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缴纳生育基金(房屋建设基金什么时候缴纳)

jijinwang
2021社保年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缴费基数调整
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大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缴费基数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1、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以19125元/月为上限基数、以3825元/月为下限基数。
2、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为6375元/月。
3、无法认定工资总额的用人单位,以6375元/月作为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缴费基数;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无上月缴费基数的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以6375元/月作为趸缴医疗保险费的基数。
2.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实施
根据十四五规划,国家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成为我国未来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也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官方的说法是“通过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制度。”
实质上就是国家鼓励大家在社保基础上,自己给自己多存一份养老金,增加退休收入来源,它与商业养老保险性质相似,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而要不要买,完全看个人意愿。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相关政策将于9月底前出台,届时查悦社保会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
3.放开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根据数据统计,咱们国家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占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的40%以上,其中包括常见的个体工商户、临时工、季节工、街头小贩等,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自由职业,比如撰稿人、小说家、网络主播、淘宝店主、自媒体人等。
因为户籍原因,能否异地参保是这些灵活就业人员一直特别关心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城市已经放开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户籍限制,特别是省内城乡户籍限制已基本取消,不过,仍有部分超大城市要求必须拥有本地户籍,才能在就业地参保。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要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9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未来随着户籍限制的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会越来越方便,符合要求的还可以申请社保补贴,以减轻个人缴费的经济压力。

4.居民医保人均补助上涨30元
我们知道,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享受财政补贴的,而且财政补贴是占据缴费的大头。
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财政补贴人均是550元,今年会在此基础上再增30元,将达到每人每年58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40元,达到每人每年320元,此项工作5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随着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的提升,参保人员的医保待遇也会不断稳步提升。
5.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要求5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这项政策调整主要是针对城镇职工医保的,简单来说就是,之前是必须住院才能医保报销,以后门诊费用一样可以刷卡结算了。
职工医保账户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大部分门诊费用主要是依靠个人账户来支付的,同时,个人账户没有互助共济功能,从而导致门诊费用负担畸轻畸重。
2020年8月,国家医保局曾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保障机制,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普通门诊统筹覆盖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支付比例从50%起步。
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并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也能方便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需求。
6.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要求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手机下单鲜菜到家、快递外卖送到手边、网约司机随时待命......当前,互联网经济催生大量新型就业岗位,但是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在社保外“裸奔”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人社部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模式的思路,接下来政策将明确具体的筹资方式、保障情形、待遇项目以及对应的待遇标准等。
这些年,社保政策在不停地更新完善,我相信,咱们的社保待遇也将越来越好!

女职工权益问题其实在我国还是非常健全的,相应的立法也是不少,比如《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

而对于女职工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在特殊时期(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利益问题,毕竟这个时期的女性如果不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就会觉得自身是弱势群体,从而在职场的每一步都担惊受怕、谨小慎微。

比如女职工产假期间可以不发工资吗?可以发放最低工资吗?这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首先告诉大家女职工产假期间如果不发工资单位还是存在一定劳动风险的,违反了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所以不建议单位采用此种做法,除去潜在违法风险也要考虑到员工产假期间的生活问题。

发放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合理?也要看员工产假结束后单位是否如数支付了员工的生育津贴,如果如数支付则是合法的,如果截留了员工的生育津贴则是不合法的,员工可以因此申请劳动仲裁获得生育津贴补足。产假期间纠纷最小的处理办法就是全额发放员工工资,等到生育津贴报销完毕后补贴单位。

因为生育津贴是员工依法缴纳生育保险后生育保险基金给予的专项津贴,也即是员工的产假工资,对于产假工资的发放也是有具体要求的:

  1. 生育津贴≥产假工资,企业不用再为员工重复支付工资了
  2. 生育津贴<产假工资,采用就高原则,用人单位需要补差额发给个人

既然说生育津贴即是员工的产假工资,那为什么两者不是相等的反而会存在大小?因为产假期间如果单位正常为员工发放工资则为员工的实际工资;而剩余津贴的计算不以个人工资高低作为基数,而是以上年度该公司职工平均工资作为计算的基数,所以会存在差异,一般工资低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员工会很占便宜,工资高于单位平均工资的职工则会以实际工资为准得到生育津贴。

比如:豆姐月薪9000,产假158天,单位在其产假期间每月正常支付工资,158天的工资可以得到:9000/30*158=47400元,但是豆姐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是15000,豆姐能拿到的生育津贴金额为:15000/30*158=79000元,所以豆姐最终能拿到的生育津贴金额为79000元,但如果豆姐的薪资水平比较高,高出了15000元,月薪为20000元,那么豆姐最终得到的生育津贴就得以实际工资为准了,金额为:20000/30*158=105333.33元。

发放标准“就高不就低”原则:

报销所需材料以北京为例:

全国产假&陪产假&育儿假一览表


2021年以来各地逐渐修改《人口计划与生育条例》,增加了产假&陪产假的天数,具体可以查看下表:

2021年以来各地逐渐修改《人口计划与生育条例》,增加了育儿假的天数,具体可以查看下表:

其他相关问题答疑

1.产假期间暂停工资,等津贴下来再发,合理吗?

不合理,产假期间单位应当正常发放工资,待生育津贴报销下来后,如果生育津贴低于产假工资,单位要补足差额。

2.生育保险待遇除了生育津贴以外还包含哪些?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包括:

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支付期限按照确定的产假执行。女职工生育享受 98天产假;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 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 42 天产假。另外生育津贴是产假工资的替代部分,因此,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不能重复享受。

生育医疗费用

指女职工在孕产期内因怀孕、分娩发生的医疗费用,包括符合规定的 产前检查及分娩住院期间诊治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医疗费用。

✯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

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指职工放 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施行输卵管或者输精管结扎及复通手术、实施人工流产术或者引产术等 发生的医疗费用。

✯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

注意:各省市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规定。

3.符合哪些条件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已按规定为其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并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12个月,且符合法定条件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手术和复通手术的,可以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4.辞职后生育保险待遇还有吗?

满足以下条件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 用人单位已为职工缴纳一定时间的社保(各地政策不同,一般为1年左右)
  • 已办理参保备案,并在当地生育
  • 符合当地人社局要求的其他条件

各省除产假等天数不一以外,生育津贴计算方法大致相同,大家对自己所在省产假、生育津贴等有疑问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