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一份报告,说互联网理财平台的出现培养了下沉人群的理财习惯。
截至2019年6月,线上理财用户达到1.69亿人,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的小镇青年理财人数年增长14.13%,远远高于城市青年。全民理财的时代真的来了。
但是很多人在理财时会陷入4个误区。
误区一、理财以**为目的
在很多人的理财观念里,理财就是以**为目标,去购买各种收益较好的金融工具。
但实际上,对于个人投资者,真正的目的其实是让生活更美好,不能脱离生活去谈理财,与之相反的机构投资可以以**为目的。
你想想,有多少人钱赚了很多,生活变得不那么美好了,又有多少人钱并不多,但生活的幸福感远远高于普通人,甚至比有钱人更高。
我一直强调财务自由,是你的收入要比你的欲望多一块钱,这样你才能过的很开心,理财目标也是让你在人生各个时间点都有够用的钱,比如治病、养老、子女教育、买车买房等等,这些都是人生中很重要的节点。
投资大师、《漫步华尔街》作者马尔基尔,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个投资者都必须选择你是想吃得好还是想睡得香。”吃得好代表着追求高收益。
在投资领域,“吃得好而睡得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悖论式困境,吃得好(巨额收益)往往意味着高倍风险,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力,也难在价格快速涨跌的情势下无动于衷,也就无法睡得香。
马尔基尔经常举出 J • P.摩根的例子来说明吃得好与睡得香之间的矛盾关系。
曾经有朋友问 J • P.摩根,现在的投资让他担惊受怕、重度失眠怎么办,摩根说:“卖掉一些,直到你可以入睡为止。”
每个投资者在投资前,都必须仔细考虑所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认清自己的风险容忍度,谨慎选择是想吃得好还是想睡得香。
所以我们第一个改变的误区就是把从收益导向变成生活导向,以生活目标,以幸福感、满足感作为理财的终极要义,而不是以**。
误区二、账户混合
我们现在储蓄率高,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账户混合,它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永远感觉钱不够用,永远不敢消费。
所有的钱都在同一个账户里,自己养老的钱、给孩子的教育金、看病的钱、买房买车的钱,都在一起。
这也使得中国老人家特别喜欢催婚,为啥呢?
很简单,父母毕生的储蓄和收入都存在一个账户里,你不结婚他们不知道账户里还剩多少是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的。
只有等你结婚了,他们才能确定剩下的钱是自己的,可以做一个合理的安排,让自己剩下的时间能过的很好。如果你不结婚,他们的钱是不敢随便乱动的。
如果我们分账户管理呢?
拿看病和养老举例,设立两个账户,养老金账户和医药费账户,账户里的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保险或者其他理财,比如生病了,就从医药费账户里拿钱,专门用于治疗疾病。
这样就完全不会因看病而干预到养老金账户问题,让养老品质保持平稳。
再或者说,想在年轻的时候准备一笔钱,等退休了可以有钱每年出去旅游,这时你可以建立一个专项旅游账户。有很多金融工具可以完成这个目标,比如年金险,比如基金定投。
误区三、时间错配
在第一个误区时,我说过理财应该是以生活为导向,那你做资产配置,更多的是为了未来一个会发生的事件,只是不知道这件事具体什么时候会发生。
假设你是为几十年后的养老金准备,但你配置的工具却是短期的,把钱存进银行,那这肯定不是满足理财目标。
存银行不是一个长期理财的目的地标的,像储蓄一年两年三年差不多,但长期20年看它抵御不了通胀,而且它太灵活,你总会有一些原因把你的账户给清空,比如买手机、出去旅游、重新装修房子、换个车等等。所以说,用银行存款去准备养老金,这个时间是错配的。
这是为一个远期目标配置一个短期理财工具,是错配的,同样为一个短期目标配置长期理财工具也是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就是不管买什么工具,我们不存在工具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保险有好处、要劣势,储蓄也有好处、也有劣势,具体选择那种,取决于你的目的。
误区四、风险错配
在确定某个人生目标而理财时,有些是不能有风险的,有些是可以承担一部分风险的,比如养老、疾病治疗就不能有风险,而旅游就可以有风险。
比如你建立旅游账户,准备拿这笔钱去旅游,这个理财目标能承受一定风险,如果亏损了,原本计划去夏威夷,就可以改成北戴河,这件事无伤大雅。
所以在为旅游目标选择金融工具时,可以适当拥抱一点风险,比如可以选择炒股或者是基金等等。
但如果是为了养老理财,就不能有风险,选择金融工具时就只能找一些无风险的工具,像银行理财、国债、保险等等。
以上,就是在做投资理财时我们经常会陷入的误区:
第一、要明确理财的目标是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
第二、一定要分账户管理,不要账户混合;
第三、时间不要错配,长期理财目标就选择长期金融工具;
第四、风险不要错配,不能有风险的事件就选择安全的金融工具,反之可适当拥抱风险。
1、对冲基金中阿尔法和贝塔指的是什么?
不管是买基金进行投资的基民,还是专业挑选基金经理的各种机构,都会面临这么一个问题:
XX基金在过去X年涨/跌了X%,它的表现如何?算好,还是不好?
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就需要向大家介绍阿尔法这个金融概念。
上面这个公式,被用来计算某个投资组合,或者基金经理的阿尔法。
第一个字母,Rp,代表的是该投资组合的总回报。接下来的Rf,表示无风险回报。Rm,表示市场回报。最后还有一个字母贝塔,等一下我会更详细的解释。
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者,我们需要明白的就是,阿尔法,其实就是一个差值。它体现的,是某位基金经理的投资回报,和某一个比较基准之间的差。
如何理解这个差呢?让我用F1赛车的例子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道理。
假设在一场方程式赛车大赛中,赛车手小王,跑完一圈花了2分30秒。现在我们问:小王开的快还是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是看他的成绩和谁来比。假设我们获知,所有赛车手跑完一圈的平均耗时为2分45秒。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得出,小王比平均的赛车手水平快了15秒。这,就是小王的阿尔法。
所以,我们在金融投资中经常提到的阿尔法,其实指的就是,基金经理能够创造的,超越市场基准的超额回报。阿尔法衡量的,是基金经理和某个比较基准对比以后,超越或者落后于该基准的那部分差值。
现在我们回到一开始写的阿尔法的公式。我们注意到,除了一些不同的回报以外,在该公式中还有另外一个希腊字母,贝塔。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贝塔的含义。
在这张图中,有两条价格线。第一条绿色的线,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历史价格。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段时间里,标普500指数从2000点左右上涨到2700点左右。
第二条橙色线,是美国公司Facebook的历史股价。同样在这段时期里,Facebook的股价从每股70美元左右,上涨到每股160美元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购买facebook股票,和购买标普500指数基金,哪种投资承担的风险更大呢?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Facebook股票和标普500指数的每周价格波动历史,就不难得出结论,Facebook的投资风险要大得多。
如图所示,橙线代表的是Facebook股票每周的价格波动,而绿线则代表标普500指数每周的价格波动。两相对比,Facebook股票每周的价格波动,要显著高于标普500指数,因此其投资风险也更高[1]。
相对于标普500指数来说,Facebook股票的投资风险更高。这个特性可以从该股票的贝塔值上得到体现。
这里显示的是贝塔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股票的贝塔值,是该股票历史回报和市场基准历史回报的协方差,除以市场基准历史回报的方差。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出,Facebook在过去三年,相对于标普500指数的贝塔值为1.14左右。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标普500指数上涨10%,那么facebook股票的价格大约会平均上涨11.4%左右。而如果标普500指数下跌10%,那么facebook股票的价格则会下跌11.4%左右。
一个股票的贝塔值,体现的就是它相对于市场基准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股票的贝塔值越高,其价格波动的范围就越大,也可以被近似的认为,其投资风险更高。
现在,我们回到一开始提到的公式,把阿尔法和贝塔结合起来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阿尔法,衡量的是投资组合或者基金经理,超过某个基准的投资回报。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正的阿尔法,比负的阿尔法更好。阿尔法越大,说明该基金经理创造的超额收益越高,因此也越好。
而贝塔,则体现了该投资组合,或者基金经理相对于市场基准的风险。从投资角度来讲,风险自然是越低越好。从公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贝塔高的话,公式中被减去的成分就越多,因此也会拖累阿尔法。而要想获得高一点的阿尔法,想办法把贝塔降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上面这个简单的例子,我希望大家可以理解,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应该有两项重要指标。
第一,有正的阿尔法,并且越大越好。
第二,该投资组合的贝塔比较低。
低贝塔,高阿尔法的投资策略/基金,非常难找,万里挑一。这也是很多投资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当然,如果连大型投资机构都很难找到这样的基金的话,个人投资者能够找到好的基金经理的概率,可想而知。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扩展阅读:伍治坚,股票价格上涨很快,算高风险么?
2、如何理性判断一款基金的潜力?
截至2018年年底,美国大约有9000多个公募基金,中国的公募基金也有4000多个。这么多林林总总的各种基金,简直让我们投资者们挑花了眼。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挑选基金呢?
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基金投资方子。在基金投资方面经验不足的朋友们可以借鉴一下。在把你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投给任何一个基金经理之前,不妨先根据下面的内容逐一检查一下:
1。基金经理自己在自己的基金里面投了多少钱?
有这么一本书,叫做《医生,如果这是你妈妈呢?》,说的也是类似的道理。大家想象一下这么个假设的情景:一位中年汉子,其母亲得了绝症,他们到处求医,试过了不少方法(比如化疗等)。母亲年迈的身体经不起折腾,由于治疗变得非常虚弱。在经过最近的一组化疗之后,一个肿瘤科专家医生建议放弃治疗,在剩下的有限的生命中过一段开心的日子。儿子不太甘心,又去找了另外一个专家询问,给出的意见是可以再试一轮。这时候儿子陷入了两难的处境,于是他向医生问了这么个问题:如果这是你妈妈,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把钱给基金经理管理,就相当于你雇用他帮你理财。这其中有一个最深的问题,即代理人问题(Agency Problem)。关于这个代理人问题我在这里有更详细的讨论:基金经理如果真有稳定**能力,为什么要帮别人**? - 伍治坚的回答
由于这个代理人问题,投资者最担心的问题是:我如何保证基金经理用100%的精力的责任心来对待我的钱?答案也不复杂:我需要该基金经理把自己的钱也放在这个基金里,所以他会把我的钱当作自己的钱一样来对待。当然,基金经理不能只放一点钱,而是要放入很大一部分他自己的财产,这样我才能保证他对这个基金确实CARE,对不对?
事实上,很多大机构在投资基金经理之前,确实都有这一条要求。毕竟,如果基金经理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基金策略,没有放入足够的自己的积蓄,你凭什么要别人给你钱让你过把瘾?很可惜的,很多散户投资者不明白这个道理,稀里糊涂就把钱给了基金经理,他们这是对自己不负责,对自己的家人不负责。
2。基金经理的真实业绩以及和行业基准(比如股票指数)的对比。
散户购买基金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追涨杀跌。有很多证据表明,追涨杀跌的基金投资策略令很多散户蒙受巨大的投资损失。这其中有不少原因,在这里我有更详尽的解释:从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角度来看,普通投资者都有哪些常见的心理和经典错误操作? - 伍治坚的回答
从科学的角度来投资基金经理,我们首先需要尽最大可能去证实该基金经理是真的有料的,而不是靠运气蒙。
关于这个问题,巴菲特曾经举过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他说假设一开始有1000只猴子在那里投硬币,投过一轮以后,猜对硬币方向的猴子有一半,那么有500只猴子被淘汰,另外500只猴子剩了下来。然后再来第二轮,剩下250只猴子。如此类推,在5轮之后,大约有30只猴子会剩下来。这30只猴子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天才。但我们大家都知道,这30只猴子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我们投资者需要避免的,就是把自己的血汗钱给这些运气好的猴子去管理。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中国的基金市场,有5年以上,业绩不错的基金经理屈指可数,简直凤毛麟角。我们散户投资者面临的基金经理投资环境是比较差的:你看到的那些基金都是经过筛选和淘汰的,因为如果基金业绩不好,在大部分情况下基金公司会选择将他们关闭,这样导致剩下的基金都受“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影响。可是在这些幸存者中,你如何确定哪些是确实有水平,哪些只是运气好呢?在统计学上有一些方法可以鉴别,具体见此:如何用量化的方法挑选基金或基金经理,如何用量化的方法构建FoF? - 伍治坚的回答
简而言之,就是你投资的基金,需要有足够长的可靠的历史业绩供你进行分析和判别,该基金经理的真实水平究竟有多高。
3。基金经理的收费标准。
我们投资者在面临成百上千的基金经理时,首先要挑选出真实有水平的基金经理,这已经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即使你挑选到了有水平的经理,他能够保证让你**么?答案是要看很多因素。其中一条很主要的因素是:基金经理的收费。
再好的基金经理,他即使可以取得很高的回报(比如每年10%),如果他的收费很高,那么投资者到最后也是没钱可赚。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是很多散户投资者却完全不懂。我有一篇更详细的解说在这里:如何选基金?什么时候买入? - 伍治坚的回答
你可能觉得我说的过于复杂,那么我向你推荐一个简单的策略。在你去购买基金时,把所有你可能想买的基金根据他们的费率(Total Expense Ratio)排序,然后就挑选最便宜的基金购买。这个策略简单易懂,而且被很多过去的研究证明行之有效。比Morningstar(晨星)的排名都管用。
4。其他
上面提到的是最重要的三点。在这个之外,也有一些其他比较重要的Checklist,比如:
A)基金经理的历史。
比如有一个私募基金叫倚天雅莉,基金经理的名字叫叶飞。以下是他的历史纪录:
2009年,募得第一个基金(募集2500万人民币,杠杆融资5000万人民币),一年之后亏损14%关闭。2012年,第二支基金以亏损64%关闭。由于屡受挫折该经理回安徽老家闭关写博客。
2015年上半年在大牛市行情下连续推出若干倚天雅莉私募基金,其中的倚天雅莉3号基金在2016年1月亏损45%。同时该经理在2015年由于涉嫌操纵股票,被证监会没收违法所得663.8万元,并处以1991万元罚款。Source: 倚天雅莉3号一月惨亏45% 明星私募叶飞透支信任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我相信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把钱给这样的基金经理之前都会三思。
B) 基金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资源配置
基金行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在你投基金的时候,就好去押哪辆赛车会赢得赛车比赛。因此你需要确保基金公司的研究团队,数据分析能力等比较出众,让他们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然这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公司对研投的投入过多,付出的费用也高,到头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投资人可能也要买单。关于这一点,我这里有更详尽的解说:基金经理如果真有稳定**能力,为什么要帮别人**? - 伍治坚的回答
C) 其他还有不少。事实上很多大机构在投资基金方面有专业的团队进行所谓的Due Diligence检查,有时候DD会超过一年,可想而知他们看的东西有多繁杂(当然也有很多证据表明大机构人浮于事,浪费很多钱和时间去做这些表明工作,这里就不赘述了)。从个人散户投资角度来看,注意以上几点应该足够。
希望以上对各位朋友有帮助。
如何选取取决于你自己的水平
如果是小白,没有任何经济、金融基础,之前也没有相关投资经验,那只能通过表象的数据去参考,比如基金历史表现,基金经理业绩,基金类型等
如果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对金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就要具体看基金仓位分布,对基金投资方向的行业和板块以及龙头股进行分析,再对照基金重仓股票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具有多年成功投资经验,并且对宏观及微观知识及资讯玩的很6,那其实只要学些技术分析,就可以自己去玩股票了,但是有些人就是技术分析和选票不是很好,所以偏好基金操作。这种情况,就应该根据宏观形势选择轮动板块的强势期,选择好标的基金,做好波段,收益也会较为可观
判断一款基金的潜力,主要看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和行业配置方向,具体我们来看下。
我们首先要明白,如果你买的是基金,那么就是相当于把自己的资金委托给了基金公司代为投资,那么操盘的基金经理的水平就很重要了,如何来判断基金经理靠不靠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从业年限和过往业绩来看,真正有能力的基金经理一定是基金界的常青树,从业时间长且业绩稳定,说明这位基金经理可以长期稳定的为投资带来回报,这个标准最好是从业时间在5年以上,管理的基金规模中等偏上,年回报率在15%以上,符合这样条件的基金经理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基金经理,这样的基金经理全国也就十多个。
2、配置的方向看,基金一般的投资的时间较长,而站在长期角度来看,唯独只有两个板块适合长期持有,那就是医药板块和食品板块,之所以这两个板块适合长期持有,主要是因为,医药和食品是日常老百姓的刚需,刚需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的,可以穿越牛熊的存在,不管科技如何创新,社会如何发展,谁也离不开吃喝拉撒睡。
3、看基金的规模,通常明星基金经理操盘的基金都是爆款,基金规模较大,发生暴雷的概率很小,这样的基金一般潜力较好。如果,一只基金的规模较小,甚至在1亿元以下,那么这样的基金尽量避而远之,因为这样的基金一旦亏损很容易被清盘,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