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讲,2015年6月份,长沙一男性股民投入170万元本金加四倍融资,全仓了中国中车股票,6月9日和10日,该股票连续两个跌停,他的170万本金全部亏光,被**公司强制平仓,10日晚跳楼自杀。
我听了之后感触颇深,生命太珍贵了,金钱乃身外之物,亏损了金钱很痛苦,但失去生命更加不应该。
此事件,再次给投资股市敲响了警钟,要用闲钱投资,不要押上全部身家,更不要**,风险一旦超越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容易引起更大的风险。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1、为什么很多人热衷用杠杆炒股?
因为融资的门槛不是每个股民都可以满足的,但是每个股民都会有想要用杠杆去操作的心理。股市涨涨跌跌很正常,股民的操作里也经常会有收红的股票,而使用杠杆可以让他们获取更大的收益。像上上策两百块起配的这类低门槛股票**平台,无疑是他们的首选。所以现在的股票**很受欢迎,并且用户量巨大。很多人会认为杠杆风险很大,其实这个完全是说不通的,杠杆毕竟只是一个工具,本身是没有任何属性的,它的利与弊都是使用者赋予的,所以我们要明白的是,不是每个股民都适合使用杠杆的,如果你有成熟的操作模式,完善的技术风控,详实的信息来源,用杠杆无疑是你扩大收益的助力者,反之则是拉你进深渊的黑手。
股票杠杆没什么好处。能用杠杆把股票做好的人,少之又少,炒股用杠杆,心理压力会很大,杠杆越高,一个小波动就没了。2015年牛市时,老揭我身边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用杠杆了。 后来发生了股灾,我自己是把所赚的钱都亏完,把利润几乎回吐干净。所以从2015年至今,我再也没有用过杠杆。我有个朋友,用杠杆炒股,2015年你最高市值达到了2000万,但是股灾一来,他最后出来的资金只有100多万,太惨太惨了。 而且你要记住,你借钱炒股,这个钱最终是要还的,不仅仅有时间成本,还有资金成本,牛市里还好,大家都爽,目前这种熊市,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且你就算你要用杠杆,你要确保能100%这个股票**,这种事有吗?没有。 芒格还举了两个列子:假如你有一个富有的叔叔,他没有孩子,他拥有一家巨大的企业且价值在不断增长。他要把这个公司传承给你,这就相当于有100%的确定机会,你肯定要去,难道你还要做别的事情?这就是很安全的杠杆,你对确定的机会要双倍下注。 看看那些多少年来在香港赛马中**的人,每周赚10万元,他们有自己的公式,但他的下注不能太大,太大就会改变几率,那是事情运转的方式。当他们确信时就赌多一些,不确信时就赌少一些。很明显是这样,这个才是当前问题发生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了。
2、如何看待37岁女博士带5个月女儿跳楼自杀,什么原因导致的?
4月27日凌晨5点左右,在长沙市芙蓉区东业上城嘉苑小区,一名30多岁的女子怀抱女婴从楼下跳下。死者是海归博士,同时坠亡的是她的二胎宝宝。
通过多方了解,死者姓苏,苏女士是一名海归博士,怀里抱着一同坠亡的是她才出生几个月的二胎宝宝。苏女士的丈夫也是一位博士,这场突出其来的悲剧,让他难以接受妻子和孩子已经去逝的现实。此事件的关注的焦点可能就是几个关键词:女博士、男博士、抱着刚刚出生的二胎宝宝,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应该说是非常幸福的,却让整个家庭陷入悲痛中?
对于这起突发事件,警方迅速介入调查,最终排除他杀,是什么样的困难或者遇到什么过不去坎非要选择这条道路呢?还有可怜的孩子,才刚刚2个月,本来有机会了解这个世界的,有机会进入校园的,有机会享受人生美好生活的,这一切皆不可能了。
真实的原因也许外人真的很难分析出来,或者更多的是可能患上了产后抑郁症,但我认为,其实也许第一胎之后就已经有了一些矛盾在,她可能遇到了一个封建意识比较浓或者比较强势的家庭了。
这位女博士刚刚30多岁,应该说在学习方面是妥妥的学霸,我们大多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在工作中大显身手,找一个好的工作,干一翻事业嘛?按理说,一般的女孩子读完本科也许就就业了,有好的工作或者觉得读个本科大学也就差不多了,反而这种人在生活中容易满足,也容易组建幸福的家庭,而该苏姓女博士应该一路都是学霸,本科、研究生、博士读书这条路太顺风顺水了,或许毕业以后就应该是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自己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问题恰巧可能就是出在这个地方!
以目前整个社会来看,30多岁就已经结婚并且生二胎的比较少,而且对于高学历来说可能更晚,这就会产生矛盾,事业与家庭的兼顾问题。
此时我想到了一个人,就是韩国前总统朴槿惠,一生为了国家,终身为国家服务,朴槿惠毕业于韩国西江大学电子工程系,也算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吧,她选择了总统,终身不嫁,因为她的志向就是为这个国家服务,不然也许以她的家庭背景混个大学出来找个工作成家,也许过得很幸福。没有家庭的牵扯,她可以全身心的工作,学有所用,学有所为,只是因为闺蜜干政等问题,最终没有逃离牢狱之灾。
当然我要说的这位女博士,也许和朴槿惠一样是一位女强人,既然选择读博士,肯定是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但可能组建的家庭却不这样认为,女人就应该全身心的放在家务上,生儿育女,还生了两个,假如是我,我辛苦读到博士,却最终成为一个家庭主妇,这个也许读个高中或者一般的大学都能做到的事情,可偏偏她的志向不在这儿,但家庭的环境又不得不让她作出让步,生二胎,也就意味着在最适合的年龄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却只能呆在家里照顾孩子,博士成为了全职家庭保姆,而家人又没有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人的精神是会出问题的,而每个人出精神方面的问题所做出来的举动可能不一样,也意想不到,不可预测的。
自己曾经宏伟的梦想实现不了,遇到了可能是一个强势的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禁锢着她,长此下去,感觉人生就没有希望了,痛苦之余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可能有人说,遇到问题为什么不与家人沟通呢?这只是我们外人来看的,高学历,30多一点,自己努力必然想有自己的一番作为和成就,难道家人不清楚她的想法吗?一定会是重重压力之下选择了妥协,这种压抑的情绪一直自己独自承担,总会有崩溃的一天的。
事实已经发生了,人已经走了,说惋惜的话也没有用,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我只是想到我们在选择婚姻,选择家庭和事业的时候,真的要讲究门当户对,学历对等?个别仍然存在的一些封建思想和我们所处的年代格格不入,特别是这些高学历的女孩子,我们应该如何抉择呢?如果家庭和配偶不理解你,我宁愿放弃家庭,选择我自己的理想,我不会去讲究门当户对的,只需要理解我的。
(个人观点,也仅仅是一种思考的可能,未必就正确,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私信立即删)
我一个博士女同学也是采取了如此极端的方式。
先来说一下我这个同学的情况,性格非常争胜好强的一个女性。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地报社,但到了30多岁报社倒闭,她也失去了工作。
然后我这个同学就以近40岁的年龄开始了考博之路。
2003年,我这位同学同时报考了三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三所大学她都达到了录取线。
我上博士是在2003年,跟我这位博士同学同年入校。
当年我们博士同学,大体有三类人群:第一类人群,念完硕士后升的学,年龄在25-26岁的样子;第二类人群,各大学、媒体机构的在职人员,年龄大概在30-40岁,读博士有稳定收入,家庭负担不太重。我博士同学属于第三类,没有工作,年龄又大了,孩子还在家乡念小学,老公是大学老师,但收入低微,当时那点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
我这个博士同学可以说,读博士是破釜沉舟,没有工作,年龄大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同时要兼顾家庭和学业,所以生活过得很苦。穿着特别朴素,学习特别用功,三年博士期间,发了好几篇重量级论文,拿到了博士期间所能拿到的所有奖学金。
本想着博士毕业就能苦尽甘来,北京的工作找好了,毕业论文都完成了,外审意见都回来了,评价也都很不错,即将答辩前夕,几年来紧绷的弦断了,她选择在答辩前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消息传出来后,我们同年级同学都经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事后才得知,她几年来饱受抑郁症的折磨。这个消息一度让我们接受不了,因为我这个博士同学,她留给我们的永远是乐观、积极和上进的一面。
同作为女性,我也经历过轻微的产后抑郁症:就是一种孤独无依,万念俱灰的感觉,所幸的是这种感觉很短。但很多产后抑郁症女性,如果丈夫一方不能理解,不懂体谅、关怀,抑郁症转重或意念一瞬间崩溃就是分分秒秒的事。
现代社会女性很累,不仅要做职场上的女强人,还要兼顾家庭做贤妻良母。中国男性普遍性地心智晚熟,家庭角色分工意识不强,导致女性进到婚姻,尤其是有了孩子后,就是一种身兼两个孩子母亲的感觉(一个孩子是丈夫,一个是孩子),身心的累语言是无法描述的。
逝者已逝,再做无谓的猜测也没有大意义,但这个事可以警醒依旧活着的那些人,爱惜身边人,不要等到覆水难收才痛悔为时已晚,很多功课可以做在前边。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