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计划:
咱们的市场一年有二百五十个交易日,每日定投十元,一年需要的定投资金就是二千五百元,如此类推!
永恒课题:
如何建仓、加仓、减仓以及应对行情走弱基金的手段,乃永恒的课题!
建仓方案:
方案一、利用下跌的时候少量买入报个到,再利用下跌的时机少量分批加仓,这一方案属纯手动操作!
方案二、利用下跌的时间少量买入,同时设置小额定投!
边定投边用心地观察,择机手动分批少量加仓,即定投与手动加仓相结合!
方案三、0底仓,即底仓为0,设置每日小额定投!
边定投边用心地观察,择机手动分批小量加仓!
这一方案特别适合建仓高收益类的基金,也很适合毫无经验的新手以及机动资金量不多的投资人士!
另外,看中一只基金,想上又不敢上的时候,也可以采用方案三的建仓方式!
常态加仓:
一、基金当天下跌幅度大于3%以上时少量加仓!
二、基金某一时间段累计下跌幅度在5%至10%时少量加仓!
特别强调:
上述加仓方法是正常行情背景下的加仓方法,所以并不适合行情走弱的基金!
减仓策略:
这一操作策略之关键词就是适时适度减仓止盈!
盈利的前提下,连续上涨之后,选个上涨的日子,叫适时,卖出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叫适度!
一,盈利的前提下,某一时间段,例如最近十天,也可以是最近一个月等等,某一只基金累计上涨8%至16%,就可以考虑找个上涨的日子卖出10%至30%,不主张卖出太多!
二,强调一下,上述数据仅仅是一个参考值,实际操作时要综合考虑手中基金的仓位,总盈利状况,基金所属的板块,市场的大致走向,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以及计划持有时间等因素!
三,平时要注意留意基金近期累计上涨的幅度,做到心中心数,避免急急忙忙混乱操作!
四,减仓止盈之后,包括定投在内的一切操作策略与止盈前一个样,无限循环直至永远!
五,一般不主张过早地以清仓的方式止盈,除非总盈利状况达到了您的预定目标!
六、仓位太轻的基金,可以考虑不减仓止盈!
特别强调:
8%至16%只是一个参考值,老基民以及计划超长线持有的投资人士,止盈点可以定高一些!
走弱基金:
行情走弱的基金,坚决果断地拉大加仓的时间间隔,直至暂停加仓!
重仓基金:
一贯观点,重仓位的基金,坚决不主张加仓!
新发基金:
新发行的基金,未经时间检验,所以刚开始时仅适合低仓养之!
定投选择:
一、大数据表明,定投三至五年,无论那一种定投,效果上差别很小!
二、如果计划持有一年以下,则建议周定投或者日定投!
三、通常状况下,月定投金额一般较大,为了避免扣款日正好碰上大涨暴涨时的困扰,建议把月定投改成周定投或者日定投!
四、刚开始定投的一段时间内,红绿相间是极为正常的现象!
五、定投过程中,也要配合适时适度减仓止盈之操作!
建仓实例:
第一,起始仓位即第一次买入288元8角8分,设置每日小额定投金额为128元8角8分!
第二,与此同时,实战中用心考察,择机手动分批加仓,静候大涨!
第三,依靠定投而不依赖定投,即定投与手动分批加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四,咱们的市场一年有二百五十个交易日,所以上述定投设置,一年需要定投资金为32220元!
加上手动分批进场操作,投入应该并不算少了!
第五,8发,28易发,16888,一路发发发,粤语谐音,吉祥数字!
如此操作,既不会踏空,又可以用来对付大波动以及黑天鹅,非常稳健,实战效果良好!
少量是啥:
一、稳健投资人士,加仓量为基金仓位的5%左右,可视为少量!
二、加仓量为基金仓位的10%左右,对激进者而言可视为少量!
简论仓位:
第一、如果计划投入一万元,三千元以下为轻仓,七千元以上为重仓,一万元则称为满仓!
第二、卖出一部分,叫减仓,全部卖出叫清仓!
第三、全部转换成另一只基金叫平仓,只转换一部分,称为调仓!
第四、盈利时买入叫加仓,亏损时买入叫补仓!
左侧右侧:
下跌趋势中买入,叫左侧交易,上涨趋势中买入,叫右侧交易!
仅供参考!
1、定投指数基金后,你还会手动加减仓吗?
当题主想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代表你已经思考过如何在A股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定投收益这个问题。而无论是投资主动基金还是指数基金,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指数基金不用操心基金经理变更等琐事,更合适进行定投。虽然定投是个可以好工具,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不能有效的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买入和卖出的仓位,这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在市场不断上涨的时候,定投买入的成本过高;二个是在市场过度上涨的时候,没有及时的止盈,使得下跌时,组合的损失较大。
那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两个方法,一是选择合适定投方法,比如采取盈亏定投或均线定投的方法,将账户的盈亏或均线的涨跌来增加或者减少定投的金额,使得定投和账户的盈亏情况或市场的涨跌情况挂钩;二是结合市场的估值情况,进行手动加仓或者减仓。那为什么还要手动进行加仓或减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三种市场环境下基金定投的成本变化
基金定投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一个好工具,因为大部分投资者都没有择时的能力和管理资产的时间,而基金定投有强制储蓄、分批买入、分摊成本、提高收益等特点,但是定投不一定就能够跑赢一次性的基金投资,具体还要看定投的时点和定投的方式。
要弄清楚定投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对于成本的影响,让我们来举一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发现定投最合适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可以发现定投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无法把握时常因为恐慌或者持续下跌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首先我们来看基金定投在震荡市、上涨市和下跌市当中成本的变化,先看震荡市。
假设A基金的初始净值为1元,市场行情先经历了震荡向上后,出现了明显的回调,随后有所反弹。投资者在此期间一路定投,经过21次定投以后,该基金的定投基金净值成本为1.23元,这个净值刚好和21期定投时基金净值重合。但是投资者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定投,其依然盈利能够实现盈利,避免市场大幅回撤对其收益率的影响。
这是比较普遍的市场情况,震荡市投资者几乎难以判断市场的走向,很容易买在高点。倘若不是通过定投的方式,投资者难以降低组合的投资成本。若投资者没有定投,一次性买在高点,又经历了高位回撤后,很有可能出现亏损,这个时候投资者的可能就要忍受资产浮亏的情况。
再看看上涨市基金定投的成本情况。
这一次基金定投的投资者很幸运,自从开始定投以后,基金的净值一路上涨,从1元净值一路涨到了2.1元,而经历了21期的定投后,基金定投的净值成本则只有1.44元。但在这种市场下,投资者反而是最容易在相对高点追进来的,这种时候一次性买入的成本很有可能会远高于定投的投资者。
因为固定定投金额的情况下,随着净值的上涨,其买入的基金份额是不断减少的,对基金净值的成本影响也就越来越小。毫无疑问,在上涨市中,基金定投可以更好的通过分批买入来把握市场行情的同时,降低基金的持仓成本。
那在下跌市中,基金定投的表现又会如何呢?
震荡下跌的过程中,其实是最合适进行基金定投的市场行情,因为筹码会足够便宜,越买越多。在经历了一路下挫以后,基金定投21期后的单位净值成本是0.56元。因为在固定金额的情况下,基金净值越低,购买的份额就越多,就能够进一步的拉低基金定投的成本。因此下跌市其实是最合适基金定投的市场环境。
因为这种市场环境下,绝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不敢买入的,因为怕买在半山腰,但是不买又很容易错过市场机会,想想2018年底那一波下跌和市场的恐慌情绪就知道。市场震荡下跌的时候,几乎都是股票交易量和基金销售最差的时候,但是市场往往就在此过后开始反弹。
了解了上面三中市场环境下基金定投的情况下,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基金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买入或卖出的策略,从而进一步把握低估和高估时的市场机会。那这会使得基金定投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不把握这种情况对基金定投的影响又到底有多大呢?
基金定投中补仓和止盈的重要性
1、定投补仓——增强投资收益
就拿2018年底这一波下跌的行情来说吧,当时一系列的指数基金都进入了罕见的估值区间,具备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价值。我也曾经在2018年下半年多次推荐买入指数基金,而同时,外资也在这一时段大举买入。
根据当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6日,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的市盈率仅约为9倍、11倍和19倍,分别处于2007年以来历史估值分位数的20%、19%、1%附近,进入了相对低估的区间,具备了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就在2018年,指数基金成为了所有类型公募基金中唯一实现规模增长的基金,当年新增管理规模超过4000亿元。而如果投资者能够把握这种市场低估时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可以大幅提高基金定投的收益。
假设投资者是在2018年的8月6日开始定投,当日上证指数的收盘价为2705.16点,定投截止到2019年8月6日,上证指数的收盘价为2777.56点,相差无几。但是如果我们在相对低位有主动加仓,和一直放任定投,其收益又会有什么差别呢?
基金定投实现了20.9%的累计收益率,而同期上证50指数的涨幅是14.38%,基金定投的收益率超越指数6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在2018年的7-12月中间,通过手动加仓,那我们的收益率又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假设我们在去年的10月和11月主动对基金定投进行了加仓,分别补仓3500元。注意2018年的10月可不是最低点,而是市场横盘的期间,而市场最低点出现在12月中下旬的那一波杀跌。在增加了补仓后,整个基金组合的收益会增加2076.49元,组合的收益率将进一步提高到22.88%。当然这个收益会跟随你补仓的金额而发生越来越明显的改变,而要敢于在这种市场情况下补仓,需要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较大的忍耐力才可以。
那投资者要如何才可以判断什么时候可以补仓呢?看指数基金的估值。
如上图所示,上证50等一系列指数基金为什么可以在2018年吸引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呢?其实就是因为估值,经历了一路的下滑以后,上证50指数在2018年的9月开始就进入了相对低估的区间。当时的PE只有9.44倍左右,处于历史分位的16%左右,处于明显的低估区间。而到了2018年年底,上证50指数的PE更是低至8.51倍,要知道,历史最低值也就是8.39倍,这一估值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安全边际也非常高。要知道上证50可是A股最具规模和盈利能力的蓝筹股票,他们的盈利能力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价格买进去以后,即使只有分红,也会收益颇佳。
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可以在这些时候适当的进行基金定投的加仓,通过手动的加仓来获取便宜的筹码。因为既然我们都已经定投了这只指数基金,那为什么便宜的时候我们不多买一点呢?技术上,如果我们进行主动加仓,个人认为也不要一次性的买满,而是分开3-4次进行。毕竟市场探底是一个过程,市场的恐慌会逐步释放,不要害怕机会没有,耐心的等待。
2、定投止盈——保存胜利果实
众所周知,我们大A股是个很飘忽的市场。由于经济发展不成熟、监管制度不完善以及投资者结构的散户化,使得中国的A股市场的波动非常大,经常会出现急牛和急熊,使得投资者难以盈利。最典型的就是2007年和2015年这一波快速上涨的市场,很多投资者都是半路进场,虽然曾有大幅浮盈,但绝大部分都因为没有止盈,倒在了黎明前。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市场的特点设置合理的止盈,将对我们的基金定投收益产生明显的帮助。
因为市场容易过热,过热的时候我们就要停止定投或者说减少定投,同时根据自身设置的盈利目标进行及时的止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止盈,然后腾出足够的现金等待市场下跌带来的机会,巴菲特不就是经常这么干的吗?别人贪婪,他恐惧。
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的逃顶和抄底,因此合理的止盈目标至关重要,而且要有那种卖了不要看的舍得心态,否则投资者永远难以止盈。
下面我就个例子对我们的定投是否止盈给定投收益所带来的影响。还是以易方达上证50为例,以2013年2月的高点开始定投,一直定投到2019年8月,看看如果止盈和没有止盈,基金的收益差别到底有多大。
根据定投回撤的数据显示,该定投的累计收益率是83.1%,本金从85000元涨到了155633元,最大回撤63.64%。从定投净值成本的走势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在2015年7月的高点后,净值出现了明显的回调,当时的基金定投的收益率从最高的93.61%一路下跌到了18.59%,但所庆幸的是,基金依然没有出现亏损,足见长期定投对于成本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的,即使面对这样大的回撤,依然能够保持正收益。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我们都曾经有保存胜利果实的机会。在基金从2013年的2月定投至2015年的5月底的时候,基金的收益率最高曾经超过了100%,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够适度的进行止盈,将使得我们的胜利果实得以保存一大部分。
当然每个人对于止盈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期望,也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全身而退,卖在高点,这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设置合理的止盈目标和分布实施的策略,绝大部分人都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设置70%/80%/90%的止盈目标,分别减仓30%/30%/40%,具体的指标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期望和目标来设置。当我们止盈以后,我们的本金可能都已经回来了,这种时候剩余的份额的持仓心态就会完全改变了,赚到很开心,亏了也不心疼。
止盈不但可以保存我们的胜利果实,还可以让我们腾出现金在市场下跌的时候重新进场,也就是说既可以保存以前的收益,还能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再抓住市场的机会。假设我们在2015年5月底止盈以后,我们在2015年的8月开始进场,定投至2019年8月6日,基金的收益率还有44%,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止盈得当,我们不仅享受了之前市场的上涨成果,还把握了市场下跌时的红利。
那怎么判断什么时候止盈合适呢?还是看市场估值。
在2015年的5月22日,上证50指数的PE去到了13.47倍,处于历史分位的92.16%,而历史的最高值是14.55倍,足见当时上证50的市场估值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位置,也是近5年来的高位,这种时候我们还是要小心的,进行适当的止盈和减仓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实投资不外乎不要过分恐惧和贪婪,特别是市场低迷和高涨的时候。基金定投就是一个很好的克服人性弱点的工具。但是想要在A股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基金定投的收益,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补仓和止盈,这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投资能力的要求。但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增强收益的一个好工具。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基金定投主动加仓和减仓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会啊,我经常也会这么干。
我是设置了基金定投的,周定投,但是并不是设置了周定投,定投后就不管了。如果遇到暴跌,那么我是会选择手动加仓的,每支我一个月给了自己2次手动的机会,就是为了自己能在暴跌的时候能多吸收点份额。
虽然设置了周定投原则上就是剩下等,等到春暖花开,等到止盈点。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再加点手动操作是会缩短到达止盈的周期的。但是这是需要遵守一定的纪律的。
1.允许手动补仓的次数,这个得看个人的,我是每个月有2次机会,所以一般不到暴跌日我是不操作的。一定要规定好可以补仓几次,不然容易越补越频繁,到时候过多钱困在基金里。
2.手动补仓金额,我是给自己设置了额度的,为4倍定投金额的。金额限制是为了让自己控制住整体基金的金额,保证家庭资产配置依然按着计划进行呢。
3.什么时候减仓?我目前除了止盈,没有手动减仓过基金。运气好,没有碰到特别差的基金。但是如果遇到,我会减仓,至于减仓纪律我目前还不知道怎么适合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金投资纪律,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投资纪律,哪怕加仓减仓也是跟着自己的纪律来。
2、怎么样合理分配基金的配置?
资产配置可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最基本的层面是如何将资金配置在股票、债券和现金这些资产大类上。更深一步的层面是将股票和债券资产进一步分散在不同类型股票或债券上,以降低风险。
进行投资的时候,你应该将资金分配在哪些品种上?各类型资产占多少比例?如何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资产配置问题是投资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投资者能否实现投资目标的关键,基金投资也是如此。
基金其实是股票、债券和现金等投资品种的组合,根据其主要的资产分布可分为股票型基金,配置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股票型基金将资产大部分投资在股票的基金,也会投资少量的债券。债券型基金将大多数资产投资在债券上。配置型基金则丰股票和债券上进行混合配置,其中积极配置型基金的股票比重高一些,而保守配置弄的债券比重要高一些。对于基金投资人来说,则要通过建立由不同类型基金构成的组合,来落实自己的投资最终在各类型资产上的分布。
首先,应该放下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象以往市道中抓住哪只基金“赚一笔走人”之类的,不妨把自己的期望值放低下来,未必要“低到尘埃里”,而是与组合配置的思路相匹配——好比瓜田里有甜瓜和涩瓜,但一般不会长出豆子来。
无论你投资了什么基金,其实是股票、债券和现金等投资品种的组合。资产配置可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最基本的层面是如何将资金配置在股票、债券和现金这些大类上。更深一步的层面是将股票和债券资产进一步分散在不同类型股票或债券上,以降低风险。
首先,来看看如何进行资产大类的配置。具体将多少的金额配置在股票、债券和现金上是由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投资周期,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金额来决定的。这个步骤称为战略性资产配置,也是最基本的资产配置。
根据投资目标、投资周期、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金额,投资者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资产按不同比例配置在股票、债券和现金上。例如,如果投资周期大于10年且投资者可以承受较大的风险,可采取激进型投资策略,以追求较高的长期收益。这时,投资者可以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上。如果投资周期大于5年且投资者可承受一般水平的风险,可采取稳健型投资策略,将资产在股票和债券进行平衡的配置。如果投资周期小于5年且投资者比较厌恶风险,就更着重保持现有的财产的价值,可采取保守型投资策略,将多数资产置于债券和现金上。
投资者可以用区间的形式确定持有各类资产的比例,这样限制一个固定的比例更有效。例如,投资者可将债券的投资比例定在总资产的5-25%,而在这个范围内,根据债券在市场中的表现,决定增持还是减持。
将投资金额配置在股票、债券和现金等资产类别后,为了分散风险,投资者应通过考察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具体的股票和债券,使资产进一步分散在不同投资风格、不同市值大小的股票和不同久期、不同信用素质的债券上。
投资者可将资产分散在各个不同投资风格的股票上,有利于降低投资的风险。投资者可以将一部分资产购买价值型基金,一部分投资于成长型基金。当然,投资者也可通过持有平衡型基金来达到给既持有价值型股票又持有成长型股票的目的。但当投资规模较大时,如果分开持有价值型基金和成长型基金,可以根据不同投资风格基金的市场走势调整持有比例,以抓住市场中出现的机会。
另一方面,将股票资产配置在不同庙会大小的股票上也是需要关注的。一般地,大盘股风险收益特征要相对低于中小盘股票,保守型的投资者可以投资较多的大盘股基金,如果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可增加中小盘基金的持有比例。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QDII的放行,国内投资人也开始面临股票资产在全球不同市场配置的问题。进行海外配置的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不是追求某个市场的收益,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深层次的资产配置同样用于债券型基金的投资。投资者可以将债券资产配置于不同久期和不同信用素质的债券上。例如,保守型的投资者可大部分投资在短期和高信用素质的债券型基金上。久期越短,利率上升对债券价格的下降的影响越小。
战略性资产配置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搭建了一个大框架。在此基础上,投资者还可以通过战术性资产配置,微调投资组合中各类型资产的比例,抓住市场中不同类型基金的收益机会,以达到获得更多投资回报的目的。
先给答案:如何配置取决于你的期望收益和风险承受能力。
先从资产的属性讲起,不同资产类别的基金其隐含的风险和收益差别较大,因此我们得先熟悉资产的收益风险特性。
比如:货币基金低风险低收益;相比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风险收益等级略高一点点;混合型股票基金,取决于股债的比例,股票占比越高资产波动越大,风险等级也更高;纯股票型基金,波动最大、潜在风险收益也最大。
根据以上资产的特性,再来聊自身的诉求。
比如:你的风险偏好、期望收益、风险承受能力。
当然,风险承受能力越低,你的期望收益也相应要放低,毕竟低风险高收益这种幻想难于实现。
资产的属性搞清楚了,接下来讲基金配置。
基金配置最终目的根据自己的投资诉求,希望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股票型基金虽然收益高,但是波动太大,大部分投资无法承受持仓过程中的资产回撤。因此,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加入债券型基金从而降低资产的相关性、降低资产的波动率。
下面用案例进一步说明:
消费和医药被称为“天生容易**”的两大行业,在A股历史上表现非常亮眼,假设我们选择医药和消费相关基金50:50分**产,看看历史表现如何:表现不错,2013年至今,年化收益达13.72%,累计收益141.14%。
但同时存在资产大幅波动的问题,持有期间最大回撤-39.29%,换句话说也不知道哪天账户突然从100万变为60.71万,心理当然不好受。
如果加入债券型基金,我们再来看结果:表现不错,2013年至今,年化收益达13.72%,累计收益141.14%。
但同时存在资产大幅波动的问题,持有期间最大回撤-39.29%,换句话说也不知道哪天账户突然从100万变为60.71万,心理当然不好受。
如果加入债券型基金,我们再来看结果:加入债券基金以后,该组合的最大回撤降低三分之一,当然降低风险的同时伴随着收益的降低。
通过组合投资,其主要的目的是获得一条更为平滑的资金曲线。
最后
题主聊的配置美股基金以及可转债,我认为分散投资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分散风险,通常可以借用资产至今的相关性来评估,比如过去1年,同样为权益类资产的纳斯达克100指数、标普500指数,他俩和A股的相关系数为多少。
相关系数越高说明资产同涨同跌越严重,因此要降低相关基金的配置比例,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基金资产之间如何配置,还得来自你自身的认知,只有自己认可的资产才能稳如泰山的执行下去。
欢迎大家评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