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税是怎么算的?企业附加税怎么算

jijinwang

附加税是怎么算的呢?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适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为3%,超过3%部分的销售额免征增值税。


一:附加税怎么算出来的

附加税是在增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时候同时增收的,如果不交这些流转税,就不用交附加税,所以是在流转税的基础上附加增收的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税上税。至于为什么要增收,每一种税收都有它的用途,国家要发展,城市要建设,义务教育开支等等不靠增税哪来的收入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是强制性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份,除非你不在中国生存,把公司开到国外去,所以,还是按照税收要求,该交什么税就交吧,要不滞纳金又该来了。

二:地方附加税怎么算的

      附加税包括两种,第一种是根据正税的征收同时而加征的某个税种。第二种是在正税征收的同时,再对正税额外加征的一部分税收。

      附加税根据实际交的增值税跟消费税之和计算缴纳。

城建税=(实际缴纳增值税+实际缴纳消费税)*7%(或者5%、1%根据地区不同税率不同);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增值税+实际缴纳消费税)*3%;地方教育附加=(实际缴纳增值税+实际缴纳消费税)*2%。


三:企业附加税怎么算

三个附加税包括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是对从事经营活动,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税额为计算依据征收的一种附加税。三个附加税的纳税环节,就是增值税、消费税申报和缴纳环节。

一、城市建设维护税。

1、税率。城市建设维护税按纳税人所在地方不同,设置了三档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即:纳税人所在地为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为县城、镇的,税率为5%。撤县建市后,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者镇的,税率为1%。那么,也就是说,城市维护建设税的适用税率,按纳税人所在地的规定税率执行。

2、计税依据。其计税依据为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税额。另外企业被查补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处以罚款时,同时对其偷漏的城市维护建设税进行补税、征收滞纳金和罚款。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以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并同时征收的。

3、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大小是由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和适用的税率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适用税率。

比如,某企业设在市区,2020年9月份实际缴纳增值税50万元,实际缴纳消费税30万元。计算企业应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企业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50万元+30万元)*7%=5.6万元。

二、教育费附加。

教育费附加征收比率为3%。计税依据为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分别与增值税、消费税同时缴纳。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3%。

三、地方教育费附加。

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比率为2%。计税依据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2%。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减免政策,即对海关进口的产品征收增值税、消费税,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对由于减免增值税、消费税而发生退税的,可同时退还或减免已经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但出口产品除外;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项目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月应税销售额不超过15万元的企业,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对实行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的企业,允许其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中扣除退还的增值税税额。

总之,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三档的计算,为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乘以适用的税率(征收比率)。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分为三档,分别为7%、5%和1%;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比率为3%;地方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比率为2%。

我是智融聊管理,欢迎持续

2022年2月6日


四:城市附加税怎么算

城建税=本期增值税应纳税额x税率(5-7%)税率看是哪一级城市,税率不一样。
教育附加=本期增值税应纳税额x3%
地方教育附加=本期增值税应纳税额x2%

五:附加税金额怎么算

增值税的附加税计算方式有: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作为税种存在的附加税,通常是以正税的应纳税额为其征税标准。属于正税一部分的附加税,通常是按照正税的征收标准征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
除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外,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下统称应税销售行为),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