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新中签再也不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了,参考国内外注册制的市场,新股上市后破发将会是常态,打新一定要睁大眼睛了!
12月15日,百济神州登陆科创板,开盘价为176.96元/股,跌破发行价192.6元,随后跌幅扩大,最低跌近20%,最低价报155.02元。以盘中最低价计算,中一签亏损达到1.88万元,包销券商也浮亏3880万元。
2、未来A股市场里机构投资者占比会越来越重,而散户投资者的占比会逐步降低,也就是说中国股市未来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专业性较强的投资机构行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3、优胜劣汰和更完善、成熟的交易制度。
T+0和无涨跌幅的交易系统、以及优胜劣汰的环境将会是未来市场的必然结果,这也告诉了我们把自己变专业或者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将会是未来战胜市场的根本。
蚂蚁基金联合43家公司发布了《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报告中对百余位基金经理进行了累计上千次的调研,受访基金经理普遍认为,持有期短、追涨杀跌、交易频繁往往会导致收益不及预期。
所以,注册制的逐步落地同时也伴随着未来我们有望见到“成熟市场+成熟投资者”的时代要到来!
1、基金最低能跌到什么程度?
07年大牛市时候买的中邮590002好像是这个,最低时候2-3毛钱,亏了7-8百分百,后来好像是14还是15年时候,回来点买了记不清了,他给我留下的阴影以至于我都不想看基金,知道去年才开始又关注
最低能跌到什么时候?现身说法,07年我1元买入一只新基金,中油的590002,最低跌到了2-3毛的样子,也就是跌去了百分之70多。13年过去了,现在净值多少你查一下就知道了。
2、基金中的净值通俗的讲是什么意思?
基金的净值相当于股票中的价值,基金交易的价格相当于股票中的价格!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把一元钱交个一个基金经理管理,他用这一元钱去买卖股票,股票涨了20%,这个基金的净值就变成了1.2,如果这个股票跌了20%,那么这个基金的净值就变成了0.8。这个基金如果是上市了可以交易,那么他还有一个交易价格,这个交易价格和净值基本同向变化!
举例:这个图是前段时间截的原油基金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交易价格在0.76附近,而基金的净值仅仅直有0.57左右,基金净值这么低是因为,这个基金经理买的标的资产价格大跌!基金的交易价格高于净值,明显有一个溢价!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这个基金不能够申购(即不能吧钱直接给基金经理去买卖标底资产,)但是这个基金是可以交易的,就是基金可以买卖但份额不会增加,这是产生溢价的一个条件,产生溢价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价格跌的太低了!使得太多人认为未来油价会涨,所以很多人抄底买入了这个基金!
今天我们不妨就以指数基金为例:
买入ETF就是买入该指数下的一揽子股票,那ETF的净值应该是股票价格的加权平均,但ETF还有运作费。
运作费由管理费、托管费、指数授权费等组成。管理费是指基金公司管理基金产品收取的费用,收费方是基金公司;托管费是指基金公司替基金产品所属托管银行收取的托管费用,收费方为托管银行;指数授权费是支付指数开发公司的授权费用,ETF为万分之三。
管理费和托管费在每日公告的净值中已经扣除,是一种隐性费用,换句话说买卖ETF是无法直观地看到这笔费用支出,属于产品的隐性费用,由投资人共同承担。
所以准确来讲ETF的净值:就是股票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与ETF的运作费的差值,而评判优秀的ETF的一个标准就是低运作费,现在大部分ETF运作费都在0.6%-0.2%。
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是懂得识别并确认其股票的内在价值。价值投资重要的核心:股票的实际价格与其内在价值进行比较,低于就买入,高于就卖出。经济学说:“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而在ETF领域:“价格围绕净值波动”;所以通常情况下,ETF的净值(IOPV)与价格是如影随形的。ETF的净值对于投资者重要性不言而喻。
ETF折价与溢价
ETF在二级市场交易,ETF的价格是市场买卖双方根据供需来决定的,也就是实时的成交价格。正是因为这价格背后的这两层含义,ETF有了溢价和折价的概念。当ETF在二级市场的价格,高于ETF所持有的一揽子股票的净值时,ETF就有了溢价。而当ETF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低于基金的净值时,ETF就有了折价。溢价或者折价,其实反映的是市场对ETF未来的预期。
当同样的ETF 份额在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价格不一致的时候,套利交易随之产生,当出现溢价(买入价格高于基金净值),一级市场投资者就可以用股票换取ETF份额,在随之在二级市场抛售获利,当出现折价(买入价格低于基金净值),一级市场投资者就可以买入ETF份额换取股票,然后抛售股票获利,套利机制适合专业投资者,我们普通人无法企及,这样就导致一二级市场趋于平衡,也就是ETF的净值(IOPV)与价格趋于平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的一点则有缘,关注小甲,真诚感谢:第一时间分享股票,ETF基金,可转债热门资讯,一起走进投资财富人生
3、如果余额宝,余利宝,等其他货币基金跌破2.5%的时侯,代表什么时候到了?
单只货币基金跌破2.5%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大部分货币基金跌破2.5%,问题就非常明显了。
货币基金都有一个业绩参照,一般在2.5%以上,这就说明基金业绩不及预期,也就说绝大部分专业投资人士都判断错了目前的经济现状,你说问题大不大呢?
问题又来了,是既然错了,可以改呀,怎么业绩上不去,反而更多的跌破参照标准呢?
因为大家都害怕风险,宁愿固守较低的收益,也不愿去冒损失的风险,当风险高企的时候,不赔钱就是**,恐慌已经成为主流,想避险却无法规避。
虽然说物极必反,但这种状态不会短时间解决,就像冬至虽然离太阳最远,但并不是最冷的时候,寒冬是在冬至后一个月。
所以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充足的资金,所谓现金为王,不要贪恋暂时的高收益去冒险,即便春天来了,也不是最好的播种时期,除非你有塑料大棚。
最好的播种时期是在谷雨前后,也就是资本回暖之后。
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回暖呢?
如果资本回暖,那么货币基金的收益会回到预期收益之上,也就是说,大部分货币基金的收益会再度重返2.5%之上。当然这有一个确认的过程,短时的资金收紧也会有这个效果,但这是假象。
谁也不是准确的预言家,现在也无法准确判断,只有不断关注市场的变化,多了解靠谱的信息,才是明智的选择。
关注理财,请关注天涯孤行者!
今天是2018年11月12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经降至2.57%。与此交相辉映的是昨天的光棍节剁手节双十一,天猫创下2135亿元的历史记录,较之去年的成交总额1682亿元,同比大增26.9%。
2018年下半年货币基金收益持续下跌,代表着央行放水已经达到一定规模,银行已经不再缺钱了。如果进一步思考,则是大放水下,高收益的债券已经所剩无几,剩下的即便是有很多嗷嗷待哺的民营企业,由于信用级别较低,显然得不到货币基金加持,为了安全,只能牺牲收益。
物依稀为贵,缺钱的时候才会有人给出高利息,银行缺钱的时候如此,企业缺钱的时候也会如此。银行钱不够用了,自然就会放弃部分高收益的债券,并未资金付出较高的利息,能够让货币基金吃点肉。央行一次次降准,上万亿资金进入市场,银行不缺钱了,自然就不会再为资金付出更高的成本了。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
央行对于货币基金监管加强,提高要求,这是货币基金收益持续下降的第二个原因。
央行2018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中,特别提到要“防范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提及9万亿规模的货币基金存在挤兑风险。
不管是“T+0”模式下一天只能赎回1万元,还是大额支取受限,央行加强监管要求后,货币基金为了达到要求,不得不严控风险,牺牲收益保安全。
货币基金收益持续降低,意味着宝宝类货币基金已经不再是理财的最佳选择,未来收益率还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不排除会有货币基金遭遇挤兑出现亏本风险。
如果仔细思考,也能认识到今后理财风险将越来越大,而损失都将由投资者承担。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同样不再是靠谱的选择。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资金较多,不妨考虑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如果信任互联网银行,可以考虑网商银行的定活宝,或者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都比宝宝类货币基金收益更高,就是流动性要差不少。
代表金融机构不缺钱了。
价格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升。
很多复杂事情背后的逻辑往往都很简单,余额宝、余利宝等作为货币基金,将大部分资金投向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信用等级较高)、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都会投资。
当银行缺钱的时候,货币基金是银行最好的资金来源。相比提高存款利息从每个储户手里吸引存款,显然从货币基金手里拿钱更方便,规模也更大。要是今天就需要10个亿必须到账,靠吸收存款还真解决不了问题,货币基金就可以做到。所以多支付给货币基金一些利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花钱买时间,花钱解决问题,大家不都是这么干的么,银行也同样会这么做。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银行不缺钱,这种情况下就不愿意支付更多成本获取资金,明明2%利息就能拿到钱,谁会去拿3%甚至更高的钱?还是那句话,金融领域从来不缺聪明人,这种明眼人都算得明白的账,银行会算不明白?
有人会奇怪吧,为啥银行现在不缺钱了呢?
因为央妈给钱了,大水漫灌,钱管够。
2018年1月25日实施面向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 ;
2018年4月25日实施定向降准置换9000亿元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
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7000亿。
三次合计释放15500亿元资金。
能从央妈手里拿钱,谁还愿意从市场上花高价拿钱?没有了银行的迫切需求,货币基金收益怎可能不下降?
另外,自从余额宝自2013年推出以来,除了自身规模不断增长,也带动了整个货币基金,结果就是2013年以后货币基金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增加。
需要钱的银行少了,可以提供钱的货币基金多了,互相一竞争,收益不就更低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