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私募基金是什么情况(林园私募基金规模)

jijinwang
截止到今年7月底,
林园私募投资基金收益较好的前十是:
基金简称 最近半年涨幅
林园投资50号 7.11%
林园投资63号 5.26%
林园投资7号 4.82%
林园投资62号 2.94%
林园投资204号 2.80%
林园投资74号 2.72%
林园投资61号 2.68%
林园投资217号 2.68%
林园投资230号 2.58%
林园投资5号 2.55%

1、林园、但斌两位民间股神,谁更厉害?

两个人都力捧茅台,和庞氏骗局传销有一拼,试问几斤高粱加水值几千一斤吗?和传销郁金香、普洱茶,君子兰,藏獒是不是一个套路,有几个老百姓买茅台就是为了喝的,都去收藏保值升值,有一天泡沫破灭,一瓶酒有什么用,最多满足一下虚荣心而已。

说实话,对两人不是十分了解,因为两人都被称为民间股神、私募基金大佬、网红大咖。所以在网上不难碰到关于他们两个人的信息。

印象较深的背景资料:但斌,出过一本书《时间的玫瑰》,当时热炒过一阵。在网上经常也会看到一些他关于价值投资的视频。林园,最神奇的传说就是他从8000元炒股起步,现在身家已经100多亿。另外,网上他关于炒股建议短视频,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对他们的印象主要在于观看他们的视频的感受。但斌,温文尔雅,比较理性,注重逻辑,口才表达能力比较强。信奉价值投资的人可能会比较欣赏和喜欢。林园,炒股收益超群,大胆、自信、看问题直击本质。口头禅是“你听我的绝对没错”。可能更容易受到喜欢赚快钱的人的追捧。

其实在股票交易中,没有一种品格和策略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利有弊。过于理性,可能会失去享受股价在泡沫期的高速增长。过于自信,盲目自信,有可能会像关羽一样败走麦城。

即使对他们两个人再做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投资人,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他们各有各的**门道,同样各有各的必须承担的风险。

从知识量来说。但斌更厉害。但斌出的书时间的玫瑰阐述的理论更加接近巴菲特理念。从掌握的资金量来说。二人的私募金额不差上下。但是从人品上来说。林园的人品真的值得商榷。低估的我不买,买了还他妈的赔钱。这种理论高调的宣扬不是正常人做的事情。反观但斌在接受采访时就对徐翔(没有坐牢时)就发表了正确的观点。我做的事情可以说,他的不能说。所以我的观点是但斌比林园强太多。不是一个等级的人物。

2、私募基金行业怎么样?

这个行业既没那么神秘高大尚也没那么低级,赚的也是辛苦钱。公募基金跑赢指数就行了,大盘跌20%公募基金亏10%就很优秀了。私募基金牛市投资人会嫌少,不管什么市,亏了就有赎回压力。大部分私募都是14年开始发展起步的,虽然去年开始规模就已经超过公募而i且百亿私募也几十家了,但相比发达国家的管理规模还是九牛一毛。一提起私募更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内幕黑手,真有那么好做,就不会有亏钱的了。主要还是国内的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如果没有散户的时候私募也是韭菜。当然,行业问题还很多,要出现桥水,文艺复兴此类机构还任重道远

有人曾经开玩笑说,金融和私募基金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两院院士”,要么进法院,要么进医院。

2017年,曾经的私募一哥徐翔因为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被判6年,罚金高达110亿。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金融行业可以说是一个高危行业,因为暴利来钱容易,导致很多人铤而走险,视公众和广大投资人利益于不顾,通过各种违法违规手段疯狂敛财。徐翔最高峰的时候,手里掌控和可以驱动的资金超过400亿,徐翔通过向一些上市公司控制人和董秘套取内幕信息,再加上散户跟风,很容易就炒作起一支票,在股票连续涨停的时候,自己则从容撤退,曾经是宁波涨停板敢死队的代表性人物。在15年股灾的时候,在整个市场哀鸿遍野的时候,徐翔依旧运用着驾轻就熟的套路,自认为聪明地赚着大钱,不但在股灾前成功逃顶,还在股灾后精确抄底,在其他私募、公募基金纷纷爆仓清盘的时候,徐翔管理的基金确保持了每年300%到400%的增长,这种不正常的暴利,最终让自己身陷囹圄。徐翔在在股市里摸爬滚打的20多年里,个人资产实现了近万倍左右的增长。

2016年12月,原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因病逝世,年仅44岁。世人在感到可惜之余,也感叹金融行业巨大的工作压力对人健康的摧残。周是国内康波周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曾经准确预言2007年的次贷危机以及2015年的经济下滑。正如赵本山小品中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没了,钱没花完。金融行业的精英因为压力太大猝死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所以说人最重要的还是健康。

当然了,人活着没钱也很痛苦,金融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薪酬平均来说薪酬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有机会进入金融行业的话当然是值得一试的。当然金融行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做金融行业,一定要恪守道德底线,其次就是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呈逐年递增趋势变化,2021年我国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24610家,较2020年增加49家;2022年一季度,我国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24611家,较2021年同期增加78家。



按私募基金管理人类型看,2021年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达9069家,同比增加161家,占比36.86%;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达15012家,同比增加26家,占比61.02%;其他类型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520家,同比增加138家,占比2.11%。

2022年一季度,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达9117家,同比增加189家,占比37.06%;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达14993家,同比增加9家,占比60.94%;其他类型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492家,同比增加120家,占比2.00%。



从注册地来看,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最多的地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上海市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4532家,占比达18.41%;深圳市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4273家,占比为17.36%;北京市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4261家,占比17.31%。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合计占比达53.08%。



截至2021年末,我国存续私募基金数量达124117只,较2020年末增长27299只;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6.9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79万亿元。

2022年一季度,我国存续私募基金数量达129955只,较2020年同期增加27103只;私募基金管理规模20.38万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3.16万亿元。



从各地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来看,上海、北京和深圳依然排名前三位。2022年一季度,上海市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52194亿元,占比25.96%;北京市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44315亿元,占比21.745%;深圳市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3688亿元,占比11.62%。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市场前瞻与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