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股真牛掰,又大涨了。美股周五(8月12日)高开高收,三大指数涨幅均超1%。道琼斯指数涨1.27%,报33761.05点;标普500指数涨1.73%,报4280.15点;纳斯达克指数涨2.09%,报13047.19点。
2、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8月12日,多家中国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同时发布公告,拟将美国存托股份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都是大名鼎鼎的大央企,与其被迫退市,不如主动出击。以后回港股或回A股不知对A股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3、周末全市场注册制未落地。周四券商股的大涨是不是券商的自拉自唱,吸引小散上钩。
综合分析:美股大涨,A股走势也差不到那里去,毕竟目前A股指数仍然在低位徘徊,但对于前期涨幅过大的个股要注意落袋为安,星期五一些近日炒作过头的次新股大跌就是最好的例证。特别关注银行股,因为大盘指数从2863点起已经上涨了几百点,而银行股仍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即使银行坏账很严重,也不至于占比在一半以上,也不至于长时间一蹶不振。至于房地产股,鄙人建议,如有上涨行情,该割肉的也要挥泪斩马谡。房地产市场问题多多,一些头部房地产企业债台高筑,已经无法自拔,只能依靠ZF解决一些问题,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中自科技之后,新股破发潘多拉魔盒开启?
截至10月29日,A股已连续6个交易日出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此前10月22日,中自科技上市首日股票收盘价跌破发行价,成为今年A股首例。进入本周,A股再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而且不止一只。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股频繁在上市首日破发,会导致股民申购热情降温,“未来发行人也会想尽办法稳住市场的人心,可能采取主动让利、降低估值定价等方式发行,以降低上市首日的破发风险。”
打新不再躺赚?A股已有7只股票上市首日破发
近日,“打新不**了”等言论甚嚣尘上,其背后是A股市场已连续6个交易日出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
如上图所示,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今年以来,A股已有7只股票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它们是中自科技、可孚医疗、中科微至、新锐股份、成大生物、戎美股份、深城交。
其中,10月28日上市的成大生物,股票发行价为110元/股,是7只股票中发行价最高的。上市首日,成大生物的开盘价为89.99元/股,盘中最高价为89.99元/股,盘中最低价为78.88元/股,收盘价为80元/股。
科创板中一签为500股,在忽略手续费的情况下,10月28日当天,打新成功的股民便浮亏15000元,若中签者选择在78.88元/股的位置卖出,那么则浮亏15560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中签者的“躺赚时代”。
今年6月23日上市的纳微科技,其股票发行价格为8.07元/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为110.88元/股,单日涨幅为1273.98%,照此计算,中签者一天浮盈约51405元。
2020年7月9日上市的国盾量子,其股票发行价格为36.18元/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为370.45元/股,单日涨幅为923.91%,照此计算,中签者一天浮盈约167135元。
今年8月16日上市的义翘神州,其股票发行价格为292.92元/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为493.32元/股,单日涨幅为68.41%,照此计算,中签者一天浮盈约100200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义翘神州的发行价格为A股之最,很多股民对于一天赚10万的结果并不满意,有中签的股民表示“大失所望”,股价被“打骨折”,“以为至少20多万呢”,甚至出现过中一签的盈利将高达47万的猜测。
破发股成色几何?多只股票上市后“业绩变脸”
从日亏2000多元到日亏超15000元,股民们沮丧懊恼,感叹“活久见,以后谁还敢打新?”之余,这些破发股的基本面也引发了诸多关注。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未来打新更需要综合分析企业的质地状况与发行定价水平,并不是什么新股都可以申购,申购新股更需要讲究经验与能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多只股票存在上市后业绩“变脸”的情况。
2018年至2020年,中自科技实现营业收入依次约为3.37亿元、10.01亿元、25.77亿元;同期,其净利润依次约为-5929.21万元、8655.68万元、2.18亿元。
据悉,2018年至2020年,中自科技的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6.89%,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上市公司表示:“2019年7月1日重型天然气车国六排放标准开始执行,凭借前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建立的核心技术及客户资源优势,公司业绩进入快速增长期。”
然而,快速增长期貌似不长,2021年上半年,中自科技的营收净利同比双降,也因此招来质疑:“之前业绩做的那么好,就是为了上市?”
2021年上半年,中自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下滑54.6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71.30万元,同比下滑81.7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325.78 万元,同比下滑 86.31%。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中自科技解释称:“主要系下游天然气重卡终端销量受年初油气价差缩减、上半年国五柴油重卡冲量销售等短期不利因素影响所致。”
中自科技说,公司天然气车催化剂的销售情况仍未见明显改善,预计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3900万元,同比下滑84.63%至80.02%。
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双降的还有可孚医疗。
在招股书中,可孚医疗也曾表示,“随着我国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体温计、口罩、消毒产品等防疫物资市场供应日渐充足,公司2021年的增长率相较于去年同期较高的增长率可能存在下滑风险。”
不过,相比之下,可孚医疗最受质疑的是其重营销、轻研发的资金使用结构。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可孚医疗的销售费用分别约为2.74亿元、3.75亿元、5.2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5.23%、25.63%、22.04%。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平均值则为13.72%、14.67%、10.19%,低于可孚医疗。
同期,可孚医疗的研发费用依次约为1192.52万元、1601.49万元、4426.3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1%、1.1%、1.86%。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研发费用则分别为1.08亿元、1.39亿元、2.37亿元,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7.26%、6.83%、4.53%,高于可孚医疗。
对此,可孚医疗解释称:公司研发投入产出比率更高。2018年、2019年自有品牌自产和自有品牌外购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8.89%、41.11%,虽然发行人研发费用逐年增长,但快速增长的营业收入导致发行人研发费用占比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破发股被指估值过高,未来新股的走势如何?
新股频发破发,大家在分析原因时,“发行估值太高、发行价格太贵”成为主流观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从个股的角度看,中自科技名义上发行市盈率是27.94倍,实际是以65倍市盈率发行,因为2021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表现不佳,上半年净利润才2900万,在业务上,其主要针对燃油车尾气排放,而如今新能源汽车渗透强化,电动车不需要尾气排放催化设备,而且这个领域竞争也比较激烈。所以看上去这家企业,缺乏长期业绩增长的支撑,一级市场参考的是去年峰值利润做的发行,二级市场对此并不买账,实属正常。”
“实际上,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不仅仅是A股市场,在港股市场中,也频繁出现了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前一段时间的新股**效应却骤然消失。归根到底,还是与市场投资情绪有关,但换一种角度思考,当新股破发频率越来越高的时候,也可能会间接影响到新股发行的节奏,未来甚至可能会出现新股认购不足等问题。” 财经评论人郭施亮指出。
郭施亮认为:“未来新股的走势,一方面取决于同期市场环境的走势,市场是否具有持续性的**效应,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股的上市表现;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新股的质地与发行定价水平。假如发行人不愿意给二级市场让利,那么新股破发风险也会随之提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徐超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