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为什么重创股票(指数基金为什么还有股票)

jijinwang
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马上快两年了,世界经济遭到重创。按照传统理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世界股市也应该很糟糕。
但事实上,世界绝大部分股票市场叠创新高。尤其是美国,三大指数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反而新高不断,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即便是A股,在这两年内,也走出了牛市。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世界经济总体在疫情期间发生衰退,但各国采取了宽松政策,尤其是美国无限量宽松,世界货币流通量远超经济发展需要量,带来了各种资产价格暴涨,股市如此,大宗商品也是如此。
释放流动性,初衷是为了稳经济和民生,希望能流入实体发展经济。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资本市场反而狂欢,财富向少部分人集中,甚至借机形成更大的垄断和贫富差距,反而来来了社会的割裂和对立。
世界资本市场,犹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想靠时间已经很难自愈了。只有痛下决心,动一场大手术,才能把巨大的肿瘤给切除。只要流动性一收紧,在资本市场很可能带来海啸和地震。小散在海啸中,又是受伤最多的。
泡沫终究要退去,短则在眼前,长则数月半载。控制仓位,不要在泡沫的顶点区域重仓赌博。

1、美股道琼斯指数受到“重创”下跌460点,为什么?会不会波及A股市场?

美国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等体现,经济数据不佳,像消费数据和非农数据、PMI等都有可能导致股市下跌。

周五美国欧洲股市下跌主要是美国、欧盟经济数据不佳,引发市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担忧,美国股市欧盟股市大跌,反应市场恐慌情绪的芝加哥恐慌指数大涨10%以上,黄金价格上涨,保守1312美元盎司左右。

A股走势较为独立,很多时候不是经济景气度的反应,而是货币政策和股市政策的反应,货币政策宽松,对资金进入股市放宽监管,IPO适度放缓,积极股市政策,对市场资金炒作监管放松等影响股市走势更多一点,目前放松市场投资行为监管明显,让市场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秉承卖者自负的原则,而不是微观上干涉投资者的具体投资行为,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加,两市成交活跃,**氛围不错,股市难以调整。

美国股市下跌对开盘有影响,毕竟欧美股市下跌会影响到港股走势和投资者情绪,但影响不大,可以利用回调逢低吸纳。

美股已经走了10年多的牛市,未来势必会有一个大级别的下跌和回调,在股票市场里没有只涨不跌的道理,既然走了10年的牛市,那么势必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所以但是出现回调,下跌的空间也是很大的!

从目前美股的形态来看,更像是一个高位的反弹,而不是继续走牛的信号。其实从高位区域的横盘时间来看,美股也已经有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那么结果大概率就是一个久横必跌的趋势!

那么会不会波及A股市场?

如果说是前期的熊市下跌局面,那么美股的大跌一定是属于一个大利空,不断会影响到A股的开盘,甚至还会有一个连带的低开低走打压!

可是,现在的A股已经走出了熊市阴霾区域,趋势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美股的大跌可能只是一个利空的效果,影响一个开盘,后续的走势还是要根据A股自身的条件,趋势,来进行演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A股确实已经走出了700点左右的上涨空间,回调和下跌也是情理之中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到轻指数,重个股,因为现在的A股又一个明显的分化行情,有一小部分的个股已经涨幅过大,可能失去了投资价值。但是还有很大一批个股其实还是处于一个熊市底部区域的状态,甚至还是滞涨的超跌绩优股。

那么这些个股如果未来倍大盘回调所牵连下跌,可能对于长线投资的人,甚至是前期踏空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逢低布局的好机会!因为熊市过后必有牛市到来,牛市到来绝大部分的个股都会上涨。而这些仍然处于底部区域,甚至滞涨的超跌绩优股更是价值投资的首选,因为下跌空间不大,未来牛市的上涨空间很大!

记住股市里的一句名言“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美股显然已经是风险大于机会,就连巴菲特都已经让自己的可投资资金保持历史最高水平,而中国的股票跌了3年8个多月,机会已经远远大于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在2440-3000点的位置还有那么多机构,外资在拼命抄底的原因!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2、既然涨跌是循环往复的,可为什么股票指数基金却可“永生不死”?

在中国不讨论股市,我认为中国股市不成熟。

股市里每一只股票相当于一家公司,作为散户投资者,你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不了解,怎么办?找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就是这专业的人。他帮你找出一群优秀的公司,打成包卖给你,哪个公司不行了,在给你调仓换一个,替你管理资产,收取一定的费用,相当于一个中介吧,这就规避了很大一部分风险。基金也分很多类了,各类都有各自特点,所以投资基金也并不是说啥都不懂就可以参与其中,也要明白其中的规则和基本的经济运行规律。另外,股市里抛开级别谈涨跌就是耍流氓,基金也是一样的,你要是天天盯着你的净值,也是涨来跌去的,但从长远看,只要你手握优质资产,这玩意就是永生不死的。

因为有股票指数基金的基本原则在此

3、熊市时,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着跌?基金经理难道没有能力判断熊市吗?

这个话题很有趣,牛市与熊市的判断,确实有很多标准可以判断,基金经理作为专业人士,没有理由不能够判断熊市的到来。我们熟知的曲扬,当初之所以成名,就在于他管理的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这只基金,在大行情不好的16年和18年直接空仓,择时能力堪称一流,从而避免了基金投资人的损失。时至今日,他在前海开源的地位也依旧超然。

为什么到了现在,我们却越来越少听到这样的故事了?反而是常常看到如张坤等基金经理,在面对牛熊交替,大盘跌宕起伏之下,依然故我,手上的基金也是起起落落,甚至是在今年一路下行?

今天吴哥就来分析分析这个问题。毕竟基金经理是人不是神,会受到诸多因素,主观与客观原因共同造成在某个时间段,很多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并没有显示出足够的弹性,而跟随大盘下跌,甚至于跌得比大盘还要凶!

原因一、基金的类型决定了基金的操作

基金从大的层面来看,分为混合型和股票型,而其中所谓的股票型基金,其中有一条非常明确的约定,即基金持股比例,不得低于基金资产的80%,也就是说,这一类基金,就算是基金经理已经看得很清楚,现在是熊市,也不能把股票的持仓降到80%以下。

所以一般我们认为,股票型基金的风险是相对于混合型基金为高的。而文章开头说的曲扬的例子,也是一只混合型基金,才能有这样的神操作。

所以吴哥也提示大家,不要对基金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没有理解清楚,就急于投身基金市场。比如吴哥考你一题,崔宸龙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是一只股票型基金,还是一只混合型基金,他有办法做到空仓吗?

二、长期主义

基金与股票的不同之处在于,操作人不同,操作的对象不同。所谓的操作人不同,是指基金经理和个人的操作区别。基金公司一般都是基金经理负责制,一只基金通常由一位或几位基金经理管理,他或他们具有最高决策权。

但围绕着他们的,还有公司的决策机构,公司的调研团队,协作人员等等。他们的准确性和专业度显然是比我们要更加好的,而且还有着信息上的优势。

同时,他们的投资对象,可能是一个几十或上百只的股票池,从这个池子中根据不同的条件选出股票放置在他们所管理的基金中。(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基金经理可以管理好多只基金,因为这些个基金都共享了一个大的股票池)

那么基金的投资很显然受制于基金的申购与赎回机制,必须实行长期主义,即通过相对平稳的方式来选择投资组合。

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他们的投资组合,就相对简单化,毕竟经常换手,在操作上会显得不容易实现,同时也出于基金合同约束,必须投入到某一个或几个行业中去。

因此,很多基金经理在对外宣讲的时候,都会提到,基金净值的上下波动是正常的,甚至于鼓励投资者用定投的方式来平滑风险,言下之意也就是基金的投资,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来收获成果。

如果我们观察市面上的多数基金,其实除了极个别之外,我们持有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收获正收益。所以,基金投资我们还是不能以一时的涨跌来简单肯定或否定某只基金或基金经理,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三、自下而上是基金经理选股的主流

在我们深入了解各只基金的基金经理选股理念时,我们都会看到两个词,一个叫做自上而下选股,一个叫自下而上选投。

很多基金经理很直接地表明,他们是信奉自下而上选股的。那么,这个选股思路,更加侧重于上市公司本身的质地,比如现金流量、市盈率、成长性、行业护城河等等,以此来决定这家公司的股票,是否纳入到自己的投资组合中。

这也意味着,很多基金经理,会对某些企业进行精选,甚至是深入现场亲自调研。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一旦下了决定,便会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决定,除非出现了非常确定的现象证明自己错,才会认错。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尤其是一些成名的基金经理,他们对于自己由来已久、屡试不爽、尝到甜头的投资策略会非常坚持,而对一些新鲜事物或快速变化的行业直呼看不懂。以至于他们会迷恋自己手上的投资组合。

当然还有另外一层考虑,即这些投资组合,都是他们认为逻辑自洽的产物,在没有出现大的变故前,长期持有能够战胜大盘的波动。

四、形式错综复杂,增加判断的难度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基金经理也是如此,看惯股市的涨涨跌跌,有时候会对一些变化失去敏感度。

同时,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比如说现在,A股与国际资本的通道已经打通,国际上的一些经济变化,也会传导到A股中,比如说我们现在就必须密切关注美股的情况,富时A50指数期货的情况,国际期货市场变化等等。

更何况现在有一些基金,就是QDII基金,或者是投资了港股通的基金。而北向资金和南向资金的流向问题,也成为基金经理的必修课。

而在去年到今年,疫情变化,又让这种变化多了一层决策变量,考虑的因素就很多很复杂。

所以往往从一个条件的变化,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比如说,谁能想象出美国疫情那么严重,反而屡创新高,而A股扎根于国内这么好的基本面和经济形势下,今年以来的行情却如同回到原点,甚至于还要担心美股可能的崩盘对于股市的压力!

五、新形势下的新行业变化特点

如果让你为今年的市场做一个定性,吴哥相信,你很难用牛市或是熊市来进行判断。而吴哥认为,如果说明牛市的话,也得加上结构化的这一定语,没错,今年对于很多板块来说,是大熊市,对于另一些板块来说,是大牛市。

在这样的结构化牛市中,基金经理们的思考方式不能用二元方式来做非黑即白的判断。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一方面行情纠结,一方面又要在数千只股票中搭建合理的组合,这实在不是易事。

所以,今年的行情,其实也是很纠结的,如果选错方向,便很难得到好结果,而即便是赛道选对,也要经受住赛道在长牛过程中的调整。比如说新能源赛道便是如此,虽然2021年来看,成长性最好,但最近的行情却很纠结,你能说这个时候,熊来了吗?或许调整过后,狂牛又将发动!

六、量化模型在基金中的使用

量化交易模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设定一些选股标准,设定买入与卖出的条件,让系统自动化交易。

现在有很多的基金,已经很明显采用了量化交易的模型。而这种模型,是适用于熊市也适用于牛市的。比如说我们看广发多因子等基金,他们采用的交易模型,已经是接近于量化交易,类似这样的基金和基金经理,他们的交易显然是可以无似牛市还是熊市,只要交易模型靠谱,采用的AI算法先进,显然是可以在复杂的市况上保持前行的。


总结一下,从上面六方面的分析来看,不同的基金,不同的基金经理,他们面对的主观和客观条件都不尽相同。而在今年的结构性牛市中,很多基金经理面临的选择很多,要做的判断也会很困难,基于一些客观因素,如基金合同约定,或者是选股模型,他们不管是从主观上,或者是客观条件上都不一定会对自己的持仓做出特别重大的调整。

而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只要看好一只基金,我们就选择信任这位基金经理,给他一定的时间,我们静待花开!

我就是对场外基金进行极限研究,帮你们找出百里挑一的好基金的吴哥,关注@吴基指谈 @基金实盘手记,基金投资你将收获稳稳的幸福!

熊市,万股跌停,就算不是职业基金经理都知道,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是熊市。

那为什么基金经理不把股票清了,还会任由他跌呢?

不清股票看似是在损害基民的收益,其实从长远来说是保护基民稳定**的

基金经理不能清仓来躲避熊市,其实表面原因很简单,就是规定了基金持有股票的份额不能低于一定比例的。我随便找了一支基金,大家可以看一下:

上面明确规定了基金持有股票的比例在60%到95%之间,而且消费行业股票比例不能低于80%,所以这也就能说明了基金经理为啥眼睁睁看着基金亏,也不能清仓,因为有规定不让清啊。

不清股票看似是在损害基民的收益,其实从长远来说是保护基民稳定**的

规定基金持有股票不能低于一定的比例,哪怕是熊市也是一样,这样看似是损害了持有基金的基民的利益,这样看法是有些片面的,其实是在保护市场和基民的利益。

现在一支基金随随便便就几亿、十几亿的规模,如果让这么大规模的基金可以随意买卖,不加限制,哪还有市场的稳定啊,每个基金经理,就是一个超级大庄,拿着基民的钱在市场博弈,不仅会损害市场的稳定稳定,更会损害基民的权益。

所以万事皆有原因,看似有些不合理的规定,其实都是有存在的理由的,所以我们买卖股票基金就不要一直依赖基金经理来规避风险了,涨的时候好说,跌的时候还是要我们自己来操作规避风险的。

作为行业内从业十几年的过来,我可以很负责人的说,熊市时,几乎所有股票基金都跟着跌是比较正常的,只是跌多跌少的问题;基金经理也不是神仙,不可能判断每次的牛熊折点。

股票型基金有持仓限制

目前,国内的基金按投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按照问题所问,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型基金在熊市都跟着跌?逻辑很简单,现在是熊市,熊市多数股票都在跌,而股票型基金有最低持仓限制,原来法律最低最低权益持仓是60%,最新的是80%。公募股票型基金一般只有3个月的建仓期,过了建仓期,产品必须达到最低持仓要求,你自己想想一想,熊市里面净值能不跟着跌吗?

判断牛熊和市场折点是神仙干的事,预测多数不靠谱

至于第二个问题,基金经理有没有能力判断牛熊?我认为多数猜测和预判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市场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即便你猜对了一次,两次的牛熊和转折点,你也不可能每次都猜对,从大数定律来讲,猜多空的概率最终是一半一半。一个成熟的基金经理,一般会把重点放在所持有的公司和产业研究上,而不是在猜指数上。退一万步来讲,即便你是天选之子,每次猜指数牛熊和涨跌都猜对了,但由于前面提到的仓位限制,你也不可能把仓位大幅降下来或者空仓。

股票投资的本质是买股权

很多人喜欢反复折腾,喜欢猜指数,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深入研究,对持有的公司没有信心,对公司的未来缺乏判断,试图通过短期的高抛低吸来赚取差价。然现实的问题是,频繁的差价,往往的结果是做多错多。投资,最终还是要回到公司本身的质地上,毕竟,买股票就是买股票背后的公司,买的就是公司的未来。

猜指数并不是投资的本质,现实中也不可能每次都猜对,我们做不到,基金经理也做不到。同时,由于股票型基金仓位的限制,实际当中也不可能空仓,所以,当前多数股票基金,都是以研究产业、研究公司和研究估值为主,通过分散投资和动态调整,以期望获得超越指数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