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管理基金什么时候发行

jijinwang
只有最顶级的玩家知道现在市场到底怎么了。
又回想起但斌清仓的时间。
作为小散户,当自己当局者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大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视角不一样,看到的景色也肯定不一样。
以后多关注但斌的基金净值,如果开始出现浮动的时候,说明又开始建仓了!但斌没动,我们也得少动。

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口号下,浮动管理基金应运而生,并以“固定管理费+业绩报酬”的收费模式将基民与基金公司利益捆绑。然而平稳的业绩和短则一年、长则三年的锁定期背后是基金公司“收割”基民,同时亦变相“旱涝保收”!

12月21日,华泰柏瑞景气回报基金开放日常赎回业务。资料显示,华泰柏瑞景气是证监会去年年底首次获批的浮动管理费基金之一,成立于2019年12月18日,截止2020年12月18日,实现收益率49.75%。

华泰柏瑞景气回报基金是首获批的六只浮动管理基金之一,该基金业绩表现不仅逊色于其他5只同类基金业绩,相比传统的固定费率基金,其业绩表现也并不出色,在1010只基金中仅排名511。事实上,浮动管理基金整体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为了更好地激励基金管理人,监管层自去年年底开始获批将基民与基金公司“利益捆绑”的浮动利率管理基金,然而一年过去了,对比固定费率基金,首批浮动利率管理基金的整体业绩并不出色,且业绩呈分化状态。

与此同时,在今年市场行情向好下,浮动利率管理基金的“固定管理费+业绩报酬”收费模式亦让基民交了不少“智商税”。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获批的六只基金均设置了至少一年的封闭期,这意味着即便亏损,锁定期下基民无法赎回,基金公司依旧收取管理费,不为变相的“旱涝保收”。


首批浮动管理基金业绩平平下不乏“智商税”


事实上,国内首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发行于2013年,彼时没有明确的指引指导。随后2016年3月,受2015年极端市场行情及业内出现随意提取业绩报酬乱象等因素的影响,浮动管理费率基金被暂缓审批,2017年后无产品通过审批。

直至2019年11月21日,监管部门重新启动对此前暂停的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审批。

2019年12月18日开始,华安基金、华泰柏瑞、国泰基金、富国基金、中欧基金、兴全基金六家公募获准发行的“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陆续入市。

截至今年12月18日,首批六只浮动管理基金运营恰满一年,据Choice显示,六只浮动管理费基金中,有3只基金的年内收益率低于50%,其中业绩最低是富国基金旗下的富国阿尔法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仅40.37%,排名694/1010,业绩最高的为兴全社会价值基金,收益率为69.44%。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六只基金业绩表现分化,相比传统的固定费率基金,浮动基金管理费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并不出色。据统计,今年以来收益率达80%的基金高达上百只且均为传统的固定费率基金。

与此同时,多只浮动管理费基金的年内收益率还跑输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的传统固定费率基金。比如王培管理的中欧创新成长灵活配置基金A和中欧行业成长混合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60.27%、56.85%,而他管理的浮动管理费基金(中欧启航基金)的收益率仅为44.99%。

另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市场结构向好的情况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基民也向基金公司交了不少“智商税”。

据悉,首批6只浮动管理费基金采用“固定管理费+业绩报酬”收费标准,在0.8%的固定管理费率基础上,如果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超过8%,再对超过8%的部分收取20%的业绩报酬。

这就意味着,这种浮动管理费用基金年化收益率15.5%时,管理费与传统基金相同,超过这个收益率时,买传统基金更划算。

而长期年化收益率超过15%甚至20%的基金经理在许多大中型公司不在少数,那么8%这样的低门槛条件下,基民将向基金公司缴纳更高的管理费用。

资料显示,谢治宇过去十年间的年化收益率达到20%,以此计算,封闭期三年结束后,如果基民选择赎回该基金,那么基金的浮动管理费率就达0.8%+(20%-8%)*20%=3.2%,远超固定管理费基金1.5%的管理费率。

据最新一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的管理人报酬分别高达1230.96万元,与此同时规模最小的国泰研究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的管理费约为334.9万元。

锁定期下的浮动管理基金:变相的“旱涝保收”

一直以来,即便产品业绩亏损,基金公司仍收取高额管理费,这种“旱涝保收”模式不乏遭诟病。

数据显示,2018年A股走势相对弱势,公募基金整体亏损达1229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几乎全军覆没,均录得负收益。指数基金、普通股票基金平均亏损分别达25.73%、24.48%,混合基金平均业绩亏损14.22%。

但2018年公募基金共获取管理费收入仍高达610.94亿元,较2017年的550.51亿元同比增长10.98%,支付给银行的托管费同比增长11.77%。

在此情况下,为解决公募基金固定管理费率一直被诟病的“旱涝保收”问题,浮动管理费率基金诞生并将管理费与基金管理人的业绩挂钩,以冀激励基金经理做出更好的业绩,向私募基金学习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首次获批的6只基金均设置了1-3年“持有期模式”,这种模式是基金业内近年来的创新型品种,采用封闭运作的模式,目前选择这种模式的基金产品并不多,尤其是在权益类产品中更为少见。

具体来看,华泰柏瑞申报的是1年持有期产品,华安、富国和国泰申报的是2年持有期产品,中欧和兴全申报的为3年持有期产品。

而以华泰柏瑞的收费标准为例,募集说明书显示,该基金是“固定+浮动管理费”收费模式,其中固定管理费每日计提,逐日累计至每月末,按月支付,这意味着浮动管理费率模式仍然无法避免在收益受损的情况下仍要收取管理费的公募盈利模式,且基民在锁定期不能赎回,不为变相的“旱涝保收”。


按照目前华泰柏瑞景气回报的收益率计算,其管理费为0.8%+(49.75%-8.35%)*20%=9.15%,由于管理费是按日净值计提,也就意味着管理费最后将高于9.15%。


与此同时,虽利益捆绑,激励基金管理人,但锁定期限制下亏损依然可收取管理费,激励效应显然不大。




降费成行业趋势,浮动费率基金优势弱化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火爆并点燃了新基金的发行。据统计,截至12月16日,新基金发行募集规模达到3.04万亿元。募集规模打破历史记录,首破3万亿元大关。10月末,公募基金规模为18.31万亿元。而主动权益类基金一直是公募基金管理费主要来源。

与此同时,当前市场上共有57只基金采取浮动管理费率的形式。具体来看,目前浮动管理费基金亦以权益类基金居多,包含灵活配置型基金、普通股票型以及偏股混合型等。固收类基金也有10多只,包含中长期纯债基金、混合二级债基等。未来要发行的浮动费率基金也以权益类基金为主。

由此可见,权益基金市场竞争正进入白热化,而值得关注的是,似迫于持续营销压力,优惠的费率已成为基金公司吸引机构投资者最直接的手段。据统计,10月以来截至11月27日,至少有29只主动型基金先后发布降低费率的公告,年管理费率低于1.5%的主动偏股基金已占到三成。

其中打降费牌的更不乏老牌固定费率的基金。

据悉,今年7月份,平安、交银施罗德、国联安、中信保诚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纷纷调低旗下多只混合基金管理费率,降费节奏较上半年明显加快。截至7月份,管理费率低于1%的混合基金数量已经达到582只,占比超过了两成。

与此同时,基金费率战已从ETF蔓延到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甚至灵活配置等主动权益产品上。

以老牌的国投瑞银基金为例,11月26日,其发布公告,11月28日起,降低国投瑞银品牌优势混合基金的管理费费率和托管费费率,并相应修订基金合同和基金托管协议。

按照该基金的降费方案,其管理费费率由每年1.5%调整为0.9%,托管费费率由每年0.25%调整为0.15%。这一费率直接比肩5只试点的浮动费率基金新品。

在此情况下,打着“利益捆绑”的浮动管理基金0.8%的费率优势将弱化,未来优势能否保持,数量持续上升或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