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需要在不同年龄段设定不同的目标,比如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地是教孩子如何认识钱,知道钱是用来干什么用的,孩子再大一些,我们可能会教他们如何支配零用钱,等孩子能够理解投资理财了,我们可以让他们尝试自己进行一些小额投资。那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该如何进行财商教育?
8岁,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到银行开一个账户,把储蓄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全部存进银行。需要买东西的时候,带着孩子去银行取钱,参与购物。让孩子体验存钱、取钱的过程。
9岁,孩子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零用钱可能会超支,事先让孩子列好一定时间内的开销计划并做好记账,判断是否超支,与孩子一起进行支出调整,让他们了解节约的好处,培养储蓄观念。
10到12岁,带孩子到商场体验讨价还价和使用优惠券、打折券,从简单的用钱计划中,学会货比三家。
12岁到15岁,孩子已经进入高年级,有一定的理财能力,可以帮助孩子购买一点债券、基金定投等金融产品,让他们了解投资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同时,还能带来更多的回报。
15到18岁,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与成人的理财投资活动,在实践中,让孩子明白保险、股票、期货、黄金等各类理财方式和投资门类知识,循序渐进的让孩子形成风险意识和资产配置观念。
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理念和方法都很重要,要按照孩子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小狗钱钱》是一本了不起的财商启蒙教育书,主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用钱习惯,学会做收支计划,建立储蓄意识,适当控制购买欲,区分想要和必要,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并不只是一本给孩子看的童话书,我们也可以通过它,给自己补上一堂财商课。
01
前几天,家住下沙在某外企上班的朋友老马跟我说,他被失业了。原因很简单,公司裁员。时间点非常刁钻,春节前。而他,春节后才满35周岁。
“裁员的消息早就在传了,只是没想到连春节都不等。”老马感慨。公司要开源节流,开源困难,只能节约成本。21世纪什么最贵?人。节约成本,自然从人开始。
什么骨干、岗级,多少年的贡献。只要到了35岁的红线,还没晋升到安全区的,统统都得列入待裁名单。当然,不是说不到35岁就绝对安全,很多部门,甚至业务线,营收和利润率不好的,都是整个被砍掉。我之前所在外企,就是因为成本原因,砍掉了我们整个部门。
为什么要说被?
因为他的劳动合同还没到期,又没有明显过错,公司要裁,是要赔偿的。
但是跟拿点儿赔偿相比,他压根儿就不想走。毕竟,在他这个年纪能不折腾就尽量少折腾,就是为了多存点钱,让家人过得更好,给孩子更好的成长条件。
两轮谈下来,结果却是公司宁可支付一笔赔偿,也要让他走人。
对公司来说,长痛不如短痛。
农历虎年还没到,老马就离开了这个要原以为会度过余生的公司。
赔偿金到账的那一刻,他觉得这个冬天,特别冷。
02
早在被人力约谈期间,他就把各个招聘网站的状态改为“在职,但可以考虑新的机会”,顺手把多年没更新的简历改了改,但是没有主动出击。
十多年工作经验告诉他,倒贴的不香,离职的不香;状态改了,期望薪资稍有上调,毕竟,谁不想跳槽涨薪?保持一个矜持的姿态,静待邀约。
他没有对家人隐瞒,没必要。老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跟他算账。算固定资产、算日常开销、算各类账单。
目前的状态最多维持半年,半年后,日常生活就会因为入不敷出而受到影响。
他本以为,半年后,怎么都能重新找到一份好工作了;他更以为,像他这样从外企互联网上市公司出来的骨干精英,会跟电视里演的那样,一旦离职,猎头就会蜂拥而来,争相力邀。
可是等了一周,居然没有一次主动邀约。没接到一个电话。他以为是自己的期望薪资填高了,就把略有上调的范围恢复到现有水平。
春节假期,因为疫情原因,老马一家哪里都没去。
假期后,陆续有了几次在线沟通,有HR,也有猎头。对方对他的经历十分认可,但也仅限于此。老马敏锐地感觉到,自己被嫌弃了。原因隐藏在坦诚的沟通中——有家有口,年过35。
他最庆幸的是当初听了老婆的话,把房子买在下沙。原因很简单,老婆在下沙上班,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总要有人离家近,所以咬咬牙买了靠近上班地址的学区房。
本想儿子上小学就出手,谁知国家政策变化,学籍一占就是9年;再加上去年下半年的楼市降温,就算出手也赚不到什么钱。
我本来打算说就算挂出来也未必有人接,想想还是没落井下石。
现在工作没了,老马将房子挂了出去,想卖了应应急,关键是风向变了,从前是追涨,现在变成了买方市场,耗了一个月,居然连带看都没有。
房子还贷的压力,老婆没有工作,两个孩子要养,生活品质要维持,头发大把大把得掉,连房事都提不起兴致。
所谓的互联网精英,当初对未来有多憧憬,此刻的人生就有多灰暗。
03
打开招聘网站,不难看到,大部分的公司招聘要求里都写着:要求35岁以下,甚至30岁以下。一条35岁的红线,将老马这等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拒挡在了求职的大门外。
条红线是谁提出的?为什么要划在35岁?在当今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程度加深、退休推迟的大环境下,把红线划在35岁是否合理?
人到了35岁,体力精力是不是一定会走下坡路,是不是还有上进的动力……网上有太多各种各样的讨论。
国人大代表、浙江作家蒋胜男就连续两年提出“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的建议。她表示:35岁正处在做事业最好的黄金年华,若仅用年龄限制“一刀切”,既不科学也不公平,更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就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我个人觉得目前的环境下废除红线并不现实,但如果能结合实际情况,尤其是某些需要社会经验、阅历的岗位,把年龄红线调整为45岁,40岁,是不是更科学合理?
其它用人单位也经常会以35岁为红线。当然,这条红线不会堂堂正正地写出来。同等条件,哪怕你条件占优,也会优先录用年轻人。
年轻,就意味着可塑性与高性价比。说白了,就是年轻人负担少,愿意用身体和时间去拼未来,能够被更多的压榨和使唤。
换个30多岁的老油条试试?
除非你是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或自带资源。否则,35岁以上不要,30岁左右没生过孩子的女性不要,生了一个的还是不敢要。
久而久之,是不是会变成只有35岁以下的男性和25岁以下的女性能找到工作?
即便你声称不婚、丁克……对不起,黎小田和霍连凯都在一起了。
一切,仿佛进入了死循环。
04
现在我们讲的35周岁,放在从前就是虚岁。历史上很多牛逼的人物也都倒在了这道坎上:
周瑜36岁被气死,庞统36岁被射死;曹操麾下文武双全的大将李典、魏明帝曹叡、荆州马氏五常中的白眉马良,都只活到36岁。
当然有人会说,古人成亲早,医疗条件不发达,36岁就有孙辈的比比皆是,那个年纪死算正常寿命。
可很多过来人都觉得,36岁这个本命年,好像特别难,是人生中最大的一道坎儿。
挺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挺不过去,虽不至于像古人那样一命呜呼,但后面的生活事业都会不顺。
受35岁影响最大的是哪个群体?
正是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从小就被灌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70后、80后。他们普遍听话、服从、任劳任怨、顾全大局,辛辛苦苦扛过了所有,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被舍弃。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习惯了被安排,习惯了按部就班,脑袋里既没有搏一把的胆量,又缺少危机意识,想尽办法来延续安稳。
可人,拧得过大势吗?
怎样才能安然度过35岁这宿命一击呢?
一句话:早做准备。
以前看过一本书,叫《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
人生,一定要尽可能早地规划好。你是什么性格,有什么能力和特长,适合怎样的角色,选择哪个赛道。在你刚毕业时,不,上学时就要想清楚。
《我们的婚姻》里的全职妈妈蒋静、全职爸爸李宇文,到最后都走上了内容创业这条路。
全职妈妈蒋静
当然,内容创业绝不像电视里讲得那么容易,扑街更多。但至少给出一个方向:如果没办法去朝九晚六上班,你靠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换句话说,由兴趣爱好升级而来的副业,真的有可能救你一命。
当你不需要上班也能靠投资、副业来保持生活品质。那么恭喜,你迈过了中产的门槛。至于那些年薪百万,一旦失业就面临断供的精英,对不起,那不过是高级点的社畜。
这些没有太多读书天分和才艺特长、又不是坏孩子的年轻人,寒窗苦读十几年后,到最后会不会变成倒在35岁门槛上的主力军?
05
生活永远不缺意外。
就在一周前,老马的老婆确认再度怀孕。老马很郁闷,怎么就会发生这种意外呢,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发生这种意外呢?这不是添乱吗?
问题是,留不留?
如果留下,孕期产假加起来一年多,期间老马的老婆是不是会被裁员,可付出的,却是多养一个孩子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如果不留,成本倒是不会增加,但老马老婆的公司也在精简人员,30出头的她,同样有风险。
怎么办?
命运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另一扇门。
老马说,就在他老婆怀孕的第二天,他收到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他收到了一份邀约。另外一个是他在头条等平台发布的视频突然有了爆款,收到了第一笔收益。
于绝境中生长
希望老马今后的工作和创业之路会一帆风顺。
谨以此文,献给70后80后的我们,大家共勉[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