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基金大跌 ?如何看待基金理财

jijinwang
基金投资小结
转眼2022年已经过了一半儿了,年初一轮市场大跌损失了不少。回过头看2021的投资总结,想法已经有了大不同,我认为是进步了。
首先,心态上没那么急躁了,2020年一波大涨,两位专家说大牛市来了,马上进入了亢奋状态,日夜盼着2015年那样的大牛市早日到来。两年过去了,大牛市并没有来,但是通过基金获取一定的收益也总比没有要好。所以还是要待在市场里,不断提升自己。
其次,投资风格也发生了改变,那时候持有的基金有二十多支,因为看到好的就想买,又舍不得做取舍,就怕错过大牛基。反过来想,就算买到了牛基,只占仓位的百分之五也做不了多大贡献。所以持仓基金控制在几只就可以了。另外,对行业类基金抱有谨慎的态度,之前总是看文章,想知道哪个行业好,自己也思考,其实就是想收益最大化,也买了不少行业类基金,医疗的,传媒的,券商的,中药的等等。因为券商是牛市的旗手,所以买了不少,也没少赔钱,军工也亏钱了,新能源和中药挣了一些。后来想明白了,普通投资者喜欢的行业往往是之前上涨较多的行业,那么涨得多了就要跌,这也是规律。况且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买股票最难的就是择时和选股,选出一个行业跟选股其实差不多,就是行业范围大了一些,也很有难度,那么还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吧,由基金经理去选股吧。
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了基金的本质,选基金的本质其实就是选基金经理,必须对基金经理了解,不能只看历史业绩,而是要根据自身关切寻找合适的基金经理,比如大部分人害怕赔钱,那就要重点考虑基金经理控制回撤能力,比如最大回撤多少,比如在全面大跌的2018年业绩怎么样,比如是不是每年都能正收益等等。只有充分了解基金经理才能对基金经理有信心,才能拿的住基金。我觉得甚至要找到值得佩服和崇拜的基金经理。以前分享过的一款业绩很好的基金,去年我一度停止定投,因为半年没涨,但是后半年人家涨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现在我对该基金经理十分佩服,所以我相信我能坚持持有了。
虽然收益不好,但是感觉进步了,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对未来也有信心。

一:如何看待基金理财

金融理财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依据投资标的和工具的不同,风险与收益也各不相同。进入这一行自己做的话需要准备很多的基础知识。建议在完善基础知识的同时做好总体投资和收益规划,进行多品种的多元化投资,还需要做好止盈止损的具体方案,并严格执行。投资市场是残酷的,95%的人亏钱,4%的人保本,1%的人**,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才能在市场里活下去。
理财要建立合理的个人财务规划,并适当参与投资活动。 长期来看投资是早比晚好1、学会节流。工资是有限的,不必要花的钱要节约,只要节约,一年还是可以省下一笔可观的收入,这是理财的第一步。 2、做好开源。有了余钱,就要合理运用,使之保值增值,使其产生较大的收益。 3、善于计划。理财的目的,不在于要赚很多很多的钱,而是在于使将来的生活有保障或生活的更好(所以说理财不只是有钱人的事,工薪阶层同样需要理财),善于计划自己的未来需求对于理财很重要。 4、合理安排资金结构,在现实消费和未来的收益之间寻求平衡点,这部分工作可以委托专业人士给自己设计,以作参考。 5、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考虑收益率。高收益的理财方案不一定是好方案,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好方案,因为收益率越高,其风险就越大。适合自己的方案是既能达到预期目的,风险最小的方案,不要盲目选择收益率最高的方案。

二:如何看待股市大跌

我们都知道股票交易市场总是变幻莫测的,很多人在股市里面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也有非常多的人蒙受着经济损失,这一次股市暴跌,也是让所有股民们感觉到非常的意外的。
这一次产生大跌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前期的热门板块,消费大白马出现了问题,产业政策调整引发了市场的担忧,
教育双镜政策和多部门发文规范地产市场政策秩序,腾讯音乐反垄断落地,投资者也是非常的担忧监管政策影响行业前景,所以才会出现股票大跌的,我们都知道在股票交易市场中如果能够提前预判涨跌的话,那么可以让我们**不赔,但是这是非常的困难,因此我们只有多去接触知识才可以更好的避免赔钱现象的产生。
1、产生大跌还有哪些原因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正常风险导致外资无法适应资金,大量流出A股和海外中概股,我们都知道,如果一旦政策落地的话,那么对于外资来说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也就导致了股票大跌的原因,不过也有非常多的人认为这一次股票大跌并不会造成实际影响。
2、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股票市场?
我们都知道,这一次政策风险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一定会有回调的空间的,我们只需要等待时间过去就可以减轻我们的损失了,基金仍然会继续向高景气板块调仓,例如新能源,化工,稀土,军工等,高景气板块仍是后续主线,因此我们在投资之前也可以去了解这些赛道。
3、我们应该如何将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进行股票投资之前都想着**,但是很多人都是盲目进行投资,其实这是非常的不对的,在投资之前我们应该先去了解市场,才可以将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如何看待基金热

有这么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用在基金上也可以理解为,不可能一直这么热,总有一天基金也会跌!但是我的观点是,短期不会崩,这个短期是多久,也说不准,有可能一两年,也有可能像美股那样的十年慢牛,最终得看市场有多疯狂!

我这两年也在投资基金,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从2019年三月份开始到现在有两年时间,每天投资100元,赚了有30%多,还是很满意的。但是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 一切都会过去,市场总是在短暂的疯狂乐观和长期的萎靡悲观间摇摆,所以跟随市场的基金净值在股市泥沙俱下的情况下也会暴跌,这是肯定的。

但是现在的市场情况还是要分析一下:

1. 目前全世界都在疫情的影响下,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而中国最早发生疫情,在政府的有力领导,和人民的大力配合下,又第一个走出了疫情(虽然目前有所反复,但是不影响大局)。中国走出了疫情,会对世界市场经济的恢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会在这种情况下占领更多的市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后市变化如何不言而喻!

2. 我们的政府非常的有前瞻性,大力甚至是全力发展5G,人工智能,新能源,鼓励企业进行创新,降低税收比例等等,这些都扩大了我国的市场广度和深度,科技发展到现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衍生的新行业也越来越多。沟通越来越方便,思想交换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形成了知识爆炸,市场激增,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良性循环。

综上现在并不是终点,中国发展的越好,股市的天花板越高,现在明显没有到崩塌的时候,但也不会一直涨下去!


四:如何看待a股大跌

7月25日,又是一个震荡的市场格局。

三大股指集体下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250.39点,下跌0.60%;深证成指报12291.59点,下跌0.83%;创业板指报2704.95点,下跌1.18%;科创50指数报1073.76点,下跌1.03%。

A股整体震荡收跌,中信一级行业中,大部分行业下跌,小部分行业上涨。地产产业链迎来反弹,房地产、家用电器等板块逆市上涨,一扫近日低迷,具体来看,房地产、家电、煤炭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16%、0.84%、0.83%。

通信、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跌幅靠前,分别下跌1.85%、2.46%、2.82%。市场成交额为8625.3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明显萎缩。

从概念板块来看,受消息面影响,猴痘概念领涨,今日涨幅超5%。

市场为何下跌?后续应该如何布局?基金君集结广发、博时、中欧、前海开源、永赢、万家、恒生前海、西部利得、中信保诚和摩根士丹利华鑫10家基金公司,进行解读。

综合这些基金公司的观点来看,今日市场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美国经济数据疲软引发担忧;第二,北向资金转为净流出,全天净卖出33.85亿元;第三,在经历5、6月的大幅上涨后,当前仍处于冲高之后的震荡整固阶段、风格轮动较快。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的态度普遍较为乐观,不少公司认为,从整体来看,尽管阶段性市场或仍将波动,但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甚至有公司表示,站在下半年角度,对市场相对乐观。

至于具体的投资机会,不少基金公司表示应该多

事件冲击造成A股震荡

综合来看,今天A股的下跌属于震荡调整。中欧基金认为,在震荡期间,由于市场当前增量资金有限,潜在事件冲击可能对市场产生额外波动。

前海开源认为,今日市场调整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点:首先,市场在经历5、6月的大幅上涨后,当前仍处于冲高之后的震荡整固阶段、风格轮动较快。盘面上,此前受到国内疫情再次反复拖累的消费、以及地产下行压力抑制的金融地产,在经历7月初以来的下跌后今日重新领涨。与之相对的,新能源、电动车等热门赛道则出现明显的回落。

其次,海外流动性收紧担忧持续升温,7月21日欧央行已超预期加息50bp,而7月27日美联储大概率仍将加息75bp,导致近期外资持续流出。

万家基金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万家基金也认为,美国经济数据疲软引发担忧,由此引发三大股指全线收跌,冲击A股市场。具体来看美国PMI创近两年新低,7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52.3,创2020年8月来新低;服务业PMI跌至荣枯分水线以下,初值为47,创2020年6月来新低。PMI数据走弱引发担忧,市场预期联储9月将放缓加息步伐,9月加息50bp预期升温。

此外万家基金认为,北向资金的流出也是市场震荡原因之一。今日北向资金转为净流出,全天净卖出33.85亿元。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33.8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11.68亿元,深股通净卖出22.17亿元。

除此之外,万家对今日市场高低、房地产板块领涨、新能源板块回调的原因,从政策方面做了进一步解释。国常会指出“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地陆续出台预售资金监管新规,停贷风险将有望得到有效控制,今日房地产板块领涨。随着7-8月份企业中报陆续披露,赛道股面临业绩检验期,市场波动有所加大,今日新能源板块回调。

展望后市:短期震荡,长期看好

展望后市,基金公司普遍认为短期内市场还会继续震荡,但长期来看较为乐观。

中欧基金认为,在震荡期间,由于市场当前增量资金有限,潜在事件冲击可能对市场产生额外波动。具体而言,近期市场下游制造业表现强势,资源品行业股价陷入调整,国内跟随海外市场预期通胀水平将回落。在投资端开工未出现持续改善的明确信号之前,市场预计短期难现持续性强的新主线。

博时基金也认为,短期A股大概率将呈现震荡走势,随着“中报季”来临,业绩增长确定性得到验证的板块和个股或将更受青睐。具体而言,6月份,国内经济整体在改善,但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

在高通胀的压力下,海外各主要经济体开启加息进程,海外的需求或将受到抑制,我国出口继续维持高增速的压力增大。疫情的反复,对消费的复苏仍有压制。本周上半周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尽管此前市场对美联储加大加息幅度已有一定的预期,但加息的靴子尚未落地,加息力度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仍会对A股的情绪面造成影响。

但中欧基金认为,国内经济在三季度大概率先于海外复苏。原因在于,中美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有所错位。而国内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的提速,以及受防疫政策压制的部分待释放需求,在刺激政策加码之下,国内经济有望先于海外复苏。

中信保诚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认为后期A股的表现或仍将保持韧性。原因在于,相较海外的通胀压力带来货币政策收紧、经济衰退的担忧,国内经济仍延续疫后复苏,流动性环境保持宽松。

从长期来看,前海开源认为,尽管阶段性市场或仍将波动,但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第一,“宽货币”仍在继续。当前各期限shibor代表的市场利率均处在历史低位,近期国债利率也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第二,各类“稳增长”政策也将持续落地、加码。7月22日国常会要求“加快专项债资金使用”、 “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第三,对于以“新半军”为代表的赛道股,随着近期市场震荡及风格轮动发散,其拥挤度压力已有所释放。且从中报业绩预告来看,仍是景气的方向。结构上,短期内市场将向均衡回归。但中长期,强者恒强的科技以及景气回暖的消费仍将是市场主线。

西部利得对下半年市场相对乐观。虽然国内疫情略有反复,但对市场和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在弱化,消费者信心有望逐步修复。

展望后市:结构性机会活跃,

展望后市,多家基金认为,结构性机会依然活跃,需要对政策多加

广发基金认为,综合考虑下半年海内外宏观环境,A股短期震荡调整,但后市结构性机会活跃的趋势未改。如果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导致政策强刺激,政策发力期的基建链和地产链等稳增长链,以及政策见效期以消费为代表的经济后周期板块,或有望跑赢市场。

从结构上来说,考虑到当前地产景气短期难以明显上行,后市仍建议优先

永赢基金也表示,临近7月底需要

具体而言,需要继续

至于消费行业,估值或已重新回到合理估值下方,等待疫情反复影响过去,预计下一阶段业绩或将环比改善,待疫情有所缓解之时或更值得

而地产链,近期地产销售数据边际有所下滑以及出现“停贷”风波,导致板块调整较大,目前赔率较高,需等待更强劲的政策支持,积极

有关军工板块,摩根士丹利华鑫研究员司巍也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司巍认为,今年上半年的军工板块业绩增速,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上涨、疫情和去年高基数的影响,而展望下半年,这三个影响因素都有较大的变化改善,所以对下半年军工板块的业绩表现并不持悲观态度。

2022年作为“十四五”第二年,无论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长期发展趋势,还是从“十四五”期间装备采购的力度看,军工行业2022-2025需求景气度均保持较高水平。航空装备产业链、国企改革推进加速相关标的以及上游关键芯片和电子零部件继续受益国防信息化和国产替代等细分方向的确定性较高。

而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进入收官阶段,后续改革案例有望继续涌现,军工板块在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提升的同时,围绕军工上市公司的国企改革进展有望提供新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册制全面落地背景下军工优质资产的 IPO ,提升板块上市公司质量与数量;二是体外优质资产的整合、注入,使上市企业聚焦主业、提升资产效率;三是现有上市公司后续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出,有望大幅改善军工国企的盈利质量。

港股后市:看好科技股左侧布局机会

恒生前海对港股的布局思路也做了梳理。恒生前海认为,疫情走势和美联储加息前的消极情绪或仍对港股有较大影响,港股总体仍维持偏弱走势。待不确定性落地后,叠加稳增长政策背景下经济回暖,港股市场整理之后或仍有上行的基础。

从整体上看,恒生前海认为港股市场仍具有中长期向好的基础,主要是得益于更多利好政策、较有吸引力的估值以及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等因素的支持。“我们认为市场所

从中长期来看,恒生前海依然看好港股科技板块左侧布局的机会。科技板块是香港市场的独有特色之一,在恒生指数中也拥有举足轻重的权重,因此前期科技板块企业股价巨幅波动之下,香港市场同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我们认为,整体而言包括科技板块企业在内的成长股估值在调整后已具备一定吸引力,并且从监管风险的角度来看,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望在2022年得到边际改善。综合未来较大的发展空间,中长期来看,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公司有望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