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卖给亚洲原油均价“升水”1.40美元/桶;卖给欧洲原油价格“贴水”9美元/桶;卖给美洲原油价格“贴水”2.10美元/桶。
一个是“升水”,一个是“贴水”,嘛玩意儿啊?
全是行业术语,不懂。
直接说吧,卖给世界各国的价格,各是多少人民币一吨,多省事呀?
又不是给外国人看的文章,又不是给专家学者看的,非要弄得那么费解,纯是卖弄文字。
石油是怎么来的?
我想可能我问一百个人,可能有99个人会说,石油是由原来的恐龙等这些动物,还有海洋里的藻类死亡之后,他们的尸体腐化,然后经过多少年埋藏,然后生成了石油。这就是我们说的“有机说”——有机生命体产生了石油。
1.石油的“有机说”
那么“有机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看1956年美国的石油学会的年会,石油巨头授意有个教授或者学者——哈特发表了一篇文章叫石油峰值的论文。他这个论文有两点,第一个结论是石油峰值就是石油的产出,是有一个顶峰的,石油的产量不可能永远不断地扩大,是有一个顶峰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这个结论它的前提是什么?石油的“有机说”。他提出石油是由5亿年前的恐龙、藻类等这些生物体死了以后,他们的死尸经过化学反应生成。
“有机说”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推论呢?它的推论是什么?
就是全球的石油储量是有限的,而且以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速度,储量正在被迅速地消耗,甚至将来会枯竭。但是他这个结论“有机说”,直到现在没有任何的依据,证明“有机说”是科学。就连哈伯特本人在他1989年去世的时候也承认,他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来支持他这篇论文。而且他指出,他们要求我做的就是估计石油峰值的曲线,我别无选择,他们指的是谁?就是那些石油巨头。可以这么理解,伯特发表了他的论文,包括他提出的有机学说,都是在石油巨头的压力之下,或者诱导之下得出来的。
既然他的依据或者是论据都是不靠谱的,未经证实的。那么他的结论——什么储量有限,正迅速消耗,前提都是错的,那结论可想而知。因为我们现在全球的石油产量不断地超出石油峰值的这个数量,尽管不断地被上调,但是这些全球的石油产量不断地超越峰值。所以说“有机说”是很值得怀疑的。
2.石油的“无机说”
“无机说”是什么意思?
“无机说”认为石油是由无机物转化形成的一种假说,不是有机生命体转化来的,是无机物转化而成的。这个学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1876年门捷列夫提出的炭化说,门捷列夫认为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是碳和铁这两种元素。在地球形成时就有可能形成了金属碳化物和碳化体。但这种金属碳化物、碳化体不能够保存在富含氧的地壳中,因为它会氧化,但是在地壳深处它是可以存在的。当这些碳化物随着裂缝深入到地壳深处,与炽热的水相遇时,就可以生成碳氢化合物,也就是石油。
那么它的结论是什么呢?
这种“有机说”认为这种石油是可以持续产生可再生的。
那这种“无机说”有没有科学依据?我找了一些资料看,俄罗斯的媒体报道,现在世界上已经有261个油田,是在无机成油论指导下发现。刚才哈特的“有机学说”,在那种理论指导之下找油,成功率多少呢?只有19%。而在“无机论”指导下找油田,它的成功率多少?高达93%。另外一篇报道,乌克兰的所赞斯基教授曾经指出,他保守估计,地球上潜在的资源石油,也就是说石油储量800万倍于今天流行的化石能源有限假设。我们假设的全球的储量是这么多,但实际上它保守估计潜在的石油资源800万倍。我们现在的一些结论足够我们人类未来几千年之用,所以“无机说”认为这个石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像我们的太阳能一样。
这两种学说,谁对谁错,咱们不是专家,无法去判断,但是我个人认为“无机说”,通过这个上面的事例报道,在“无机说”指导下,成功率高达93%,而“有机说”成功率是19%。
我们看看“有机说”为什么会出台?在当时有机学说出台的一个背景,就是当时全球的石油价格高企,当时英美大的石油公司基本上已经控住了中东的大部分石油。但是我们知道资本家他们永远不嫌利润多,他想进一步控制石油市场,并且担心其他的石油公司会发现巨型油田参与市场竞争,因而要进一步加强对石油的控制。
我们这样推理,假如说全世界人民都相信世界石油峰值论的话,就是世界的储量就那么多,而且很快就会用完。你作为一个资本家、一个有钱人,会不会再继续投资石油市场?因为当时发现了大型油田,基本上除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外,基本上都处于欧美石油巨头的控制之下。这个时候你可能就担心开采的风险太大。一个是发现这个油田的难度加大。第二,开采完了可能利润还没来及收回就没了,所以就不会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
这就是当时他们的一个背景,然后欧美石油巨头,英美石油巨头,我们当时媒体形容的叫“石油七姐妹”,有BP(英国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埃克森、美孚、海湾石油、德士古、雪佛龙,这七家石油公司控制着当时苏联以外的88%的石油产量。当然现在石油七姐妹已经消失了,经过不断的重组并购,现在形成了叫四姐妹,其中有BP、壳牌,埃克森和美孚合并了,然后雪佛龙和德士古合并,成了四家。
我们知道这些欧美石油巨头,为了进一步控制石油市场,第一个步骤就是抛出石油峰值论,加大或者是用学术的来威胁其他的资本进入石油领域——你们别进入市场了,石油马上就枯竭了,这是第一个步骤。
第二个步骤,既然石油有它的峰值,总有一天会用完。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讲,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肯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所以它的步骤二就是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第三步,既然石油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是不是我们就可以给政府说,我们的国内的石油不要去开采。我们先用国外的,把我们的国内的石油先留着,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现在可以大量的进口中东石油,来用于我们国内的所需。因为中东石油的开采成本非常低,比如说像当时上世纪70年代时候,沙特的开采成本,一桶的开采成本是20美分,而美国是沙特开采成本的4到5倍,所以大量进口中东石油,压低石油价格,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老百姓去从中受益,而是为了挤垮国内的一些中小型的石油公司。因为利润比较低,所以国内的中小型的石油公司纷纷倒闭。这样,这些大的石油巨头就进一步控制了石油市场。
第四步,控制了市场之后,就开始运作石油危机,然后好挣钱,然后石油价格涨上去,石油企业才能挣钱,所以在英美精心策划之下,然后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联合入侵以色列,也就是历史上大家比较熟悉的叫“赎罪日战争”,这其实就是他们背后搞的鬼。战争爆发之后,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上涨了四倍,从每桶3块钱涨到11.65。英美不单单是让石油价格上涨,它同时也有力量让石油价格大幅下跌,根据他的需要不一样,进行不同的操作。
我们看历史上还比较有名地叫低价石油冲击。
1986年美国发动了低价石油冲击,其策略于1973年发动石油危机,恰好相反,是让世界油价暂时大幅跳水。这个时候是美国已经和沙特进行联手形成盟友,沙特是主角,从1985年26美元/桶下降到1987年的15元/桶。这些石油巨头为什么要让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当时老布什要竞选总统,所以为了给老布什创造一个有利的经济环境,短期内给美国经济和股市打一针强心剂,我们知道原油是工业的基础,所以原油价格下来下降会促使经济的一个短期内的一个向上的态势。这是一个目的。
第二个目的,当时我们知道美苏争霸,是吧?当时为了搞垮苏联,故意压低石油价格,因为苏联当时出口主要是靠原油,原油价格下跌以后,对苏联的收入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后来也印证了这一点,苏联确实被美国搞垮了,这就是低价石油冲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事件可以看出英美对石油它的一个重视程度,并为了石油产生的一系列的冲突,策划的一些动乱。比如说1980年的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打了十年,还有1990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1991年的车臣战争,当时车臣战争并不是地缘冲突,其实主要的还是为了石油。因为当时里海旁边的巴库,那是一个巨大的一个油气产量地区,它要运输出来以后,虽然当地的产量很丰富,但运输必须要经过车臣,运出来要经过车臣,所以美国为了把运输要害也控制在自己手里,所以挑动了车臣,给俄罗斯之间的斗争问题。这就是车臣战争。
所以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都体现出了原油市场有重要的特征,就是政治化。好,这堂课就先到这儿,就先到这,欢迎大家点赞、留言、关注、转发!
123博弈学院的专业金融课程,专为金融学习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