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9家,包括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
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
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
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老吴注意到,2018年出台的《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对国有金融机构实施分类改革的要求。对于在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国有金融机构,保持国有金融资本控制力和主导作用。具体如下:
对于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保持国有独资或全资的性质。对于涉及国家金融安全、外溢性强的金融基础设施类机构,保持国家绝对控制力。对于在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国有金融机构,保持国有金融资本控制力和主导作用。对于处于竞争领域的其他国有金融机构,积极引入各类资本,国有金融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继续按照市场化原则,稳妥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改革。
写在前面:继六大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十二家根正苗红的股份制银行相继介绍完毕后,很多读者朋友私信或评论问何时发布有关城商行的内容。由于城商行群体庞大,作者一直在构思如何解读才能适合金融小白或者金融求职者,并且在网上搜了大量截止至2022年的公开数据及资料加以整理,本篇我们先来了解城商行诞生的整体背景和衍生历程,争取将城商行轮廓建立在脑海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城商行的定义、基本特征、现状
(1)城商行的定义: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而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较而言,城商行理论上属于经营范围受地域限制的银行本地商业银行。银保监会禁止其跨区域放贷,要求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主要在线上开展,且符合银保监会其他规定条件的除外。
(2)基本特征(除了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等“怪胎”)
总体规模较小:目前全国125家城商行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资产总规模均在千亿以下。
发展依赖性较强:经营绩效好的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集中于那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其主要表现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充裕,政策及监管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较小;中小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且盈利能力强,城市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强;居民人均收入高等因素。
市场定位不清:城市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出市场定位摇摆不定的现象。这突出表现为: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这里面有外部金融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公司治理不完善、业务手段单一、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制约着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3)城商行的现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1.系统内分化加剧:经营不善的城商行如包商银行等已经被接管或面临被兼并的现 实,而一些优质的主流城商行仍在扩表的道路继续前进,不断强化自身在体量上的优势,如北京银行、锦州银行、四川银行等。
2.资产规模较大且发展较好的城商行仍位于经济较发达地区:5000亿以上城商行23家;万亿以上城商行10家;3000-5000亿元之间的城商行有25家。
根据最新数据,万亿以上城商行从高到低分别为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新中原银行(合并前)、厦门国际银行以及盛京银行;其余13家5000亿以上城商行从高到低分别为锦州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广州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重庆银行、贵阳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东莞银行、江西银行与贵州银行;另有25家城商行的总资产位于3000亿-5000亿之间,从高到低依次为苏州银行、吉林银行、汉口银行、大连银行、桂林银行、九江银行、齐鲁银行、华融湘江银行、河北银行、兰州银行、湖北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长安银行、广东华兴银行、甘肃银行、昆仑银行、厦门银行、西安银行、台州银行、富滇银行、温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张家口银行、威海银行以及晋商银行。
3.资产质量和创利能力问题较大:总的来说,城商行群体呈现出不良贷款率高(1.96%)、拨备覆盖率低(182.49%)、创利能力弱(ROA与净息差分别低至0.64%和和1.73%)、资本实力不强(资本充足率为12.82%)等特征。
4.总体趋势数量先增后减:2006年,中国城商行的数量是113家;2009年,中国城商行的数量则为143家;2019年134家;目前为125家。
(二)城商行的发展历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城信社的疯狂:改革开放后(1979年)—金融危机前(1995年)
我国城商行的前身是城信社(城市信用社),在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至亚洲金融危机前的1995年这将近15年时间里,恰恰也正是城信社的疯狂期。同时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历经洗礼,城信社也成为当时经济金融体系变革中的一部分。
1、1978年改革开放后,城市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金融机构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城信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1979年我国第一家城信社于河南省驻马店成立,随后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城信社数量猛增至1300余家。
2、1979年我国第一家城信社于河南省驻马店成立,随后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城信社数量猛增至1300余家。
3、1988年国务院下和央行分别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和《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对城市信用社的性质、服务范围、设立条件等作了规定。
4、1988年8月央行颁布《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将城市信用社的注册资本由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5、虽然1988-1989年央行对城信社进行了整顿和管控,但短暂的时间停留并未阻止城信社新设的热情。
1986年,我国城信社数量增至1300余家,1989年为3330家,1991年为3500余家,1994年则为5200余家,总资产规模更是达到3171亿元(1985-1995年,我国M2从5200亿元增至6.08万亿元)。
(2)1995-2003年(银监会成立前):城信社—城市合作银行—城商行
数量飞速扩张的城信社在1993-1995年迎来了收缩,高达5200多家的城信社让要想起了曾经1000余家信托所经历的过程,实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1993年7月,央行要求地方停止对城信社的新设审批,并收回还未实施的新建指标,同时对存量城信社进行清理整顿。
2、1995年央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信用社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组建过程中,不再批准成立新的城市信用社"。
这也是城商行第一次出现在政策文件中,而城信社的新增也永远成为了历史。
从城信社向城商行转型的过度中,城市合作银行是迈不过去的一个标志。
3、1995年6月22日,我国第一家城市合作银行,即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随后北京、上海也相继成立,当年7月城市合作银行数量达到16家。
4、1995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从1995年起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进行第一批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这算是城市合作银行的第一批试点;
5、1996年央行将范围扩大到GDP达到57亿以上的60个地级市,这算是第二批试点,合作城市数量达到95家;
6、1997年12月,在东莞等58个地级市开展城市合作银行的第三批组建工作。也即1995-1997年期间,143家各地级市开展了地市合作银行的试点,这也意味着有145家城市合作银行。
7、1998年3月,央行与国家工商管理局联名发文,将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同年6月央行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城商行做出了统一法人管理的要求。
至此145家城市合作银行更名为145家城市商业银行。
8、1997-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当时所面临的困境使得主要服务于外向型和地方型企业的城商行面临最为致命的冲击(当然当时的整个银行业均面临相类似的命运)。
在1995-2002年期间,城商行数量从145家降至100余家,但城商行资产质量比较严重的困局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资本匮乏、拨备不足、质量恶化的问题持续存在。例如,2004年6月按照一逾两呆口径计算的不良率高达12.36%。
图片来源于网络
(3)2004(银监会成立后)-2016年:城商行的整合与跨越发展
银监会成立后的十年,是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2003-2013年)。2013年后的三年则城商行风险集聚的五年。
1、2003年,银监会正式从央行脱离。当时的城商行仍然面临资本匮乏、拨备不足、质量恶化的困境,2004年6月按照一逾两呆口径计算的不良率达到12.36%。2004年6月时任银监会主席唐双宁提出:
银监会鼓励城商行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规则实施联合重组,同年11月银监会发布了《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重新启动城商行联合重组、跨区域经营以及上市等系列进程。
2、2006年银监会出台《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明确提出:
"对于满足各项监管要求,且对达到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业银行,将逐步允许其跨区域经营"
同年4月,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成为我国首家实现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案例,直至2011年北京银行被中央领导点名批评而暂停。
3、2006-2007年的改制潮让城商行有了诸多民营企业的成份,而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稳增长压力的加大让城商行也承载着更多政府融资平台的职能。
4、2004年,兴业银行以4.30亿元收购几乎破产的佛山商业银行,将其组建为兴业银行佛山分行。
5、2005年12月28日,安徽省内6家城商行和7家城信社合并成立徽商银行,这应该是我国第一个省内联合组建银行。
6、2006年,平安保险集团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并向平安银行定向增发,形成深圳平安银行(2012年再次与深圳发展银行合并成为新平安银行)。
7、2007年1月24日,江苏省内除南京银行之外的10家地级市城商行根据"新设合并统一法人、综合处置不良资产、募集新股充实资本,构建现代银行体制"的总体思路成立了江苏银行。
8、2007年10月10日,长春市商业银行、吉林市商业银行、辽源市城信社等合并成立了吉林银行。
9、2010年10月,株洲市商业银行、湘潭市商业银行、岳阳市商业银行、衡阳市商业银行和邵阳市城信社合并组建了华融湘江银行。
10、2010年12月,黄石银行、宜昌市商业银行、襄樊市商业银行、荆州市商业银行、孝感市商业银行等5家省内城商行合并组建了湖北银行。
11、2001年8月被停业整顿的汕头市商业银行,于2011年2月重组为广东华兴银行,并于当年9月正式开业(哈尔滨银行是其发起人之一)。
12、2011年11月,平凉市商业银行、白银市商业银行合并组建甘肃银行。
13、2012年4月,厦门国际银行和宁波国际银行两家中外合资银行纷纷宣布改制成为城商行,后者更名为宁波通商银行,前者则继续保留原名称。
14、2012年10月,遵义市商业银行、六盘水市商业银行、安顺市商业银行合并组建为贵州银行。
15、2014年8月开封银行、安阳银行、鹤壁银行、新乡银行、濮阳银行、许昌银行、漯河银行、三门峡银行、南阳银行、商丘银行、信阳银行、周口银行、驻马店银行等13家河南省内城商行合并组建中原银行。所以我们才看到城商行的数量从2013年的145家降至2014年的133家。
(四)城商行进入严监管后的精品化和大分化时代
1、2016年严监管后,城商行潜在的风险问题开始暴露,而2019年以来的包商银行、锦州银行以及恒丰银行的重组便是最好的案例。但这并不是结尾,2020年以来山西银行、四川银行以及辽宁省计划将辖内12家城商行重组合并等事件同样也是从风险化解的角度考虑的,因为这些被重组合并的城商行本身便已经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2、由于历史、体制、政策等原因,主要服务于地方、中小企业的城商行在抗风险能力方面要明显弱于全国性银行,在全国性银行已席卷全国主要细分领域的背景下,城商行的发展显得异常艰辛且备受政策约束,而顽强的城商行体系仍然在不断努力、转型升级,力图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3、这两年的数据清晰地显示,现在的城商行已经比较确切地进入精品化和大分化时代,头部城商行和优质城商行的优势正逐步凸显,当然这个群体数量目前来看并不多。以数据为例,2019-2020年期间,城商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较国有大行、股份行均明显处于劣势,这在2016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特别是从2020年整体数据来看,有7家城商行总资产下降、38家城商行的营业收入下降、66家城商行的净利润下降,上市城商行中的盛京银行、锦州银行、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江西银行和晋商银行的2020年营业收入则分别下降22.60%、59.80%、3.43%、10.23%、20.59%和4.3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银行的基本知识和就业建议,请点击作者关注,有任何问题或见解请您在文章下方留言或私信作者,作者会在看到后第一时间进行问题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