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什么难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难度

jijinwang
于璇等发表于《中国科学基金》《关于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效益的探讨》一文,指出最近几年,随着申请人数的逐渐增多,“青基”申请难度也越来越大,青年学者戏称申请青年基金像“范进中举”。
① 2009-2018年,青年基金申请量年均增长13.1%;平均资助率23.4%,呈逐年下降趋势;
② 中标人员平均年龄32岁左右,男性平均年龄大于女性申请人;
③ 中级及以上职称申请人的获资助率远高于初级及以下职称的申请人;
④ 申请次数越多, 获资助率就越低。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什么水平

课题选取有意思让评审会的觉得让你做下去会有前途
而不仅仅是你做到什么程度
你所在地点有能力承担这个任务其一
其二 你有能力按时按质完成这个任务
其三 课题前景有价值 而非无意义课题
大概前期工作:器材准备和国内外资料查询 课题意义明朗 并且实验方案的设计比较完善
达到这些......就应该能成了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难度

对于本科生来说,读研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就业的缓冲和分流,除去那些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外,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学生(双非学校95%学生和双一流年级排名60%以后的学生)靠实力裸考并跨越式进入双一流大学读研也是难度非常大的。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对于普通双非学校的研究生来说,进入双一流大学继续读博的机会则越来越少了。

推免生资格对于双非学校那些非常努力的学生是进入双一流学校的直通车,一般获得了推免资格的考生联系了导师,通过面试后都会被导师动员以直博方式入学,这样确保培养的连贯性,对于导师来说任何一个研究生指标都是宝贵的。如果推免生愿意直博,对于研究生和导师来说都是节省时间成本,毕竟在硕博连读期间有足够的时间来坚持钻研一个有趣的课题,而不是保研了就想着在双一流大学混个硕士学位。对于多数博导来说,博士生指标永远都是紧缺的,一方面要满足科研经费的要求,还要确保有研究生报考并通过面试,有时候有考生联系报考而导师自己却没有指标都是很悲催的事情。在有限的博士生指标下,如何降低风险并招到满意的有潜力的研究生来读博对于多数博导来说都是一种奢望,毕竟科研具有不确定性。

一些双非学校也有博士点,特别是2021年国内一些双非学校也增设了新的博士点并于2022年开始招收博士生。然而,和硕士生招生一样,双非学校的博士生生源难免显得很鸡肋。实际情况是,第一志愿报考双非学校研究生的考生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双非学校甚至地方性的学院,虽然有一些双非学校的个别专业非常具有影响力也吸引了极少数双一流大学的考生来报考,即使招生单位用尽全身解数来宣传,以调剂生为主力来补充双非学校的研究生生源目前看来是常态化的。对于本科和研究生就读学校都是双非学校的研究生来说,如果愿意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那么进入双一流高校获得读博资格并被知名导师或课题组接收就是非常幸运了。双非学校的研究生中总有一部分研究生非常努力,在导师帮助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也可能非常显著,甚至超过了很多双一流大学多少硕士研究生和少数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那么他们是否一定能顺利的进入双一流高校读博呢?实际情况依然是非常严峻。

6月份是高考的季节,从研究生招生录取和博士生审核录取条件和流程来看,高考录取模式依然是当前最为公平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脱胎换骨赢得人生新起点的最佳机会。因为,高考的分数段位和考生的相对排名使得每个地区最努力的考生总有机会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和双一流高校,而研究生招生和博士生招生很多时候除了初试,还要很多因素要考虑,特别是考生在复试过程的综合表现起决定作用。更残酷的是,可能考生硕士阶段或者本科阶段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但却不一定有机会获得面试资格或者面试时综合表现不达标而被淘汰。

为什么会这样呢?

1、双一流高校的博导们的课题组就有稳定的研究生队伍,部分学生本身就是硕博连读的。从自己课题组的硕士生挑选优秀的学生来继续读博必然是首选,毕竟对自己的研究生有前期的了解和判断。

2、双非学校中那些很努力的研究生虽然成果显著,比如读硕士阶段有好几篇国际期刊论文发表(非预警期刊和争议性期刊),但在综合面试中表现出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英语CET-6级都没有过,或者无法说清楚自己发表的论文的核心主题和自己的贡献,导致招生小组和面试委员会认为考生的SCI论文或其他程度是其硕导加持给力的结果。因此,无法准确判断这些成果多的学生是否真正具有科研潜力,还是只能简单的模仿。

3、双非学校也有博士点,甚至部分研究生导师也具有在本校招收博士生的资格。这些科研成果相对突出的考生更愿意相信学校排名而不是博导的影响力和掌控的资源。一定程度上可能错误估计了形势和自己实际的科研能力,只把目标靶向到双一流高校,担心从双非学校的博士点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担心自己在读博期间学术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升。

在读博也内卷的时期,双非学校的研究生如何争取机会呢?

1、增强专业基础知识,争取多出科研成果,积极参与行业的各种学术会议,争取在学术会议分会场做口头报告或者大型学术会议上做墙报展览自己成果。

2、联系双一流高校博导时要听取自己硕导的建议,如果自己的硕导在学术圈也比较活跃和影响力,尽量让自己的硕导给自己写推荐信。

3、优先联系那些刚从国外回来的年轻导师,因为这些导师课题组的梯队还没建立,没有自己的硕士毕业生来读博,且这些新入职的导师在双一流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本校的考生都会优选选择那些知名的大课题组和知名教授,这种情况下从这些新入职的导师那里会获得读博的机会,这些导师的精力也比较充沛,刚入职时基本也是雄心壮志,愿意给双非学校的考生机会。

4、联系导师的自荐信和简历要简洁,描述准确,简历中的照片不要用美颜。特别地,对自己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要进行简单描述,如果是发表的SCI论文一定要写完整准确地写出发表信息,如果简历中把自己发表的论文信息都写不完整,那么说明缺乏基本的科研素养。另外,要介绍自己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中的具体贡献,能清晰表达科研成果的意义和采用的方法,原理,来展示自己的基础和技能。

5、备选之路也要考虑。如果双非学校里的博导能够有持续的科研成果产出,所负责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能连续获得资助,那么这样的导师也是值得考虑和追随的。

任何时候,准确估计自己才能把握机会。不为虚名所累,无论在哪儿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本人都是主体,能否借助导师的学术资源和学术指导能力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任何时候,获得导师的关心,信赖和支持,才是学术钻研的动力和保障,至于是否取得常规性学术成果还是突破性学术成果,除了自身天赋和努力之外,机遇也是非常关键的。在特定的事情遇对了人,那么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声明:著作权归原


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难度大吗

很难,因为资助总额没很大提升,但申请数量有很大提升,以往都有百分之三四十资助率,现在的确有点低。其实,我建议这种常规性国家基金和省级科学基金,应该注重覆盖面,因为这是资助科研人员常规科研任务最基本的资金了,不应该成为选拔性质的,选拔性质的应该是优青杰青院士重点项目等,常规基金个人认为扩大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覆盖面吧,省级科技厅的科学基金要注重跟国家基金的配合,避免重复资助,所以重点资助那些国家基金没拿到的科研人员,争取国家科学基金和省级科学基金总的覆盖面达到八成以上。那你可能会说,你这不是撒胡椒面吗,是的,这就是撒胡椒面,因为科研人员所做的就是一个个小小的点,每个点都需要资金支持,所有的点连起来了才能成为一个面,你不要怕有些人申到不好好搞,浪费国家财产,就这么跟你说吧,你一个项目几十万,难不成读了那么多年书的人他们认可他们生命中宝贵的三五年就值三五十五万,有也是极少数,不要怕国家财产浪费,有浪费也是必然的,但是在科学研究上哪怕有1%的可能性也要去支持他去做。


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难度排名

国家科学基金通过项目总数超1000项的大学为:
此外,获批数量在500—999项的有15所大学:
如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哈工大、中科大和苏州大学,尤其是,苏州大学总项目达到667项,超过大连理工、北航、华南理工及南开等985高校!
项目获批通过率最高前三名为:
01清华大学42.42%;
02中科大41.91%;
03北师大38.39%。
2021年,全国各高校共申请自然基金项目276715项,经初审和复审后共受理274982项,目前批准资助项目合计45681项,其中数量前4类为:
01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072项;
02面上项目19420项;
03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337项;
05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20项。
着经济的发展和对高校科研的重视,国家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逐年不断增长!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金额高达283.03亿元!

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难度

依托单位应当将其视为本单位科学技术人员,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