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金群一直要推广(买的基金为什么一直在确认中)

jijinwang
大多数买基金的人,首先肯定是为了挣钱,其次可能是为了填补枯燥的生活吧。
我是从上周开始,每天9点就开始关注基金的净值走势,一片红,开心一整天,一片绿,一天都提不起精神来。
最难受的是周末,闭市的两天真的是比一片绿还要难受啊。
后来我加了一些基金讨论群,群里的基民无论是涨还是跌,都激动的忙个不停。
大涨时,有人觉得太刺激要下车;有人要追涨;有人要观望;有人在纠结;有人在懊恼,重仓就好了。
大跌时,有人悔不当初,早下车好了;有人又要梭哈加仓;有人没有子弹,只能眼睁睁看着;有人早知今天上车好了。还有人在群里讨论未来的走势。
而我在刚开始玩的几天,一直跟随在别人后边,别人买,我也买,别人卖,我还在亏损中,舍不得卖,心情也是极其纠结。
截止现在,我竟然积攒了一些经验,下次分享给大家。   

1、基金公司为什么热衷发新基金?

为什么基金公司热衷发新基金,主要原因是有以下几个:


首先基金管理公司有扩规模的发展需求。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规模越大,基金管理公司的效益也就越好。在行业的竞争中实力就会提升,品牌效应也会显著的增强。盈利越强就能招收更多的有实力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公司发展中。发行新基金是增加公司规模的比较快的方式之一。


其次就是基金管理公司有扩大客户量的需求。由于发新基金可以吸引更多新的客户加入。


再有基金管理公司会利用明星基金经理的明星效应。通常普通投资者有追求明星基金所发热点产品的习惯,所以基金管理公司通常会利用明星基金去发行新基金。基金经理的激励也是和基金管理规模有关。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利用了基民对新基金追捧的一个购买习惯。相当多的普通投资者认为新基金比较便宜,都是面值一元,他们通常不愿意接受基金净值比较高的老基金,通常大部分投资者会嫌贵,所以大多数投资者比较容易接受买新基金,其实这里是一个投资误区。

以上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供您参考。

基金公司为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费是支付给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报酬,其数额一般按照基金净资产值的一定比例,从基金资产中提取。基金管理费收取的比例比其他费用要高。基金管理费是基金管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规模就是收益,不断扩大规模是基金公司的核心利益。所以有时候虽然基金是亏的,但是基金公司还是赚的。

其中,股票型基金管理费最高,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的管理费用较低。


以公募基金为例,看看基金公司怎么**,而投资者又支付了多少钱?

1、购买费用:申购费/认购费/销售服务费,一般为1.5%左右
投资者支付了这三种(之一)的费用,这笔钱归销售渠道(一般来说就是银行)所有

2、赎回费用:赎回费,一般为1%左右
投资者支付了赎回费,其中25%归基金(也就是其他继续持有基金的投资人,不是基金公司),剩下的还是归销售机构(还是银行)所有

3、托管费:一般为0.25%/年
投资者事实上支付了这笔费用(只是在基金净值上已经扣除,没体现出来而已),这笔钱归托管机构(又是银行)所有

4、管理费:一般为1.5%/年
基金公司终于可以拿钱啦!但是等等,这笔钱中的大头(超过50%)还是得给银行。为什么?别问我为什么,因为它是银行啊!

划重点:大!头!依!然!归!银!行!小头归基金公司!


因此基金公司(特别是公募基金)就是靠各种费率**,而管理费是其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而私募基金除了管理费用外往往还会有其他约定:除了绝对收益(一般约定15%-20%)外的利润分成,这部分利润往往更加可观,这也是很多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主要原因。


每日分享股市观点、行业梳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我尽量说的赤裸一些。

基金公司为什么热衷于发新基金,因为基金公司也要**,要收管理费。

老的基金净值表现好,借着老基金的热度,抓紧时间募钱。

老的基金净值表现不好,新发基金甩掉包袱,重新搞一只基金募资。

基金产品发多了,总有表现好的,基金公司可以拿来说事。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比较浅层次的意图,我们继续往深刻说。

从基金运作角度

基金运作一段时间后,无非就两种情况。

1、运作顺利,净值大涨,买的人越来越多,赎回的人比较少。

这种情况下,单只基金的管理规模越来越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

即便是优秀的基金经理,给他管30亿和300亿,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且公募基金有底仓限制,要调仓其实也比较缓慢和困难,所以规模越大,基金经理会越保守,收益表现越趋同。

于是,很多基金经理就会选择新发基金,从头开始再来一次,重新建仓。

私募基金经理主要看重的是业绩回报,就是钱,公募基金经理主要看重的是名声,毕竟没有业绩分成,根据管理规模分奖金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很多公募基金经理的打算就是公募最出成绩,去做操盘私募基金,毕竟大多数人都是逐利的,可以理解。

2、运作的差,净值跌,买的人少,赎回也不多,无人问津。

有一些基金运作的较差,一路上跌跌不休,总体的基金管理规模就会越来越小。

即便是普通的基民,买基金之前也会看一眼历史业绩,所以最终结局就是无人问津。

如果做的实在太差,那终究逃不过清盘的命运。

所以这种情况下,发一只新基金是更好的选择,毕竟发新基金的时候,可以拿业绩好的基金来做宣传。

重新募集一笔钱,也是给了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不然有些净值很低的基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翻身的机会。

从资金募集角度

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对于基金的理解并不深刻。

很多投资者发现想投资的基金已经涨了很多,不敢买,而跌了很多,又觉得垃圾,不会去买。

所以基金公司要扩容,要多收管理费,就把阵地从老基金转移到新基金上面来了。

1块钱的基金,投资者也不觉得贵。

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历史包袱,对标一只过去收益贼棒的基金,可以给大家一个希望,有收益预期。

而且现在新发的基金,策略也和之前不太一样了,更偏向于保守一些。

一般不会在买入初期就出现大幅度下跌,最多也就是和大盘同步。

大盘跌了,基金跌了,投资者也不会有太多怨言,而因为基金在建仓期,跌幅往往也会小于大盘。

至于大盘涨了,基金涨的少了,投资者也不会太在意,毕竟可以理解基金还在建仓期,所以收益少那么一些。

反正涨跌都有依据,只要基金经理不胡乱操作,都没有什么问题。

有一些基金,索性直接封闭期三年,确保三年管理费,说法是不影响长期投资长期运作,其实就是为了收取管理费,避免基金下跌遭遇不必要的麻烦。

还要不要买新基金?

首先,作为一个老基民,我个人基本不买新基金。

如果出了一些新的类别,比如最新的科创板基金,因为之前没有同类的,就会参与一些。

又比如之前蚂蚁金服上市对应的打新配售基金,也会适当的进行参与。

并不是说新的基金不好,只是新的基金买入的时机很重要。

新的基金卖的最火的时候,往往都是市场最热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新发的基金在高位建仓,运作难度就很大,亏损概率就很高。

相反,在底部区域的时候,市场太过冷清,很多新发基金都无人问津,所以基金公司也很难募集,最多也就发行一两支来募集了。

这种情况下,只要基金经理能有个中等以上的水平,基金收益就不会差。

所以,想要买新基金也没事,就是在没人买的时候你买,别人疯抢的时候你休息。

基金就是赚管理费,该不该买基金?

很多人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基金公司,其实就是帮客户去操作交易,然后每年还收管理费,而且不管输赢涨跌,都要收取。

所以不如自己投资股票,还买什么基金,亏钱了还要给别人交管理费,真傻。

这个想法没问题,但关键是有多少股民的实际收益,超过基金市场的平均收益回报了?

能超越基金收益的股民,实际占比不超过20%,甚至更少。

基金的投资风格相对稳健,选择的个股也是以蓝筹为主,最近几年普遍的收益都不错。

不能说跑赢大盘的比比皆是吧,但绝大多数比大盘指数收益要好一些。

尤其是管理规模相对比较大的基金,收益回报还是不错的。

而大部分股民不仅没赚到钱,频繁的在股市中进行操作,光手续费都比基金公司的管理费要高了。

所以如果在股市中验证过,自己确实不适合这个市场的投资者,还是尽早把钱给专业的人去做投资吧。

最后,所有的金融机构,不管基金、银行、证券、保险等其他,都是要盈利的。

记住,金融圈里没有慈善机构。

2、基金为什么越来越火?

近来基金火爆断供了,看看下面这些近期发行的基金,今年年初拿到批文的第五批科创基金之一,建信科技创新混合2月13日正式首发,原本暂定15天的发行期,毫无悬念地在一日内结束发行。建信科技创新混合认购金额已经达到73亿,由于该基金限额10亿发行,只能接比例配售相当于中签了。2月10日,招商科技创新混合单日吸金超过75亿元,由于超过10亿元募集上限,基金公司宣布提前结束募集。接下来,永赢科技驱动混合基金,认购金额接近100亿,超过该基金设定的80亿募集上限,开启比例配售;这些现象很多,不一一例举,发行基金被统称为“日光基”了。基金发行后想买到和摸彩票中签一样了。

基金火爆首先是近年来基金收益高,2019年,在近3000只主动偏股基金中,有2170只基金回报超过20%,1744只基金回报超过30%,1250只基金回报超过40%,727只基金回报超过50%,41只基金回报超过80%,更有15只基金回报超过90%,5只基金实现收益翻倍。这么好的收益比普通理财,自己创业来得又快又高,加上基金买卖兑现方便,流动性好,当然火爆。

目前政府定向降息降准,实行灵活货币政策。市场不差钱加上房住不炒,资金多只好流入基金和股市了。因为疫情,实体经济很多都没开工,加上疫情会影响创业前景,普遍对创业不看好,资金找出路只有涌入偏股基金了。目前疫情尚在,形成了一个新经济“宅经济”,吃玩等消费没有,加上物流不通畅,网上购物基本很难到位,限制了消费,多出来的钱也只有涌入其中搏增长。

近期股市相当火爆,深成指创近期新高,创业板创近四年新高,上证补完年后下跌缺口又站上了3000点。股市成交量不经意的就是上万亿,涨停个股每日常见上百股,据统计股民节后平均收益二万元以上。近日无视欧美及周边下跌,走出独立强势上涨行情,加上外资扩容及不断买入A股,A股在2020年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波大牛行情。有了这些预期加上目前行情**效应,偏股型基金当然火爆。

据目前情况来看,“日光基”的现象还会持续一断时间,即使股市调整也不会受到影响。

说实话,我是快30年的老股民了,以前对基金不怎感兴趣,原因是涨跌都太慢,毫无赙彩性与刺激性。

4月底,我有一笔15万理财资金到期。当时,我有两种想法,一是考虑买15万某银行股,该股4.1价位,发行价7块多,净产资8块多,去年每股收益0.74,3.5倍市盈率,分红预案为10派2.2,相当于分红年利率在5%以上,而且长线持有,用市值还可去申购新股,真是一举多得,也是很值得长线投资的好票。

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投资这家银行股,而在证券公司朋友的介推荐下,买了某混合型红利基金。这家基金投资风格很稳健,属债券型基金,债券投资占80%,股票投资20%,上市4年来,分红7次,累计分红0.51元,累计涨幅达74.94%,我就很喜欢这类型稳健型的基金,于是最后购买15万元基金,并打算长期持有,这是我首次动用这么多资金购买基金,我股市才五六万呢。

为啥我最终放弃了银行股投资,而选择了这家混合型红利基金呢?因为,我不想把钱都投资在股市上,毕竟股市风险要比基金大得多,分散投资,资金更安全。另外,我股市上已有几万块钱,平时热衷短炒,天天看盘,如果买银行股,经不起涨跌影响,容易卖出。买了基金,就当定投,一年半载才关注它,免得手痒,做个长线投资,请专家代我炒股,坐享其成,那点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