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开证券账户,也是因为大学一同学进了证券公司,让我们帮忙支持一下业务。
我拉着身边亲朋友好友,在他名下开了十几个账户[捂脸][捂脸]
别人怎么样我不清楚,反正我是一直在赔。
买入还要百分之一点几手续费的基金,现在已经跌了20%了,不知道这基金经理怎么好意思收这个钱的[捂脸]
据说买龙头股可以抗跌,我也坚信,所以在它跌的时候,我就不断抄底,我以为我抄的是底,结果都抄在山腰上了[捂脸][捂脸]
去年买了20万,亏了七万多[捂脸][捂脸]
今年买了4万,亏了7000多。
不错,有进步了。亏得越来越少了[捂脸][捂脸]
站在普通投资者的角度,看基金经理
上周,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买的指基盈利9.5%了,该不该卖?”,这两天我又看到有人说“低仓遇到暴涨,跟不跟?”,两者表面上似乎在问“以后会涨吗?这波行情要结束了吗?”,但内里其实是难以控制的迷茫、焦虑情绪。
很多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比如你说短期行情不重要,牛市迟早会来,各种数据告诉我们应该做价值投资、做长线投资……这些道理别人不知道吗?只是知道归知道,行动归行动,当下舆论观点的影响远远大于这些轻飘飘的话。
说“投资要理性”,就相当于说“做人要上进”“工作要奋斗”,很正确,但弹不起什么水花,控制我们的,经常是情绪,而非理性。
(图是随手画的,数据是捏的)
上面这张图,姑且称它为股民甲由入市到销户的心路历程吧。市场中,被割得最厉害的是牛市末期进场,熊市低位抛掉那些,但这部分人在市场里一般只是昙花一现。更多的是学习过一些知识的投资者,尽管较一张白纸时已经懂了很多,但决策多凭感觉,没什么清晰的策略。
巴菲特在《聪明的投资者》序言曾说:“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者内幕消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伤害。”
巴菲特老爷子说得很明确了,一个是要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另一个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这东西,是比较玄乎的,属于我觉得自己能控制,但回过头来看好像并没有成功控制的一个东西。现在看涨跌盈亏什么的太方便了,拿个手机就能刷刷刷,很容易放大短期数据对我们的影响,进而做错误的决策,所以我教大家一个方法:
减少交易频次
当你把交易频次降低到一定程度,比如说每月只允许卖出一次,越是给自己加限制,就会越谨慎,将自己从当前情绪抽离出来。
不过,即使减少了交易频次,也只是削弱了情绪的波动对决策的影响,情绪还是在的,也还是会影响理智,所以减少情绪波动的终极方法是: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定下自己的投资策略。当你想违背自己定下的策略时,得先想想,是自己的策略有问题、还是被市场情绪控制,风格漂移了?
别人的体系像空中楼阁,自己的体系总是脚踏实地的吧,从基金的选择到买卖,像基金经理做投资一样,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应该更不容易被迷茫、焦虑控制了。
所以前几天我试图探讨交易策略问题,写了一下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点击查看),但朋友跟我反馈说写得不太清楚,于是今天补充一下。
首先,无论左侧交易还是右侧交易,买入都是在相对低位,卖出都是在相对高位,这个“相对”到什么程度,可以看PE和PB,省力点直接看百分位。
(截图自且慢的每日估值)
(图为投资经理观察自制)
在高位买入的,无论左侧右侧亏损风险都是很高的,这种决策并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也可以看到,单论指数的话,大部分的PE、PB都处于安全区域,不是做波段的话安心持有、甚至加仓也没什么问题。
然后就具体到每个人的偏好了。就个人而言,倾向于左侧买、右侧卖。在左侧买是因为我懒得空仓等,在右侧卖是因为个人性格偏向保守,很容易早卖,也算是对个人投资策略的尝试。这里也提醒大家记得在三点前买卖,不然就是按T+1日的净值计算了。
就当前阶段来说,以2449为底,算是从左侧进入了右侧,并且进入了盘整阶段,于我而言这个行情该做的都做了,也没必要看别人吵是会涨还是会跌。
篇幅所限,说不了太多,除了“买卖”,还有其他如“基金选择”“基金经理选择”“组合调整”等都应包含在策略里,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源自投资经理观察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