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基金的基金账户怎么注销(基金账户注销了基金怎么办)

jijinwang


[打脸][打脸][打脸][打脸][打脸][打脸][打脸][打脸][打脸][打脸]
工商银行注销借记卡
柜面业务办理3次
每次均耗时近2小时
因工商银行长期睡眠卡,决定注销。
11月3日,10:30,前往工商银行,排队一个多小时,告知卡里有基金账户,不能注销。
但为什么不能注销也不太清楚,让留下电话等通知,预计15个工作日回复。
[酷拽][酷拽][酷拽]
11月16日,接到工行电话,15:00再次前往工行。三个窗口:
一个办公(仅接待VIP窗口)
一个不营业
一个刚到告知工作人员准备去午饭。 表示理解后,15:45,前往确认下什么时候回来,告知快了稍等。
16:00,工作人员回来,操作20分钟,还是没有成功,告知之前有客户来了五、六次。我试着通过手机银行,将基金账户取消,继续回去等10个工作日,再来尝试下。
[酷拽][酷拽][酷拽]
12月5日,第三次前往工行,工作人员告知有基金账户不能注销,我说之前都来过当时折腾半天,工作人员告知有印象。通过几次密码操作和刷脸,最终注销成功。全程共计20分钟。
[酷拽][酷拽][酷拽]
插曲:排队过程中,一位男性客户大声投诉说: 有问题就都怪系统,系统有问题去修系统,我是来办业务的,不是来听你说系统这不成那不成,不成和行长说去!
办理过程不做评价,但相信自己不会再办理任何工行业务,是的!用脚投票🦶🦶🦶

近年来私募行业高速扩容,一批私募“迷失”于对高收益率的追求,就连昔日耀眼的冠军,多数也只是“昙花一现”。

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9年的私募冠军中,蓝海韬略与创势翔投资已经被注销私募资格,新价值投资、金中和投资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而夺冠之后核心团队分家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在此背景下,机构资金对于短期收益率过高的私募反而更为谨慎,对私募的回撤和收益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私募人士感叹,管机构的钱真是越来越难!面对部分主动找上门的机构资金,也不敢贸然接受。

蓝海韬略被注销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关于注销第十六批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显示,有36家因为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其中就包括因为期限届满未提交专项法律意见被的注销北京蓝海韬略资本运营中心(有限合伙)。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A股以熔断开局,但蓝海韬略苏思通的“蓝海一号”却逆势大涨,收益率达180.92%,成为了2016年的私募冠军,是当年名副其实的黑马。有业内人士透露,苏思通的投资风格是快、准、狠,所以被称为“快刀八郎”。

2017年,苏思通还曾在微博上这样写道:“少年无虑,狂无边,何惧?师之道,念高危,俱满盈,无奈未曾跨凤与乘龙;一年一度葬身场,蓦然一惊,已到中年,耳畔频闻故人殇,眼前但见少年多;吾胆大,还敢与龙共舞”,不难看出此人的投资风格属于“激进派”。

或许是由于策略过于激进,2017年蓝海一号业绩较差,2018年苏思通因陷入借贷纠纷,牵连上市公司,导致银行账户遭法院冻结。此外,苏思通还因为利用上市公司公章违规担保,遭到证监会谴责。在2018年,苏思通的多只私募产品遭遇清算。

天眼查信息显示,苏思通持股比例为99%的蓝海思通还有多起民间借贷纠纷和合同纠纷,也因操纵股价被罚1740万元,拖欠证会罚款补缴最终被强制执行。

这些私募冠军全军覆没

蓝海韬略的“陨落”并非难以理解。

“其实对于私募基金行业来讲,激进就代表着风险控制不到位,一定会大赚或者大亏,随着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不断成熟,这一类型的私募注定只能如流星般风光一时。”一位私募研究员直言。

回望过去的私募冠军,确实存在这一规律。

从2008年到2019年的12年间,包括金中和投资、新价值投资、蓝海韬略、创势翔投资在内的11家私募摘取年度冠军,其中创势翔投资更是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蝉联冠军,也成为最近十多年来唯一一家连续两次夺冠的私募。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从上述11家私募当下运行状况来看,冠军私募大多已经陨落。

以创世翔为例,不少业内人士感慨,可谓“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据悉,创势翔投资在成立后仅用4年时间即异军突起。2013年,借助旗下的“创势翔一号”125.55%的收益率,创势翔投资成为“黑马”登上当年的私募冠军宝座。而次年更以300.8%的惊人收益蝉联2014年私募冠军,成为业界终结私募冠军“魔咒”的首个“两连冠”公司。然后,随之而来的,却是2亿元豪赌欣泰电气失败、因操纵市场受罚超6000万元……

沪上一家私募机构董事长分析称,一家私募的陨落有多种原因,比如公司治理不健全,风控不到位,或是规模短时急剧扩张后的业绩稀释,团队出现利益纠纷等。但从投资层面来看,私募冠军的业绩太高,可能意味着其承担了远超平均水平的风险,风险和收益总是匹配的,所以旗下基金的组合风险暴露一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样的风格很难持续,也就会形成所谓“冠军魔咒”。

据记者了解,部分业绩惊人的私募机构会采取叠加杠杆或是集中持有某一两只股票的操作。

机构提心吊胆 私募叫苦不迭

如此多的冠军私募跌下神坛,不免使得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有些思考。

业内一位知名私募表示,冠军私募仅仅凭借一年的高收益,已经难以获得投资者蜂拥而至的“抢购”,投资者在选购基金时,更加看重私募管理人过往3-5年乃至更长区间的投资业绩,而机构投资者的要求也更为严苛。

“现在银行和保险的钱真的不好管,难度很高,有些银行回撤要在5%以内,年化收益还要达到15%以上,而且当你净值增长过高的时候还会赎回,今年由于钱多好资产少,很多机构找上门来,但我们并不想接太多这类资金。”沪上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感慨道。

据记者了解,这样的苦恼在行业中普遍存在。重庆一家私募机构也透露,曾有机构资金要求年化收益在20%以上,对于回撤控制的要求很很高,条件非常严苛。

不过,一位百亿级私募机构人士认为,稳定的年化收益以及波动较小的收益率曲线已经成为大多数投资者的需求,这也是私募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流星”耀眼,但逝去的流星最后伤害的仍是投资者,所以私募管理人继续修炼内功,用长期业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