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老牌基金有什么风险

jijinwang
【“橱窗基金”多为债券基金,这只产品的基金经理“有两把刷子”】“橱窗基金”是指那些因大额限购而“看得到买不到”的基金,据公开报道,目前市场有35只基金限购金额在100元及其以下,其中有24只基金是债基或偏债基。
笔者发现,老牌公募长盛基金旗下多只债基业绩表现不俗,买不上 “橱窗基金”没关系,还有“通罗马的路”——例如长盛盛裕纯债A,每天累计申购不超过100元,但由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长盛安逸纯债A单日限购金额为10000元,另外,今年新发的长盛安逸纯债E份额还不限购。来看业绩,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长盛安逸纯债A近三月、近六月、近一年收益分别为1.49%、2.37%和8.21%,该基金近一年收益在1096只同类产品中持续霸榜前2名,表现稳定优异~~
再说说人,上述提到的几只产品,基金经理都是王贵君,现在被誉为“固收投资画线派”。今年的市场,有一类基金经理业绩比较突出,就是管理过专户产品的基金经理,为啥?因为这些人重视绝对收益,专户投资时时刻刻得想着为客户挣钱,客户一般等不得三年,五年,更甭说十年,所以大家看,王贵君管纯债一年有余,但基金净值一路稳健向上。接下来贴段公开资料:王贵君为武汉大学金融学硕士,历任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级分析师,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债券研究员。其于2017年加入长盛基金,曾主要负责专户业务,投资运作注重绝对收益,严控回撤。近10年的信用债投资研究经验使其对信用债投资“成竹在胸”,同时擅长国债期货投资及量化分析。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迷你型基金清盘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今年7月监管部门出手,要求基金公司上报迷你型基金的数量以及解决方案,让迷你基金的问题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存在已久的问题,监管突然出手了呢?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8月28日,2022年以来清盘基金的数量已达到122只,其中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净值低于5000万而清盘的迷你型基金的数量占到多数。

2021年以来,基金市场新发基金如火如荼,基金公司玩概念、炒热点,基民追热点、热捧基金经理,于是新基金一茬又一茬,同质化产品让诸位基民看花了眼,有许多基金募集之初便规模不高。

再加上基金公司重首发轻持营的扩张模式,业绩不佳之时基民纷纷失望退出,造成基金规模收缩归于迷你基金之列。

迷你基金的大量存在,无疑是公募基金管理运作上的缺陷!

而老牌基金公司泰达宏利,截止2022年8月28日,目前存续的64只基金产品中(A/C合并)有11只产品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也就是说,17%的基金都属于迷你基金范畴!尽管2022年以来迷你基金数量繁多,但行业整体占比依旧不足10%,泰达宏利基金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迷你基金规模踩线,修改合同不清盘

除了迷你基金的超高占比,泰达宏利基金在处理迷你基金的问题上也颇为“不拘一格”。

早在2021年8月份,旗下FOF基金资产规模踩红线,但是泰达宏利基金修改合同拒不清盘的新闻就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成立于2017年11月2日的泰达宏利全能混合(FOF)在成立之初A/C合并尚且募集了超过8个亿的份额,规模并不小。

但2018年起,基金规模便迅速缩水,2020年在5000万的线上徘徊挣扎了一整年,2021年一季度报泰达宏利全能优选基金A份额规模为0.25亿元、C份额规模为0.04亿元,规模合计0.29亿元,彻底沦为了迷你基金!

随后在2021年8月16日发布公告称,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混合型基金(FOF)的基金管理人泰达宏利基金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提议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混合型(FOF)修改基金合同终止条款的事项。

而这次修改合同,主要便是修改自动清盘条款!

原本合同中的针对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也就是成为迷你基金之后,基金合同应当终止并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进行基金财产清算。

泰达宏利在修改合同后将处理方式放宽留下了一线生机——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持续运作、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在6个月内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基金在需要清盘的时候不走清盘流程却另辟蹊径直接修改合同,泰达宏利这么做究竟为了什么?

虽然泰达宏利给出的理由是为提高基金资产的运作效率,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基金长期稳定运行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但侦探哥推测,虽然基金清盘已经是常态化,但是FOF基金却没有清盘的先例,所以泰达宏利基金可能不想成为第一只清盘的FOF基金而奋力保壳!

一年过去了,成效如何?根据该基金的公告,2021年以来多次调整销售渠道和进行费率优惠,仅2022年以来便有25条关于费率优惠的公告!

但在2022年中报泰达宏利全能优选基金A份额规模为0.14亿元、C份额规模为0.04亿元,规模合计0.18亿元,似乎并没有能够力挽狂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FOF基金的在经历了市场的热捧之后逐步退潮,另一方面是泰达宏利全能混合FOF基金的管理尽管中规中矩挑不出大的问题,但长期业绩在同类基金中排到中等偏下的位置,在市场风向发生变动时自然成为了投资者首先抛出的资产。

泰达宏利全能混合(FOF)A阶段涨幅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截止2022年8月24日)

公司动荡业绩分化,热点退去实力尽显

泰达宏利基金迷你基金的占比为何如此之高?和公司的经营不无关系。

泰达宏利全能混合虽然极力避免了成为第一只清盘的FOF基金,但无独有偶,2022年3月份泰达宏利业绩驱动也因为触发了清盘要求被动清算成为量化退潮之后今年第二只宣布清盘的主动量化基金。

同样成立于2017年下半年的泰达宏利业绩驱动,彼时基金募集发行额为3.5亿元。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末,该基金份额仅剩下805万份,较成立之初相比大幅缩水96.17%。

除此之外,仅2022年以来,泰达宏利旗下还有泰达宏利鑫利半年定期开放和泰达宏利品牌升级混合两只基金因为迷你基金的问题触发清盘。

正所谓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在某一类基金爆火之时各家公司纷纷成立新基,但是没有忠实客户托底、没有在同类基金中超凡的管理能力,当热潮退去,便只剩下一个迷你基金的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按理来说,作为一家曾经号称“成长股投资专家”的老牌的基金公司,泰达宏利基金不应总成为那个退潮之后被留在沙滩上的“壳”,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方面是公司内部动荡,股权变动高管频换。2022年8月19日,监管机构公布对泰达宏利基金股权变更申请文件的反馈意见。根据意见中的要求可以看出,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将变更为外商独资基金公司。

而此次股权变更完成后,或将迎来泰达宏利基金成立以来的第七次股权变更和第四次更名!

管理层方面,自2019年8月10日,已经担任公司总经理多年的刘建离职,原本团队中多位核心人物也随后出走,半年内有5位在泰达宏利任职多年的基金经理离职,其中包括已任职12年的“老将”陈丹琳。随后接任总经理的傅国庆由于前董事长刘轶不到一年就被调走,不得不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位。

另一方面则是基金经理频频更换,团队不稳定带来业绩分化。泰达宏利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有1年又362天,截止2022年8月28日,泰达宏利基金23位基金经理中有9位是近一年新聘请的。

旗下泰达宏利成长混合成立19年来,已经进行了15次基金经理变动,最短一任梁辉单独管理仅有16天!泰达宏利人事变动之频繁可见一斑。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8月28日,泰达宏利基金2022年以来具有可比数据的基金产品有92只,其中有41只产品的同类排名在市场的后50%,曾经以投研为优势的“投资专家”如今也不复当年风采。

迷你基金频频出现,困局到底怎么破

这次监管部门摸底迷你基金,要求基金公司在上报新产品时需提交公司存量迷你基金的情况报告,包括名称、数量及沦为迷你基金的时长等信息,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给出解决的时间期限,迷你基金过多可能会影响后续新基金的成立。

泰达宏利如此高的迷你基金占比,会不会成为重点关注对象,甚至影响未来新发基金?!

但是公司的口碑、业绩、经营稳定性、投资者信任度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的,而面对不同的迷你基金,泰达宏利也采取了不同的处置手段。那么到底怎么解决才是妥善的方案呢?

从行业的惯例来看,“迷你基金”的处置手段一般包括清盘、转型、持续营销等方式,但随着监管政策趋严,直接将产品清盘似乎成了基金公司较为普遍的选择。

按道理说,优胜劣汰是行业自然规律,在越来越市场化的基金市场中基金产品出现分化再自然不过。按照规模赚取管理管理费的基金公司面对迷你基金收入微薄但基金运作中的各项流程成本并不会减少,那么此时清盘也是理所应当,有助于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但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侦探哥认为,市场火热的时候用脚投票设立新基金,业绩不佳或是浪潮过去再一清了之,承担损失的还是投资者,对投资者也不够负责任。若是能够是找到产品规模小的症结,然后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自然更为理想。

而像泰达宏利全能混合(FOF)这样公司内部问题尚未解决,业绩也没有明显的改善,持续营销收效甚微的基金,即便管理人不主动清盘,投资者也要早日进行妥善处置,投资的风险不容忽视。

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面对规模太小的基金,或者基金公司已经因为规模问题清盘多只基金,投资者还是要谨慎为宜。

在中国基金报2022年8月21日发布的《“迷你基金”怎么办?》中,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建议“虽然部分迷你基金不具备更有竞争力的历史业绩,但我们仍不建议投资者仅考虑基金的规模,而要从基金的特征、自身的投资需求等方面出发做决策。当然,配置迷你基金前也要考虑到该基金是否存在被清盘的风险。”

中国公募行业发展20多年,当下依旧不能摆脱“赎旧买新”的行业致命弊端,就必然带来“重新发轻持营”的行业症状!一家公募如果不拼命发新产品,就会被同行疯狂发新产品掏空你的规模,自己就成为迷你基金的“集中营”!

同理,泰达宏利可能不是疯狂发产品的典型,但很可能就是这种“疯狂发产品”行业现状下的受害者之一。

不久前,公募基金突破万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破十万只?一百万只?如果中国公募行业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将是人类金融史上的大笑话!

当年搞基金行业,是为了解决股票市场投资者研究不专业,股票数量太多,股民没时间研究股票没时间选股的困扰。如今公募基金数量几乎是股票数量的两倍,选基金已经成了更大的困扰。所以目前这样的发展状况,岂不是“忘记初心”,和当年的想法南辕北辙?

没杀死恶龙的少年,自己却成了更恶的龙!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