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fof基金买不了(为什么选择fof基金)

jijinwang
汇添富:今年首现发行失败的FOF产品,但不能说我不行。
这两天,因为汇添富有只FOF产品募集失败,行业关注较高。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关注,是因为这是市场排名靠前的汇添富基金公司,还是今年以来首只募集失败的FOF产品,大家对汇添富的能力产生了质疑。其实,这更多的是标题党,我们多虑了。
今年FOF基金市场,较年初增加了67只,其中以混合型为主。之所以汇添富募集失败,是因为他们近一年发行的数量最多,达到了10只,规模有44.24亿元,排名前五的,还有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都是老基金公司。发行得多了,失败的几率也就高了,躺平不动的,不会有发行失败的风险。
如果按照管理规模看,100亿元以上的有9家,其中交银施罗德,兴证全球都已经超过200亿元,处于头部梯队,汇添富,浦银安盛,民生加银,南方,易方达,广发,华夏属于第二梯队。FOF基金规模,也是近几年才慢慢发展壮大,特别是从2019年基金大牛市开始,那个增长规模,是几何倍数增长,但到了2021年底及以后,规模增速几乎停滞甚至负增长了。
大众最关心的收益和风险部分,我给了几张图,大家可以看看。不过总体而言,近三个月偏股混合型性价比最高,收益在5%以上的同时,回撤也能控制在10%以内。今年以来,在收益整体为负的同时,债券型,偏债混合型产品回撤较小。
平心而论,如果是年纪较大的,当做养老金用途的,FOF基金中有种目标日期型的产品,确实不错。这种产品会在投资前设定投资的期限和品种,随着投资时间到期,收益到合适位置,会逐步改变投资策略。我看了FOF基金最近2年和3年的收益排行,目标日期型的收益是最高的,近3年收益达到了40%以上,去除牛市的因素,即使有个15%的收益,也是能接受的。
我前期说过,有些FOF基金,只买自己家的产品,不能完全做到全市场选基金,但市场里被机构购买产品最多的公司,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FOF资金流向,前5名分别是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鹏华基金,招商基金。机构的眼光是独特和辛辣的,他们看好的公司,我们更要多多关注。
你如果不知道怎么选择基金,FOF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学习下。

来源: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作者:专注私募研究的

很多人想买私募却不知道如何下手,于是把钱交给专业的人打理,入手了FOF基金(即一揽子产品)。但不少人买入后的体验并没有特别好,不仅没有拿到预期的收益,还被“双重收费”。

为什么很多人买FOF都踩了这样的坑呢?风云君为此专门采访了一位前FOF基金经理,看看他眼中的FOF产品是什么样子的。

你买的是不是都是销售导向型的FOF?

FOF没有官方意义上的分类,主要投资标的是基金的产品都叫做FOF,但是我会结合产品的定位自己去做一些分类,主动管理的属性由低到高分别是:

1、通道类。这类产品虽然也叫FOF,但有可能就是投向一家公司的几只基金,甚至满仓投一只基金。这类产品主要是一个通道的作用,这个结构设立的初衷不是投资导向的,是销售/业务导向,跟你自己去直接买底层也没什么太大区别。所以这类产品虽然叫FOF,但并不是真正的FOF,如果确实需要买一只真FOF,不要看这类产品。

2、拼盘类:这类也是销售为导向,挑选3-5家市场上比较热门的优质产品,固定比例组合,形成一只FOF。投资标的和投资比例,在运作中过程中基本不变。这类一般也是业务导向的,卖点是100万配置N家最优质的产品,个别时候还有稀缺产品额度。

3、单一策略类:这类FOF专注于投资单一策略,比如主观多头类FOF、比如华软的指增类FOF/套利类FOF、博孚利的纯CTA-FOF等。这类FOF无法分摊单一资产或者单一策略整体的风险,追求的是在阿尔法层面上更加均衡,整个策略夏普指标更好。

比如一个股票多头类FOF,他可以选择股多产品中各类风格做的最优秀的管理人做配比并动态调整,追求相对稳定的超额,以及在结构化行情中也能有一定的表现。但是这类产品在整个股指普跌的时候很难有效分散风险,会有跟随指数的回撤。

从这个角度讲,最适合做单一策略类的FOF是CTA-FOF,CTA涵盖范围要更广,每个策略收益来源都很不一样,各版块相关性也很低。

举个例子,比如股多FOF配了一个医药基金,一个消费基金,系统性风险时两个板块可能都跌的很惨,FOF也规避不掉。

而如果CTA,配了一个主观黑色策略,一个主观农产品策略,再加上多空双向交易,这两个子策略的相关性,甚至可能会比股票和商品两个资产的相关性还要低。

那当然就达到了很好的分散配置的效果。更何况还有趋势策略、套利策略、高频策略各种低相关策略。如果说要是单一策略FOF,我比较推荐的是CTA-FOF。

4、配置型FOF:这类FOF其实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FOF。一般的配置型FOF可能会有各个策略的配比范围,比如防守类策略(中性、套利、高频)+进攻类策略(CTA趋势、股票多头、指增)两者区分,或者在不同资产类别中区分,比如商品+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比如各位投资者熟悉的明晟东诚。

要做好这类策略其实非常不容易,我觉得有很多考验管理人的点,比如:

宏观大类资产的择时能力,结合宏观经济指标、权益资产价格、商品波动预期、利率水平等等综合考虑;而且FOF的大类择时一般是大周期的择时,没办法择短时。因为FOF的调仓不像自己做交易,收盘卖了股票,第二天早上出金就能进期货账户。FOF是去调私募基金,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

子标的尽调能力,好的FOF在每类子策略中都会去努力筛选这个领域做的比较领先的管理人,可能不会像单一策略FOF追求的那么极致,但是也需要尽可能选好。而且大类资产配置FOF需要管理人各个子策略,包括非常冷门的策略适应的市场环境了如指掌,这方面会比单一策略FOF要求更高些。


其实2、4对比的话,我觉得举个形象的例子:

拼盘类就像你去快餐店点一个汉堡套餐,有汉堡、可乐、薯条。你虽然不想喝可乐,但是很想吃汉堡+薯条,考虑到价格和方便程度,也就直接点个套餐了。

配置型就像你想吃西餐,请了西餐厨师。你也不用管每天吃啥,他会根据自己调整菜品,做出符合你口味的菜品。

那,什么样的FOF才是好FOF?

简单说,不让人操心的FOF就是好的FOF。

比如我选择一个股票多头类FOF,我就是希望能获取长期权益市场的增值,我不懂什么成长风格价值风格,没精力投前还要评估他什么时候能好什么时候不灵。我也不想听这段期间因为XX原因,XX策略不适应这种风格,所以没跑赢市场BALABALA的这种解释。我就想看到各个阶段他涨的比指数好就行了。

如果我要选一个均衡配置型的FOF,那我就要更省事了。每年底给我一个正收益,长期5年让我获得8%也好10%也好的年化收益,至少跑赢通胀吧。中途起码别像单独投资股票,两个月跌个15%就行了。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私募FOF,结合我的投资目标,在投资过程中我不希望有太多的担忧。最好我唯一一次联系销售就是在购买的时候,中间没有太多需要解释的过程。

很多人买入私募FOF之后体验不好,可能是因为买到的基本都是销售导向型的FOF产品,底层主要配置当下热门资产,后续调仓的动作也比较少,其中的风险与追高买入单一底层资产的风险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正确买入FOF的姿势应该是结合当下需求和已有资产配置情况,搭配单一策略类产品或者配置型产品,充分发挥FOF基金经理的配置能力,去满足自身的配置需求。买入FOF,与买入股票、私募也是一样的道理,切忌追高。

风险提示:本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