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元年”银行理财呈现七大亮点 上半..

jijinwang
【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元年”银行理财呈现七大亮点 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8月19日下午,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举行《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以下简称《半年报告》)发布会。《半年报告》以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大数据为基础,全面总结了2022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情况,并分专题对理财产品、理财投资者及市场机构与服务等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银保监会创新部副主任刘智夫,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党委副书记、总裁成家军,农银理财总裁段兵,中银理财总裁宋福宁,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等多位领导、嘉宾出席发布会并讲话。详情:http://www.zqrb.cn/finance/hongguanjingji/2022-08-19/A1660912589946.html


作者 | 赵金金(九卦金融圈专栏作家)

来源 | 九卦金融圈

编辑 | 武文 美编 | 杨文华


在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已成常态,自2020年开始银行理财就有多只产品亏损,当时主要是债券市场的波动导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只不过当时还有保本理财,只是少部分从事权益类理财产品投资,波及面不大。


其实早在之前,银行理财就出现过亏损,但是为了防止声誉风险,银行会通过各种手段将市场上的短期波动抹平,最终大部分都能保证兑现预期收益,毕竟对于银行而言,其他产品还是能获得超额收益的,当时亏损的只是个别,可以将从其他产品获得超额收益来弥补亏损,不会因小失大。


总体而言,在2021年之前,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可控,可是自从进入2022年,打开各家银行的理财页面,多只理财产品的净值跌破1,这不是好的苗头,虽说“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是作为银行是有业绩考核的,一方面不能昧着良心说,理财没有风险,一方面又不能不让客户做理财,陷于两难之境的银行该怎么办?


理财净值跌破引争议


将银行体系多年来承担的风险逐步转移到体外,看似是爽了,银行终于不再独自承受亏损了,但是对于投资者如何心安理得的接受产品亏损呢?


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不保收益了,但是老百姓还是信赖银行不会亏的,至少可以保本吧,收益少就少点,可是真的比本金少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引起人们的一片热议。笔者通过在微博搜索“银行理财亏损”评论一片哗然:


进入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产品正式进入净值化时代,权益类产品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加,这意味着购买银行理财需要自担风险、自负盈亏。2022资本市场开局不利,随着权益和债券市场调整,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跌,权益配置比例高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不少产品净值都出现跌势,有的甚至跌破初始净值。


理财产品收益有波动,达不到预期收益率投资者可以理解,但是跌破了净值,存在银行大半年,本金还亏损,投资者实在难以接受,虽然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有让客户填写“理财非存款,投资有风险”,但是对于亏损自负客户还是不能接受,存在银行还亏损和投资股市有何区别?


那么为什么近期理财产品破净率大幅上升?结合各方面的因素笔者总结如下:


1、产品转型,短期“阵痛”开始显现。从保本保息或保本浮动收益型占主要比例到几乎全部是净值型产品,理财市场的产品结构改变,除此之外,以前银行变相兜底,使得破发没有公之于众,造成市场理财产品稳如泰山的“假象”,现在“假象”揭开,无人兜底,从而导致破净率短期内出现大幅上升。


2、受A股市场持续回调影响。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和运营,不仅将风险与银行进行了有效隔离,更重要的是其募集资金可以直接进入股市,而开年以来,A股持续低迷也给理财产品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权益类理财产品。在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中,多家采取了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和直接投资项目方式。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有数据的160多只权益类/混合类理财产品中有六成年内收益为负,其中尤以权益类净值回撤最大。


3、资金运作模式的改变。2022年资管行业迎来资管新规元年,银行理财开始步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很多银行都已经开始分设理财子公司,将风险分离出,之前银行自营理财,在风控把握上严格,而现在理财子公司直接入股,为了抢占客户,在项目选择和风控能力上欠周全。除此之外,相比于基金、券商等多年深耕权益市场,银行理财子“资历尚浅”,权益投研能力总体较弱,因而面对广阔的权益市场,还需要修炼“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


理财费率优惠价格战


就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剧的同时,理财产品费率优惠活动出现,或许是为了弥补客户的亏损,安抚客户,或许是为了银行理财产品更加健康透明的发展。


2022年伊始,“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后,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抢客留客,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开启了“费率优惠”政策。招商银行、日照银行、华夏银行、光大理财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发布费率调整公告,将行内理财产品或代销的理财子公司产品费率进行下调,更有部分产品费率已降至0%。费率优惠的本质是为了冲淡资管新规后,产品业绩波动对投资者的影响,加大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但值得注意,理财产品费率降为零,并不代表零收费。银行只是免去了申购费、赎回费等费用,银行理财产品整体运作需要多项费用,主要包括:认/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销售服务费和托管费。目前银行理财推出的阶段性优惠主要集中于销售费和固定管理费,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认/申购费和赎回费都为0。收费的还是集中于净值型理财产品上,类似于基金的操作模式,银行对理财产品的超额业绩报酬收取费用,一般在50%-95%之间。



此次费率的调整,有费率下调甚至为零,但是也有产品调高费率,因此客户在购买产品的时候是不能看费率的高低的,即便费率低,但是也不能保证不亏损,考验的还是产品的盈利能力,即便收费高,但是给到客户的收益率也是高的,这是个双赢的策略。


理财子公司的发展


近日,上银理财宣布获准开业,自此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将会增加到25家。自从2018年底起,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获批筹建,截至目前,共计29家银行理财子获批筹建,包括25家银行理财公司和4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国有六大行理财子公司均已开业。


在股份行理财子中,目前有民生理财、渤银理财以及恒丰理财三家获批筹建的理财子公司尚未拿到开业许可,而在头部城商行中,目前北京银行的理财子仍遥遥无期。


理财子公司的开设在某种程度上为理财业务带来了新的血液,由于与母公司剥离,在产品运作等方面政策要宽松很多,但是各家理财子公司的发展也是良莠不齐,显然国有银行等大行由于实力雄厚,投研能力和科技能力都较其他理财子公司更高一筹,在收益和风险把控上同样可控。与此同时,一些理财子公司由于先天不足,在产品运营上也是存在很多问题。


从产品结构来看,当前理财公司参与权益配置的主要方式仍是FOF模式,但目前已有超过1/5产品跌破净值。据报道,一方面理财子公司目前已发行的所有混合类产品近3月总体净值增长率为-0.46%,波动率为2.40%,最大回撤率为1.53%。而另一方面今年刚刚开业的浦银理财,在最近还卖出两个爆款,其中瑞鸿启航一日“吸金”120亿元。


由此可见,投研能力很关键。即便在行情下调的时候,也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在亏损,还是有很多产品正在稳健运行,收益可观。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投资者的习惯和风险承受能力,还有银行的实力。


代销成为主流


截至2021年底,有存续产品的 21 家理财公司均与代销机构开展了合作,代销产品余额共计17.07万亿元。具体来看,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18 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平均每家理财公司约有14家合作代销机构。


通过代销理财产品,银行可以规避自身短板,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丰富产品线、盘活客户的同时实现中间业务收入的提高。


作为零售之王的招行构建了“财富开放平台”,引进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代销。以招商银行App为依托,在银行端包揽全市场优秀的资管机构和产品,让客户在招行就可以购买市场上任何一家的产品,从以往的专售一家产品到全市场的产品,客户群扩大,流量更多;在客户端,客户不仅可以享受招行的服务,也能享受优秀资管机构的专业服务,客户无需不断切换不同的银行APP,比较各家银行的产品,只需在招行就可以浏览全市场的产品,并获得对应产品背后的服务。


大银行借助代销扩大自己的流量和提升产品质量,对于中小银行更需如此,由于中小银行多数可能无法独立设立理财子公司,不能发售理财产品,将逐步回归信贷业务,回归本地业务,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选择通过代销业务继续参与理财市场,充分发挥自身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超市”,逐渐成为理财产品代销的重要力量。


截至 2021 年底,“洁净起步”的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近六成,已发展成为理财市场重要机构类型,同时,而是通过产品代销继续参与理财业务,理财市场已呈现出以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构为辅的格局。


静待柳暗花明


1、加大理财产品投研能力


产品体系方面,预计“固收+”产品成为主流,种类将更加丰富,从原有的“+权益”进一步延伸到“+商品、衍生品和另类资产”。目前多家理财公司正为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做准备,针对不同的客群定制化专属理财,延长产品期,让产品有更长的时间调整,即便回撤收益,还有机会扳回局势,同时对市场的研判以及产品加仓调仓的能力需要专业化,实时跟进局势,及时调整,避免依赖性,加大创新力度。


2、加大投资者理财教育


一些投资者依然怀有“刚兑信仰”,误以为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银行会“兜底”,因理财产品亏损而上门投诉的案例并不鲜见。这都需要行业花时间进行投资者教育。银行可以尝试通过漫画、小视频、游戏等形式,帮助理财客户增加专业知识。要让客户改变心态,了解“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原则”。只有客户增加了对理财的认知,打破银行理财就是保本的惯性思维,提高自身的理财综合能力,分散投资,即便是在某一款产品上发生了跌破净值的情况,但是在其他产品还是获得高额收益,银行帮助客户综合收益提高,拟定理财规划,而不仅仅是理财产品。


3、加大理财信息披露


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银行和客户的距离拉大,一旦发生理财产品破发了,客户自然会无法接受。银行持续完善信息披露平台各项功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定期在官网发布理财产品的运作情况和净值变化,理财经理通过社群,做好日常客户的维护,定期向客户沟通其所购产品的整体情况,提前让客户知晓名下资产的整体运行,而不仅仅是某一款产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加客户的粘性。


展望2022年,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行业将步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