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基金属于什么性质呢?这里的教育基金是指学校为了鼓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工作期间给予的一种奖励。比如说,学校每年都会评选优秀教师,并且给予予一定数量的奖金,这些奖金可以用来购买一些书籍、电脑等教学设备,也可以用来支付一些生活费用。当然,如果教师在教学上取得了突出成绩,那么他们的工资待遇也会随之提高。不过,在我国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工资待遇非常低,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满足。
一:学校教育性质什么意思
今年招生季的尾巴,一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公管专业’)从83所大学名单上消失了”的消息引发了来自学界、社会界等多方面
该话题一经发布立刻登上热搜,评论里有不少人表示自己选的专业读着读着就没了,也有网友质疑公共管理专业是否已经过时。随着热度的不断攀升,也引发了网友关于“大学专业因何设立又因何裁撤”的讨论。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每年集中进行一次。最近一次是2022年2月,全国本科高校共新增了备案、审批本科专业1961个,撤销专业804个。
一些专业在过去大幅跃进,而现在又面临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被撤掉的命运,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高校作为社会的人才输送基地,大学专业的设立与消亡,反映了社会什么样的发展图景?
过去十年
我国本科高校共裁撤2964个专业
高校为社会培养人才,所以设立专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变化,每年会因为产业发展增设许多新专业,当然也会淘汰一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及就业率过低的专业,而这些专业,也经常被网友调侃为“过气”专业。
2012年教育部重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逐渐下放了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审批权,也开始了各大高校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
从教育部公布的审批名单来看,从2012年到2021年,全国本科高校共撤销了2963个专业,且近几年有不断上升之势,这也侧面说明我国发展速度日新月异。
有些专业的设立是为了迎合热门产业的人才需求,但随着社会发展的迭代升级,有些职业岗位会迅速淘汰,曾经的热门就会变的无人问津。
比起不断扩大的裁撤范围,新增专业数量也在陆续增长,从2012年至今,我国本科高校共新增超两万个专业,每年新增的专业数量都维持在两千个左右。电竞、螺蛳粉、小龙虾这些具有时代特色或符合地域发展特点的专业在近两年成立的也越来越多。
从香饽饽到被裁撤
公管专业咋就成了“过气王”?
一直以来公管专业主要研究国家对公共事业的管理、公共事业单位对内部事务及社会事务的管理,是适应一定时期内我国发展特点的专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过重要角色。
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高校设置公管专业,1999年东北大学和云南大学公管专业首次招生。仅2000年至2001年,开设院校就从57所增长至132所。
但该专业在近十年里,被91所大学直接抹掉了,是所有专业里最多的。
对于被大面积裁撤,有高校表示主要是因为该专业大而全、空泛、特色不明显,主干课程可心竞争力不强。将目光放至社会面,则会有新的发现:从招聘网站的数据来看,对公管专业的职位需求,2019年比2018年下降了31%,2020年比2019年又下降了37%。
也就是说,社会面对公管专业的岗位需求在减少,导致该专业就业率降低,所以在招新生时得不到学生青睐,这样一圈下来,高校考虑到发展需求,自然会关停该专业教学.
在我国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的背景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83所高校专业名单中消失”反映了我国专业设置以行政管理体系作为参考,存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同时,在近十年的高校裁撤专业TOP25里也可以看到,除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专业在近10年里也分别被裁撤了87、84次。
与之相对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成为热门。就说现在,网购、行程码、就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数据化、智能化,这也促进数据智能产业势必会成为热门行业。
2022年1月25日,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白皮书》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需求很大,这也意味着行业需要更多高技术人才来支持和推动发展,懂技术、懂跨界、更懂合作与共享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时将更受欢迎。
“新工科”成为市场宠儿
专业新增趋势体现出区域偏好
不管是新增还是裁撤,工科类专业都是变动最大的,毕竟目前工科是拥有专业数量最多的一个学科类别。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工科目前共有31类232个专业,排在所有专业类别第一。
在新增专业方面,2012-2021年,工科累计新增专业8108次,其次是管理学2908次、艺术学2445次、文学2086次;在裁撤方面,工科依旧独占鳌头,10年累计裁撤836次、其次管理学520次、艺术学425次。
相比工学专业调整的频繁,哲学、历史学、医学、农学拥有专业数量则相对稳定,无论是新增还是撤销,变动都不大,甚至在几年里,哲学、历史学的专业数量都是不增不减,当然这也与哲学、历史学本身专业数量少有关。
工业是国民经济命脉,尤其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期,“新工科”迎来发展潮。
2012年-2021年,大多数新增的专业,都与“新工科”有关。那么,“新工科”是个啥?
2017年2月,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新工科”就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就是在各类政府发展规划里经常提到的的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多数情况下都要靠这些专业来推动。
当高校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挂钩时,增设和裁撤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到国家政策、或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而出现明显的区域偏好。
2012-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点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平稳以及资源较好的华中、华南地区。
有研究将省域内新增的人工智能点数与该地区的GDP增加值,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得出省域内的人工智能专业点数与GDP增加值,第一、二、三产业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
高校裁撤专业还会持续增多
除了每年教育部审批的新增及裁撤,对于一些浪费资源、设置臃肿的专业,教育部也会勒令其限期整改。譬如在2021年教育部就通知6个高校专业被撤销学位授权,5个专业需限期整改。
在前几年,一些高校为了抢夺生源、争取更多教育经费,经常会设置一些与学校性质无关的专业。2016年中国青年报一篇评论就指出, 之所以相关高校一些专业被亮红牌,与高等院校追求建设“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有关。“学院”改名叫“大学”,专门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诸如农业大学设立小语种学科、财经类大学设立中文系的现象比比皆是。
而现在,经过社会实践检验,一些不符合发展需求专业逐渐被取消和裁撤。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史静寰就认为:“不撤销专业最后遭淘汰,才是更大的问题。”
对此多个省份都出台了相应调整专业文件:高校壮士断腕,在学科规模上主动瘦身,不再贪大求全。
有专家称,在高校本科招生数量增长速度趋稳的背景下,撤销专业的数量未来还会持续增大,高校设置专业不再追求“大而全”。
总而言之,专业设置盲目扩张、粗放发展的阶段正慢慢地过去,教育相关部门拥抱变化,随着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上的自主权逐步放大,未来的学科将更服务于产业,更回归理性。
参考资料:1、蒲元林,成都理工大学,《我国高校新增本科专业与人才需求契合度评价》;
2、韩中锋,中国青年报,《高校追求专业“大而全”的秘密》
https://zqb.cyol.com/html/2016-03/29/nw.D110000zgqnb_20160329_2-02.htm
数据新闻
新媒体设计:苗奇卉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