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票基金比例怎么提高

jijinwang
周末继续跟大家聊一下券商板块!
先通俗地说一下券商公司盈利点:
1,经纪业务,赚股民佣金,赚融资的利息差
2,自营业务,拿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市**
3,投行业务,帮助公司完成上市IPO
4,基金业务,公募和私募相关业务
5,投顾业务,大家都懂
目前来看,大型券商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小券商以上业务基本都不灵,最后只能被兼并。
从我们投资选股的角度,李哥还是建议大家做龙一或者龙二,还有就是ETF,其它的中小企业我是不看好的。

1、上交所明确科创板保荐机构跟投比例为2%-5%,这是否会引发券商行业的洗牌?

昨天,上交所发布了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细则,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是:科创板上市,保荐券商必须跟投,跟投比例为2-5%,科创板采取保荐机构跟投的制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在注册制下,保荐机构的道德风险,防止部分企业“带病上市”,不过,另一方面,这种跟投制度无疑也将促使券商行业的大洗牌,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承销业务越多,自营资金获利的机会越多:

我们看一组各大券商在2018年承销业务上的表现(如下图):可以看出,承销业务前10名的券商几乎囊括了2018年新股发行中80%以上的市场份额,承销业务越来越向头部券商集中,现在科创板实行保荐机构跟投制度,保荐券商在承销过程中将要运用自营资金跟投科创板新股发行中2-5%的股份(有两年的限售期),这也就意味着,谁保荐的上市公司越多,谁就会获取更多的新股跟投机会,而新股上市之后,一般存在很大的获利空间,这无疑对于承销的券商业绩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券商之间的盈利能力差距也将越来越大。

二、投行和自营业务对券商业绩贡献越来越大,经纪业务利润贡献在减少:

我们以今年一季度各个券商公布的业绩数据为例:今年一季度35家上市券商实现营业收入659亿元,净利润301亿元。29家上市券商中,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57%与78%!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净利润排名靠前的前十大券商中,投行和自营业务对利润的贡献更大,而主打经纪业务的券商(例如:华泰证券、银河证券)排名反而下滑,这说明现在券商的盈利模式已经在改变,投行和自营业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科创板实行保荐机构跟投制度,这无形地将会拉开头部券商与中小券商之间的差距,券商行业的洗牌或许将不可避免......

当然,由于科创板是实行注册制,而且保荐券商跟投的股份有两年的限售期,上市公司的业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于保荐券商跟投,既是一种机会,也是巨大的挑战!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跟投制度设立的初衷是平衡投资者利益和融资者利益、承销保荐真利益的一个制度创新。跟券商行业的洗牌没有绝对性关系。

为什么要推行跟投制度

我国证券市场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国企脱困服务的,抱着成功了就试下去,不成功就关门的思维,因此制度设计上就是为融资者着想,而没有为投资者着想,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中的违规行为给与更多的宽容,虽然此后IPO逐渐扩大到民营企业,但是保护融资者利益的思维没有太多改变,证券法对于造假上市惩治是很轻的,生怕太重处罚影响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积极性,因此这是象征性的给与最高60万元罚款,这样的处罚怎能遏制上市公司造假上市的冲动,股改以后,上市公司的利益已经实现最大化,一夜暴富就成为IPO最好的词汇。因此造假上市粉饰上市层出不穷。

造假上市层出不穷,关键在于部分券商丧失职业道德,为了争夺IPO项目,不惜与上市公司沆瀣一气,参与造假行为,有的是对上市公司造假睁一眼闭一眼,有的是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帮助造假,逃避监管发现,造成上市公司质量低下,上市以后业绩一年好两年平三年亏损,股价跌不停,投资者亏损惨重,但是目前保荐业务好坏与上市公司股价走势无关,为了减少造假上市,为了减少监管压力,倒逼券商投行尽职调查是一个重要举措,跟投制度就是倒逼券商投行关注上市公司质量,只有质量信得过,上市以后业绩增长,股价才会上涨,券商才会获得更多盈利,上市以后业绩大跌,股价大跌,券商跟投就会损失惨重。

随着IPO市场化改革,放开了发行市盈率,放开了融资规模限制,券商和上市公司利益就更加紧密,推高发行价推高市盈率就成为双方共同的追求,最后演变为令人不齿投资者深恶痛绝的三高发行。造成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丧失殆尽,二级市场连续三年熊冠全球,投资者损失惨重,与之对应的是一级市场的巨大暴富效应。利益天平严重失衡,此后不得不回归行政干预,开始23倍市盈率发行,一直延续至今。

笔者在12年7月18日曾经统计过一组数据,摘录在后,看看市场化改革新股市盈率有多高,

7月平均发行市盈率降低到48.99倍,8月份上升到57.76倍,11月进一步升到78.66倍,12月更是高达92倍。 从子行业看, 能源行业的新股发行市盈率为53.50倍,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倍,公用事业、工业、医药卫生行业的新股发行市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出90%。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不可能再度限制IPO市盈率,放开定价已经是板上钉钉,但是基于承销保荐费用与募集资金挂钩,券商和上市公司都有推高发行价的内在动力,而市场打新者基于超新的心态和某些人情输送往来,不排除令人但有的 三高发行再度卷土重来,伤害二级市场健康运行,导致科创板出师不利,因此需要上市公司股票走势与券商利益绑在一起,股价下跌破发就会让券商遭遇损失,以此来约束券商投行的过高定价,跟投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产生。

跟投制度不会导致券商洗牌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实行跟投制度,目前券商投行保荐人员专业水平是较为过硬的,不过硬的是职业道德,券商内部为了防范风险,一定会采取有效措施,对保荐项目和保荐投行人员进行更多的内控机制管理,避免道德风险。

只要内控机制健全,投行保荐人员用心尽职调查,是可以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问题的,是可以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至于高溢价发行,就目前来看,券商做的不是特别谨慎,出现了不少的高溢价发行公司出现,一方面是对科创板公司定价没有一个准确标准,另一个是对未来走势乐观过度。开始阶段出现这样问题不足为虑,毕竟券商投行收益很高,为了对冲风险,券商投行的承销保荐费率很高,大约是6-8%,拾亿元募集资金就会有6000-8000万元承销保荐费,而跟投也就是5000万元,即使下跌30%也就是损失1500万元,券商把未来的风险转嫁给了上市公司,实现自己的旱涝保收。

但是这种制度就把风险留给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因此二级市场投资者投资风险相对加大,需要较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和看盘能力,不要过度投机,一旦套牢,可能就是一辈子无法解套。

但是随着科创板注册制的推进,券商保荐承销费率可能面临下降的尴尬,到时候就会考验投行保荐人员的专业水平了,一旦保荐承销费率下降到3-5%,券商跟投风险就会暴露。一些激进的投行可能就会面对较大的压力。

 

2、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要怎么样学习通过率才高?

先通读一遍,再找专业培训机构听课,之后多做它们的试题,一般就可以过

认真看书就能通过

3、券商为何要限制科创板股票持仓集中度、设定新维保比例?

科创板由于是改革创新实验田,上市前五个交易日不设置涨跌幅,如果券商持股过于集中容易控盘,导致流通性不好,另外如果持股过于集中,在出现极端暴跌行情下,也容易出现大幅度亏损,毕竟不设置涨跌幅限制,这个主要是为了风控考虑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旦一只股票持股过于集中,势必会走出庄股走势了,这个也不是上面想看到的结果,庄股对应的就是暴涨暴跌走势,就如近期的金逸影视


先拉一波,随后就是连续六个跌停,如果持续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对整个市场的风气带来坏的影响,出现多了,韭菜也就不想被割了,市场就又是一潭死水了!

限制券商科创板股票集中度和设定新的维保比较既是为了券商自身资金安全,也是为了给市场营造健康的投资氛围!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券商为何要限制科创板股票持仓集中度,是出于风险把控的问题。因为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科创板的两融问题。如果客户融资买入或普通买入时,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过低,可能会引起客户账户的个股持仓集中度过高,从而引发因集中持有风险证券引发的风险。

所以设定新的维保比例,成为关键:

那什么叫维保比例呢?可能散户,都听不大明白。我来用白话举例说明。比方说,你有100万资金在股市,并且融资了100万。但是你只能购买10万的科创板股票。这个就叫做维保比例。因为你融资了100万,但是你只能购买10万的科创板股票,通过这种方式限制了你在科创板股票购买的集中度,从而解决因集中持有风险证券而引发的风险。初衷应该是为保护参与两融投资者的一种手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看你的保证金,你的保证金越高,你的风险越小。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设定新的维保比例过低,也有可能会降低参与融资客投资科创板的积极性。

因为维保比例过低,可能会引发风险,但是参与两融的客户,一般都喜欢;如果维保比例过高,可能会降低风险,但是参与梁蓉的客户,一般不太喜欢。

再一个和原先的两融业务维保比例如何区别对待

同时因为涉及到主板的交易规则,主板的平仓线是百分之130,券商有两天追加保证金的时间。但是,原来的交易模式是每天有涨跌幅百分之10的限制。而科创板他的交易规则,可能不是的。好像是前五天不设置涨跌幅。五天以后,科创板的涨跌幅限制是百分之20。所以,科创板和主板,因为交易规则不同,而可能会引发,维保比例不同和追加保证金的时间造成不同。所以,可能会引起客户的不适应性,也会引起,两融业务的方向转变,带来新的难题或者矛盾点。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