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住房基金怎么用(教师的住房基金怎么扣)

jijinwang
【这个乡镇“筹资”有方,奖励一位90后教师价值200万元住房】 据浙江在线,9月10日9时许,在浙江台州临海市杜桥镇第一会堂,一年一度的教育提质大会如期举行,389名老师在教师节当天获得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该镇新乡贤捐赠的教育基金。其中,一名90后教师获得了价值约200万元的住房奖励。另外,他还获得了教学成果奖和奖金10万元。https://news.nbd.com.cn/s/47Mdh (嘉玛)

不知不觉间,朱细芬和李亚东已在乡村小学工作了11年。这对出生于80年代末的年轻夫妻,大学一毕业便一头扎进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的大山深处,一扎就是十几年。

走进山里、走上讲台,他们就坚守下来

当被记者问及为何选择乡村教师作为一生的职业,清秀的朱细芬没有犹豫:“因为父亲。”

朱细芬的父亲是一位在乡村工作了一辈子的教师,几十年、一辈子,三尺讲台、一根粉笔,带给很多乡村孩子、乡村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幼时的朱细芬就朦朦胧胧地懂得,人的成就不一定要用金钱、地位来衡量,从那些长大学成、归来看望老师的学生眼中,她看到了尊重与感恩,也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于是,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梦想,从儿时起,就在她心里扎了根。

同样的问题提给李亚东,这个爽朗的山西小伙儿突然腼腆了起来。他看着媳妇儿,憨憨地笑着:“因为爱情。”说到这儿,夫妻俩不禁相视一笑,笑意里有理解,也有疼惜。

无论是因为理想,还是因为爱情,走进山里、走上讲台,他们就坚守下来。

以爱为底色做教育,寻求心灵的碰撞

2017年,夫妻俩被调到一所已经建校70多年的村小——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相距不远的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正是红军“半条被子”故事发生的地方。

刚来时,学校有139名学生,加上他们俩,老师才4人。从学前班到三年级,4名老师各带一个班。学校的条件也不好,只有1栋教学楼,旁边的住宿楼不通水,电路也有问题。

看着简陋的学校,夫妻俩暗暗下了决心:既然来了,就要把学校建好、把孩子教好。凭着大学时期打下的美术基础,夫妻俩一笔一画,将学校的围墙全部用绘画悉心装点,主题就是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讲述初心如磐,讲述鱼水情深。

为把学校建好,夫妻二人没少往村里、镇上跑,一次次争取扶贫资金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二人的争取下,也随着各地加大力度改善教师住房条件、落实教师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周转房建设,第一片小学条件一点点变好了。校园校舍连续3年提质改造,原本高低不平的操场平整了,宿舍楼通了水、电,教室也有了直饮水,楼内建了卫生间、装了热水器,如厕、洗澡的问题逐渐解决。

最幸福的,不只是硬件条件的改善,还有学生们的成长。起初接手时,夫妻二人发现第一片小学的孩子,多为留守的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于是,他们以爱为底色做教育,寻求心灵的碰撞:学生接受知识速度慢,那就耐心多教几遍;家长不重视,那就和家长多沟通;孩子性格内向,那就一起做运动……在耐心的陪伴和鼓励下,孩子们日益开朗起来,学习能力也渐渐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变化一天天悄然发生。

着眼于当前孩子们的成长,更注目于广袤乡村的未来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第一片小学,勉励学生们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个场景,让李亚东感觉很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来的时候,嘱咐同学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这让我们感觉,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对于已经是第一片小学校长的朱细芬来说,压力和责任就更大一些。这几年,随着学校建设越来越好,不少家长会慕名把孩子送来。“家长信任我们,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朱细芬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目前学校的10名年轻教师。

如今,学校的10名年轻教师,平均年龄仅20多岁。如何帮助年轻教师尽快理解教育的内涵、教育的真谛,进而爱上教育、爱上教师职业,让这些年轻人有干劲、有价值感、有幸福感,留得下、干得好,是朱细芬最常思考的问题。

“好好做一名乡村教师,不仅要将其当做一个职业,更当做一份事业;好好做一名乡村教师,不仅出于奉献,也因为热爱;好好做一名乡村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当前孩子们的成长,更注目于广袤乡村的未来……”朱细芬和李亚东告诉记者,这不仅是他俩的心声,也是将青春奉献给乡村教育的广大乡村教师的写照。(本报记者 赵婀娜)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