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买债基、货币基是理财1.0阶段
那2.0阶段应该是真正意义上:小白们离A股最近的一次,也是在稳健理财基础上,相对提速、升值的阶段。
结合之前的经验,浅写了篇指数型基金的购买心得。
🚩理财偏好:风险偏好适中、追求资产稳健增值
🚩适用人群:有一定理财经验、坚持长线投资的小白
1️⃣首先,why指数基金:
✅站在巨人的肩膀:买指数基简单说就是买国运 有大盘护体 跟着闭眼买
✅购买费率低:指数基作为被动型基金,较主动类基金(行业基金)在购买时,手续费更加划算(有的免手续费)
✅左手白酒 右手芯片:茅台一股就要快两千 想拥有它至少先准备2w的活钱才能交易 对小白来说成本大、风险高;指数基则是一篮子股票,不仅能买白酒、买芯片,还有特斯拉概念股,帮你把鸡蛋放在了不同的篮子,妥妥平摊咱们的风险!
2️⃣指数型基金有哪些?
这里先做个补充,这篇咱们说的指数基都以宽基指数型为主
宽基指数型 记住四大类: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指
✅沪深300、上证50
⭐️代表企业:中国移动、茅台、中国平安
⭐️核心优势:行业覆盖面广 是护城河也是基本盘 有效对冲风险
✅中证500
⭐️代表企业:大消费、工业、芯片企业等,如东风汽车、重庆啤酒
⭐️核心优势:活力十足的中坚力量 有高速成长期企业 也有细分行业龙头品牌
✅创业板指
⭐️代表企业:宁德时代(向特斯拉提供的无钴电池)、阳光电源(光伏储能的黑马)
⭐️核心优势:科技含量更高、行业风格集中在高成长赛道,如新能源、光伏等
3️⃣怎么挑货:
Step:基金→基金排行→🔍搜索沪深300(其他宽基同理)
⭐️基金排行中有下拉菜单也可以看到指数基金,不过是宽窄基在一起的,如果看宽基,还是建议大家搜索
⭐️搜索后会出现各版块基金,点选任一进入会看到单支基金的详情,重点关注几个指标:
💰基金持仓:基金篮子里都买了啥,更直观的看到公司和行业分布;
💰基金经理业绩:从业时间、任期回报、管理规模能够相对客观反映出基金大致情况;
💰晨星评级:简单说晨星评级越高基金综合评价就越高,不过星级不决定基金涨跌。
货挑好后还是拿不准怎么办?先把中意的基金加到自选,再PK对比,从自选处做勾选,更便捷的看到几支基金多维度比较。
字数所限,我会把挑货时可能遇到的🧀芝士点、我挑的货以及如何定投放到下一篇,希望这篇能先帮小白们建立起对指数基的初步认知。
小白来理财 攒钱计划
前几天,在悟空问答上看到一个提问:如何稳健地购买基金?发现不少人其实挺关心这问题,但其中很多的回答我感觉都没有到点子上,或者感觉不接地气,这两年,我在银行讲课时也接触了不少客户,了解过他们投资基金的情况,感觉有必要分享一些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大多数人投资基金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查理·芒格说过: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提问怎样稳健地购买基金的人,无非是想亏得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反过来来研究大多数人基金是怎样亏钱的。
首先说一个比较悲哀的事:我接触的投资者中,大多数都未能在基金上赚到大钱(30%以上)。但这其中,主要的问题并非是他们没有选到牛逼的基金(可惜的是这反而是平时大家最关注的问题),而是在其他方面。这些方面包括:
1、入市的时机。
2、仓位的分配。
3、赎回的时机。
说真的,2019-2020年这个基金大年,一大堆基金买的都是同样的股票,彼此之间的表现即使有差异,但基本上绝大多数基金都是大涨的,所以过去两年没在基金上赚大钱,问题根本不是出在你有没有买到最牛的那个牛基,而是你在什么位置才开始买,什么位置重仓买。
根据我接触的情况,大多数客户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2018年年底时漠不关心,2019年年初大涨一波开始关注,2020年初试探性买一点,**了,6-7月份加一点,两笔都大赚了,网络上到处都是软文,2020年11月、12月大幅加仓,买入幅度大幅超过前面两次。
从基金市场的份额图上,也很明显看得出2020年年底基金市场的火热程度:
坤坤、蔡总的饭圈化就是那时候开始的,单日净值上涨5%的也就是在那时候,我看到了那个著名的坤坤不老,蓝筹到老的表情包,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但是,这种“越涨越加”的投资法,只会有一个结果:前面赚多少钱都没用,因为大部分仓位都是后面加的,所以总体成本很高,只要来个风吹草动,就可以把前面赚的钱全部亏光。
最极端的例子,是有人2020年底之前买了几百万,2020年底一口气加几千万,后面碰到2021年初的回撤,全面赚的的100%全部没了,还倒亏。
所以,要基金**,一定要解决上面的问题。这其中,第一第二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只要做好了,第三个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02.解析买基金的恶性行为循环链
为何这么多人会用上面那种要命的方法来买基金呢?我反复思考、分析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基于人性本能的恶性循环链。
1. 都希望自己的钱能保值、增值
2. 因为不会判断股市行情,不了解,没把握,所以股市没行情时不关注
3. 听说行情好了,都知道牛市来了行情好了买基金**概率大,把握变大,开始敢买,但因为没把握,所以买一点试试
4. 第一笔买的**了,有利润垫了,再加买一点,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5. 前面多笔买的都**了,自己也因为一段时间的关注,感觉对这个了解得多了,信心大了,加上媒体的狂轰乱炸,下重注。
上面这个决策过程是没有错的,人类的本能就是对不了解的东西比较谨慎,第二个本能是不断根据自己行为的反馈来修正未来的决策,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我能理解这样的过程。
但如果不能打破上面的行为链,就无法解决“如何稳健地买基金”这个问题。
03.转变思路
这里,我不想长篇大论地和大家讲解“如何判断股市底部”这样的大难题,因为事实上也没人能给大家打包票一定能判断每次大底,也不想让大家讲一些“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谨慎”这样的鸡汤道理,因为这样的道理缺乏明确的判断准则,难以应用。谁能说出到底有什么指标来衡量别人多恐惧,多贪婪呢?
我想打破的是大家的观念:对不起,投资股票基金的钱就是可能要亏的,你在投资基金之前就必须要接受这个血淋淋的事实。世界上哪有又不亏钱又铁定能**的好事?有这样的好事,你还用得着投基金吗?
上面那个恶性循环链的根源在于:很多人厌恶风险,希望通过等牛市,和选好一点的基金来避免投资基金的亏损,但我想说,这是没用的。
你每天看股票的时间还没刷抖音的时间长,凭什么觉得你能判断牛熊呢?
熊市来了,8,9成的基金都回撤,你选哪个基金经理都是亏。
熊市里,好的和坏的基金差别恐怕也就是少亏十几个点。这段时间,你买张坤和刘彦春的基金就能不亏吗?在几百个基金经理里面挑出那个别人亏钱时唯独他不亏钱的,这现实吗?
所以,判断行情和选基金都不是不亏钱的办法。
解决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我们完全可以把“不能亏”这个无解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最多只亏多少”?
既然无法逃避这个结局,那么控制破坏性就好了。心理学上就有这个道理,如果最坏的情况都接受了,就不会那么恐慌。
按照历史数据,比较牛逼的基金经理碰上2018年那样的大熊市,和2015年那样的股灾,回撤幅度大概是30%左右。
那么,假设你最大能承受的亏损是5万,你应该投资股票基金就是15万。
如果再极端点,回撤的幅度最大是50%,你最大能承受的亏损是5万,那么你最大能承受的投资股票基金就是10万。
算清楚账了,下手时就不要怕亏,因为你已经想清楚了,也已经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准备。
说到底,我认为,最有效的分散风险的方法,不是靠选择投资标的,而是资产组合配置和仓位控制。
风投公司投资很多企业都是有很大风险的,为何它们不怕亏?因为它们严格控制每个企业的投资比例。
如果你已经控制了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就等于控制了总体风险。规划好了,想清楚了,才能做到在长期下跌,大家都不看好时你敢投,才能熬得住。记住这笔钱就是你能承受风险、承受波动的钱。你不能承受风险和波动的钱,请投一般的固收理财。不要想着做两面派,行情好时全部投股票基金,行情不好时全全部投固收,这绝对是高难度行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04.关于投资时机的一些方法分享
2、克服了恐惧,不再靠等行情来,亏钱概率变低才投,**再加投的恶性循环以后,我想分享一些关于投资时机方面的见解。
其实目前为止,我认为最佳的判断股市投资价值的方法是股债收益比模型,简单解释下:股票说到底也是一种资产,市盈率的倒数就是它的收益率,扣除风险补偿后,股市的收益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一定幅度后,股市这种资产的投资价值就会体现,会吸引大资金开始加大股市的投入,比如图中的圆圈部分:
不过,这个数一般人取不到,折中的办法是;根据过去中国股市N年的经验,一般大熊市里比较厉害的基金经理的回撤幅度大概在20%-35%左右。所以,我觉得可以考虑在厉害的基金每跌10%就开始投,当回撤25%以后加大投入。仓位的分配应该是跌得多的时候多投,跌得少的时候少投,而不是越涨越投。
说到底,股票是一种资产,收益率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利润,当上市公司利润不变的时候,股价越低越好。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拉面店,每年能赚2万,当店铺的转让费是20万的时候,要10年收回成本,年化回报率10%,当店铺转让费跌到10万的时候,年化回报率上升到20%。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为何越涨越不能追了——当转让费涨到100万的时候,年化回报率只有2%。不过很遗憾的是,到了股市里,当这个转让费涨到100万的时候,各种关于这个店铺的美好故事就出来了,比如店铺底下有黄金,未来这个店铺会扩张到100家分店之类的……
第二个笨方法是:中国股市的运行中枢大致上是一个固定的数,上证指数的上移速度是5%,沪深300的上移速度是10%,可以以2018年的最低点作为起点,上证每年加5%,沪深300每年加10%,股市越接近这个位置就越加大投资比例。
没有人能判断到最低点的,跌到上面提到的几种大概率的区间后就可以考虑把子弹全部打出去。不要问会不会亏,这个问题没有人能打包票,如果怕亏,永远都没办法在低位投出去。所以为什么我第一部分写规划——这笔钱我们是算清楚了能承受亏损的,是要吃亏的,它的最大亏损幅度我是能接受的,它的后果是我能控制的,所以我不怕。这笔钱的收益也不要和固定收益的理财比,理财旱涝保收,但永远不会给你惊喜,也不可能改变你的命运。
05.如何看待定投
其实定投和单笔投相比,在收益率上并没有必然的优劣之分,甚至很多情况下,单笔投都比定投好,各位不信可以找个定投计算器测试一下。定投唯一的好处就是对择时的要求低,然后那个亏损数额看起来没那么恐怖。
06. 哪些是牛逼的基金
实在很遗憾,现状就是很多基金经理剑走偏锋博一个短期高收益吸引眼球,很多推荐基金经理的软文也是配合基金的发行而写的。所以很多文章宣传的基金经理其实不咋地,一般人根本无从分辨。这里我分享几个我认为历经牛熊,大概率是比较强的经理供大家参考,至少到目前为止感觉他们还是挺强的:兴全的谢治宇、睿远的傅鹏博、富国的朱少醒。还有一位最近几年不行,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十多年下来数据还挺强的中欧的曹名长。
其他的各类顶流经理,大多还达不到我的标准,要么就是我还没了解过。反正说实话,这两年的业绩牛并不能代表什么。
上面提到,在经典的投资理论里,最有效的分散风险的方法是资产组合配置和仓位控制。我们还缺一个组合,最后一步,可以把几个比较牛的产品构建一个组合。如果打算把全部闲钱都投资基金的话,我们可以把不同种类的基金构建成一个投资组合,用组合的方式来控制风险。比如我们可以买股票型+固收加的,股票型的里面可以既包含擅长成长股的,也包含擅长价值股的。
结语:
综上,我觉得只要做到:
1、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地规划好自己投资股票型基金的资金比例。
2、养成逢低加仓的习惯,按明星基金经理净值回撤幅度分批加。
3、把几个精挑细选的基金产品构建一个基金组合。
做好上面这三点,就已经足够称得上稳健地购买基金了。
平时,我也会不定期提供股债收益比模型(按模型数据,现在的确是不怎么适合投的),也会跟踪部分基金经理的水平,更新我看好的基金经理的名单。
如果各位觉得我分享的东西有用的话,欢迎分享给你们的朋友,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