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的收入怎么来(基金会理事长收入)

jijinwang
已经延续了116年的诺贝尔基金会,为何其基金不但没有用完,而且越用越多?而且在此之前,基金会还宣布了一个重大改革,在原来奖金的基础上,又提高了100万瑞典克朗。这就意味着,每位获奖者可获取约738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对于诺贝尔奖几乎是每个人的向往,还有很多人迷惑不解。这一奖项已经树立了100多年了,无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有中途隔断,为什么当初的原始基金还没有用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首先,没人贪污。试想,如果把这批基金放到大清帝国里,那后果又会如何呢?
诺贝尔基金会是由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创办并命名的。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生都在为了减轻人类的痛苦而在苦苦研究。在研究炸药的过程中,他为此付出了自己亲人的生命和自己肢体的一部分。在他本愿中,是帮助人类解决矿工开采时的危险和艰难,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罪恶的人类会把它们运用到战争中去。看着自己心血与他当初的愿望背道而驰时,诺贝尔决定卖掉了自己所有的资产,设立了这一个奖项,以弥补他发明炸药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如果不是因为快速出手,他的资产价值至少还能高出现售价的三成,但诺贝尔先生没有在乎这些。为了能够鼓舞和奖励能为整个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世界各国科学家,诺贝尔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创办了这一基金组织。
很多国人会骂诺贝尔傻。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居然全部捐献了,而且不是捐给自己的国家,而是捐给全世界人民。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瑞典政府居然同意了他这一荒谬行为,这似乎很不爱国。不知道当初诺贝尔先生,有没有在网上受到瑞典国人的谴责和谩骂!在1896年,980万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到底在后面加几个零才能转换成今天的数字呢?不懂经济学的我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能够保证这个巨额资金能够稳定而又妥善地受到运行,瑞典政府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让一群专业人士来打理这笔财富。按照诺贝尔先生的遗愿,这笔资金只能用以最保守的投资,例如银行存款和公债上,不允许采用高风险投资。
随着诺贝尔奖的逐界颁发以及基金会自身的消耗,基金会顺利运转了50年。而基金数额也仅仅只剩下了30%左右,加上通货膨胀的进行,到了1953年基金仅仅剩下300万美元。面对这一尴尬局面,基金会作出了重大改革。他们聘用专业理财师,对基金财务进行科学有效地打理。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群有着契约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理财师,他们像一群傻子一样,认认真真地做事。没有灵活运用,没有便宜行事,也没有中庸之道,更没有中饱私囊……他们有的只是兢兢业业地为基金会服务,并从中领取属于他们应得的那份报酬。包括基金会本身,都是在为一个死者打工。这如果放在大清王朝,估计早就被慈禧太后拿去过生日了吧。从这一点看出,西方人脑袋一根筋,没有国人聪明,更没有国人懂人情。环境所致,没办法,他们就是一群大笨蛋。
诺贝尔基金会除了自身的投资之外,外界因素也是这批基金越用越多的一大原因。比如美国和瑞典政府就专门针对这个基金会制定了特赦免税方案,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基金会的财政支出。而且他们还采用了,累积法,把那些不愿意领奖,不能够领奖,没人能够获奖的奖金不断累积下来保存到基金会的总量之中,这就又节约了一部分开支。另外基金会也接受有志之士的捐款,这也从一方面为基金会增加了收入。
尽管在过去的岁月里,基金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过不小的亏损。比如2011年这一年,基金会就因为投资失误,亏损了近2000万瑞典克朗。由于投资震荡和全球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危机的到来,2012年基金会又亏损了近4000万瑞典克朗。尽管如此如今的奖金依然是一位知名教授年薪的十多倍。
综上所述,诺贝尔基金会之所以能够完美地运转了116年,离不开基金会内部的有效管理以及外部的合力支持。试问这个世界上,有几个诺贝尔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有他这样的人?我想这些问题有一些读者真的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过的。

现在还是春节假期首先祝各位朋友春节愉快万事如意,前两天去亲戚家串门谈到了投资,我举了个例子,就是诺贝尔基金的资金来源,下面我们看看诺贝尔奖金每年发出去那么多钱,发了一百多年确怎么也发不完的。

诺贝尔去世前于1895年立下遗嘱,将其财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

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时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颁发。



诺贝尔基金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如何让钱生钱,这样才能保证诺贝尔奖的金额。管钱是很累的,如何让钱生钱而又不致造成损失,这让基金会很伤脑筋。根据1901年瑞典国王批准通过的评奖规则,这笔基金应投资在“安全的证券”上,这也正是诺贝尔本人的初衷。对“安全的证券”,当时人们将其理解为“国债与贷款”,也就是以固定的财产作抵押,由中央或地方政府作担保,能支付固定利息的国债或贷款。那时有许多国债都以黄金来支付利息。股票市场则碰都不能碰,因为它风险太大,弄不好会“血本无归”。基金会在前50年遇到了许多挫折。税务问题是其中之一。

基金会成立的时候,人们还没想过税收问题,尽管诺贝尔遗嘱监护人一直要求对该基金会的投资活动进行税收豁免,但没人理会。1914年以前,基金会交纳的税率为10%,还勉强能维持。到了1915年,瑞典政府通过了一项“临时国防税”,使基金会的交税率成倍提高。1922年,当年的累征税负超,已大于1923年的诺贝尔奖金了。所以,1923年的奖金创下了历史最低值。这时候已经濒临破产了·

转折的来临

基金会的投资开始从保守转向积极。1953年,政府允许基金会可独立进行投资,可将钱投在股市和不动产方面。这是基金会投资规则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20世纪60、70年代,以瑞典克朗计,诺贝尔奖金数额的确增加了许多,但因瑞典克朗数次贬值,奖金的实际价值并未增多,诺贝尔基金的数额也是如此。到了80年代,股市增长迅速,基金会的资产不断增值,不动产也在不断升值。但在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动产税,使得基金会的收益大打折扣。两年后,基金会作出一项重要决定:将基金会拥有的所有不动产转到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这家公司有个有趣的名字叫“招募人”。后来,基金会将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这正好赶在1990年初瑞典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于是大大发了一笔。

2000年1月1日,基金会的投资规则有了新的改进,允许将资产投资所得用于颁奖,而不像过去那样,用来发奖金的钱只能来自于直接收入,即利息和红利。它也意味着基金会可将更高比例的资产用来投资股票,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和更高的奖金数额。

一切基金和其它财产,均属诺贝尔基金会所有,并由它来进行管理。

总而言之,主要基金的收入,在减去32.5%(即百分之十的附加资本,加上剩下的90%中的25%,作为各奖金部门的经费),然后将它分成五个等份,就是每年颁发的诺贝尔奖金的金额。1901年第一次颁发的奖金,每份金额为150800克朗。虽然奖金在票面上要高出70%左右,但在实际价值上,却要比这个数字低得多。从1946年起,基金会的财产和由此而来的收入,除地方不动产税外,其它税款均被免除。在这之前,总共交出的税款达一千三百五十万瑞典克朗。据了解,奖金获得者的所在国家,或者在法律上,或者在事实上,也对这种奖金免收所得税。

诺贝尔基金会秉承非常简单的投资策略,它的投资配比基本固定

股票类55%,固定收益类20%,其他类25%,每年以此为基础调整

在复利的威力下,诺贝尔奖金不但数额年年上涨,基金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一支奖金越花越多,永远花不完的神奇基金。

诺奖用100多年的经历来告诉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把理财进行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通过理财能够更多地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复利靠的是时间的积累,我们坚持投资理财终会财务自由。

1901年每单项奖金15万瑞典克朗(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工资);

1980年每单项奖金为100万瑞典克朗,1991年提高到了600万瑞典克朗;

2000年单项奖金则达到900万瑞典克朗(当时约折合100万美元);

2001年~2011年,单项奖金均为1000万瑞典克朗(2011年折合约145万美元)。

2012年从此前的1000万克朗减少至800万克朗。

2021年,单项奖金均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