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2年1月至6月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收支情况。
2022年上半年,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5200.51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9933.8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266.63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1030.88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6869.3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161.53亿元。
“从整体上看,医保基金当期结存情况良好,符合‘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但由于我国医保基金目前仍以地市级统筹为主,各统筹区的基金运行情况不尽相同。8月1日,国家医保局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指出,由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一,基金支撑能力和运行情况也有差异,一些统筹地区基金运行压力较大,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当期赤字。
从受访人士的观点来看,受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医疗费用增长较快等因素影响,医保基金的中长期平衡存在一定压力。为此需要在开源与节流两方面付诸努力。
受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医疗费用增长较快等因素影响,医保基金的中长期平衡存在一定压力。-视觉中国
总体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
《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28727.58亿元,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支出24043.10亿元,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当期结存4684.48亿元,累计结存36156.30亿元。
2022年上半年医保基金运行情况显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当期结存4169.63亿元。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同志指出,总体上看,全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支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
但正如前文所述,医保基金地区不平衡情况仍然突出。在2021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基金结存地区主要集中在部分人口流入的省份,集中程度还在不断提高。人口流入较多的东部6省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比例在2010年占全国44.7%,2020年则上升到56.6%。
朱铭来表示,受疫情影响,结存比例较高的省份相继推出了阶段性缓缴职工医保单位缴费政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金结存。
如果区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分析,职工医保的“家底”更厚。但要注意到,截至2021年,个人账户的累计结存基金占职工医保的近40%。“庞大的个账沉淀基金难以有效发挥医保的风险互济保障功能。从个人账户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年轻人用得少、积累多,但老年人用得多、还不够,在个账基金使用的内部配置来看是不合理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说。
居民医保方面,由于其筹资标准相对较低,但待遇保障水准不断提升,2021年当期基金使用率已突破95%。
中长期平衡存在一定压力
尽管医保基金目前结存情况良好,但在中长期发展方面仍有诸多情况需要考虑,首要面临的便是人口老龄化。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文指出,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将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即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
朱铭来表示,老年人口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医疗费用将迎来快速增长,作为医疗服务购买主体,基本医保将面临更大支付压力。
以职工医保为例,在2021年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中,在职职工为26106万人,退休职工为9324万人,在职退休比为2.80,较2010年的2.99有明显下降;而在医疗机构发生费用中,退休职工医疗费用7461.37亿元,在职职工医疗费用5475.08亿元,也就是说占比为26.31%的退休职工在医疗机构花费了57.68%的费用。
朱铭来解读称,由于我国退休职工不缴费,但医疗费用的增长率却显著高于缴费人群。目前已有地方实行延长缴费年限的措施,在未来需要考虑将退休职工纳入缴费范畴。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75593.6亿元,较2010年增长55613.2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由2010年的4.98%增长至2021年的6.5%。
“随着经济增长由高速进入中高速、疾病谱变化、医疗技术进步等,医疗费用支出不断增长,基金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增速将成为新常态,医疗保障基金中长期平衡存在一定压力。”在前述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施子海说。
提升有限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面对平衡压力,开源与节流两端具体有哪些可行措施?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已突破13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在“开源”端成效卓著。
职工医保方面,增加缴费的举措也无太多探索空间。廖藏宜表示,早在2019年,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平均费率已达到工资总额的9%,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高水平。如果再提高费率,将加重企业与职工的负担。应当在既定缴费水平基础上进行个人账户改革,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通过激活现有基金的存量来满足群众的门诊医疗报销需求。
居民医保方面,尽管筹资水准自2016年以来以每年60元至80元的标准递增,但在定额筹资的模式下,总体筹资水平较职工医保差距明显,且对部分低收入家庭来说并不公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就此呼吁,居民医保筹资模式亟需由定额筹资向费率制转型,应以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统一费率的筹资模式。
朱铭来表示,灵活就业人员是“开源”端值得思考的群体。目前,尽管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参与职工医保,但缴费标准相较正规就业人群而言费率高出不少,且完全由个人承担,绝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参加的是居民医保,甚至不参保。未来应当探索由挂靠平台、个人、财政共同承担筹资的合理分担机制,将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医保参保范围。
在受访人士看来,“节流”端应当是追求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节流”不意味着医保待遇的下降,而是要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提升有限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张琳表示,一方面需要逐步推进集采、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举措;同时,商业保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发挥空间。商保既要衔接基本医保,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有效支付方,又要针对患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建立起健康管理服务的生态圈。
“要严格按照医保待遇清单促进制度规范统一,守住‘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底线,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效能,清单外的医疗需求则通过补充商业保险予以满足。”朱铭来说。
要规避不合理的医保支出,基金监管亦发挥重要作用。一位医保系统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医保部门正运用信息化手段,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介入基金监管。
“事前提醒主要是在医生进行诊疗行为之前,对潜在的违规现象进行预警。如先前有慢病患者通过长期开药的方式骗保,现在通过慢病监控系统可以提前让医生注意到超量开药的现象;事中监管指的是医疗机构需将所有的诊疗行为上传至医保系统,医保部门能够在病人住院期间进行实时审查;事后监管主要通过飞行检查等方式,对挂床住院、过度医疗等难以实时甄别的违规行为进行倒查。”该官员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