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贷款为什么需要买基金(贷款车为什么不能办临牌)

jijinwang
说实话,有实力全款买多少套都可以,因为现在钱超发贬值,最近物价都涨了多少了,白菜豆角都涨了,其他投资渠道风险比买房子大多了,什么股票基金做生意民间借贷借给什么亲戚朋友等很多都是血本无归,但是如果是贷款按揭炒房那还是算了吧,刚需只需要名下只有一套房,买第二套就是炒房,但是刚需买房也不要再买期房了,买现房二手房。

我不看好郑州建立纾困基金解决烂尾楼的前景。

先说结果:

1、纸面上,郑州设计的这个纾困基金或许能募集个800亿人民币,但实际上能否募集到这么多资金,高度存疑。(网上有说几千亿资金的,我觉得都是在吹逼。)

2、或许能解决少数几个烂尾楼,意思一下。但是,如果你预期这个基金一出,就嘁哩喀喳地把郑州所有的烂尾楼盖完,那你大概率要失望的。

3、最终还是要等中央下场,但是现在中央很明显不愿意下场,而是先看着(希望)地方政府自己搞掂。这事实上拖延了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当于给炸药接长了引线,然后告诉炸药旁边的人,不要慌。这种接长引线的做法,并没有拆除危险,而每次接长引线,燃烧都会越来越快。



来简单说下原因:

1、核心的纾困专项基金(母基金)只有100个亿,出资的是中心城市基金,大股东(实控人)是郑州市财政局,还有几个城投的股东。

我们这里就当这100亿是财政局出资的,你觉得这100亿资金能够一次性到位吗?行吧,我们就当这100亿能最终到位,但要解决郑州烂尾楼问题,肯定是杯水车薪。

所以还要撬杠杆。

2、杠杆怎么撬呢?就是通过这个母基金,成立若干子基金。一个子基金里母基金的出资原则上不超过30%。按照这个比例,100亿的母基金总共可以撬动700亿的子基金,加在一起一共800亿。

子基金的钱哪里来?

计划文件里说了一大堆,包括央企,省级国企,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融资平台和银行等等。

但是主力肯定是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银行。央企凭啥要出钱?可能省级国企会出点钱意思一下,但是毫无疑问,这些经营主体没有出钱的欲望,除非把烂尾楼变成可以**的好项目。很难,几乎不可能。

问题来了,利用已经亏损累累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来救助破产的房地产开发商。这个核心逻辑就存在问题。事实上,郑州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状况可能比他们要救助的房地产开发商还要糟糕。

例如,市政府呼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救助基金提供至少 200 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但是,自2015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本身已经累积了超过1000亿元的亏损,债务翻了3倍,超过7000亿元。

图 . 郑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断亏损,债务翻了三倍


资料来源:Wind 和 MacroPolo。注:利润以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计量。

如果叫地方融资平台给土地拍卖托市,起码融资平台能拿到地,这些地可以抵押银行贷款拿到资金,但是收购烂尾楼能拿到啥?烂尾楼的地早就抵押给银行了。

这就说到银行,诚然,这些年一些地方银行,包括村镇银行就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国有大银行是不用想的),但是自从河南几家村镇银行出事后,现在想要继续无底线地动用地方银行的资金,风险极大,包括经济风险和其他风险。

所以,纸面上的资金最终能落地多少,高度存疑。

3、就算这个基金募集了点钱,但是就这么投到烂尾楼上去吗?

不可能,如此没有收益的事情谁会干?就算没有收益,至少也得有个资金保障吧,不然谁来投?

办法还是,基金从陷入困境的开发商手中购买优质资产,然后让他们用这笔钱来盖完烂尾楼。

换句话说,本质上,这还是开发商卖资产自救。

开发商会愿意吗?这些烂尾楼实际上相当于开发商把债务都成功地甩给债权人(业主和银行)了,我凭本事烂尾,凭啥要卖资产还钱?开发商不愿意。

而且这些开发商很明白,他们手里的优质资产,是如果未来政策好转,手里唯一可以翻盘的筹码。看看皮带哥,欠钱一大堆,就是不愿意卖资产,最后逼不得已,资产公司进驻,才被摁着头卖资产。

所以,纾困基金要想拿到开发商手里的优质资产,没那么容易。郑州的百亿纾困基金首个落地项目居然是写字楼,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


4、整个流程下来,我们发现郑州市政府不想出太多钱,于是搞了个救助基金,用这种形式,把问题给到地方融资平台,而地方融资平台无法承受这么多亏损,或者也不想当这个冤大头,所以,最后还是开发商自救,但是开发商不愿意让出自己的资产和业务,就好像恒大。想要留下核心的优质资产,等风来。

当事的各方,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而且这些核心利益无法统一到一个方向上来。所以最终的扯皮可能旷日持久。

5、目前,地方政府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太可能。但是中央目前明显不想介入,因为房地产的税收都是地方拿了,土地出让金也是地方拿了,现在出了问题就要中央兜底了?责权不统一,这就涉及到中央的地方的博弈问题。

最后,“解决”债务问题不是转移债务或扩大流动性的问题。最终,它需要减记债务,并分配相关的损失。现在房地产的问题在于薄记的“账面财富”高于“实际财富”。这些虚高的资产价值最终都要减记,这样一来,整体经济中的“财富”就会缩水。而现在谁也不愿看到这一点。但这又是迟早到来,无可避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