇数字的由来。

问题在于,这个逻辑的前提是,基金经理的月回报符合“正态分布”。但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基金经理的历史回报是正态分布的。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基金经理的回报呈现出非常彻底的“非正态分布”。但是由于目前没有更好的统计方法来替代这种逻辑假设,因此很多金融机构还是比较“懒惰”的沿用了这样的传统。

在我们科学的评判一个基金经理业绩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白的一个最重要的道理是:基金经理的业绩回报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基金经理的业绩主要来自于他/她是否能够创造超额回报(阿尔法)。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其短期业绩,那么他/她的回报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波动率(运气)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在挑选基金经理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数据,我们很难断定,该基金经理的业绩回报是来自于他的阿尔法(技能),还是波动率(运气)。

那么对于一个基金经理来说,我们需要多少时间的真实回报,才能科学的判断出他的真实技能呢?答案是,这取决该基金经理的信息比率(Information Ratio)。IR是一个比例,分子中的α是指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也就是基金经理高于某一个基准,例如上证180指数之上的收益),分母中的σ(也叫作超额误差)是指α的标准差。

一个好的基金经理,超额收益应该大于零。毕竟,如果这位基金经理连大盘指数(比如上证50指数)的回报都无法超过,那么我们投资者基本就没有理由把自己的钱交给他管理了。

现在我们假设有一个基金经理能够创造的阿尔法为2.8%,年波动率为11.5%,那么根据上面提到的公式,该基金经理的IR为2.8%/11.5%=0.24。各类研究表明,信息比率为0.3的基金经理排名就可以达到该国所有基金经理的前10%或前25%,因不同国家和时期的样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一步是计算观察样本的数量。上过大学统计学课程的朋友们应该对上述公式不会陌生。为达到95%的置信水平,需要T检验的相应界值为1.96。

因此,依据0.24的信息比率,需要的观察样本数量(N)大约是66.7。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该基金经理过去67年的投资数据才有95%的信心确认该经理真正有投资水平而不只是运气好而已。通俗地讲,一个信息比率为0.24的基金经理,其投资能力在统计意义上和猴子扔硬币去选股没有任何区别。现在回到本文开头的那张基金经理业绩图表。

事实上,上面五个基金的历史业绩,都是基于同一组统计数据,即2.8%的阿尔法,和11.5%的年波动率而随机产生的。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基金经理(2.8% alpha/11.5% vol)来说,他在某一个三年中的业绩回报可能是上述五条曲线中的任一条。如果他运气好,那么你看到的可能是那条黄线。而如果他的运气很差,那么我们看到的可能就是那条绿线。如果我们根据绿线就判断该经理水平很差,或者根据黄线去判断该经理是投资大师,那就都是被统计数据迷惑了双眼,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仅仅是看某一个基金经理过去三年的历史表现,以此为根据去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并做出甄选,那么这完全是在“瞎选”,基本就是撞大运。

总体上来说,我们需要观察到的最小的有统计意义的样本量,取决于该基金经理的信息比率(IR)。如果基金经理的信息比率比较高,那么我们需要观察的样本量就会少一些。而如果基金经理的信息比率很低,那么我们就需要更长的样本量来证实该基金经理创造的“阿尔法”是他的真实技能,而非运气使然。

投资界的神话,彼得林奇(Peter Lynch)从1978年开始管理富达麦哲伦基金,直至1990年退休。在这13年中,林奇先生平均每年超过基准(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为13.3%,年波动率大约13.3%。因此,林奇先生的信息比率IR是1。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观察的最低样本量为4,也就是4年的真实投资记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林奇通过了统计测算,确实是有真正投资水平的“股神”。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林奇创造的大部分“阿尔法”都集中在一开始的那几年(1978-1983)。在1983年以后,其超额收益(阿尔法)迅速下降。而在林奇退休后,麦哲伦基金的规模由于林奇的声名在外迅速增长,但该基金的回报却差强人意。在1990到2004年间,该基金的超额回报只有每年0.7%,信息比率IR为0.12,让很多投资者感到失望透顶。

美盛集团(Legg Mason)价值信托基金(Value Trust Fund)的经理比尔米勒(Bill Miller)先生是另一个家喻户晓的“股神”。从1991至2005,米勒先生掌管的价值信托基金连续15年超过其基准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这个业绩即使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是十分罕见的。截至2005年,米勒先生的价值信托基金(Value Trust Fund)凭借每年5%的超额回报,达到了0.84的信息比率IR,成就了投资界的另一个传奇。

问题在于当投资者们发现米勒先生的天才时,已经错过了投资他的基金的最佳时机了。从上图可知,该基金的资产(上图红线)在2007年达到巅峰值200亿美元。2006到2011年的平均超额收益(米勒先生在2011年从价值信托基金退休)和基准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相比较,大约为每年负7.1%,信息比率IR为负数。如果分析从1991到2011的全部数据,其年平均超额回报为1.54%,信息比率0.16,实在不能算是多么出色的基金。

总结

1)基金经理创造的历史业绩,同时受到其投资水平(阿尔法)和运气(波动率)的影响。要想客观的评判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技能,我们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将技能和运气分开,这样我们才可能挑到那些真正有技能的基金经理。

2)如果想要科学的判断基金经理真实的投资技能,过去三年的历史业绩远远不够。仅凭这些历史记录去挑选基金,投资者无疑是在“瞎选”。

3)有时候即使有基金经理通过了统计测算,被证明确实有能力创造“阿尔法”,投资者也未必能从他们身上**。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投资者的购买时机。

4)如果没有足够的金融知识,资源和信息去科学严谨的分析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那么更好的选择是老老实实做一只“小乌龟”,放弃选择主动型基金,购买并长期持有低成本指数基金(ETF)。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年薪1000万的基金经理王亚伟是怎么操作股票的?

这几年市场上,几乎每逢王亚伟买入的个股信息被披露后,总能引起市场的骚动,被买入的个股短期都有很好的表现。但这毕竟都是短期效应,如果想跟踪王亚伟,不妨跟踪研究他的长期持仓。那么王亚伟是怎么操作股票的呢?看完这个视频你就秒懂了!

无过这些烂基金公司会凶赚烂跌下拆?基金公司经理工资美国总统工资还高,加上一些烂团队人员及企业运作是一笔大费用都是让基民出的?无乱下拆凶**从何来?应让基金经理及烂团队工资费用从业绩提成出来让这些经理及团队也有风险收入?当一个基金公司烂经理年薪就有1000万过好赚?无过烂股市会烂大跌在抢

3、基金经理每年调研上市公司吗?公司允许吗?

基金经理每年都要调研上市公司,这是公司允许和鼓励的。

评价一位基金经理是否优秀,除了看投资业绩以外,还要看平时的工作过程,那么,去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研究,就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指标。

基金经理往往是从研究员做起来的,研究员就是需要深入到上市公司当中,了解公司实时的变化,包括战略、业务、业绩等等,这样才能知道持有的股票是否高估或者低估,从而给基金经理提供靠谱的报告。

一旦研究员对上市公司跟踪研究的好,提供的股票表现好,就有机会提拔成基金经理。那么,他原先跟踪的上市公司可能会交给助理来协助,但是优秀的基金经理是不能完全脱离上市公司的,基金经理和上市公司交流的能力应该强于研究员才对。对于特别重仓的股票,基金经理正常也会自己继续保持长期的跟踪。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关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