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聪为什么做基金会(智行基金会创始人杜聪)

jijinwang

他叫杜聪,出生于香港,十四岁时随全家移民美国。

那是1980年代,作为一名随父母从香港到达美国的新移民,杜聪在旧金山读中学。

当时,艾滋病在美国刚刚被发现,并爆发疫情。1981年,美国男同性恋者很多相继感染死亡。患病者通常被赶出家,丢掉工作,医疗保险也拒绝支付治疗费。同性恋者被妖魔化。

这个时候,杜聪的高中老师感染艾滋病去世,从此他开始了对艾滋病的关注。这个期间,天天报纸都有刊登艾滋病的死亡人数,其中包括很著名的演艺界人士。

高中毕业后,杜聪到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学士学位,又在哈佛完成了硕士学位。

杜聪在哈佛大学

很多患者被歧视,大人被开除出工作岗位,孩子被开除出学校,杜聪成为了一名艾滋病志愿者。

从哈佛大学硕士毕业以后,他进入华尔街从事金融工作。

杜聪在金融界的职业发展得非常顺利,在美国居住了13年后,他回到香港工作。27岁,担任瑞士银行驻香港联席主席。

29岁的他当上一家投行的副总裁,正可谓当上CEO,走上人生巅峰,就差迎娶白富美了。

在投行工作时,他会到内地农村去看项目。看的是修建高速,桥梁这样的项目,这通常是非常偏僻的地方。那是1995年,当地村民普遍都还没有听说过艾滋病。

1998年,杜聪与好友成立了智行基金会,做艾滋病的预防宣传和安全套的发放。

一次他在北京参加了一个防艾会议,遇到一对从河南前来求医的父子,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当时在我国华中地区,许多农民因贫穷去卖血,最后导致大面积艾滋病感染。

他开始担心中国会重复美国的悲剧,于是前往当地考察。

在那里,他第一次目睹艾滋村的“人间地狱”。由于当时没有开始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一旦得了艾滋病就一定会发病死亡。

村外头是一个连着一个的矮矮坟圈,屋里面是一双双绝望而痛苦的眼神,看着骨瘦如柴的孩子挣扎着在自己面前等死,杜聪心如刀绞,几次别过头偷拭眼泪。

这里每天都会有人因艾滋病去世,多的时候,甚至有七八个人同时离世,哭喊声充斥着整个村子。

绝望的母亲和骨瘦如柴的艾滋病患儿

在这个阴暗破败的地方,希望是个极其稀缺的东西。

杜聪本来是想帮助这些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的人,可他发现自己去的太晚,许多人已经病危或死亡。除了这些人之外,最让他注意到的是这些艾滋病父母的孩子,他们是村里唯一的希望,大部分本身没有艾滋病,但也受到了很多邻居、同学甚至亲戚的歧视,被贴上克死父母的不祥标签,因为家里没有钱,许多孩子辍学在家。

杜聪在农村和孩子在一起

本来在业余时间做志愿者的杜聪,被这些绝望的眼神抓住了,他发现,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一个重返学校的机会,因为父母们是由于贫苦无知才去卖血的,如果能够让这些孩子获得学费和生活费,重回学校,就可以让他们融入社会。

杜聪意识到,世界上少了一个出色的银行家并不会如何,可那些孩子们却一刻也等不了,他愿意用今天自己所有的成就和幸运去“赌”那些艾滋孤儿们的新生。

从艾滋村回来不久,杜聪便决定辞职了,全职做慈善。杜聪的母亲知道后反应激烈:“我供你读哈佛,不是让你出来做义工的,你要做慈善,可以业余兼职去做。你现在年轻,积蓄可以供你不工作生活几年,等你老了怎么办?你要为你的将来着想!”

杜聪反驳母亲:“将来的事我看不见,现在的事,我不能看见了不管。” 但母亲认定儿子为普救众生而选择了自毁前程之路。

而从金融界退步抽身,众亲友意识中“阿聪是中了邪了”。他周围的人都是一片反对和惋惜之声。

杜聪也想过要找个既有善心又有资源,既具勇气又懂管理,即敢担当又能持久,既有智慧又有慈悲的人来负责基金会投入对艾滋病遗孤的帮助,但一番寻找无果,他不得不承认这个人就是他自己。

他知道觉醒是一个痛苦和孤独的过程,可能要遭到周围人的谩骂和围攻,亲朋好友的疏离,但只要能为那些身处苦难的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自己在这个过程获得了快乐,他认为一切就都值得。

杜聪探访艾滋村家庭

在帮助这些艾滋孤儿的过程中,杜聪自己也曾一度抑郁,午夜梦回想到还有那么多人深陷苦海,他就被一个个悲惨故事拖至黑暗深处无法自拔,可他的内心又在不断自我开解:“我不能因为个人能力有限就停止帮助别人,虽然救不完所有的孩子,但对于每一个帮助过的人的来说,他们的生命轨迹都可能因我们的帮助而百分之百改变。”

二十年来,他走遍全中国100多个县,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一初心。

杜聪与被资助的孩子们

他一直深信,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礼物。

杜聪为孩子们发放助学金

孩子们参加智行基金会夏令营

孩子们的画作

教育是最好的选择,但也并非唯一的出路。

对于那些不想读书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在社会上自给自足的技能,是把他们视为合作伙伴的平等心态,智行基金会为这些孩子提供无偿法式烘焙培训,2015年杜聪在上海创办的Village127面包店,又为他们构造出实现梦想的平台。这些被资助的孩子们曾在法式面包世界杯上获得第四名,他们也在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热爱。目前Village面包店已经实现盈利,利润的一部分会用于智行基金会的助学项目。

被资助孩子曾获法式面包世界杯第四名

“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不一定要借助传统捐款的慈善方式,而是可以探索更多的社会企业模式。将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大众,既能满足他们的刚性需求,同时购买的过程也可以助推公益事业,实现双赢和可持续发展。”杜聪说。

那些卖血而感染艾滋病的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贫穷,所以杜聪也尝试将社会企业模式引入到这些偏僻农村。

他在河南农村创办了一个环保袋厂,为当地一些感染艾滋病的妇女们提供就业机会,工厂如今已经为超过100家酒店提供服务。对酒店而言,洗衣袋的供应只是运营成本的一部分,可对这些感染艾滋病的妇女来说,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尊严地活着。

环保袋工厂的妇女们正在工作

智行基金会为孩子们捐建的图书室

感染艾滋病的孩子

面对这些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青年,杜聪虽然竭尽全力,但也精力有限,他可以伸手将两万六千多个孩子拉出深渊,可处于黑暗底部触不可及的人更多。

随着被救助的孩子们慢慢长大,他们也怀揣着对组建家庭的向往,智行基金会专门提供了相亲服务,通过集体活动或是从资助过的数据库里跨省介绍,目前已有68对感染艾滋病的青年步入婚姻殿堂,并借助母婴阻断技术,他们还生出了72个健康宝宝。

杜聪参加被救助孩子的婚礼

杜聪的脸上写满慈爱,虽然他自己没有亲生骨肉,但他早已将自己的生命延续到这些被救助的孩子们身上,而且他还很庆幸升级成为许多个宝宝的“杜爷爷”,看着一个个新生儿的可爱模样,杜聪知道这是爱所延伸出的希望和善良。

“杜爷爷”和健康的龙凤胎宝宝

杜聪和智行基金会的小伙伴们

20年来通过智行基金会,帮助两万艾滋病遗孤重返校园,融入社会,通过智慧的行动改变社会对艾滋病人及遗孤的歧视。

这件事不是一个月,一年,而是持续了20年。

在他的努力下,智行基金会已经成为民间艾滋救助力量中最正规、最有效的楷模。至今,他已资助了20000多个孩子,其中2510名孩子考上了大学,甚至有的考上了清华、北大,出国留学。

杜聪的家人信佛,小时候他经常目睹奶奶对弱者的行善布施,渐渐也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了善的根源。

“在佛学用语里,行善布施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财施,就像我们为孩子们交学费助学;第二种是法施,例如我们教会孩子做面包的技能;第三种是精神层面的布施,即无畏施,我们希望在智行的帮助下,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个不恐惧、无畏惧的人,让他们能逃出艾滋病的阴影,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重新找回生命的尊严,这也将会是我一生最大的骄傲。”杜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