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印度“激怒”美国:违反制裁令!4700亿空头..

jijinwang
这真是一个苦难的国家!虽然坚强,却很可怜。
周三,阿富汗东部发生里氏5.9级地震,造成1000多人死亡,无数人受伤。这是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这场人道主义灾难发生之际,这个塔利班统治的国家正处于饥饿和经济危机的痛苦之中。
联合国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阿富汗近一半人口(2000万人)正遭受严重饥饿。2021年 8月,塔利班夺取政权,美国及其盟友冻结了约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切断了国际资金,以致局势更加复杂。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本已严重依赖援助的经济。继去年美国从阿富汗混乱撤军后,阿富汗经济陷入自由落体状态。世界银行于4月预测,“收入下降和物价上涨共同导致了家庭生活水平的严重恶化。”
阿富汗有着悠久的地震历史,其中,许多地震发生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兴都库什山区。2015年,一场震动南亚部分地区的地震,导致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300多人死亡;2002年,阿富汗西北部纳赫林地区发生两次地震,造成1000人死亡;1998年,同一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约4700人死亡。
历史上,阿富汗还先后遭到英国、苏联和美国等多国长时间的侵略和压迫,生灵涂炭、苦难不堪。
都说苦难的民族是以色列,犹太人至少有三千年的流离失所的历史。但是,犹太人却极其精于表达和传播,能够把自己的苦难说出来、传播出去。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人就有: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内莉·萨克斯、塞缪尔·贝克特。他们都以描写自己民族的苦难而见长。其中,1969年,塞缪尔·贝克特就“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阿富汗描写苦难的作家也有,比如,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所写的《追风筝的人》,就充满了战争的气息。然而,相比之下,阿富汗人却没有犹太人那么善于呐喊、善于斗争,以至于在世界上一提及苦难都想起犹太人,而很少人注意到阿富汗人。这也是阿富汗这个国家屡屡遭受苦难的原因之一!

今年以来,印度疯狂增持美元资产,成为各国中买美元的“佼佼者”。根据印度中央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印度持有外汇储备在报告当周增加45.25亿美元。美元是国际贸易和外储中的主要货币,印度大举买入美元,无疑将巩固美元在国际的地位。

按理说,对于美国是利好,但最新消息称,美国却向印度发出警告,要求其放慢买入美元的速度。那么,印度为什么要大举买入美元,而美国又为何限制印度呢?

美国疯狂印钞,却将印度等国纳入监测名单

据印媒最新报道,美国方面称,许多国家以一种持续、单方面的方式进行外汇市场干预,超出了美国关于促进贸易便利化法律规定的标准;印度央行大举购买美元的行为导致卢比汇率走软,警告其应在购买美元方面应放慢步伐。

今年以来,为了拯救经济,美国开启了疯狂印钞模式,导致大量美元流入市场,至今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较今年3月已暴增超过3万亿美元,美元泛滥导致美元汇率出现了大幅下挫。如果从3月最高点算起,衡量美元汇率的美元指数已经下跌近12%

与此同时,这却导致其他国家的货币快速升值,比如从今年1月到4月,印度卢比兑美元的汇率一度上涨7%。为了阻止本国货币升值,许多国家都积极干预外汇市场。

美国对汇率变动极其“敏感”,许多贸易伙伴的汇率变动就引起了该国注意。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2月16日,美国发布了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认定在截至2020年6月的一年内,越南和瑞士为汇率干预国,并把印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纳入汇率监测名单。

在美国看来,许多经济体将货币汇率人为压低,可能不利于美国出口商品。不过,虽然美国发现印度积极干预货币市场,并导致印度卢比汇率保持在低位,但由于没发现这一做法损害美国的商业利益,因此只是对印度进行口头警告。

印度爆买美元资产达到7194亿,为何大量买入?

尽管印度暂时“躲过”美国的重点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年印度确实大肆买进美元资产,堪称“急先锋”。今年3月中旬,印度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为4700亿美元,而截至12月4日,这一数字已经攀升至5793.4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短短不到9个月时间,印度爆买近1100亿的美元资产(约合7194亿元人民币)。

印度不断买入美元源于该国经济基本面还在恶化当中。据印度官方1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11月出口额为235.2亿美元,同比下滑8.74%,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当月印度贸易赤字为98.7亿美元,比10月有所上升。

印度的经济也在衰退中。据印度11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印度经济同比下滑7.5%,为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至此印度经济已陷入技术性衰退。

考虑到印度的疫情还非常严重,新冠累计确诊病例就快突破1000万例,印度总体经济走势还很难走出阴影。在此情况下,印度大量购汇和干预市场,主要目的是增持外汇、增强困难时期处理金融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市场出现过大波动。


文 | 钟志生 题 | 徐晓冰 图 | 饶建宁 审 | 刘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