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量散户疯狂“抢基”入市,你在其中吗?
不在
你认为基金这样频发正常么?
在呢,只要买鸡不贪婪,有着平常心,超过存款利息,还是大可能的。
2、为什么有些二手房没人要,卖不出去,而附近却在大量建新房?
很多二手房不是没人要,而是价钱太高。现在的二手房房东不明白两个道理呀。
第一,他们的房子本身不值钱,房价高是因为被大势炒上去的,而不是凭自己的本事把房价弄上去的,现在大势已去,高房价自然也随大势而去了。
第二,他们不明白房地产圈的资金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转型,现在所有的调控政策都是为新的游戏规则也就是长效机制争取时间做铺垫。
曾经有一个发财的机会,注定有些人没把握住。
有超过30%的楼盘建好后卖了十年还在在卖,售馨都是套路。二手房卖不动是因为房子太多了。
最近经常会有人提出二手房卖不出去,但是又有大量新房正在建设的情况,而这些新建的房子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基本上开盘就会售光,老亮告诉你这里其实全都是套路。下面老亮就和大家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拿到一块土地立即就可以开始建房子。开发商一般从谈一个建房项目到真正的开工建设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所以从开发商拿地到开工建设周期很长,这个时候的政策或市场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当开发商在房地产市场比较好的时候拿到了建设用地,但是当他开工建设并能够到达预售的时候,市场可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折。比如在2008年上半年之前拿到的地,那时候的房地产市场是相当的火爆,等开发商的房子建设到可以预售的时候,房子销售情况已经越来越差了,但是开发商又不得不把房子建设完成,否则他前期的费用就全部打水漂了。
房屋越是不好销售的时候,开发商就要越制造一种销售场面火爆的假象,这样才能把房子卖出去。开发商心里很清楚,无论是炒房客也好,还是刚需的购房者也好,大家都是买涨不买跌,开发商越降价房子就越不好卖。
二手房的交易市场,一般是比较能够反应真实情况的,2018年的二手房销售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房地产市场不是很好的时候,你就会看到新房的价格还在不断上涨,而二手房的价格确不行了,而且还很难卖出去。
通过上面的分析,就很容易解释提问者看到的这种现象了,周边的二手房已经卖不动了,新开的楼盘却还在不断的涨价,而且房源总是能销售一空,其实这都是套路。
3、为什么支付宝定期每天很多人抢而且很多时候都抢不到?
由于余额宝的收益日益下降,才会有很多人去购买支付宝定期。由于支付宝用户太多,支付宝给人安全靠谱的感觉,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去买,而定期每天限量,所以很多人都抢不到。
其实除了国寿周周盈,安鑫盈,超月宝那几个定期,支付宝每天也会临时发售几个其他的定期产品,只有我们时常注意定期热门推荐就可以看到。
现在有部分定期是早上6点开抢,上次我7点的时候发现有新的定期产品出现,也是可以购买的状态。
另外我们也不必紧盯着这一个产品,在基金里面也有货币基金可选,总体收益跟这个不相上下。有心人可以稍加观察。
另外微信理财通里也有定期(收益也可以),只是微信的口碑不好,很多人不愿选择。
相似的也有京东或者其他银行理财,一般的信用卡APP里都有一些银行理财产品。
以上就是拓天聊财经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因为这些都是类货币型的理财产品,他按照需要一期期的发行,并把每一期都根据市场利率设定好了一个预期收益率。一个理财产品能够有一个预期的收益率的原因是在发行之前这个产品经理基本上已经把这个产品会去投资什么,大概投多少规模,并实现排好了头寸,就是拿多少钱去投,投什么产品,投多少时间。也就说模型一开始已经大致建立完毕。那么相应的,他就必须要限制买的人的金额,如果买的人的金额大于他之前设定好的模型的金额,多余的钱就没处投,就只能存银行了,大家知道银行存款利息是很低的,那么资金一平摊,收益率就达不到他告诉大家的预期收益率了。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预期收益率较高的产品,都是限量发行的原因,池子太大的话,没有可以投资的东西,收益率做不上去啊~~~~
过滴这种日子,玩滴这种术子。人为造成紧张,叫你买不到偏想买。哈哈哈
4、亏损近1800亿,爆款基金怎么就不行了?
爆款基金今安在?只闻亏损不见盈。根据近期天相投顾的报告,截至2022年一季度,近两年新发爆款基金的亏损为1792.21亿元,其中与2020年的爆款基金相比,2021年发行的爆款基金亏损尤甚。
爆款基金今安在?只闻亏损不见盈。
这是投资者对过去两年部分爆款基金的总结。兼具自嘲与无奈的一句调侃,不知勾起多少基金投资者的辛酸往事。
根据近期天相投顾的报告,截至2022年一季度,近两年新发爆款基金的亏损为1792.21亿元,其中与2020年的爆款基金相比,2021年发行的爆款基金亏损尤甚。曾几何时,这些基金引得投资者争相认购,而回看今日,缩水的规模与低于同类基金的业绩使得“爆款”二字显得有些扎眼。
基金公司受访人士分析认为,爆款基金的折戟与市场变化、投资者行为不无关系,而基金公司的营销行为也是其中并不无辜的雪花。
亏损惊人
通常,业内将五日及以内募集完毕,募集规模50亿及以上的新发基金称为爆款基金。
以上述定义为标准,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0年新发爆款基金在2021年整体亏损40.24亿元;而2021年新发的爆款基金在2021年的整体亏损为124.23亿元。
而将2020年与2021年的新发基金合并来看,两年内新发爆款基金在2021年的整体亏损为164.47亿元,其中2021年利润前十的爆款基金总和为151.93亿元,而利润亏损前十的总和为233.70亿元。
此外,两年内新发爆款基金在2022年一季度亏损扩至1627.74亿元。如果将时间线限定在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两年内新发爆款基金的亏损为1792.21亿元。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来看,基金利润与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密切相关,当基金阶段性业绩不佳时往往基金利润率同样较差。如果统计自2019年至2021年发行的权益类“爆款”基金,截止到2022年6月1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32%,不同基金之间业绩差距也比较大。
那么,亏损排名前十的爆款基金表现究竟如何?
以2020年的爆款基金交银施罗德内核驱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交银内核驱动”)为例,2020年1月8日,交银内核驱动募集首日,原定半个月募集期的基金便实现“日光”,短短一日,该基金的募集规模已超500亿,而根据招募书,其限额为60亿。
这样的募集表现与当时的拟任基金经理杨浩不无关系。
2017年,交银施罗德旗下的六成混合型基金跑输同类平均水平,加之以管华雨、赵枫为代表的“中流砥柱”相继离开,交银施罗德可谓风雨飘摇。而当时的杨浩在与当年市场风格相悖的情况下,依然创造了跑赢同类基金的佳绩。
2018年,杨浩继续发力,在交银支付双息平衡,用超六成的股票仓位跑出了远超同类基金的成绩。做出成绩的杨浩和王崇、何帅一起被基民称为“交银三剑客”。
2020年,交银内核驱动募集的消息一出,投资者闻风而至。1月8日当天,第三方代销平台上充满着投资者们的焦虑声音:“买不到?”“哪里可以买到?”“贵公司能不能不进行比例配售?”
而买到的人则是心满意足,其中一位投资者得到配售后写下了“60亿一天卖完,合格号召力,一年后见!”此后,每逢基金波动或出现变化时,该名投资者便会记下这些时刻:“我坚信有回调,等你!”“错过回调,我坚信爬不高,等你”“下周破发也不要紧,重要求稳,以后有成长空间”“等着下半年露肌肉”。
2020年4月,该投资者在某基金代销平台的交银内核驱动贴吧中写下了最后一句话“已看到一季度持仓,还行,年底见吧”。
自此,在上述投资者后续更新的基金记录贴中,再也没有出现交银内核驱动的身影。
伴随而来的是基金的规模波动与业绩变脸。
2020年一季度,交银内核驱动的规模为71.53亿元,经过二季度的轻微缩减后,在三季度摇身一变跻身百亿基金的行列。2021年一季度是交银内核驱动的高光时刻,其规模涨至131.67亿元。不过,该基金的百亿规模并未维持太久,2021年三季度,交银内核驱动的规模遭遇腰斩,规模缩至57.51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该基金的规模已变为37亿元。
这期间,交银内核驱动的业绩也不及投资者预期。Wind数据显示,2021年其年化收益率为-14.73%,而当年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68%,在1529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461名。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事实上,回溯该基金一直以来的业绩表现,2021年2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月10日这天,交银内核驱动的累计收益率一度冲至72.62%,是其成立以来的最佳表现。不料,当月其业绩开始急转直下,累计收益率从60.63%降至56.12%。而从2021年4月中旬起,该基金开启震荡下跌模式,再也没能跑赢同类基金的累计平均收益率。
截至2022年6月17日,交银内核驱动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8.1%,在同类的885只基金中排在第796名的位置。
这样的业绩之下,基金究竟还能不能**?从交银内核驱动2020年的年报来看,该基金的利润为32.20亿元。而在2021年的年报中,交银内核驱动的利润不仅没能实现正收益,亏损数额甚至高达17.22亿元。此外,在2022年的一季报中,交银内核驱动的当期利润仍为负数,亏损数额为-8.84亿元。
业内归因
每逢市场出现爆款基金,某大型券商基金部客户负责人张馨月(化名)便忙得不可开交:客户接二连三的电话、手机里回不完的微信消息以及客户看见APP推荐就狂买的操作,一系列的现象都在提醒她“又一个爆款成功了”。
此前,张馨月需要配合基金公司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了解该产品背后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业绩情况、主打赛道。随后,将产品推荐给风格匹配的客户。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具体情况推荐给客户,因为有的客户风格偏稳健,倾向波动小的产品;有的客户偏好高风险,可以接受大的波动,但寻求高收益。”张馨月说。
张馨月还记得2021年某港股相关爆款基金发行前的场景。彼时,张馨月所在的公司观点认为港股已经处于较低点位,建议部分客户长期配置。为了让客户能对该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张馨月便邀请目标客户参加产品的线上路演、约客户下午茶面对面沟通……
眼看发布产品的日期越来越近,张馨月提前一周到两周在朋友圈发布产品即将发新的状态,紧接着便私信客户,提醒其预留好资金,募集当天9点半以后便可以直接申购。
“这种时候都忙坏了,客户争着买,我们自己也抢着申购,生怕落后。更多的是开心,忙就说明有业务,心里美滋滋的。”张馨月回忆道。
张馨月的工作只是“打造”爆款基金中的一环,事实上,基金公司要考虑的事情更多。
据受访人士透露,通常情况下,爆款基金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
其一,市场上涨行情持续演绎一段时间,投资者情绪亢奋,风险偏好较高;
其二,基金产品积累了较好的历史投资业绩,为投资者创造了短期较好的投资体验;
其三,基金公司安排历史业绩突出、市场号召力强的明星基金经理发行产品;
其四,基金公司在销售上全面发力,拥有例如工行、招商、蚂蚁等销售实力极强的主销渠道以及数量很多的辅销渠道,同时在宣传上不计成本,投放地铁、电梯及各大主流财经媒体广告。
多重因素作用下,爆款产品的诞生自然是也水到渠成。
不过,当爆款基金业绩变脸后,客户经理们的日子也跟着艰难起来。与客户沟通、解释、接受客户的不满或发泄……今年以来,这些事情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也想知道,有些基金业绩怎么就不行了。”该负责人说道。
爆款背后
记者就爆款基金的亏损问题采访了多家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认为,市场情绪高涨、基金销售机构大力推动,这两个因素相互叠加就可能出现基金的“爆款”发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情绪亢奋也可能预示着接下来的波动加大,在高点发行的“爆款”基金,也可能在后期跌落神坛。
“可以说,爆款基金从亏损的绝对数来看较为惊人,亏损近1800亿与基金公司营销爆款基金有直接关系,客观上助长了投资者追涨杀跌的风气。”一位华南公募人士说道。
上述人士解释道,一是投资本身很难逆人性,即投资者往往在市场上涨或较为疯狂的时候进行大量申购,导致后续市场下跌时亏损数额较大,二是基金公司往往也在市场情绪较热时大量发行产品,较少进行足够的投资者教育和适当引导,三是2020和2021年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往往以投资新能源、白酒、医药等板块的赛道股居多,这些板块是2022年以来市场调整的重灾区,普遍亏损较大。
另一位市场人士则坦言:“我们的确也可以把这两年来的亏损部分归因于市场的因素,但这些亏损也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希望投资者还是能多一些信心和忍耐,不要在底部‘割肉’,把账面上的‘浮亏’变成了‘实亏’。”
在两位基金公司受访人士看来,基金公司力争爆款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公司管理规模,增加市场影响力,但后续如果业绩不达预期,也会带来很大的客户投诉和维护压力。而对投资者来说,对投资者而言,爆款基金的诞生,往往意味着市场已经涨了一段时间。“风险是涨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购买了爆款基金的投资者,往往很有可能买在了市场的相对高点,如果后续市场均值回归出现下跌,有可能就会出现阶段性的亏损。
“爆款基金的亏损,对行业来说是对行业信誉的创伤,那些亏着钱走了的投资者,再要让他们信任公募基金是很难的;对基金管理人来说,也再次强调了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性,摒弃规模导向和短期激励,把真正为投资者赚到钱,作为公司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唯一动力。”前述市场人士表示。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基金公司人士人亦提到,此前,受制于股东方的考核压力和公司自身行业竞争的需要,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着过度营销的问题。
2022年4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关于“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突出厚植行业文化理念”、“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等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规范,以及提出了对公募基金限制短线交易收益、“逆向销售”、摒弃“伪创新”等要求。
《意见》在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中提到,要强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要督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盖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将合规风控水平、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弱化规模排名、短期业绩、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比重等。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从《意见》来看,公募基金行业也应该在此前提下开展业务,引导投资者避免“盲目跟风追热点”。
“这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文件,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基金公司才有了空间去做一些‘逆向销售’的事情,所以过度营销的情况一定会得到扭转。”前述市场人士表示。
5、为什么很多人买基金一定要跌了才敢加仓?
因为A股涨总是难以持续,涨了加大概率面临的是回调
为什么很多人买基金一定要跌了才敢加仓?
基金主要讲究低买高卖,达到一定的收益之后,要及时止盈。
基金跌了,也要看这个基金值不值得入手,主要看他以往的净值走势。
像前一段时间大家都爱买的诺安和银河,因为他是科技股,科技才能统领天下。
所以明知道他跌得很,大家都拼命的加仓,都认为在抄它的底儿。
想着翻盘。
却没想到你想抄它的底,它却要抄你家,一度大家恨他恨得要死,一直叫他渣男。
渣男诺安和银河,跌的越狠大家越买,套的太多,都想着翻盘。
我也买了它整整一年,从4000块钱加仓加到2 万,从盈利500,到亏到2400。
它的底在哪儿呢,跌起来就没有底线了。
终于在今年解套并且盈利,只不过是刚盈利,马上卖出50%,主要还是怕了。
科技股涨起来也厉害,跌起来也是心惊胆跳,心脏不好的人还是别玩这个。
跌起来买都想抄底,越跌越买了,总有一天它会一鸣惊人。
6、我们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
以前买基金的人很多,现在买基金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点吧:
一、基金的业绩没有预期的好:
资本都是逐利的,如果买基金不能取得正收益,或者收益还不如存定期或者其他理财产品,那作为投资者为什么要去买基金呢?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我们以2018年公募基金的收益排名为例,2018年股票型基金居然没有一个取得正收益,排名第一的上投摩根医疗健康股票基金全年亏损4.34%,排名第十的股票型基金亏损则将近13%,看到这种业绩,你还愿意去买基金吗?
二、基金公司的名声不好,投资者不信任!
基金行业鱼目混杂,许多基金公司没有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老鼠仓现象非常严重,有些基金公司为了捧红旗下的某只基金,不惜通过老鼠仓抬拉该基金重仓的某只股票,进行利益输送,做高这只基金的净值,而使旗下的其他基金出现亏损,最终买单的还是广大基民,所以,很多人对基金公司都不信任,如其把钱给他们管理,还不如自己玩股票,即便是亏钱了至少亏得明明白白!
三、基金行业监管有待完善:
一方面是基金行业的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相关立法和监管有些缺失,违规现象比较频繁,投资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投资基金!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资者愿不愿意投资基金,要看投资基金赚不**,还要看基金公司声誉如何。
基金旱涝保收遭遇质疑
中国基金业是采用固定费率模式收费,这种收费模式颇受质疑,那就是不管基金持有人是不是**,基金公司都要收取保管费,哪怕基金亏损30%以上也要收钱。基金**收费天经地义,可是基民亏得一塌糊涂,基金公司坐地照样收钱,基民就觉得很冤。
比如10年上半年,已披露半年报的基金共计亏掉基民1548亿元,但是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不减反增,半年大赚51.13亿元, 比去年同期多收了16.01%,这就形成了巨大反差。时间过去了十余年,这种不合理的收费依然没有任何改变。某基金公司亏损的最多,亏损111亿元,但同时的管理费收入达到了12.13亿元。
基金公司投资收益也是看天吃饭
A股基金公司很少有取得稳健收益的基金,更多的也是看天吃饭,股市上涨,基金净值上涨,股市下跌,基金净值下跌,基民难以分享到专家理财带来的稳定收益,跟自己炒股票差不多。
像15年和14年,某些新技术中小盘股基金收益巨大,获得超过100%收益,可是接下来连续亏损数年,净值不断下跌。
18年沪深股市下跌,基金也没有几家能够幸免,2018年股票型基金全军覆没,无一获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25.55%,全年主要指数表现A沪指累计跌幅达到24.59%,深成指全年跌超34%,创业板全年跌近29%,平均收益率是基本与上证综指同步,没有反映出专家理财的能力。
基金在市场被誉为超级大散户,追涨杀跌,有一句话说的是顶是被基金买出来,底部是被基金用筹码砸出来的。
基金公司管理不到位信誉不佳
基金公司内部风控机制不健全,老鼠仓频发,让基金名誉受损,影响基民投资人情。
老鼠仓赚了多少钱,恐怕不是基民损失了多少钱这样简单,很有可能基金管理人要采用基金公司是钱去拉升股票,让老鼠仓获利出局,搞不好基金公司损失的钱是老鼠仓赚的钱的倍数。
这是广州有关部门查处的一个老鼠仓,其买卖股票数量达87只、成交金额达1884084756.25元、非法获利数额达28260587.27元。一长串的数字意味着天量的盈利。
朋友们好!
现在国内确实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主要是基金没有**的动力,可以说是旱涝保收,而且基金公司管理水平太差,还有就是基金名声也不太好。下面来分析一下。
基金公司旱涝保收
基金公司现在实行的是提成制,不论是否**,每年都会提取固定的管理费,好多亏损的基金公司也是提取管理费,维持着高工资。
这样的机制之下,可以说基金公司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动力去盈利,反正是按时按点提取管理费,因此,可以说基金公司的危机感不强,更是没有上进的动力了。
曾经见一个朋友买过几次基金,后来几乎没有一次**的,后来朋友气愤了,再也不投资基金了。
因此,基金公司旱涝保收,虽然是保证了基金公司人员的高工资,但是慢慢也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
基金公司管理水平太差
现在的很多基金公司可以说管理水平太差。现在的基金是很多的,但是能够盈利的基金可以说只能是靠碰,能够稳定盈利的基金可以说是比较少的,感觉上好像基金公司也是靠天吃饭一样的水平。好多基金公司并没有体现出非常专业的管理水平。
曾经有一个朋友在2008年购买了两款QDII海外投资基金,据说是投资美国股市的基金,结果倒霉了,过了将近10年,美国股市大盘都涨到08年指数的几倍了,结果这两款基金还不到1元钱,没办法亏着卖了。
这样的基金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买的股票,到底是怎么管理的,以后谁还敢买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管理水平比较低,盈利率不稳定,这个可能是制约大家购买基金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基金公司口碑不好
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好多基金公司不仅在大盘不好的情况下亏算,而且在大盘上涨的情况下,有些基金也是亏损。这样的基金肯定是口碑不好了,而且这些基金即使亏损,也不影响基金管理人员的高工资。
而且有些基金公司还存在着老鼠仓,还存在盲目投资,故意亏损的风险,可以说这样的基金怎么能够让大家放心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也是大家不买基金的原因了。
综上所述,现在大家不愿意买基金,主要是有些基金公司口碑不好,管理水平有点差,而且基金公司旱涝保收提取管理费,可以说是毫无盈利的动力。
感谢阅读!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
7、六只科创基金今日开售,募集上限均为10亿,你会去抢一点吗?科创基金值不值得投资?
我觉得科创基金值得参与。科创板是国家战略。做好科创板就是为科技企业发展铺路。符合政策大势。
科创板首期获批企业,肯定是上层精挑细选的企业。首批企业上市行情成功才能达到城门立木之目的,才能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科创板。反之,若首批企业上市后价格都不理想,那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那谁还有参与科创板的激情。所以最起码首批上市企业安全性是比较强的。
另外咱们家自古以来就有炒新的作风。新股上市爆炒一番。现在新版块上市不吵吗?新版块里的新股上市不吵吗?当然,炒作风之后,好公司还是好公司,坏公司又成坏公司。
科创板进入有门槛。大部分散户是开通不了科创板的。所以只有借道科创板基金参与科创板。另外,科创板股票风险更大。而且不能以a股的思路对科创板股票进行估值。而科创板基金选股比散户选股更准确更安全。
综上所述,便是科创板基金火爆的原因。
并且本人已自己直接开通科创板
我是红枫侠客,欢迎关注。
科创板基金在今天之前,我就已经有买入,今天加了一点点,但量不是很大。两次购买之后,我购买的金额还不到我用于理财资金的5%。
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试水,参与一下刚刚推出的科创板而已。
现在科创板基金是否被大家疯抢,我还没有看到相关数据。如果购买的人特别多,基金公司会按照购入总金额与基金规模的比例给大家分配基金份额。
我在前几年购买一个保本基金时遇到过购买量太大,基金公司按量分配份额现象,当时大概是50%的比例。未买上的资金会返回投资者账户。
这种操作模式比股市打新股的方式强多了,至少是人人有份。
科创板基金是否值得投资?这是近期讨论特别多的话题,我也表达过我的基本观点,当时被好多朋友吐槽。
科创板这种模式是没有参考模板的,我们最多对照一下前几年推出的创业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也是有本质差别的)。
在我看来,科创板就是一次试水,它代表着中国股市未来的改革方向。从监管层上开讲,当然希望实验成功;我们小股民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投资(资产不够),但也希望它给中国股市带来新气象。
最终结果怎么样?关键决定于上市公司的质量,现在我们还不太了解这些公司,所以还不能说的很清楚,但开板之后应该会有一小波行情的。
8、是什么原因导致黄金在2019年快速上涨,这样的上涨还会再次出现吗?
人类对黄金的热爱恒古有之!
大约在公元前3600年,古埃及人进行了第一次黄金冶炼。一千年后,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金匠们用石头、玛瑙珠子和叶子状的金吊坠制作了一个葬礼头饰,黄金首饰随之出现。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贵金属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涨?
一般来说,以下原因导致了黄金价格的上涨:
投资者一直对黄金情有独钟。
来自政府和央行购买黄金,是需求的一个来源。
黄金有时与美元走势相反,因为黄金是以美元计价的,所以在美元走弱时更容易买进
投资需求,尤其是来自大型ETF的投资需求,是支撑金价的另一个因素。
供应主要由矿业生产推动,自2016年以来,矿业生产已趋于平稳。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的数据,2019年,珠宝约占黄金需求的一半,黄金需求总量超过4400吨。印度、中国和美国是黄金首饰的主要消费国。另外7.5%的需求来自科技和黄金的工业用途,黄金被用于制造支架等医疗设备和GPS等精密电子产品。
尽管过去10年黄金产量有所增长,但自2016年以来,黄金开采产量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2018年,金矿产量约为3500吨,高于2010年的2400吨。显然,和黄金的产量相比,需求量明显是远远高出供给量的。
总之,人们对黄金的需求、央行储备中的黄金数量、美元的价值变动,以及持有黄金以对冲通胀和货币贬值的愿望,都有助于推高这种贵金属的价格。投资贵在持久。
2019年黄金的上涨可以归结为美元的降息周期开启,另外,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了衰退的问题,也同时开启了货币宽松的阀门,一时间世界经济均进入了降息周期,让市场陷入了经济衰退与通胀来袭的双担忧,在此背景下,唤起了黄金这个天然货币的避险属性,这是2019年黄金大涨的全部原因。
接下来这样的上涨机会还会再来吗?笔者认为还会有一次这样的机会,而且到来的时间不会太久远。
金价上涨最大的契机就是美股的崩盘
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资产泡沫就是美股,从2009年3月开始起涨,截止现在已经上涨了长达十年,这种上涨已经严重脱离了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可以说美股的上涨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资本接鼓传花的游戏,和当年的荷兰郁金香炒作异曲同工。
美股的繁荣之下,是美国实业的不断空心化,而且美股现在高高在上基本上靠得是宽松财政与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尽管虚拟市场过渡繁荣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了,但美国当期推升泡沫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是泡沫总有一天会破裂。
随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以及美国国债不断地被抛出,再加上新兴货币对美元地位的冲击,美股的崩坍时间表已经进入倒计时。要知道美股的下跌不单单影响故事本身,对于美元也是打击,美元背后的资产缩水,意味着美元也要贬值。
届时黄金的天然货币属性、避险功能会最大化的显示出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金价快速上涨,上涨力度将比2019年这波走势还要凶猛。
打造完美交易体系,欢迎关进入懿财经专栏!
在中国,物价,猪价和黄金同步。
通涨时,连房子都不能保值,只有涨黄金,美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