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基金推荐奖怎么送

jijinwang
美国《 外交事务杂志》:即将到来的风暴,大国战争的回归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问题专家一直认为,大国战争成为了历史的遗迹。1986年,历史学家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将二战后的时代称为“长期和平”,因为苏联和美国没有发生冲突。几年后,政治学家约翰·穆勒(John Mueller)提出,大国冲突过时了。到2011年,心理学家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提出,长期的和平已经演变为一种“新和平”,其标志是人类事务中的暴力普遍减少。
当然,举例来说,阿富汗、利比亚、苏丹、叙利亚、乌克兰和也门持续不断的冲突就证明,目前不缺乏涉及较小国家的有组织武装暴力。考虑到自16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国际体系建立以来充满血腥的政治进程,1945年以来,大国之间没有发生直接战争是惊人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类冲突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美国《 外交事务杂志》认为,尽管学术界和政界人士试图将大国战争,视为一种人类和平的真正的威胁。这是因为,当今国际社会,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尤其是美国和中国,任何一个火花都可能引发冲突。 如果不改变这种紧张关系,两国之间爆发战争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会变成现实。

尽管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但大多数人拒绝相信战争可能发生。这种乐观主义主要植根于几个著名的国家行为理论。首先,两国之间高度的经济相互依赖,降低了发生战争的风险。但历史提供了许多例子来反驳这一假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经济和文化上,欧洲国家相互依存,而英国和德国这两个主要交战国的经济也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美国和中国的相互依赖,在理论上可能会降低两国之间的战争风险,但近年来,随着美国发动贸易战和双方相互脱钩,两国的经济联系已经开始瓦解。

还有人认为,中美不会发生战争,还源于对核威慑力量的信任。核战争带来的相互毁灭的风险,无疑在防止冷战升温方面发挥了作用。然而,近几十年来,技术进步削弱了这种威慑。小型化、低当量核弹头和高精度发射系统的结合,使曾经不可想象的事情成为可能:一场不会导致世界末日毁灭的“有限”核战争。
最后,其他学者认为,所谓的自由国际秩序将维护和平。按照这种观点,美国通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构,以及和平合作原则的传播,现在为国际行为提供了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政治学家G.约翰·艾肯伯里(G. John Ikenberry)等人乐观地预测,尽管中国崛起并将终结美国的主导地位,但这种过程是慢长的,现有国际秩序可以持续数十年。但是,这种假设是有问题的。这个秩序不仅受到国际动态变化的挑战,而且还受到传统上捍卫秩序的国家的国内政治变化的挑战。在美国和欧洲,民粹主义为什么兴起?就是反对当前的国际秩序,反对从这种国际秩序的精英们。新兴国家也可能会看到全面改造国际秩序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发生战争的可能性。

新华社德国卢布明7月21日电(国际观察)“北溪-1”恢复四成供气 欧洲能源危机难解

新华社记者康逸 朱晟 黄燕

俄罗斯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北溪-1”号管道21日结束为期10天的例行年度养护,于当天早上恢复供气,但供气量仅为满负荷运力的40%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恢复供气暂时缓解了欧洲对其天然气短缺加剧的忧虑,但欧洲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招致的能源危机及其溢出效应远未消退,相关应对措施也面临重重困难。

能源警报未除

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言人21日说,“北溪-1”号管道已恢复供气,但实现满负荷运转还需一段时间,目前每天供气量为6700万立方米,即与管道接受养护前的水平一致,为满负荷运力的40%左右。

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负责人克劳斯·穆勒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鉴于60%的供气减少量和政治层面的不稳定性,“目前没有理由完全解除警报”。

“北溪-1”号管道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卢布明,再经德国境内两条连接管道传送至德国各地及其他欧洲国家天然气管网,目前是俄罗斯对欧洲主要输气管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是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最大股东。

这是4月28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拍摄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标识。(新华社发,亚历山大摄)

本月11日起,“北溪-1”暂停输气,展开年度例行维护。而在6月中旬,俄气以德国西门子公司未及时交还俄气送修的涡轮机为由,将经由“北溪-1”号管道输往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减少近60%。西门子公司称,涡轮机被送到加拿大维修,但受加拿大对俄制裁影响无法交还。据悉,该涡轮机预计24日运抵俄罗斯。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北溪-1”恢复供气后仍远未达到满负荷运力,且今夏酷热的天气推高了欧洲的能源需求,高度依赖俄罗斯供气的德国等欧洲国家需要努力寻找足够的天然气过冬,不排除这些国家届时可能实施能源配给。

欧俄能源博弈

长期以来,欧洲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供应。近年来,由于俄乌关系紧张,俄罗斯逐步增加绕过乌克兰的对欧输气管道,但受到西方对俄制裁和俄反制措施等影响,相关输气管道也并不通畅。

例如,俄德双方曾经力推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于2021年建成。今年2月,受俄乌局势变化影响,德国宣布暂停“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认证程序。此外,经白俄罗斯和波兰进入德国的“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原本也是俄天然气输欧的重要通道。5月底,波兰拒绝了俄反制西方制裁的“卢布结算令”,宣布停止接收俄罗斯天然气。

这是3月24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拍摄的卢布钞票和硬币。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23日宣布,俄方向欧盟成员国、美国等“不友好国家”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新华社记者白雪骐摄)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对媒体说,德国不能依赖俄罗斯供气,需进一步减少天然气用量,充实天然气库存。他指责俄罗斯利用能源供应“胁迫欧洲和德国”。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对媒体表示,俄气过去和现在一直在履行其能源供应义务,未来也将如此。欧洲国家试图将自身在能源政策上犯错导致的危机归咎于俄罗斯毫无道理。欧洲当前的能源危机不怪俄方减供,而是缘于西方对俄制裁。

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下萨克森州能源研究中心教授侯正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欧洲国家拿能源作为武器制裁俄罗斯,结果遭到制裁措施反噬,导致通胀率飙升,甚至冬天还可能要挨冻。

难觅有效替代

为应对天然气短缺,欧盟一方面计划“省气”,另一方面四处“寻气”。

欧盟委员会20日公布一项提案,提议从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各成员国采取自愿措施,将天然气使用量与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减少15%以上。若届时出现天然气供应严重短缺等情况,欧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实现这一目标。该提案遭到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国反对。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拟于下周开会讨论这项提案。

俄罗斯《独立报》刊文评述,如果欧洲想“弃用”俄罗斯天然气,减少15%的天然气用量远远不够。据英国石油公司统计,2021年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占欧洲天然气需求总量的32%。

另一方面,近期欧洲多国高官频繁前往中东、非洲等地区寻求能源供应替代方。但有分析说,欧洲短期内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并不现实,其他国家很难立即满足欧洲市场能源需求,即使是液化天然气出口大国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调整其出口市场。同时,物色替代方存在过程长、成本高等问题。

7月18日,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在首都阿尔及尔欢迎到访的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右)。(新华社发,阿尔及利亚总统府供图)

德国、奥地利、希腊、荷兰等国近期相继宣布重开煤电厂或采取措施支持煤电。但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措施会扰乱欧洲国家的新能源发展计划,以牺牲环保为代价,将对欧盟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俄国家能源安全基金副主任阿列克谢·格里瓦奇说,过去几个月,欧洲能源供应的替代来源已经发挥了最大潜力,接下来如果“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运力不恢复,欧洲将无法解决供气替代问题。

还有分析认为,受能源危机影响,深陷高通胀的欧洲经济正从低速行驶转向“刹车”阶段,衰退风险进一步加剧。(参与记者: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