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中国香港市场有很多日成交量不足千元的股票,市盈率甚至只有0.1不到,单从估值角度看,低到不能再低了。但是当你去投资的时候却会发现,如果想要买到这个股票,你的出价可能要比上一个成交价高好多才能买到。
流动性好是会有流动性溢价的,比如美股的蓝筹。而A股的T+1和涨跌停板限制了流动性,加上炒作小盘股之风盛行,造成蓝筹股的估值被压低。
今天刚要写港股的一些ETF,结果恒生科技指数就跌了4.37%,给了我点颜色看看。
提到香港市场,第一印象是低估值。明明是一样的企业,同时在A股、港股,港股就明显便宜。同时,港股是海外资金和南下资金的角斗场,都基本都是机构参与为主。另外,有些港股的流动性很差,出现了不少仙股。
说实话,港股有点儿尴尬,美股和A股都会影响它。但港股里有不少互联网、科技企业,这个是国内市场不具有的,这些稀缺的标的,也是让众多投资者云集这里的原因。
恒生指数在2021年初,创下阶段新高31183点,随后急转直下,今年3月份创下18235。这样算来这波跌幅超过41.52%。现在的恒生指数是21008点。恒生科技指数更惨,大概从同期的11000多点,掉到3500点,跌幅超过68.52%。
先不说抄不抄底,看看有哪些工具再说。为此,我特地拉了一下可投港股的ETF,大概有130多只。
但这里包括同时可投港交所、深交所、上交所的ETF,名字大多是“沪港深”。这类ETF投资港股的占比不是很多,所以就先筛出。
今天我们列举的这些ETF,都是主投港股市场的ETF。跟踪相同指数的ETF取规模最大的一只,这样筛选下来共计23只。
总的来看,这些ETF大部分规模不大。超过百亿的ETF,有两只;规模上两位数的也不过7只。
跟普通的ETF类似,主投港股的ETF,分为宽基指数ETF和行业ETF。
比如跟踪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等,这是宽基ETF;行业上的ETF,主要包括了科技、医药卫生、证券、消费等行业。
对于行业ETF,我们对科技,或者说互联网情有独钟。因为这些行业,恰恰是一些明星互联网或科技企业。这些指数无论怎么编制,或是用“互联网”或是用“科技”等字眼,都绕不过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美团等这些企业。
投资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最出名的是易方达中概互联50ETF,尽管一路走跌,但抄底的资金源源不断。这只基金的总规模超过350亿。由于这只基金投资港股和美股,也就没列入表中。
表里的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规模也超过233.65亿;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也有将近90亿的规模。印象中的恒生科技指数名声很响,但没想到恒生互联网规模更大。
对比一下两只ETF的持仓:
恒生互联网持股更集中,单只股票投资占比更大。前6只股票,每只占比都超过10%。中概互联腾讯和阿里,占比就超过50%。投资者就是奔着互联网头部企业中的头部去的。
收益上,互联网企业由于反垄断的政策影响,从去年就开始调整。今年也有不小的跌幅,近一个月开始有所反弹,幅度在10%左右。另外投资港股的ETF中,最近一个月反弹比较明显就是医药和消费。
政策影响下,这个港股科技、互联网板块变得越发脆弱,一些小负面消息,往往就会放大,甚至殃及池鱼。而抄底或想要抄底中概股的人,被冠以“n代长老”的头衔,亏10%,升一袋长老。不少人现在都是四五袋长老。
最近,喊抄底互联网的声音越来越少,而一些企业经过调整后,也有了不错的估值。不少公募基金经理,也开始渐渐买入,南下资金也细水长流。
有人说,这些互联网企业应该以公共事业的角度估值。这个说法我是不认的。
在新一代科技革命来之前,这些公司还是代表最前沿的科技和最新的商业模式,也许下一代的科技革命也会从这里出来。
对照到现在的投资,我相信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