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当前位置处于A股市场历史偏低位 对中期走..

jijinwang
【8:31】
中金:当前位置处于A股市场历史偏低位 对中期走势不必过于悲观】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当前位置处于A股市场历史偏低位,对中期走势不必过于悲观,未来市场的潜在系统性转机,需要关注需求侧的政策支持力度,可能也需要看是否有供给侧的政策调整来恢复信心、重建市场活力,反映国际供需矛盾的低估值板块和部分中国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板块是结构上的重点。
【8:37】
【盘前必读】北证50成份指数编制方案发布;巴菲特加速减持比亚迪股份;房地产等多个传统行业近期获得北上资金连续增持;中信建投认为倾向本轮调整行情接近尾声;南京银行澄清“暴雷”传闻:存取款业务正常;“新半军”主题基金动向曝光,超跌品种进入购物车;基金公司扎堆布局美股QDII产品,8月份以来合计有11只QDII产品上报。
【8:39】
【两市融资余额减少32.75亿元】截至9月2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8045.4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4.09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6988.9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8.66亿元;两市合计15034.4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2.75亿元。
【8:53】
中信证券:养殖酝酿景气向上动能 种植延续高景气和强政策】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今年二季度以来,猪价触底反弹,生猪景气持续向上。黄鸡景气向上。白鸡价格近期反弹,建议关注C端布局卓有成效的企业等。养殖后周期静待景气好转,动保需求有望改善。粮价持续高位支撑业绩向上弹性,推荐种植优质标的企业。“三期叠加”驱动种子行业变革发展,集中度有望加快提升。宠物板块上半年出口业绩稳增,国内增长进入快车道。
【8:57】
【中信证券:降息“冷却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亟待发力】中信证券研报指出,8月央行调降OMO、MLF利率,LPR报价也随之下行。在这一有力的政策刺激下,其认为9月不会继续降息,换言之,降息工具进入了“冷却期”。然而,货币政策依然面临着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双重压力,在当前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有较大的落实空间,或将成为最优选择。假设今年下半年有3000亿再贷款额度被使用,将有助于“宽信用”“稳增长”目标推进,也会通过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8:59】
【成都继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经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自2022年9月5日0时至9月7日24时,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新津区、邛崃市在科学评估本辖区疫情防控形势基础上,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其余区(市)县继续按照《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在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2022年第5号)规定执行防控措施,该通告包括全体居民原则居家等内容。(光明日报)

财联社6月14日讯(记者 高艳云)目前,已有不少于12家券商发布了2022年中期策略,机构们如何研判今年下半年A股走势,哪些板块被券商研究所集体看好的?相关问题获得投资者的目光聚焦。

A股下半年的投资机会被多家头部券商认可,中金公司认为A股当前估值处在历史区间偏低水平,具备中线价值;中信建投证券预计在新一轮政策加码后,市场在三季度有望再次上攻;华泰证券表示下半年A股大势不悲观,业绩拐点在中报季至10月出现,进入反转行情,10月后释放行情弹性;国泰君安直言,上证指数运行区间上移,回调便是加仓良机。

下半年投资风格究竟是价值还是成长策略占优?各家机构并未形成一致性预期,但成长风格更受到关注。

中金公司认为,市场风格切换至成长的契机需要关注海外通胀及中国稳增长等方面的进展;国泰君安看好受益于政策支持、增量经济带来的需求恢复弹性较大的成长类公司,如果市场回调就选成长股;平安证券称,成长仍然是下半年市场的重要配置方向;光大证券预计,下半年在盈利下行的背景之下,预计价值将跑赢成长,消费将跑赢制造;中银证券表示,结合上半年估值挤压和盈利下调的充分定价,成长重新回到了起跑线上,蓄势待发。

十券商:下半年A股不悲观

总体而言,券商研究所普遍对A股下半年行情不悲观,但对具体的做多时点看法不同。

中金公司认为,A股当前估值处在历史区间偏低水平,具备中线价值。下半年市场内外部环境仍可能面临一定挑战,上行空间需更多积极催化剂支持。建议投资者先求“稳”,而后伺机而“进”。

中信建投证券称,短期A股市场在“黄金坑”反弹行情之后,依然面临一系列基本面挑战,投资者需要保持耐心,等待逢低布局,预计在新一轮政策加码后,市场在三季度有望再次上攻,且成长风格将领先。

华泰证券研究认为,下半年A股大势不悲观,内滞外胀环境是制造国压力最大的宏观组合,其构筑的风险溢价顶已经在4月末出现。

“往年底看,A股有望迎来三阶段拾级而上行情,第一阶段(5月至中报季)震荡反弹至上海疫情前震荡位,第二阶段(中报季至10月)业绩拐点出现,进入反转行情,第三阶段(10月后)释放行情弹性。”华泰证券如是称。

国泰君安指出,经济预期上修,上证指数运行区间上移,回调便是加仓良机。

“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叠加疫情负面冲击逐步消退,基本面预期最悲观时刻已然过去。展望下半年,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明显好转,风险评价下降,风险偏好底部回升,我们对上证指数向上修正一个运行区间。”国泰君安策略研究团队如是称。

光大证券表示,盈利的不确定性与预期的下调仍然将是市场需要克服的阻力,拐点或许将在四季度。三季度市场可能整体维持震荡,并且有阶段性下行风险。若经济出现好转,市场的拐点将有望出现在三四季度之交,四季度市场指数或许将有更好的表现。不过前期市场低点已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安全边际。

中银证券认为,对于2022年下半年,A股市场U型底部演绎,反转向上是讨论的基准情形。复盘盈利U型触底预期确立后,市场整体大概率不存在杀业绩风险。在此判断下投资者选取中周期景气,短周期回暖的方向就成为下半年投资致胜的关键。

平安证券指出,下半年A股市场整体环境有望边际向好,其中,国内疫情改善+政策落地实施有望带来基本面回暖修复,整体流动性相对充裕,成长产业有望延续高景气;海外进入加息缩表阶段,流动性收敛预期逐渐明朗,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逐渐弱化。不过,市场同时也仍然面临全球地缘政治以及能源粮食供应等不确定性,中期需密切跟踪国内外通胀的变化。

国海证券表示,尽管中美货币流动性的背离仍将持续,即“外紧内松”,但经济的趋势至关重要,下半年中国经济将企稳,在货币流动性宽裕的过程中,A股有可能演绎美股在2011-2012年表现,即欧债危机冲出了“黄金坑”,这一次A股则是“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冲击,估值的调整已经较为充分,后续经济企稳、国内流动性宽裕叠加政策积极,估值将迎来修复,市场将迎来不错的投资机会。

开源证券预计,今年下半年既不会类似2020年疫情后一帆风顺的反转,亦不会类似2018年的持续熊市。展望未来将有望“绝境逢生,砥砺前行”。A股反转仍有希望,条件一是“M1企稳回升+工业用电回暖+PPI两年复合增长率掉头回落”,条件二是地产系统性风险解除。

东莞证券对2022年下半年行情的看法总体偏积极,认为政策底逐步夯实后有望逐步走出“市场底”,迎来阶段性企稳反弹机会,修复上半年弱势格局,“柳暗花明又一村”,下半年市场修复反弹值得期待。

东莞证券指出,市场上半年的调整在于内外部因素冲击导致,也是消化之前市场持续上涨的估值压力,随着市场回调幅度和时间逐步累积,下行压力也有所减弱,特别是对于负面因素的消化较为充分,虽然仍有外部美联储加息、二季度业绩增速回落等压力,但政策稳增长加快发力以及经济面恢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价值or成长仍无定论

下半年究竟是价值还是成长策略占优,投资风格的选择并未在机构研究中获得一面倒的倾向。

中金公司指出,尽管成长风格年初至今回调较多且估值已经有所下降、价值风格相对跑赢,但当前风格演绎可能受全球因素影响、具有全球特征,市场风格切换至成长的契机需要关注海外通胀及中国稳增长等方面的进展。

中金公司认为,结合政策、疫情及估值等因素,可以阶段性关注如下主题,包括稳增长、高景气、供应约束组合、疫情边际缓解组、低估值高股息组合以及深跌优质成长组合。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行业可重点关注军工、光伏、新能源车产业链、汽车、食品饮料、煤炭、券商等;主题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国企改革等,指数中期战略性关注科创板。

华泰证券给出的配置角度为,把握Q2后重大边际变化和已有逻辑的交易程度,美债贴现率压力见顶、产业链利润分配压力见顶、当前产业周期、通胀结构、地产宽松的股价隐含预期程度不高,由此,中游制造为首选,必需消费次优。细分品种中,结合自下而上逻辑,中游制造考虑机械、电子、汽车、电新、军工。

国泰君安表示,随着经济底与市场底确认,稳增长政策落地,投资人从恐慌避险转向适度接受风险,投资风格从仅强调业绩确定性类现金资产转向需求边际改善的盈利高增长板块,看好受益于政策支持、增量经济带来的需求恢复弹性较大的成长类公司,回调上车选成长。行业配置是聚焦盈利高成长与消费困境反转,重视港股科技龙头配置价值。

平安证券认为,2022年的市场环境中,外有新增的通胀压力,内有短期疫情冲击,政策刺激中稳增长和调结构兼有。本轮市场的选择和2020年更类似,成长仍然是下半年市场的重要配置方向。

光大证券预计,下半年,在盈利下行的背景之下,预计价值将跑赢成长,消费将跑赢制造。预计消费与稳增长将在下半年有突出表现。同时高股息策略也值得关注。

光大证券认为下半年消费内部有三条细分主线值得关注,一是景气确定性高,基金底仓的白酒与医药;二是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汽车、家电;三是景气度有望修复的社服、商贸零售。

中银证券表示,中游制造集聚的高景气成长下半年相对盈利优势仍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结合上半年估值挤压和盈利下调的充分定价,成长重新回到了起跑线上,蓄势待发。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高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